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屋 > 舍弟诸葛亮 > 第185章 武戏之前,当然还需要做表面功夫

第185章 武戏之前,当然还需要做表面功夫


有诸葛瑾这样的定海神针在,刘备就算一时有见利起意的冲动,也能很快冷静下来,恢复了正常的战略节奏。

    不过,充分认清拿下江夏的战略意义和时机难得后,刘备又忍不住稍稍有点患得患失,想要加快节奏。

    他不由想到:等四月初、今年春耕最农忙的时节过去后,才对江夏动手,这是去年就制定好的计划。

    但是如今距离当初制定计划之时,又过去了四个多月,很多情况都有细微的变化,刘备顺着刚才诸葛瑾复盘的思路往下想,很快提出一个新的问题:

    “子瑜,如今才刚要三月初,距离去年定下的进攻江夏计划,还有整整一个月。投石机的改良、打造已经完成,蒲元那边量产钢甲也很顺利,若不考虑农忙农闲的话,其实十天半个月之内便可以用兵了吧?

    哪怕担心耽误农时,大不了少动用一点兵力便是,这样运粮的徭役民夫、辅兵也可以少征发些,应该误不了农时。子扬造出的第一台配重式投石机实物,我也看他测试过了,有了如此利器,还愁兵力太少攻不破夏口么?”

    诸葛瑾静静听刘备说完,忍不住有点想笑,刘备这是要么心有旁骛,要么矫枉过正。刚听说孙策受挫时,就想着能不能拖后打黄祖。得知这事儿拖不得后,又想加速立刻动手,怎么就有点贪呢……

    虽然,贪婪确实是人类的正常现象,面对扩张的机会时,能保持节奏定力的,终究是极少数人。

    诸葛瑾不顾天气尚且过于凉爽,依然摇晃了几下折扇,这才把扇柄一合,拱手道:“愿闻主公的理由,为何就非要急于这一个月,难道三月初不出兵,四月初黄祖就会被刘表抢先平定不成?

    就算我军春耕耽误不明显,但出兵太早,对于江夏郡那边的春耕肯定会有影响的。到时候秋收之前,江夏倒是攻下了,但大部分当地百姓误了农时、当年收成大减。

    岂不是还要我们拨粮接济?否则又是流民四起。主公应该有信心,从此时此刻起,就把江夏的百姓,视为自己治下的百姓,然后以此为出发制定方略。”

    刘备知道诸葛瑾说的是对的,连忙自辩了一句:“我也知道先生所言有理,我之所以急切,不是因为前几日听说吕布又惨败于曹操之手,丢了沛县,退守彭城,如今彭城也被曹军包围了。

    刚才先生提醒,说最好在我军已经全力进攻江夏的时候,东边淮阴这儿再响应元龙起事,以示我军临时起意、并无私通,好不得罪曹操。

    我这才想起,如若曹操攻打彭城,快于我军攻打江夏,那边我军主力尚未出兵,曹操就先破了彭城,到时候元龙还有什么机会起事?一切不就耽误了嘛。要是元龙起事时,下邳已经与曹操控制的郡县接壤,他可就没机会投降我军、又不得罪曹操了呀。”

    刘备和诸葛瑾原先谋划的“陈登趁着吕布将完而未完的节骨眼上,投降刘备”,是有一个前提的。

    那就是必须装作“起事仓促、被陈宫发现不得不提前举动”,然后在下邳郡尚未与曹操控制区接壤时动手,从而“为了自保,不得不降刘”。

    要是下邳已经跟曹操的控制区接壤,陈登还降刘不降曹,那只会引来曹操掌控的朝廷直接为了这块利益跟刘备翻脸,之前的戏就白演了。

    原本刘备倒也没那么重视这个时间差,但刚才诸葛瑾劝他按既定计划办时,又强调了这个时间先后,才让刘备沉不住气,怕玩脱了。

    终于搞清楚刘备到底在顾虑些什么后,诸葛瑾却是一点都不担心,重新把折扇啪地一开,拿扇骨有节律地敲了两下桌案,指出两点,让刘备注意:

    “主公,此事完全是关心则乱了,且请主公注意两个时间节点:首先,吕布在沛县固守了多久?从去年十一月到今年二月初,至少两个半月,接近三个月了。彭城比沛县更为重要,坚固,难道一个半月都撑不住?

    当然,或许主公不愿意赌,或者担心吕布局面每况愈下,属下众将或许会人心不稳,提前叛变。但请主公再想一想,开春之后,曹操还会跟去年冬天一样,竭尽全力对付吕布么?

    要知道去年冬天,他可是因为大别山大雪封山,无法深入山区追杀袁术,闲着也是闲着,急于抢地盘扩大势力,才去竭力进攻吕布的。

    如今即将阳春三月,曹操并不知道彭城就将是他的最后一战,他是不知道元龙已经控制了下邳、是能不战而降的。所以按曹操的计算,吕布肯定会死在袁术之后。

    袁术可是称帝的大逆之人,就算兵力不济、曹操派一偏师也能击灭袁术残部,但曹操肯么?他肯放弃亲自给袁术最后一击的荣耀么?原先或许肯,但是在主公立下攻破伪都寿春的功劳后,曹操就绝对不肯了!

    因为如果他不亲自灭杀袁术,那他在讨袁之战中的直接功劳,就不如主公更高了!他身为骠骑将军、司空,总揽朝政,他输不起这笔政治账!

    所以,他肯定会缓攻彭城,比如先围而不攻,或者低烈度消耗吕布。三四月间,会亲自抽身回英霍山区,争取一两个月之内先杀了袁术,然后再回头给吕布最后一击。主公也就完全不用担心曹操会抢在我们开攻江夏之前、就攻破彭城、进逼下邳!”

    刘备原本还是有些忐忑不安的,就怕时间差抢不过来,时间账算不清楚。

    被诸葛瑾这般正面棒喝,他终于豁然开朗,意识到自己居然少算了一笔重要的政治账,把已经行将就木的袁术给忘了!

    袁术虽然已经惨败,毫无势力,但他本人还活着呢!还苟在大别山区深处呢!

    袁术本人的人头是谁拿到的,这很重要。

    另一个时空的曹操,或许可以不关心这事儿,但那是因为另一个时空,寿春本来就没攻破,袁术死的时候刘勋都还没死呢,然后袁术一死刘勋直接投了,所以没人能在讨袁功劳大小方面威胁到曹操。

    最终袁术想要喝蜜水而不得、饥渴忧愤而亡后,他的残部是被汝南地方官徐璆抓了,然后徐璆得到了袁术留下的传国玉玺,献给曹操,立刻就被曹操以朝廷之名封为九卿之首的太常卿。

    试想一下,历史上徐璆这等籍籍无名的小角色,都能因为讨袁最后一战捡到一个次要人头(袁术不是他杀的,他只是捡到玉玺),就直接升为九卿之首。

    这一世,刘备拿下了寿春,曹操还岂敢不亲自立“击杀袁术”的功劳?如果曹操不亲自上心,他的辅政威望就有可能崩塌!相比之下,吕布晚死几个月根本就不算什么了。

    刘备把这些弯弯绕琢磨明白,终于心情大定:“瞧我这脑子……想一出是一出,刚想到时间仓促,要赶时间,怎么就把尸居余气的袁术给忘了!确实,曹操肯定要亲自操刀对袁术的最后一战,吾无忧矣,一切就完全按原先的时间计划行事吧!

    不过,眼下距离对黄祖作战,毕竟还有个把月,我们就没什么可做的了么?还是就继续扩产配重式投石机、增加先登部队的铁甲配备率?”

    诸葛瑾点点头:“这两块筹备工作,当然也不能放松,尽量多准备一些,到时候就多一份把握,少一分伤亡。我也会亲自盯着提点一些的。

    一旦开战之后,江南之事,我自为主公当之,有什么变故应急之事,属下都会尽量处置。江北之事,属下便无暇顾及了。

    好在到时候春耕最农忙的时节已过,春稻育秧也已完成,想必二弟也会稍稍闲散一些,江北之事,主公可让孔明统筹。

    另外,这一个月里,主公若是有暇,其实还可以补一步闲棋——去年腊月底,曹操正式下旨给主公,让主公择机讨伐黄祖后,主公只表示了接旨,但并未说何时出兵,也未说会执行哪套方略。

    如今用兵在即,可给许都朝廷再上一表,表奏刘荆州长子刘琦为江夏太守。朝廷在曹操控制之下,为了离间我们和刘表的关系,未必会答应这个奏请。

    但没有关系,只要我们奏请了,那么将来灭黄祖之战中、跟刘表的关系恶化程度就可以降到最小。另一方面,万一朝廷答应了这个奏请,真允许刘琦为江夏太守,我们也不用担心。

    刘琦要是真敢到夏口赴任,只要夏口的军权、驻防在我军之手,还怕架空不了刘琦一个读书君子?刘表敢让刘琦来,那就是把长子送到我们手中当人质了,羊入虎口。我们只要礼遇之而不给实权即可。

    更有可能的是,就算刘表愿意让刘琦赴任,但也不会到我们攻下来的江夏诸县赴任,极有可能是在江北择一个属于江夏郡的县,到时候让刘琦领职。”

    诸葛瑾的这个补充方案,再次让刘备眼神一亮,他几乎要惊叹,诸葛瑾的脑子究竟是怎么长的了。

    怎么聊聊天随口就又冒出一条新的计策,或是旧计划的新执行方案,如此流畅,如此丝滑,想一条计策简直跟别人喝水一样轻松。

    而且这事儿显然是无本生意,上个表又没损失?曹操答应不答应,刘表答应不答应,都不影响结果,还做足了姿态。

    刘备喜得都忍不住搓手了,连声道“先生真是妙计无穷,此事有赚无赔,我明日便让公佑写表文,差人送去许都!

    走快些不用半个月就能到,再有半个月都讨到朝廷回复了,刚好赶上对黄祖动手。

    至于其他军备筹措,先生尽管查漏补缺,要什么便用什么,无需请示。”

    把这事儿说开,对黄祖动手前的最后文戏武戏准备工作,才算是彻底敲定,后续就是体力活了。

    诸葛瑾跟刘备最后梳理了一遍具体行动方案,天色已经很晚,刘备还留他一起宵夜、顺便聊了更多细节,诸葛瑾这才告辞回府。

    ……

    诸葛瑾回到宅邸,已经是晚上亥时初刻,也就是差不多晚上九点。

    在古代,加班加到这么晚,还是非常罕见的。

    才新婚二十多天的妻子甄宓,与侍女步练师,也不敢早睡,就备了宵夜和热水,等待诸葛瑾回来。

    倒是大小桥,已经被甄宓打发走了,她们只有在诸葛瑾主动召她们做事的时候,才有资格出现,轮不到她们主动关心主人。

    诸葛瑾刚走进府邸大门,府上的侍女就飞奔入内通传了,等诸葛瑾走到垂花门时,甄宓、步练师已经迎到了中庭。

    诸葛瑾这才看到后院灯火通明,看来是都在等他,而不敢歇息,诸葛瑾这才有些怜香惜玉:

    “今日军务繁忙,主公有很多担心,需要一一开解,以后你们不必等了。”

    甄宓率先上前,如样柳扶风,款款敛衽屈膝:“妾蒲柳之姿,漂泊之身,得侍奉夫君,已是天幸。夫君荷国之重、军务倥偬,妾自当随侍。”

    甄宓和诸葛瑾婚前是没有什么感情基础的,这个时代的婚姻九成九也都没有感情基础,这才是常态。甄宓甚至婚前都没机会知道诸葛瑾长相,但既然成亲了,亲情是可以慢慢培养的,二十几天来,她一直谨慎,内心也觉得自己非常幸运,丝毫不觉得辛苦。

    诸葛瑾右手拍了拍妻子的肩膀,顺势往下搂住纤腰,以示安慰,左手拉了步练师,一起回屋。

    这二十余日来,诸葛瑾原本是少有和步练师亲近的,毕竟是新婚燕尔之日,跟妻子的热情还没过去,他也不想二女尴尬。

    但今日有步骘立功升官的消息,有很多话要顺势跟步练师说,让她也高兴高兴,自然会破例。

    诸葛瑾就这么自然而然,搂一个拉一个来到内屋,在桌案边坐下,环着甄宓坐在自己膝上,让步练师坐在旁边,分享喜悦:

    “练师,你堂兄最近可能耐了,今日终于传回消息,他为主公联络了吴郡顾、陆二氏的英贤,还折服了会稽太守王朗、都尉贺齐,让他们归顺主公,并带着他们击退了孙策。

    这可是求贤、巡抚、军功,三管齐下了,主公已经许诺,等此战结束,就给他一郡太守之职,以后你也是郡守的堂妹了,每天还干这些伺候人的粗活,不委屈么?

    现在府上侍女越来越多,也要跟你甄姐一起学学怎么管人,不用亲自做事了。”

    步练师闻言,既为堂兄立功升官欣喜,自然而然流露出得意俏皮之色,但随后又有些忐忑:“公子,是妾最近伺候得不好吗?”

    诸葛瑾正要解释,倒是甄宓反应快,率先帮着圆场:“步妹妹何必多心,夫君这是担心你累着,你伺候夫君比我都多两年,怎会不好?我还要向你学呢。”

    步练师连忙摇摇头,拉了拉诸葛瑾的袖子:“妾不累的,妾也学不好怎么管人,还是亲手做吧,对了公子吃过宵夜了么?忙军务到这么晚,肯定饿了吧。”

    诸葛瑾下意识摸了摸肚子,刘备留人加班,肯定是包宵夜的。不过妻子和侍婢这么热情,他也只好再吃一点。

    “看来今天还得晚点睡了,吃完还要院子里多散散步消消食,否则都长肉了。”诸葛瑾悲催地想着,便陪着甄宓和步练师,每样都吃了一两口,然后还吩咐别浪费,剩的都拿出去给其他侍女下人吃。

    步练师把东西端出去后,回来跟诸葛瑾知会一声,一旁的甄宓已经在亲手铺床,准备安歇。

    步练师便趁着甄宓走开的机会,又小心翼翼问了一句:“公子,那……你会安排夫人的兄长,也任些差事立功么?”

    步练师话都不用说完,诸葛瑾已经知道她在担心什么了:她还只是自己的贴身侍婢,年纪不到还没被纳妾,她的堂兄已经翻身有了显职。甄宓是自己的正妻,但甄宓的二哥虽然也跟来了江东,但并无什么本事,也没有坐到高位。

    妻的娘家人还不如妾的娘家人,让潜意识以妾自居的步练师有些不安了。

    诸葛瑾不由叹息:看来步练师确实是不擅嫉妒,这么谨小慎微。但这些问题,不是她该考虑的。

    诸葛瑾摸着她的头发,郑重说到:“练师,以后我不许你操心这些问题。子山兄有今日功名,那都是他靠实打实的本事拼来的。

    不是因为他有一个同窗叫诸葛瑾,更不是因为他堂妹在我身边。外面的事情你不懂,别小看你堂兄了。”

    诸葛瑾这段话比较长,在内屋的甄宓也注意到了外面的动静,静静地走了过来,大大方方听完了最后半句,然后也嫣然一笑,摸着步练师的头发安慰:

    “妹妹这是担心你的娘家人,盖过我的娘家人呢,这份好意姐姐心领了,不过没必要如此的。夫君是掌大权之人,妻族本分一些,反而是好事。

    我二哥什么本事,我心里清楚,哪里能跟步先生相提并论了。真要让他担大任,反而是害了他。”

    步练师这才懵懵懂懂,惭愧讪笑道:“原来……堂兄真的这么厉害呀。”

    (本章完)


  (https://www.2kshu.com/shu/93262/1284443.html)


1秒记住爱看书屋:www.2k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k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