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屋 > 残赤记 > 第十七章 补天圆缺

第十七章 补天圆缺


  月有阴晴圆缺,玉有瑕不掩瑜;金无足赤足真,人无十全十美。

                  残质既天所予,又何尝不是人们自今而后被人间“毒”所害的证明。

                  在后人一遍又一遍的流传中,天阙神女渐渐成了褪去“残缺”的完人。天生如此,又只不过在后天行走世间时,才稍许损害了她的“纯质”。

                  仅仅是人们的笃信罢了,越失去,越盲目,为了给自身的不完美找个幻觉依靠,亦或是在对那位祖师“纯粹”的赞美中藏着污蔑与不屑。人不在世,事也过矣,天阙神女被人心所描绘扭曲,其人究竟如何成了迷之又迷,玄之又玄。

                  而作为其传人的天门派,并不甘心他们的祖师被人歪曲,解释,甚至是崇拜。他们一脉相承,薪火相传,存于世间,不愿弃神女衣钵,

                  更不愿让“天阙神女”终成为一段为世人解读的历史而已。

                  暮色无边,掩尽天阙山之阴影,容下阴阳交错善恶两端。

                  “看来你骗了我……”罗刹背对其人,语气低沉,不见表情。司空怀尽力掩盖住自己不经意流露出的紧张表现,神色如常,只答:

                  “你未找到,还不够深入。”

                  “不够深入?哈,还要我到哪里去?”罗刹于阴影中捉摸不定,等司空怀再看清时他已来到了背后,“你告诉我,司空怀大人?要到哪里去?才能找到你所谓的——”他平静的声音如刀透耳,

                  “补天圆缺之法?”

                  “只怕是要我的命,换来的只有你司空怀的好处。唉,吾命虽贱,却是该绝于此地吗?我不知啊,司空怀,你告诉我?”罗刹虚浮不定的脚步声游离在司空怀前后左右每个方向,仍不见其面容。

                  于此天阙山的角落,罗刹停滞不前,进退不得。

                  要论司空怀和罗刹,准确来说是和“戮轮”的谋划,还要追溯到不久前。司空怀为他不知所谓的“追求”成了他人阴谋的棋子,从此也和戮轮搭上了线,好在戮轮并不对他这位“天门派异类”感到多少兴趣,没有将他榨干抹净的意思。

                  可谁知,司空怀竟主动再次找上了他们,

                  绝风尘之地,昏暗之处,上不见天,外不见人,令人窒息。戮轮三人在前而立,罗刹半边身子沉入暗影,只在烛光的映衬下若隐若现;其左是命君,笑盈盈地审视着这位司空怀,人心在此地更不能明晰;其右是黥将,他不见来者,也不见自己,只侧立听候,等待下次上路。

                  司空怀身处三人对面,也是不惊不惧,开门见山讲出了他来此的目的:

                  为了得到天门派“炼石补天”之法。

                  据司空怀讲述,天门派最近频繁往山上采买收集各种物资,便是为了行此仙人之法。

                  “炼石补天?”戮轮三人大惑不解,他们清楚天门派的高深莫测,也察觉其近来异动。按司空怀所说,天门派秘而不宣行此秘法便是为了复现“天阙神女”立派时的神迹。罗刹示意他继续,司空怀娓娓道来,

                  所谓“炼石补天”只是个比喻,倒不如说天门派是在行一“逆天道之举”。所谓“补天”即是他们想通过外物改变人的天赋残缺,防止疾病,改变体魄还在其次,而影响心智高低,感知快慢,悟性深浅,各类资质才为重中之重。如能改变人之“天赐”,那到底是天造人,还是人成了天?

                  更甚者,得到连天地亦不能给予的,例如,长生。

                  司空怀说的玄之又玄,自不能全信。但其讲述一下让罗刹提起了兴趣,他对“天地所赐”的理解或许更甚于天门派中人。

                  “补天?呵呵,不如说是妄图弥补人之天残不足。想逆天道成仙吗?有趣呀有趣。”命君笑道,却并没有提出质疑,

                  长生得道,超凡入圣,古往今来皆为人所求。

                  而当罗刹问到他如何不顾禁忌,意图将此法据为己有的时候,司空怀只答:

                  “我只想看看何为天地之理,又被人掌握到了何种地步。”他说他想离天道更近一步,为了什么却没说。但此等事情显然不是司空怀这种寻常弟子所能染指,他也不过偶然得知。近在咫尺,对司空怀来说却遥不可及,这才有今日之事。

                  不说是为了自己,也不说是为了世人,而只求一个答案,罗刹心思起伏。他以双瞳洞察人心,暗自思量:司空怀谈起这些事来的确像是事不关己,其人之神态也冷漠淡然,似乎在他眼里,满不在乎是同门情谊,师门规矩可置之度外,是为麻木不仁。

                  “如此而已。”罗刹若有所思,无情无义者他见过不少,而司空怀确可堪称无情,但要说“无义”……罗刹诡笑,他想:无前者尚可为一兵器工具,作一无情侠客,而无后者,便只能为一独夫了,天门派会收留这般人?他不敢肯定。罗刹现身,来到司空怀近前,问:“你可知你家祖师的来历?”

                  “何意?天阙神女,是说此法极有可能是她传承下来?我同有此意。”

                  看来并不知晓,偶然得知吗?罗刹暂且放下疑心,他在此暗室徘徊,走来走去若有所思,命君黥将纹丝不动,而司空怀也镇定自若。良久过去,方才听罗刹一字一句问:

                  “如何信你?”

                  司空怀早有准备,从怀中掏出一块玉璧,洁白无暇。从形制上并无甚特别之处,待近观之,才见其神异:

                  有一道浮烁辉光在其内里流动,似乎使玉璧有了神意,隐隐还听得有颤动的声音。这奇异形状的“玉心”,像在沟通四周之物,其中光芒仿佛要涌出,蔓延出来,只不过因此玉璧,才封存在内。

                  “此我偶然得之,也使我信了师门内的流言并非空穴来风。”司空怀解释说。罗刹仔细观察,命君招呼黥将一同上前,的确神妙,却也看不出什么门道。只见罗刹手臂一挥,背身往远了去,笑道:

                  “你不会以为凭此装神弄鬼的东西,就能作你的证据?”

                  司空怀一时回答不上,眼睛却不动声色环顾四周。他提剑一指,顺剑尖看去,有一“凡化教”的教众,奄奄一息,重伤躺在一旁。

                  “我能将此人从鬼门关拉回来,而且,在下也知凡化教的内功怪异,若我能凭此物逆转他功法的内外影响,便能证明此法的确触及了人之根本,怎样?”司空怀摊开双手,继续说道,

                  “借我师门补天圆缺之法,人之生死命数可逆也。”

                  此人本是罗刹他们找来研究凡化教的样本,要论什么天门派“炼石补天”之法他们的确不明白,但凡化教的内功他们却是搞清楚了不少。

                  浑身伤痕,即为人之天生和谐崩解的兆象,是“破心血以换入魔”。习此功之人是从内而外乱了自己的经脉和构造,而再重塑,从而在体内造出了一不竭不休的源泉,其中流出的真气煞气流动则不可避免地搅乱了人原本的阴阳调和,才造就了此满身的怪相。

                  本就是自造了一套路数替代了人体原有的武理运转,所习之人武学套路便再不能偏移,若叫他们练天门派那清奇的内功,只会落得个身死命陨的下场。除伤口外,还会出现不少古怪不可解释的问题。

                  罗刹想:此内功既然存在就代表了其也可称为一种路数,所以才不会轻易致人死亡。而司空怀却说他不仅能将此内功影响消除,而且还能救活他,确实是触及人之根本——生死之道。

                  要知道这教众已然重伤,再难救活。不过司空怀既然夸下海口,也就试他一试,罗刹心中计划,抬手说道:“请便。”

                  只见司空怀以剑为引,在那玉璧上一划,金光流烁即刻被引到剑身上,缠绕不消,将剑置于教众身体上,胸上穴位一点一刺见了血,那流光也霎时消失不见。

                  再看教众,竟真渐渐平稳了呼吸。司空怀不慌不忙,再从其他各处入手,以剑引气,辅其流动,行此法少说也过了一个时辰。等到次日,那教众身上原有的轻微伤痕已然消失不见,其余身体部位伤刻也有所好转,停止延伸,渐渐痊愈,不再蔓延裂开。

                  人都站起身来,可说是生龙活虎。“阁下命不该绝呀。”命君捂嘴轻笑。罗刹目睹全程,并无古怪,“未免太过神奇。”他想,转头看那教众,好像又得逞凶行害之能了。罗刹手臂即刻伸出又立时收回,教众神色一怔,捂住脖子,止不住血流如注,当即死去,难得司空怀还看了那教众一眼。

                  或许是天阙神女的传承对此妖邪之法有克制作用,罗刹只有这样想。而司空怀见事已至此,对方仍不回应,便说:

                  “你们欠我的。”

                  这倒是把罗刹逗笑了,“欠你的?呵,我们给了你想要的,你也不过是欺骗了天门派,何来相欠一说。”他扭头不再说话,司空怀也不能再接辩驳,交涉并非他之所长。

                  “炼石补天”之法,确实玄妙,但罗刹转而联想到“白家”摆弄的类似的术法,不是更加冒险怪异吗?“献鲤”存在即是证明。意识到罗刹想要答应司空怀,命君几步上前:“罗刹。”嘴上提醒,再摇摇头,不说多了也明白。戮轮是杀手,却不是无主人的杀手。

                  但他也不能改变罗刹的想法。罗刹答应了这场交易,不管“炼石补天”之法究竟如何,天门派深藏之物既可圆了司空怀的渴望,或许也能给戮轮另一退路。

                  可直到争锋轮转,流了血,还差点送了命,罗刹仍是一无所获。

                  “天门派是一切如常,何来你所说补天圆缺之法……”罗刹闭眼凝神,语气越发冷淡,不怒不嗔,却让司空怀都心中紧绷。若是罗刹当场发难,他不能保证能对上几招,至少全身而退是不可能的了。

                  原以为是与“天阙神女”传承有关,结果扑了个空。他依靠司空怀的情报才勉强躲过了天门派的外防,却又再难更进一步。

                  再加上命君黥将已发信号称被击退,再让他们前来风险太大。如今与外界唯一的联系手段便只有徘徊在天阙山外围的卑邢而已,但他也起不了大用,更多是为了稳住朝廷那边。司空怀尚无性命之忧,罗刹却有生死之变。

                  司空怀本想再解释一下,说上两句自己的看法。但罗刹没给他这个机会,他示意对方闭嘴,思前想后,试图找出天门派近来的不合理处:

                  确有可能是天门派藏得太深了,那些运上山来的东西不可能凭空消失,总要起到用处。天门派常年避世不出,更不可能无甚缘由便被人抓了把柄。

                  要放弃吗?罗刹权衡利弊,为一不可确定之物,深入险境。“戮轮”可不是什么游侠。良久过去,罗刹深吸一口气,脸上露出阴冷笑意,

                  不,他要最后一试,即便是未能取得成果。若能证实其存在,往后也可再行计划。罗刹心说:天门派尚有一居所,

                  而他戮轮,所依仗的只有自己,

                  以乱作局,以己作子;主次可倒转,颠覆变阴阳。

                  罗刹抛下了迟疑,他早失去了举棋不定的资格,今可死,明也可死。司空怀觉察了罗刹意思的细小变化,在此时提出了他的观点:

                  “若要改天换命于手中,所在之处,十有八九,首是天寒之地,万物封冻,次则是要高耸接天,离了人世之杂乱。”他说的便是天阙山的顶峰。罗刹神思一动,又自己考量起来。他此时此刻太专心,太狂傲,太不屑,以至于没意识到,

                  司空怀话里并不合逻辑,以及他讲此话时,提剑之手不自觉的颤动。

                  罗刹呢喃自语,念叨着“玉棺”“神女”“不在此”等等话语,忽地抬头,愁眉舒展,却又马上沉下。尽管他已将线索串联起来,但要深入其地方,仍是险中求胜。

                  “我会为你引开守卫。”司空怀又恰到好处地说道,刚才也是,他显得过于积极,甚至有点不像他了。罗刹打量起司空怀,其人垂首低眉,似与从前无异。

                  再不能耽搁,此时天色仍可作掩护,可等罗刹走出两步,拂晓天光,收去夜之帷幕。

                  再往后看去,司空怀已先他一步不见了踪影。

                  罗刹回身凝望一刻,自阴影中行去。霞光曙色,天阙山已无他的容身之地。

                  “戮轮……”而在天阙山的另一处,屠士之远望旭日东升,心中默念。自从他从司空怀口中听到这名字,就茶饭难思,昼夜难眠。

                  东方前辈绝不可能如此轻易便折于戮轮之手,武林盟主的旗号不只是别人的认可,而也是他让别人不得不认可。但要说理由确实合得上,作为朝廷的刽子手,自会将东方盟主视为眼中钉肉中刺。

                  令屠士之心神不宁的地方并不在此,他之所以没有轻易与天门派对质,一方面是顾及蜃鬼吩咐,另一方面也是在司空怀提到戮轮后,他的记忆被点醒不少,无关盟主之死,而是关乎盟主来此之深意。

                  他来此边地,实有多重目的,并非武林之简单事情,而是,

                  与天下安稳,与天门派之过去今朝,与“凡化教”皆有所关联,交织难解,直要把屠士之的脑子搅作成一团混沌。

                  东方仞告知屠士之的甚少,加之其记忆混乱,恍惚不得,只能在心中问:“东方前辈,后生无用,不能记得您到底……”突然变作正颜厉色,目视一旁,

                  不明朗天色之下,一道突兀的白衣身影朝山顶行去,正好出现在屠士之的眼前,他认得那便是司空怀。

                  “往山顶去作何。”屠士之心眼闪动,暗道,“现今之际,唯独不可便是坐以待毙。”

                  他动的比想的快,神不知鬼不觉地跟上司空怀。前人背影渐渐远去,屠士之孜孜不倦,追至天阙山的尽头,

                  洁白几乎成了屠士之唯一可见的颜色,冷,犹如天之默然。他来到了天阙山顶峰,屠士之却无有一览众山小的感悟,更无登峰造极之感,就连寒冷也忘却了,

                  在他面前,依稀可见,不是天光明明之灿阳,不是绝然难入之天境,等待着的,仅仅只有,

                  一道门,通往何处,不可知,

                  它巍然屹立,不得闭合,静待他人到来。


  (https://www.2kshu.com/shu/92670/49493941.html)


1秒记住爱看书屋:www.2k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k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