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屋 > 亮剑:钢铁雄心 > 第221章 宴会,第二次会面

第221章 宴会,第二次会面


又过了细许久,一队人马出现在众人的视线尽头。

    狂风迎面吹来,众人耳边隐约响起了军旗的猎猎声,和急促的马蹄声。

    “是王长官!”

    “看!那骑白马的就是王长官!”

    伴随着队伍的出现,人群立马骚动起来,众人纷纷议论,学生们打出彩旗,拼命地吆喝着。

    在场甚至还有一些外国武官,见到王奉的身影后,也瞪大了眼睛,想要往前挤一挤。

    陈诚看了眼周围:“好大的排场啊!”

    “这也是委座的意思?”

    何应钦:“和武汉是一个道理,那些外国人就喜欢这样的氛围,我们长期抗战,离不开西方,斯大林的红色主义毕竟靠不住,为了汉口作战,委座能容得了八路军,天下还有什么人,什么事不能容吗?”

    陈诚点点头。

    身为武汉卫戍司令,他比谁都清楚武汉抗战的重要性。

    武汉抗战若是达不到预期效果,恐怕中国真的要亡了。

    也没有再谈攘外安内的机会了。

    林森抚了抚斑白的长髯:

    “偏坐金鞍调白羽,纷纷射杀五单于!”

    “好一个少年意气啊!”

    “我民国有如此少年将领,何愁日寇不灭?”

    “哈哈哈哈!”

    林森眯着眼睛,看向远处坐在白马上的王奉,眼神中的欣赏根本隐藏不住。

    何应钦理了理礼服,准备上前迎接。

    常凯申不在,他作为参谋长,接替了主要的接待工作。

    陈诚大步上前,紧随其后。

    ——————————

    “驾!”

    王奉勒紧马缰,面容肃穆,目光平视前方,策马行至众人面前。

    白马发出阵阵嘶鸣,似乎是在炫耀自己一般。

    张虎跟在后面:“长官,前面就是迎接的队伍!”

    王奉:“下马吧,人家做足了礼数,咱们也得重视一下。”

    张虎点点头:“是!”

    说罢,二人停稳,跳下马匹。

    身后的士兵扛着步枪,脚步轻快,脸上也有一丝激动的神色。

    在没参军之前,这些士兵普遍都是庄稼汉,对老一辈人口中的大城市颇有向往,更何况现在的山城可是首都。

    谁都想来看一眼。

    这天子脚下,到底是一副怎样的光景。

    不过从沿途的情况来看。

    任何一个城市,都不如长治繁华。

    两拨人马对向而行,终于再碰到了一起。

    王奉脚跟合拢,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何参谋长,林主席!”

    林森一把年纪了,在众人面前丝毫没有一点倚老卖老的架子,上前一把抓住王奉的双手:

    “王长官一路舟车劳顿,辛苦了!”

    何应钦站在身后,丝毫不在意这种“喧宾夺主”的行为。

    毕竟在名义权力上,林森才是国家元首,在国际上代表整个中华民国的人。

    只不过是没有军权,一直处于被架空的尴尬处境而已。

    王奉笑着回应:“王某并不辛苦,真正辛苦的,是这些随行的士兵们,毕竟我还有马骑,有车坐,而跟着我的这些士兵,可都是靠着双脚走了几百公里。”

    从长治到山城,上千公里都有了,但途中乘过火车军列,还走了一段水路。

    若是全靠双脚。

    估计等日军打进了武汉三镇,自己也到不了山城。

    林森扶了扶花镜,嘴唇颤动,想要出言犒赏一下军队,却又无能为力。

    毕竟军权,始终牢牢掌握在常凯申手里。

    见场面有些尴尬,何应钦立马走上前,接过了话头:“王长官一路舟车劳顿,城内委员长已经摆好了欢迎宴席,为众将士们接风洗尘!”

    王奉皱眉,瞟了眼一旁媒体记者们的“长枪短炮”,再往远了些,还看到了一群西方面孔的外国军官,心中无奈,虽然对这种场面无感,但还是要配合着把形式走下去。

    “那就有劳何参谋长带路了。”

    何应钦笑了笑:“这个先不急,来,我先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武汉卫戍司令,第六战区司令长官,陈诚,陈辞修!”

    说着,他侧过身,指了指身后。

    王奉敬了个礼。

    陈诚笑了走过来,上下打量一眼,眼神愈发的满意。

    仪表堂堂,意气风发,果真是少年英才!

    谁说我国军中没有栋梁之才!

    只可惜.是个地方军头

    陈诚伸手:“王长官,久仰大名!”

    王奉握了上去

    何应钦又介绍了几人,都是在国府中央有头有脸的大人物。

    或许是因为常凯申不在场的原因,气氛并没有王奉预想之中的剑拔弩张。

    甚至还有一点和谐。

    几名核心将领互相吹嘘完之后,一堆媒体记者涌了上来,王奉被挤在人群中,想要回答记者问题,却根本说不过来。

    太嘈杂了!

    好在何应钦领来的宪兵队及时救场,稳住了局面,王奉也得以从中脱身。

    一套形式流程走完之后,众人走进城内。

    ——————————

    两个小时后,王奉走进巨大的宴会厅内,刚一进门,就顿时愣了一下。

    璀璨的水晶吊灯,松软的波斯地毯,餐盘上的山珍海味,恢弘大气的西方交响乐。

    眼前的奢华,不禁令王奉有些恍惚。

    这还是1938年吗?

    这还是抗战时期吗?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这句诗此刻在王奉的脑海里具象化了。

    何应钦笑着迎上来:“王长官,你终于来了!”

    在他们身后,还跟了一群国民政府高官,有些人王奉在城外的迎接队伍中见过,但大部分都是生面孔。

    “王长官我与您神交已久啊!”

    “久仰大名!”

    “王长官,有空来寒舍坐坐!”

    刹那间,王奉成了全场的焦点人物。

    这场宴会,本身也是为了他摆设的。

    张虎横在王奉身前,硬生生在人团里开辟了一块空地。

    何应钦笑了笑:“你们慢慢来,这么多人围着,人家王长官怎么能反应的过来?”

    在场高官讪讪一笑:

    “何参谋长说的在理!”

    “是我们冒昧了!”

    “.”

    一些官员很有眼力见,知道自己的级别在人群中排不上号,踮起脚尖看了两眼后,便退到了一旁。

    留在王奉眼前的人,顿时少了一大半。

    最先走上来的是孔祥熙,他摇晃着高脚杯,里面装了些红酒:

    “王长官,你刚到山城,一路上车马颠簸,先休息几天,再逐步接手政务。”

    “有些事情不要急,慢慢来!”

    王奉笑着回应:“孔院长言重了,数以百万计的百姓仍处在时刻变动的战线前沿,我等军人身处后方,岂能松懈下来。”

    方才城外迎接的队伍浩浩荡荡,孔祥熙也身处其中,二人还打了招呼。

    张虎皱眉:“长官,此人是?”

    王奉笑着介绍:“这位是目前行政院的院长,孔祥熙,孔先生,主要负责的财政与外交。”

    “我说的可有错误?”

    孔祥熙哈哈大笑:“王长官所言极是,不过说到底这官职.其实大小都一样,没区别!”

    其他几名官员在一旁赔笑。

    王奉看了眼四周,并没有发现常凯申的身影。

    不应该啊?

    孔祥熙见他表情怪异,出声问道:“王长官?”

    王奉回过神:“啊,我看着宴会厅布置的倒是不错,在我们长治,可没有这样的排场!”

    说话时,一名身着绿青色旗袍的侍女走来,手里举着一瓶洋酒,想要给王奉斟酒。

    “这我一个人就好,大可不必如此。”

    孔祥熙会心一笑:“王长官误会了,这个宴会厅,大多时候都是在邀请外国宾客,规格高了一些,但也在情理之中。”

    王奉咧嘴一笑,表面上迎合着。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弱国的外交就是如此,再怎么讨好外国使臣,也换不来应有的地位。

    孔祥熙并没有一直赖在这里,敬了两杯酒后,将机会留给了身后的人。

    看清对面走来的人后,王奉有些意外。

    汪精卫?

    汪逆!

    咦?

    为了确认自己没看错,王奉将视角切换到了俯瞰视角上,刚想查看个人信息,却发现了一些端倪。

    以往的三维立体地图上,只有三种颜色的“点”。

    一个是绿色,代表己方部队。

    一个是蓝色,代表友方部队。

    一个是红色,通常代表地方部队。

    但是这黄色.

    是什么意思?

    结合汪精卫的身份,他隐约猜出来原因。

    该不会是骑墙派吧?

    王奉皱眉,将视角拉远,他意外的发现,整个山城内,像这种“黄点”几乎占据了人数的一半。

    这还是首都吗?

    汪精卫没有发现王奉的异常,笑着走过来:

    “王长官,今日一见,你果真如同传闻中的一样,英姿飒爽,少年英雄!”

    王奉环顾四周,强扯着笑意应了一声:

    “多谢。”

    算算时间,现在还没到汪精卫叛变的时候,目前他的身份还是国府副总裁,参政会议长,位高权重,也算是核心人物。

    况且宴会厅内还有这么多人在场,又不好做些什么。

    只能在这强颜欢笑,希望早点应付过去。

    汪精卫疑惑的问:“王长官?”

    “你可是身体抱恙?”

    王奉赶忙回应:“不不好意思,刚才有些失神了。”

    汪精卫会心一笑:“无妨,你赶了这么久的路,晚上还要来参加宴会,身体疲倦是正常的,再等一等,委座还在忙要事,马上就过来了。”

    王奉应了一声,随后象征性的和汪精卫碰了一下酒杯。

    应付完之后,接下来的都是一些中层官员。

    其实真正的级别也不低,但在王奉看来,确实是“中层”。

    山城市长李宏锟。

    SC省府主席,常凯申的结义兄弟——张群

    山城卫戍司令贺国光。

    这些人举止很有分寸,只是过来敬了杯酒,并没多说什么。

    再之后的,就是一批青年军官。

    从这时候开始,气氛逐渐诡异起来了。

    王奉皱眉。

    这种感觉说不清,道不明。

    如果说刚才孔祥熙,汪精卫这些中央系高官过来敬酒,谈不上挤兑或是斗争,只是为了混个脸熟。

    而这些青年军官,则是过来吹捧亦或是羡慕?

    王奉搞不明白。

    这群有说是青年军官,但岁数也不小了,从样貌上看,最年轻的也有三十多岁。

    若是真论起年龄。

    自己可能是整个宴会厅内最小的。

    “该不会是以为我夺了他们的晋升之路吧?”

    王奉皱眉。

    从谈话中看,这些青年军官大多毕业于黄埔军校,还以前四期为主。

    我是第五期.

    原来如此!

    王奉眉头舒展,心中想明白了。

    归根结底,还是因为自己晋升太快了。

    用不到一年的时间,走完了别人二十年,乃至三十年的路。

    战场之上,火线升迁的例子比比皆是。

    但像自己这样,一直屡获奇功,一直火线升迁的例子,还真是蝎子拉粑粑,独一份。

    也难怪这些人会如此。

    黄埔军校最讲究资历。

    一期生要比二期生高贵,二期生强于三期生,三期生优于四期生。

    这股风气,还是常凯申带起来的。

    如果没记错的话,他最喜欢说的一句话就是——“他只是黄埔四期生,你是一期的!”

    每每训诫属下时,总喜欢搬出一个人来拉踩,久而久之,这股风气就形成了。

    而现在。

    这些学长们看着已经位列高位的学弟,心里能好受就怪了。

    一方面想要过来结交一下,希望自己以后能提携一二,另一方面又拉不下脸面,觉着低人一等,自降身份,生怕别人笑话自己。

    最关键的是,自己开了先河,成了众人争相模仿的对象。

    接连不断的升迁,几乎向所有的青年军官释放了一个信号。

    只要有战功,就能在短时间内打破在职务晋升上,纵贯上千年资历桎梏。

    他行,为什么我不行?

    况且我还是学长!

    王奉笑了笑,心里想明白后,就并未过多在意此事。

    在宴会厅内熬过了一波又一波应酬后,终于有卫兵从门外跑进来。

    “委座到!”

    一声响起,在场所有人立马放下酒杯,整理好站姿,目不转睛的盯着大门。

    王奉也有样学样。

    但是没人敢站在他的身前,周围人立马后退一步,确保常凯申迈入房门的第一眼,就能看到站姿挺拔的王长官。

    这场宴会到底谁才是主角,在场中官员都能分得清。

    伴随着军靴声由远及近,常凯申在一队卫兵的簇拥下,大步走进宴会厅内。

    “委座好!”

    所有人不管是不是军人,都立马抬手敬礼。

    常凯申环视一圈,目光在王奉的身上,短暂停留片刻后便抽离出来。

    王奉心中毫无波澜。

    在常凯申进来的时候,他立刻那视角切换到俯瞰面板上,和汪精卫等人不同,他是“蓝点”。

    目前还是可以值得“信赖”的友方。

    当然,以后就不一定了。

    常凯申抬手示意,昂首在众人面前走过,当路过王奉身前时,却停下了脚步。

    王奉:“委座。”

    常凯申双手搭在拐杖上,目光来回审视:

    “王奉,直到今日,你都不愿意称我一声校长。”

    他说话声音很小,加之王奉和其他官员间隔较远,基本上没人能听得清这句话。

    王奉一愣:“卑职尚在黄埔时,无不谨记委座教诲,但学生现已毕业,为国之将领.”

    “不错。”

    常凯申面无表情,让人开不出喜怒哀乐,轻声撂下两个字,随后便扭头离去。

    王奉看向他转身离去的背影,眉头皱得更紧。

    这算是和常凯申的第二次见面。

    第一次是在归德,上午开完了会议,惩办了韩复渠,下午就把自己和李宗仁,白崇禧,程潜叫到行辕,秘密开了个小会。

    名义上是在讨论地方军政分权的事。

    暗地里却在用所谓的“三姓家奴吕奉先”来敲打自己。

    这是第二次。

    并不愉快。

    但常凯申不愧是委员长,位子站得越高,越怕在众人丢脸,能像他这样做到喜怒不形于色,也确实不容易。

    身后。

    孔祥熙,陈诚等人看着王奉的背影,私下议论。

    “刚才委座说什么了?”

    “没听清,乐团声太大了。”

    “你听清了吗?”

    “没有没有!”

    常凯申走到台上,清了清嗓子。

    众人立马整齐划一的转过身。

    王奉没有丝毫的不自然,也跟着转动身子,看向台上的常凯申。

    今天的宴会并不带有很明显的政治性。

    从流程安排上看,就是一场接风洗尘的欢迎宴席,目的很单纯,

    常凯申在台上随便讲了一些。

    现场的人数有些驳杂,但凡是在这山城有头有脸的官员,军官都来了,甚至还掺杂着一些三教九流,这种情况下的发言,更没有什么可以听的必要。

    基本都是车轱辘话。

    通俗点讲,就是走个过场。

    王奉随便听了两句,就走到餐桌旁大快朵颐起来。

    这些山珍海味,他在长治的时候都舍不得吃,为了匀出更多的军费打鬼子,整个守备军从上到下,几乎所有高级将官都勒紧裤腰带过日子。

    吃的也就比普通士兵好一些。

    ——————————

    6月25日。

    王奉在床上醒来,晃了晃脑袋,努力回想起昨天晚上发生的事,好像是自己独立走回来的,不是别人搀扶着。

    “还好没喝多。”

    山城不比长治,从俯瞰视角上观察,除了海量的“黄点”外,城里潜藏着不少的“红点”,昨天他拉近视角观察了一下,都是日本特务,隐藏的很深,几乎遍布各行各业。

    甚至有一些特务已经在中国娶妻生子,就算是军统戴笠亲自来查,估计也没什么结果,这种隐藏在深处的特务,就像一个埋藏很深的遥控地雷,平时安安稳稳的还好,没什么威胁。

    就怕哪天突然收到了爆炸信号,趁其不备,直击要害。

    昨天自己大张旗鼓的进城,闹得满城风雨。

    直到现在,这些日本特务还没什么动静。

    王奉舒展下身体,从床上爬起来。

    “管他呢,小鬼子要是敢来,全给他们突突了!”

    一边穿着衣服,一边心里嘀咕。

    三维立体作战地图简直就是反间谍利器,目前一纵的大部队驻扎在城外,张虎亲自领着两个连的士兵护卫在身旁。

    再配合上俯瞰视角,毫不夸张的讲,只要不作死,日本特务这辈子也找不到刺杀自己的机会。

    敲门声响起。

    张虎轻轻推开门:“报告!”

    王奉按上扣子:“怎么了?”

    张虎递过来一个信封:“长官,这是中央军校派人送过来的,请您今日前去就任。”

    王奉打开后随便扫视了一眼,随手丢到一旁:

    “备车吧,现在就出发!”

    张虎:“是!”

    ——————————

    王奉在吉普车上草草结束了早饭,当车队抵达中央军校时,已经日上三竿,马上就要到下午了。

    吉普车和身后的运兵卡车直接越过门卫,驶进了学校内部。

    身为即将就任的教务主任,不管在职多少天,短点也好,长点也罢,这点权力还是有的。

    汽车兵回头说:“长官,我们到了。”

    王奉回过神,发现车子停在了一栋朴实,带着一丝古典韵味的大楼前,在大楼的前方,还立着一个巨大的雕塑。

    看这模样。

    应该是国父孙先生。

    恍惚之际,一群身着军服,或中山装的人走了过来。

    王奉降下车窗,并未下车:“你们是?”

    嘴上问着,实则将视角切换到俯瞰界面,通过上面的信息,得知了眼前一行人的身份。

    那个领头的,穿着军装的人,就是中央军校的教育长陈继承。

    常凯申虽然挂了个校长的名字,但是平日里几乎不来军校,实际上的管理和训练,都是由这名教育长负责。

    这个职位看似没什么权力,只能在军校里发挥点作用,但也算是半个桃李满天下了。

    只要不犯原则性的错误,基本没有谁会来找教育长的麻烦。

    陈继承微微弯下腰:“王长官,您可终于来啦!”

    “王长官,我们可盼你多时了!”

    “.”

    他一开口,身后的众人立马附和起来。

    王奉此次就职的是教务处长,等级在教育长之下,通过俯瞰视角上的信息了解到,就眼前这群人中,除了陈继承以外,还有不少人的职务,是和教务处长平级的。

    但这些人都明白。

    王奉的教务处长头衔,只不过是个兼任,估计待不了两天就要走了。

    在外面,出了这个军校大门,他可是人人爱戴的抗日英雄,守备分区司令,传闻在部分民间地区,已经把王奉抗日的事迹神话了。

    大家未来不是同僚,只不过是萍水相逢,没必要摆上架子,混个好人缘,说不定以后就用上了。

    王奉笑了笑,从车上下来:“你好,如果我没猜错的话,你就是陈教育长吧!”

    陈继承:“正是正是!”

    (本章完)


  (https://www.2kshu.com/shu/93438/1284400.html)


1秒记住爱看书屋:www.2k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k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