爱看书屋 > 面壁者,但元婴期 > 第298章 光锥望远镜(5k)

第298章 光锥望远镜(5k)


林格—斐兹罗望远镜观测系统是三大舰队联合建造,由多台巨型望远镜组成,单台主镜片直径达数百米,部署在小行星带附近的超级太空望远镜,远离行星大气干扰,具备极致的观测精度,是人类最先进的太空光学望远镜。

    是危机纪元早期哈勃一号望远镜规模的上千倍,是大低谷时期哈勃三号望远镜性能的数十倍,能清晰观测到数百光年外的恒星细节,可以捕捉恒星的异常光变,以及星际尺度下的大型物体,比如三体舰队的踪迹。

    在吞食危机出现前,一直都是林格斐兹罗望远镜在观察三体舰队,吞食危机之后,林格——斐兹罗望远镜就把观察目标调整为了吞食大环。

    观察三体舰队的任务交给了其他太空望远镜系统。

    吞食帝国投降之后林格——斐兹罗望远镜又开始重新将目标锁定为三体舰队。

    总之,哪怕是到了危机纪元205年,林格——斐兹罗望远镜都一直是人类最先进的光学观察手段。

    但这样的观测系统,如今也已经渐渐不能满足人类的需求了。

    三大舰队本来计划再建造一个新一代望远镜,替代林格斐兹罗望远镜,计划将其命名为波江望远镜,以铭记波江文明对于人类的帮助,但人类很快就发现。

    自己建哪有直接借用恐龙的方便。

    很快,随着大环泊入小行星带成为太阳系第五轨道行星之后,人类就见识到了吞食大环搭载的天文望远镜。

    一个超大,超棒,超长,超灵活的光学太空超级望远镜。

    毫无意外的,作为战争胜利一方的人类直接征用了吞食帝国的观察体系。

    如果说在此之前,人类是在通过针眼观察宇宙。

    那么现在,人类就是在通过四处都是漏洞的筛子来观察宇宙。

    宇宙豁然开朗!

    吞食大环的光学望远镜系统,在吞食语的语境中意为“光锥”。

    人类早就发现,吞食帝国的技术虽然粗糙,而且颇有苏联时代力大砖飞的特色,但恐龙对于事物的命名也与人类一样,有着很强的浪漫主义色彩。

    比如将三种不同功率的伽马激光射线命名为日矛、月矛、星矛,这个简洁的命名方式,就很对人类的胃口。

    相比之下,人类那各种历史人物命名,神话命名,学名命名的命名方式就很繁琐。

    在起名字这一块,恐龙们还是有点天赋的。

    “光锥”是描述时空关系的核心概念,以某一事件为顶点,光线在时空中传播形成的圆锥区域,代表着该事件能影响或被观测到的范围,而在爱因斯坦龙和庞加莱蚁的相对论中,光锥不可被超越,过去光锥是可观测的历史,未来光锥是可影响的未来。因此命名为“光锥”望远镜。

    以上是大环指挥官卡尔对人类的解释为什么将望远镜命名为“光锥”的原因。

    (注,龙蚁文明时期的科学家,爱因斯坦龙和庞加莱蚁,一龙一蚁曾在宇宙是否均匀,坚持相对性原理的探讨中悟出了狭义相对论,是龙蚁文明时期的技术先贤。)

    光锥望远镜的核心组成是超巨型自适应镜片阵列,主镜片直径达到一千公里,由数万块子镜片拼接而成,整体呈抛物面弧形。

    类似的巨型拼接镜片总共有上百块,总长度长达一万公里,部署环心位置。

    大环保卫战时,吞食帝国为了保住镜片,特意将镜片收回了内环进行储存,战时虽然遭受了少量恒星型氢弹的破坏,但好在镜片储存的较为分散,受到的损失并不大。

    还能凑合用。

    该镜片的材质也体现了吞食帝国的深厚积累,当人类询问恐龙们是如何烧制出那么多玻璃,又是如何避免星际尘埃物质对镜片的影响时,恐龙的回答狠狠震惊了人类土老帽。

    恐龙科学家说:光锥望远镜始建于300万年前,镜片是吞食帝国收集的,由超新星爆发后的致密尘埃通过强引力场压缩成透明介质构成的,其硬度是钻石的百倍,且能耐受星际尘埃的撞击。

    人类已经习惯被吞食帝国的超级技术所震惊了,每当人类科学家被恐龙科学家震惊时,人们总会发出:“我们居然打赢了这种超级文明?”的感慨。

    每次听到这种感慨时,随行的恐龙科学家们就会很尴尬的在那里用巨大的脚爪扣扣地板。

    谁能打过你们人类虫虫啊,武德比恐龙还充沛,还有准神站台,真的是……

    总之,光锥望远镜的观察精度十分可怕。

    针对1光年范围内的行星系统,可直接分辨地表千米级物体。

    人类通过波江女孩知道,吞食帝国在吃完16光年外的波江星系之后,赶赴地球总共用了6万年,平均航速是25km/s,约光速的万分之一。

    恐龙们解释万分之一光速吞食大环最省资源的赶路方式,波江星系的波江星并不好吃,大环没有吃饱,其它行星也没什么能吃的,因此赶赴太阳系时,就没有加速至千分之一光速。

    人类惊出一身冷汗。

    还好没吃饱,不然恐龙早几万年过来,人类就真完蛋了。

    波江星为地球做出了最后的贡献就是没喂饱恐龙,还拖延了恐龙赶赴太阳系的速度。

    它真的,我哭死。

    人类在翻阅恐龙的光锥望远镜的观察记录的时候,很快就得到了一个重要信息。

    在吞食大环飞向地球时,历届吞食皇帝曾经多次要求下令吞食帝国观察太阳系,观察母星地球。

    光锥望远镜观察地球的行为总共发生了10次。

    观察时,大环分别距离地球16光年、6光年、2光年,1光年,30000天文单位(0.5光年)、12000天文单位(0.2光年)、10000天文单位(0.17光年)、6000天文单位(0.1光年)、3000天文单位、1000天文单位。

    频率是越来越高的。

    在首次观察地球之前,吞食帝国在吃完波江星之后,选择向50光年范围内,约900颗恒星系发射了中微子束,来寻找下一个吞食的目标。

    吞食帝国的中微子雷达技术很成熟。

    中微子质量极小,不带电荷,几乎不与物质发生相互作用,能穿透各种物质而几乎不衰减,通过中微子束穿过物体时,极少数会与物体内的粒子发生微弱相互作用(如弹性散射),吞食帝国通过捕捉这些相互作用产生的信号,可以反推目标星球的内部结构或成分。

    由此,来判断这颗行星能不能找到吃,好不好吃。

    这900个恒星系里,能吃的恒星系不超过60个,其中就包括太阳系和三体星系(彼时的三体星系还残留三颗可以吃的三体行星)

    这60个恒星系里面,好吃的恒星系不超过3个半,三体星系算半个。

    其中三体星系距离恐龙虽然最近,但那三颗太阳让恐龙也有点发怵,恐龙最终选择放弃。

    至于剩下的三个恒星系,只有一个恒星系堪称美味。

    那就是太阳系。

    老家不仅能吃,还各个饱满肥美,甚至够吞食帝国吃完之后好好休息几十万年,甚至还有可能吃撑!

    回老家,睡老家,吃老家!

    吞食帝国选定了新的食物,那么结局怎么样大家也都知道了。

    人类反向占领吞食大环后,缴获了恐龙的大量高级技术,其中就包括中微子扫描技术就是其中之一。

    人类目前不知道这个技术有什么用,但也在火星建造了几台中微子束发射原型机,开始对50光年之内的几百个恒星系进行胡乱扫描。

    恐龙科学家试图阻止人类这种逆天的行径,但在暴龙卡尔的警告下,恐龙科学家们最终还是憋住了。

    吞食帝国虽然对人类文明无条件投降,但也不会自作多情,把人类不知道的事情主动告诉对方。

    毕竟,败在人类手里,恐龙们也很郁闷。

    说远了,人龙矛盾暂且不提,人类们在见识到了光锥望远镜观察过九次地球之后,很快意识到了一个激动人心的事情。

    恐龙,拥有地球几万、几千、几百年前的录像!!!!

    历史学家们疯狂了!

    快快快,我要看秦始皇一统六国、亚历山大东征、英法百年战争、君士坦丁堡沦陷,拜占庭帝国灭亡!

    但很快,历史学家们就失望了。

    原因是,距离地球太远,哪怕是光锥望远镜也有些太模糊了。

    在光锥望远镜首次观察地球时,16光年外的地球也不过是一个有着大陆轮廓,蓝色海洋的圆球星体。

    此时的人类尚且处于旧石器时代早期,直立人刚刚已经使用火和简单石器,某排险者传感器正在给两名直立人拍照。

    大环距离太阳系6光年时,光锥望远镜进行了第二次观察。

    这一次,地球已经显现了明显的轮廓,可以观察到地球的大气层,这是2.25万年前的地球,晚期智人已经遍布六大洲,但仍处于旧石器时代。

    大环距离太阳系2光年时,光锥望远镜进行了第三次观察。

    地球上已经可以看见清晰森林和大型湖泊,这是7500年前左右的地球,人类正处于新石器中期,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书将从此刻正式开始,吞食帝国确定了地球仍有生命存在,并未被希克苏鲁伯陨石毁灭的事实,但尚未发现人类。

    大环距离太阳系1光年时,光锥望远镜进行了第四次观察。

    光锥望远镜在一光年外已经拥有了千米级精度,这是3750年前左右的地球,人类步入青铜时代中后期,四大文明古国先后登场,在中国,商朝已经取代夏朝。

    吞食帝国已经勉强可以在千米级精度下辨识人类活动痕迹,开始怀疑地球中有智慧生命的存在。

    历史学家们激动的对那些代表人类活动痕迹的模糊像素指指点点。

    但此刻的帝国并不担心。

    距离30000天文单位时(0.5ly),光锥望远镜进行了第五次观察。

    这是1875年前左右的地球,人类进入中古纪元早期,中国进入南北朝时期,西罗马帝国已然灭亡,黑暗中世纪正在持续中,查士丁尼大帝治下的东罗马帝国正致力于收复西罗马失地,《查士丁尼法典》编纂完成,君士坦丁堡仍是欧洲最大城市和文化中心。

    历史学家们亲眼看见了1875年前的地球,以及那模糊的建筑物,影像视频资料传回地球之后,无数历史爱好者喜极而泣。

    而发现了人类大型建筑群的吞食帝国仍然并不担心。

    封建时代的小虫虫文明而已,还能翻了天?

    12000天文单位时(0.20ly),第六次观察,760年前左右的地球。

    危机纪元205年前的760年左右,那是……1450年左右!

    正是拜占庭帝国毁灭前夕!

    快快快,我就要看这个。

    但人类注定失望了,在此次观察中,地球的影像资料出现了诡异的空间气泡,吞食科学家们的解释是:在当时,大概有一个很大的四维碎片掠过了地球,干扰了光锥望远镜的观察。

    这种情况对于吞食帝国来讲并不罕见,因此很快切换了观察目标。

    在光锥望远镜切换观察目标的前几秒的时间,四维碎片恰好离开,历史学家们只看到了那场史诗战争的尾声,君士坦丁堡陷落的前一刻。

    这个距离下,人类已经是可以识别的像素点了,历史学家们看见,在那君士坦丁堡的断壁残垣之下,在那熊熊烈火之中,一个模糊的紫色像素点褪去紫袍,变成银色像素点,冲入那暗红色的像素点汪洋中。

    尽管视频资料只有数秒,但历史学家们仍然相信,那就是君士坦丁十一世,这位皇帝在帝国灭亡前,拔剑冲入了奥斯曼帝国军队的敌阵,转瞬间无影无踪……

    由于第六次观察失败,第七次观察相隔不久就开始了,在距离太阳系10000天文单位时(0.20ly),这是600年前左右的地球。

    此时的地球正处于地理大发现后期与科学革命萌芽阶段,全球联系日益紧密,新旧文明碰撞激烈,社会变革加速,文艺复兴正在向启蒙运动变革,资产阶级和工业革命的前置条件已经成熟,在中国,明末动荡正在发生。

    这个距离,精度已经提高到了200米左右,恐龙们亲眼看见了人类的战争,那由模糊彩点组成的军队阵列正在冲锋,在罗马,《创世纪》完工米开朗基罗完成了他的最终之作。同样是那个时间,《蒙娜丽莎》已然出世,并被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买下,收藏于法国的枫丹白露宫,之后被移到卢浮宫,并一直等到400年后的一位面壁者来访。

    此时的恐龙们也已经注意到了越来越多的小虫虫,但仍未在意

    只要600年后飞到太阳系,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6000天文单位时(0.1ly),第八次观察,375年前左右的地球。精度达到百米级。

    危机纪元205年前的375年前,是公元1840年左右。这是一个特殊的时代,彼时东方古老国家遭遇的鸦片战争暂且不提,人类世界正式进入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恐龙们注意到那个叫“伦敦”的城市冒出了许多烟囱,但仍不屑一顾。

    不就是烧点煤吗,没什么威胁。

    3000天文单位、第九次观察,187.5年前的地球。

    187年前是危机纪元18年,在三体危机的刺激下,初步整合的世界各国加大了对太空的投入,恐龙们看见了大量火箭被发射近了太空。

    恐龙有点慌,但问题不大,再有187年吞食帝国就飞过去了,187年人类虫虫还能翻了天不成。

    1000天文单位,第十次观察,62.5年前的地球,精度逼近15米级。

    危机纪元143年,太阳系舰队,恒星级战舰的规模已经达到1000艘,恐龙有点懵逼。

    还有60年就要飞过去了……这些虫虫要干什么?停下!停下!

    妈的,派个使者乘坐0.02c的飞船找了人类谈判吧,就是你了,大牙!记住,你代表吞食帝国,要保持吞食帝国的威严和骄傲,不要给虫虫们太多好脸色。

    距离600天文单位时,光锥望远镜进入对地球的常态观察阶段,这是37.5年前的地球,精度达到10米级。

    吞食帝国看见了拥有了3000艘恒星级战舰和30000艘行星级战舰的太阳系舰队。

    思前想后之下,吞食帝国决定暂时刹车。

    20年后,距离太阳系500天文单位时,大环刹车成功,太阳系舰队与吞食帝国进入了为期十多年的大对峙时代。

    但此时恐龙已经有点麻了,进退不得。

    15年前,第一次柯伊伯带战争爆发,人类主动冲了过来,用无人探测舰和自杀式攻击舰换取了一波情报,吞食帝国派出的小规模试探舰队则全军覆没。

    3年前,第二次柯伊伯带战争爆发,远征舰队对吞食帝国造成重大杀伤,善清直接干掉了想要和谈但是还没来得及表明态度的吞食皇帝。

    2年前,柯伊伯带大决战爆发,太阳系舰队投入了80%的舰队作战力量,并出动了准神罗清,吞食舰队全灭,大环遭遇重创,帝国莫名其妙败亡,随后无条件投降。

    在之后,人类占领军登陆大环。

    珍贵的光锥望远镜成为了人类的战利品。

    而人类拿到光锥望远镜的第一件事,就是观察三体星系!

    随后,人类看见了4年前的三体行星,神秘的三体世界第一次清晰地展现在了人类面前。

    (人还在曹州服务区,现在是20.29,5k字码完了,作者继续出发,开到郑州或者洛阳再歇息。)

    (本章完)


  (https://www.2kshu.com/shu/92656/1284322.html)


1秒记住爱看书屋:www.2k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k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