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屋 > 舍弟诸葛亮 > 第184章 诸葛瑾:帮人平叛当然是要收劳务费

第184章 诸葛瑾:帮人平叛当然是要收劳务费


话分两头,视野拉回二月底的芜湖城内。

    得到步骘、陆议在闽中打得孙策知难而退的喜报时,刘备的第一反应自然是喜出望外,并且立刻让人去通知诸葛瑾,一起同喜。

    诸葛瑾行色匆匆而来,还没下马,刘备就亲自迎到幕府的大门口外,一把拉住诸葛瑾往里走,一边走还一边忍不住拍诸葛瑾的手背:

    “子瑜,你此番可真是慧眼识英!真没想到,子山去会稽、闽中,一走三个月,最后竟能立下如此殊勋,收服王朗,击退孙策!

    我原本还期待,他能拖慢孙策几个月脚步就不错了,居然打得孙策直接知难而退、放弃了渡海作战。

    依我看,孙策折损了好几千人马,两百多条战船,至少半年之内恢复不了元气,不敢再有任何举动了。”

    诸葛瑾静静地听刘备把大致情况说完,这才谦逊一笑:“子山、陆议逼退孙策,确实可喜可贺,但我又如何敢居功?

    实不相瞒,当初举荐子山去孙策、王朗处运作,我也确实有些私心,当时只觉此事有好几个人都能做好。

    但子敬毕竟曾经与孙策、周瑜相识,让他去难免伤人颜面,容易激化冲突。而士元又形容丑陋,且临战易于自信,喜欢身先士卒,我怕有个闪失。

    子山擅长斡旋分化,而且吃过苦,不易张扬激怒人,最后就决定推荐他了。其实多少有点看当年同窗之谊、任人唯亲了。”

    诸葛瑾也犯不着在这种场合装逼,非要显得自己在用人识人方面也神算无遗策。刘备对他的迷信已经够强了,恰到好处谦虚一下,显得自己歪打正着、有点提携同窗的私心,也没什么不好。

    坦荡一点,大家彻底把话说开。

    再说刘备自己用人就有点私心,他也并不是绝对的任人唯贤。

    比如对于关羽、张飞,虽然这两人确实是万人敌,尤其关羽是当世少有的名将之才。但刘备对他的信任和重用程度,也显然是超出关羽的才能本身的。

    所以刘备对于诸葛瑾的解释,果然完全没当回事,还理所当然地说:

    “内举不避亲,本就是人之常情!哪怕一件功劳,三个人都能立,优先挑更亲近之人去立,那不是应该的嘛!这有什么好解释的!

    对了,曼才莫非也有什么独到的军略潜力,只是我不曾看出来么?以后要不要给他也寻个机会?”

    刘备说着说着,似乎对于“诸葛瑾同窗”这个圈子的信任度大为提升,想起严畯也是诸葛瑾的同学,当初跟步骘一起来投。

    如今步骘一鸣惊人,展示出了抚略闽中的才干,刘备虽然觉得没看出来严畯有什么本事,但也不由心虚,暗忖莫非是自己眼光不行。

    素来以识人用人著称的刘备,竟也有为自己眼力不自信的一天,实在是诸葛瑾创造的奇迹太多了。

    好在诸葛瑾及时给他踩了刹车:“曼才就算了,他不是掌军务的料,平生不过治经典而已。让他料理民政,或许能有操守而不贪,任由百姓清静无为。但要说因势利导、趋民为用,还是差了点。

    依我看,曼才之能,还是放在监察吏治,整顿风气上比较适合,这个位置,只要清高不群就够了,再钻研一下典籍律法,不偏不私,就能做好。”

    历史上严畯在孙权手下、鲁肃死后孙权就想让严畯接任,严畯自己也说了自己军事上就是个废物,恳求流涕,孙权终于收回成命改用吕蒙。

    演义里“舌战群儒”的台词虽然是罗贯中编的,但罗贯中安排严畯问孔明“平生治何经典”,也算是抓住了人物特征。这就是个一辈子治经典的老古板,只不过人品还行,不群不档。

    刘备听诸葛瑾说得郑重,才算是放弃了“继续发掘隐藏属性”的念头,只是意兴阑珊地说:

    “既如此,也就罢了,这次子山、陆议立下如此功劳,该如何升赏他们呢?子瑜,你可想好官职了?”

    陆议终究是太年轻,十七岁,还未取字,所以“伯言”这个称呼如今是不存在的,刘备屡次提到,只能直呼其名。

    诸葛瑾也顺势说道:“主公,陆议过于年少,尚未行冠礼,也未取字,还是不要操切为好。

    何况陆氏全族大多还留在吴郡,看子山书中所言,他们尚需顾元叹荫庇掩护,不如暂缓封赏,以免打草惊蛇,只让使者口头传达勉励,许诺吴郡光复之后,自然会直接拔擢显职。

    至于子山……他既与我同窗,职务升迁,我实不便参与,主公自行定夺便是。”

    刘备想了想,便拍板道:“子山为从事中郎之前,不过历任县令。那如今就先让他当几个月郡丞吧,增加一些郡级的地方历练。将军府的从事职务,自可保留。

    听说王景兴那儿,郡丞虞翻倒也有一直相随,算是个忠义之士,咱也不好褫夺虞仲翔的权位。

    不过既然许了王景兴常镇闽中,将来我自会上表朝廷,恳求将会稽与闽中拆分二郡,王景兴、虞仲翔自留闽中为太守、郡丞,子山可为会稽郡丞。将来平了吴郡,再升子山为太守也可。

    陆议那边,可以传话回去,现在先暗中以军司马职权行事,平吴后可升为都尉,若后续平吴过程中还有战功,也会酌情升赏。顾元叹德望素著,也可在吴地拆郡为太守。”

    诸葛瑾没有提任何意见,直接代表步骘谢过了刘备的提拔。

    处理完封赏之后,刘备想到孙策最近的吃瘪,内心愈发热切起来,甚至有了一丝冲动,想试试能不能挑衅孙策自己不冷静、来侵略他这个扬州牧,然后制造反击灭之的机会。

    虽说诸葛瑾早就为他计划好了先打黄祖、再从吕布手上捞一票的既定计划,但毕竟其他诸侯兵力大损的机会摆在眼前,要说毫不动心那是不可能的。

    刘备便继续追问:“子瑜,孙策折损了这么多兵马钱粮战船,我们有机会挑衅孙策主动对我们下手,然后反击灭之么?”

    诸葛瑾听了,虽然苦笑,但也能理解,他只好再劝刘备注意自己的节奏,不要被突然冒出来的意外打乱了秩序:

    “主公,先明攻黄祖、以示我军奉诏忠义之状于天下,再暗助元龙起事,这不是早就商议好的方略了么?去年陛下升主公为车骑将军的旨意里,就提过这几点要求了,主公不先攻黄祖,于奉诏大义有亏啊。

    何况我军要假装接应元龙时、一切都是‘临时起意、仓促为之’,那就更需要确保届时我军主力被牵制在夏口方向,否则怕是难以向朝廷交代。”

    这两点都是老生常谈,刘备其实已经听过好几遍,所以诸葛瑾再一搬出来,他立刻就冷静下来了。

    意识到自己只是被突然的意外惊喜给动摇了,还是应该有定力,按既定节奏办。

    而诸葛瑾看得出来,刘备虽然答应了,但内心还有一丝犹豫,一丝不甘。

    为了彻底开导其心态,诸葛瑾决定在老生常谈之外,再加一点原先不曾提的新细节、新论证角度。

    毕竟当初定下这个计划时,才建安三年的十月底,而现在已经是建安四年的二月底了。

    四个月的休整种田季过去了,外部环境又有了很多新的变化。

    有些四个月前不适合拿来说、说了容易被当成神棍、论据不足的言语,现在随着更多蛛丝马迹的暴露,就显得更可信了。

    于是诸葛瑾整理了一下思路,说出了一番四个月前没说的新道理:

    “主公,孙策就在那儿,只要我们准备万全了,并且逮住一个机会,随时都可以消灭。眼下孙策虽刚刚受挫,但根基并未受损,我们犯不着为了这数千战兵的折损,就打乱自己。

    以孙策所掌吴会三郡,凑出五万战兵还是做得到的。此番折损后,至少还能凑起四万出头。如果是守备领土,可以征发的比例更高,便是累计拉出七八万大军殊死一搏,也不是不可能。”

    诸葛瑾先分析了一下敌情的削弱程度,让刘备清楚孙策并没有真的一下子变很多,最多就是不到两成的战斗兵力削减。

    历史上赤壁之战前,周瑜让孙权给他精兵五万,可见当时东吴能凑出来的兵力,肯定是超过五万的,守家的话还能更多。

    当然赤壁之战前的孙权,比如今的孙策要多占据一个大郡豫章,还拥有庐江的一部分,外加丹阳南部的山越六县。但诸葛瑾估计,现在的孙策如果竭泽而渔,把战争潜力都发掘出来,应该也能勉强凑够五万战兵,打完闽中至少还剩四万。

    丹阳郡的孙策占据部分,人口有四十七八万,吴郡七十万,会稽郡有五十万,加起来一百六十多万人。而且这个数字,还没有统计从北方逃避战乱过来的流民,全算上可能有一百八十多万。

    江东在汉末受到的战乱破坏不大,而且地广人稀不存在人地矛盾,跟东汉巅峰期人口相比,只有一点点回落,如果算上流亡北士,那就不减反增。

    而如前所述,刘备阵营目前掌握的大约五个郡(九江、庐江、豫章、广陵四个整郡,加上丹阳、东海都只占一小半),总人口是二百六十多万。

    二百六十万打一百八十万,刘备对孙策的人口规模,并没有实现绝对碾压。

    从军队人数来看,七万多野战常备军,对付四万多人,也不算绝对碾压,而且刘备军的军民比还高一些——当然,孙策要是没打输闽中之战,那他还能有七万对五万,这个比例跟二百六对一百八的人口比,基本上就吻合了。

    双方的军民比,基本上都是在男女老幼全算上、三十五个人口出一个战兵。

    诸葛瑾用简单的数学统计,帮刘备把账重新算了一遍,也算是按捺住了刘备的冲动,有了一个更直观量化的感知。让他意识到还是继续积蓄力量比较好,这样未来一旦动手,才能更有碾压性的优势。

    反正孙策的这一百八十万人口,是已经发展到巅峰了,不会再增加。刘备的二百六,却还有上升空间。

    而算完数学账之后,诸葛瑾顺势抛出一点最近刚刚露出端倪的新洞见:

    “而且,属下劝主公对攻打黄祖用心,为的可不仅仅是江夏郡那区区三十万人口和土地。经过这几个月与朝廷的沟通,主公应该也注意到,曹操想让南方宗室诸侯背后的其他势力互相牵制,已经越来越明显了。

    所以,曹操不仅会用孙策牵制主公,也极有可能用荆南某些太守、将来牵制刘表。而如果曹操真在荆南埋下了伏子,暂时隐而未发,我们又没拿下江夏的江南部分,那么将来我们就只能坐视北方有事时、刘表自行关门打狗,把江夏一堵,然后平叛。

    但如果江夏的江南部分在我军之手,我军就可以通过长江航道,地接长沙郡,从而接触荆南四郡其他各地。将来曹操如果真有后手,突然举动,我们就可以帮刘表平叛。

    因此江夏之重要,绝不仅仅是一个郡,我们要的是夏口的五州通衢地理要害之利。只要掌握江汉河口、临近洞庭潇湘,便可利尽南海,主公可千万不能轻视江夏的重要。”

    诸葛瑾这番话,也是着实说得很辛苦。

    因为他没法直接报答案,说“我知道历史上长沙太守张羡就是曹操的人,将来会在官渡之战时在刘表背后起事,阻挠刘表背刺曹操协助袁绍。”

    但诸葛瑾已经尽量把自己的话和推演证据往那个方向靠,只差最后报出张羡这个人名了。

    刘备听了这番分析,果然重视程度陡然提升。

    诸葛瑾已经给他留下了太多的神算级战略远见。

    子瑜说曹操可能有后手,那就多半有后手,己方能趁机多留一个捞一票的口子,为何不留?

    未来直接打刘表,那肯定是不行的。刘表只要不支持黄祖,承认了刘备对黄祖的讨伐,那刘表掌权就没有法理瑕疵,刘备不能贸然对其他汉室宗亲动手。

    但是如果刘表手下将来有叛将,刘备帮刘表平叛,平完叛之后把吃下去的那些郡直接占住不还,那是绝对没问题的。

    帮人平叛不用收劳务费的吗?

    而且现在的曹操,跋扈迹象也越来越明显了,刘备已经隐隐约约感知到,未来曹操彻底化身为国贼的时间,或许不会太远。

    到时候说不定那些叛贼,还会打着拥护曹操、拥护朝廷的旗号,对勤王诸侯下手。

    形势似乎变得越来越复杂了。

    算了,不想别的了,果然还是先拿下江夏这个五州通衢最重要,别的都可以再说。孙策那边没必要乘人之危,反正危也不是很明显。

    换地图有点卡,更得稍微晚了一点。昨天一口气一万二,把上一章地图写完。

    总感觉回来需要稍微流水账梳理盘点一下,大家别嫌水。因为我估计有些书友可能都忘了四天前芜湖这边的章节最后写了什么,不提纲挈领盘点一下很多人都忘了接不上了。

    

    

    (本章完)


  (https://www.2kshu.com/shu/93262/1284444.html)


1秒记住爱看书屋:www.2k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k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