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屋 > 亮剑:钢铁雄心 > 第222章 中央军校

第222章 中央军校


王奉看了眼四周的环境,和之前的大排场不同,这次过来迎接的,除了军校内的一些官员外,并没有其他人。

    这点好评!

    看来这中央军校,还没有烂到骨子里。

    还是能干一点实事的。

    陈继承:“王长官,学生们这个时间正在学习操课,您要去观摩一下吗?”

    这句“您”,听得王奉有些别扭。

    之前在黄埔军校学习时,陈继承就已经是军校里的战术教官,还兼任教导团的第一团第二营营长。

    而当时的王奉,不过是一个普通学生。

    这才过了几年,地位就彻底翻转过来了。

    王奉:“走吧,一起去看看我的这些学弟们。”

    陈继承笑了笑,走在前面领路。

    看这架势,不知道的还以为王奉是校长呢。

    陈继承一边走着,一边说:“王长官,我听说您在长治,也办了一所军校?”

    王奉:“对,没想到陈长官消息还挺灵通的啊!”

    陈继承:“也是略知一二,略知一二.”

    “那既然如此等以后有机会了,我们可以互相交流一下经验,共同成长,共同进步嘛!”

    身后的一众教官也跟着附和:

    “这个提议不错!”

    “对,王长官乃经天纬地之才,教出来的学生,想必也是个个人中龙凤,未来都是我国府栋梁啊!”

    “.”

    几人你一言我一语,硬生生将王奉捧到了天上去。

    王奉讪讪一笑。

    都说伸手不打笑脸人,但自从来了山城之后,各种阿谀奉承,搞得自己都有些招架不住了。

    这些当面口头上的恭维不算什么。

    据张虎所言,昨夜回到招待所后,深更半夜的来了好几拨人,都想要上门求见,全被卫兵拦了下来,听说自己已经入睡了,不顾卫兵的阻拦,扔下几箱东西就走。

    打开一看。

    金银珠宝,古董字画样样都有。

    里面还贴了字条。

    大概意思王奉也不记得了,但拿脚指头都能想出来,无非就是托人办事,在军队里走个后门,或者是结交人脉。

    就拿这个考验干部?

    当真不愧是国府首都。

    这腐败风气,当真是一绝。

    至于那些金银财宝,王奉大手一挥,全部充公用作军费。

    一行人快步穿过操场。

    大概是因为现在还不是跑操时间,场地比较空旷,几乎看不到什么人影。

    王奉回忆起了当初在黄埔军校时的场景。

    课业相当的重,除了军事专业课程之外,还有大量的思想政治课,这一部分成绩的占比还是相当的大。

    这些是黄埔军校和其他讲武堂的主要区别。

    王奉还记得自己在军校的时候,最讨厌的课程就是思政课。

    前世上大学的时候,形策,马原都没好好听过。

    现在让我去听三民主义

    开什么玩笑?

    王奉指了指操场中央:“陈长官,那些火炮是?”

    陈继承扶了扶眼镜:“那些是苏联援助过来的武器,给炮兵科的学生们教学用的,我们刚迁过来不久,靶场的相关设施还没有完善,这些火炮目前就暂时放置在这里。”

    王奉点了点头。

    南京陷落,重庆已经成了新的首都,但由于时间紧迫,多数军政机关来不及迁移,大部分都半路滞留在了武汉。

    中央军校的动作还算比较快了。

    陈继承:“王长官感兴趣?”

    王奉想了想:“去看看吧。”

    反正也没什么事,正好打发打发时间。

    自己此行的目的,只是来中央军校点个卯,教务处长的任期不长,也干不了什么事,至于给学生讲课,那就更没时间了。

    即便是速成班,一门课的学时也在两个月左右。

    教一半就走了,反而会影响教学质量。

    在王奉的提议下,一行人走到操场的角落,一个巨大的防雨篷布撑在那里,下面放了四门火炮,以及几个墨绿色的军需箱。

    王奉摸了摸炮盾,冰凉的触感从指尖传来。

    “这是多少口径的?”

    一旁的炮兵课教官立马解释说:“王长官,这款火炮是苏联M1904  76毫米山炮。”

    王奉皱眉。

    76毫米?

    M1904?

    单从名字上就能知道,这门火炮的研制定型年份,估计是一战之前了。

    虽然自产的二七式火炮,仿制的是年份更早的法国M1897型75毫米火炮,但在设计上进行了现代化改装,实战性能要远超原版。

    但眼前这门苏联火炮。

    可是实打实的一战老古董了。

    王奉看向陈继承:“咱们学校,目前有苏联教官吗?”

    他记得苏联对华援助可不止局限在武器上,军事顾问,教官也派了不少。

    陈继承:“有,但是今天都不在。”

    王奉皱眉:“今天不在?”

    陈继承如实说:“今天他们都去了苏联大使馆,可能是和武汉会战有关。”

    王奉“哦”了一声。

    陈继承:“王长官,我好像听说您的军队里,装备了不少的自产火炮,不知道性能和这些苏联火炮比起来,到底怎么样啊?”

    此话一出,其他在场的几名炮兵教官看向王奉,眼神中饱含期待。

    自产火炮

    多么小众的名字啊!

    太原兵工厂陷落后,已经好久没有听到这个词了。

    虽然目前国府掌握的兵工厂中,确实有具备生产火炮能力的工厂,但产量和质量都不尽人意。

    装备规模很小。

    随着苏联对华援助的逐步扩大,这款来自苏联的老古董,已经成了中央军的主力炮兵装备。

    火力性能放在当下确实一般,但胜在量大管饱,目前最重要的,是先解决有没有的问题,其次再解决好不好的问题。

    王奉回答的模棱两可:“嗯都差不多,都差不多,这两款都挺好的.”

    这该怎么回答

    特别好?

    搞得好像是过来炫耀家当一样。

    陈继承笑了笑:“王长官实在是太谦虚了。”

    ————————————

    一行人在军校里兜兜转转,终于赶在下课之前,走进了教学楼内。

    刚走上二楼,就遇见一大帮学生,呜呜泱泱,个个都拿着笔记本,看上去神色激动。

    根据门上的标牌,应该是去往大礼堂的。

    王奉:“陈长官,这些人是.”

    陈继承立马解释说:“昨夜您派人过来传信之后,我立马把这个好消息通知给了学生和教官们,今天还请王长官赏脸,给大家伙传授一下与日寇作战的宝贵经验!”

    王奉笑了笑:“陈长官你这是.还真是怕我跑了啊!”

    在来之前,他就收到了一份军校方面提供的日程安排,根据上面说的,今天没有别的事,最主要的就是在学校里面转转,认识认识环境。

    根本就没提讲座的事。

    陈继承讪讪一笑:“还望长官恕罪!”

    王奉理了理军服:“那我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众人跟在学生后面。

    “现在这是第几期学生了?”

    陈继承如实说:“第十三期了。”

    十三期.

    过去这么多年了.

    王奉有些恍惚。

    “哎,你快看,后面的那个是不是王长官?”

    “好像是啊!”

    “怎么这么多卫兵?”

    “别管了,快点走,一会儿抢个好位置!”

    前面学生的窃窃私语,王奉听了个一清二楚。

    尤其是当听到关于卫兵的事时,嘴角不禁有些抽搐。

    倒不是他架子大,出行讲究排场。

    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山城太不安全了,虽然军统在抓捕日本特务方面取得了不小的成效,外加这里是现在的首都,倾注的精力是其他城市的数倍。

    但扛不住有些特务,已经在中国潜伏了几年,甚至十几年。

    只要不主动暴露,根本就查不到他们的身上去。

    当初去视察晋东南理工学院,就只有一名普通的汽车兵随行,丝毫不用担心安全问题。

    二者一比,高下立判。

    不一会儿的功夫,几人走到大礼堂门前。

    陈继承:“王长官,请吧!”

    王奉大步走进。

    这座礼堂看着有些古老,甚至整座军校看上去也是如此,抗战爆发的很突然,战争能发展到今天这个地步,超出了很多人的预料,中央军校从沿海地区仓促迁移过来,来不及搭建一所新的校区。

    只能征用当地的学校。

    礼堂内已经落座的学生见王奉走进来,立马站起身,齐刷刷的敬礼:

    “长官好!”

    声音在封闭的空间内来回激荡,王奉抬起手回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黄埔军校对学生入学的年龄有严格要求,眼前的这些准军官,年龄大多在的十八到二十二岁之间,仪表堂堂,样貌非凡。

    “同学们好!”

    王奉走到台前,目光扫视下方。

    印有校训“亲爱精诚”的横幅挂在两侧墙上,这是常凯申亲自拟选,看上去倒像那么回事。

    “同学们,你们是第十三期的学生,如果不出什么问题,今年九月份就要毕业了,走上抗日战场,说句实话,你们怕不怕?”

    王奉笑了笑,并没有一上来就通篇的讲理论知识,而是抛出了一个问题。

    当然,给学生们讲解理论知识的话,这点时间根本就不够,还不如好好利用一下,说一些别的,但更有价值的话。

    “不怕!”

    “贪生怕死勿入斯门,长官,我们不怕!”

    现场响起一片嘈杂声,大多都是私下讨论,没有谁站起来大声说话。

    王奉点点头:

    “不错,看来军校对你们的教育确实不错,关于与日本人作战,我今天只想说一点,或许你们其中的有些人已经能猜到我要说什么了。”

    世界上没有哪所军校,会像黄埔军校这样,对一个国家的历史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

    尤其是前四期。

    学弟打学长,上铺打下铺,主任打校长,可不是开玩笑的。

    据不完全统计,黄埔军校一共教育,培训出了28万名军官。

    抗战结束之后,幸存者仅剩不到一万人。

    王奉一开口,在场的一众学生立马闭嘴,纷纷竖起耳朵听。

    “想要打赢日本人,最需要做的就是看清自己的能力,该打的时候狠狠打,不该打的时候就不要硬打!”

    王奉说的很通俗,基本上是个人都能听懂。

    陈继承皱眉。

    这话怎么听着这么别扭呢?

    “长官,什么叫不该打的时候不要硬打?”

    下面有学生问。

    王奉:“很简单,我举个例子吧,不知道你们上课的时候,教官是怎么讲的日军战术。”

    下面有同学抢答。

    “报告长官,是炮兵轰完步兵冲,步兵冲完炮兵轰!”

    王奉点了点头:“确实如此,但实战中,日军可不会这么傻,你们其中应该有已经上过战场的了吧?”

    黄埔军校除了零基础的学生外,还会从现有的军队中抽人进行培训。

    话音刚落,有一些学生举起了手。

    王奉继续说:“客观的讲,在综合战斗力上,日军确实要完全强于我军,其中的差距,并不只有武器装备这么简单。”

    下方的同学拿起笔,不停的在笔记本上写着。

    王奉:“上过战场的同学,肯定都明白,日军士兵在战斗中的优势,更多体现在超高的军事素质上,不仅单兵作战能力优秀,在组织协同上,也一样优于我军。”

    “现在咱们来模拟一场战斗.陈长官,这里有沙盘或者兵棋吗?”

    陈继承赶忙说:“有,这就给您拿过来。”

    不一会儿的功夫,一套完整的兵棋就摆在了王奉眼前,同时还有一本温茶。

    王奉将兵棋摆好:“日军在实际作战中,往往会采用机动迂回的战术,比如这样.”

    说着,他挪动兵棋上的棋子。

    “在接敌前,日军会兵分三路,一路在前方进行掩护射击,另外一路是主攻,暂时不动,一旦你的防线在和敌人的掩护部队交战中出现了缺口,那么这一路会立刻对其展开集中攻击。”

    “至于这第三路,则是提前埋伏在了你部撤退的后方,在和日军交战的过程中,你部的防线被击溃,现在你的长官命令你,立刻向后方撤退,你们会怎么做?”

    下面的学生不假思索:

    “撤啊!”

    “对,上级都下达命令了!”

    王奉:“但是日军埋伏在你们撤退的必经之路上,哪怕你们手里的侦察兵发现了情况,作战伤亡仍会很大,你没还会继续命令部下撤退吗?”

    “没有别的路可以走。”

    下方的学生纷纷皱眉。

    王奉笑了笑。

    这些学生在出了学校之后,职位大概会在连长和排长之间,自己当时毕业会到山西,正好赶上第61军整编,运作了下关系,直接从团长开始干起。

    教些连排级的作战知识,也没有这个经验。

    倒是这个问题,在战斗中非常普遍,几乎每场战役都会遇到,但又最难做出决择。

    (本章完)


  (https://www.2kshu.com/shu/93438/1284399.html)


1秒记住爱看书屋:www.2k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k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