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围魏救赵?
推荐阅读:说好的魔道祖师,万丈金身什么鬼 重生敦煌,我在大漠种田经商 离婚错撩后,被京圈太子爷娇宠了 我的交换人生游戏 新宠千金 九极乱 柯南:米花之春 凝魂道 1986:我的普罗旺斯幸福生活 星穹铁道:终末的格拉默铁骑
兰封。
王奉躺在一张简易铁床上,听见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迷迷糊糊睁开眼,瞧见赵方远大步朝自己走来。
“长官!后方传来电报!”
“香月清司集结了约两支师团的兵力,计划对长治地区展开大规模扫荡!”
王奉坐起身,打了个哈欠。
自砀山战役开始,他就没怎么睡过好觉,不是在打鬼子,就是在去打鬼子的路上。
好不容易歇下来,将军中琐事交给赵方远和谢尔盖,立马开始了报复性补觉。
“两支师团?”
王奉皱着眉头,伸手接过递来的电报。
上下扫视一眼。
“有具体番号吗?”王奉晃了晃脑袋,强迫自己清醒过来,“目前已抵达何处?”
赵方远:“第114师团,独立混成第3旅团、第4旅团。”
“据后方传来的消息,先头部队已过晋中!”
王奉站起身:“第114师团?”
“有详细资料吗?”
日军的师团编制十分复杂,即便他前世通读战史,可真正记在脑子里的,也只有那十几支甲种常备师团。
赵方远掏出一沓资料:“长官,这是内务部整理出来的,时间有限,可能不是很全面。”
王奉拿起桌上一块已经凉透了的馒头,胡乱塞进嘴里。
“你概述一下吧!”
这个第114师团,光从番号上看,就知道是乙种师团,至于那两支独立混成旅团,虽然加在一起,规模上也相当于一支乙种师团。
但真正的战斗力,可远远比不上正规化师团。
哪怕只是一个乙种部队。
赵方远:“第114师团,曾参与过淞沪会战,作为第二梯队登陆杭州湾金山卫,其后与第六师团组成右翼兵团,主攻雨花台,牛首山阵地。”
“战事停歇之后进行休整,转隶第一军,负责太原,离石地区的守备,及黄河沿线警戒。”
王奉挑了挑眉头,快步走到大挂图前:“负责太原警备?”
“香月清司还真是够下血本的,把山西驻防日军的资料拿给我看一眼!”
赵方远应了一声,随即快步走到一旁,从木箱中翻出一个小册子。
“这是参谋部最新一次修订的资料。”
王奉目不转睛的盯着地图,随手接过后翻了几页。
“一个师团,两个独立混成旅团近期友军在山西的情况如何?”
赵方远想了想:“2月至4月,日军第26师团及伪蒙军一万鱼余人分路围攻八路军晋西北根据地,傅作义部第35军稍作抵抗后撤退,120师独立承担反攻任务,收复了不少失地。”
王奉咋舌:“第26师团?”
“关东军?”
赵方远点了点头。
“太原会战结束后,关东军察哈尔特遣兵团撤出,但仍留下了一支部队,番号好像是.满洲独立混成第十一旅团,这个第26师团,就是这支旅团扩编过来的。”
“不属于香月清司指挥。”
王奉挥了挥手:“先不管他,继续说!”
离开长治这么久,又一直活跃在抗击日寇的前线,诸事缠身,对山西局势不甚了解。
赵方远:“今年三月,咱们和川军,八路军兄弟联手抗击日寇时,386旅打了一场漂亮的伏击战,歼敌1500有余。”
“一战成名,此后日军对386旅展开针对性报复。”
王奉:“卫立煌呢?”
赵方远:“三个月前第六师团对晋南地区展开多次扫荡,直到日军撤离之后,第十四集团军才缓过口气。”
第六师团?
这个王奉知道,
“黑色的皮肤,鲜红的血!”
说的就是这支南九洲劲旅,前身是1873年设置的熊本镇台,无论是甲午战争还是日俄战争,第六师团总是打先锋。
和冈村宁次的第二师团一起,被称为日本陆军中最强悍最有战斗力的两支劲旅。
现在第二师惨败在了自己手里。
不知现在的第六师团长,脑子里到底在想些什么。
王奉:“那这第114师团,岂不是香月清司手中仅剩不多的力量?”
赵方远点了点头:“第六师团结束晋南扫荡之后,被调到了华中派遣军,第十四师团刚刚经历打败,此外还有一支甲种师团——第二十师团。”
“该部一直驻扎在正太线,在晋中地区执行治安战。”
“此外还有一支乙种师团,第109师团。”
“目前正在负责山西中部,以及吕梁地区的扫荡任务。”
王奉点了点头。
既然如此,那就好办多了。
香月清司想玩一手围魏救赵,其目的为何,他也能大致猜出来。
无非就是迫使二纵,三纵回撤,以解濮阳之围。
挺粗劣的手段。
但效果却是出奇的好。
就目前的情况来讲,不管在哪里作战,长治地区仍是自己的基本盘。
工业区万万不能有失。
“长治地区的守备力量如何?”王奉转过身,开口问道。
作为司令官,他对长治地区的防御兵力有个大概认知,但现在情况紧急,他要更精确的数字。
赵方远:“五个预备步兵营,还有两个预备营刚完成征募,来不及训练了!”
王奉在房间内来回踱步。
七千人.
就光靠这么点兵力,抵挡来势汹汹的日军,说实话有些不太可能。
“李家钰在哪里?”
“还在长治吗?”
赵方远:“还在!”
“军统来过几次,想要把人提走,但都被我们拦了下来。”
“戴局长还给参谋部发了一封电报,大致内容是控诉咱们.”
王奉挥了挥手:“不用管他!”
“目前他们给李家钰安排的罪名是什么?”
赵方远:“疑似通G!”
王奉一拳锤在桌上:“疑似?”
“那就是什么事都没有了?”
赵方远想了想:“是这个意思.军统的特务想要把李军长带回去审讯,可被咱们拦下了,这个罪名.还没有定性。”
王奉:“那第47军呢?”
赵方远:“在长治附近就地驻扎,副军长暂时代理职务,在等候事件处理结果。”
“不用等了!”王奉冷哼一声,“给宋文杰发电,立刻把李家钰送回第47军,告诉他,日寇来袭,不管什么罪名,都得等打完了仗再说!”
赵方远敬了个礼:“是!”
王奉补充一句:“对了,送李家钰回去的时候,让宋文杰安排两个连的士兵护送,别出了什么问题!”
赵方远点了点头:“放心吧长官!”
“对了,中央军校的陈教育长半个小时前发来贺电,说要您尽快前往山城任职。”
王奉皱眉:“你随便回复一下就行。”
“当前的主要重心,还是要放到收复失地,和保卫,建设根据地上来!”
如果没记错的话,赵方远口中的陈教育长,应该就是陈继承。
当今的军事委员会军训部次长,同时兼任中央军校教育长,职能范围很广——统筹全国军事训练事务,制定军官教育大纲,协调各战区训练计划。
听上去挺唬人的。
实际上没啥大用。
除了绝对嫡系之外,基本没有人会听他的安排。
记得几个月前,军训部还给自己发了一封电报,要求当时的华北战斗群按照既定的方式训练。
那封电报只扫了一眼,就被谢尔盖拿去擦皮鞋了。
所谓的军训部次长,妥妥的虚职一个。
若是论起权力,恐怕还不如一个地方军团长。
教育长倒是有些用,常凯申虽然是校长,但并不参与实际管理,只在各种重要活动上露个脸,念上几篇演讲稿。
军校实际的日常运作。
都是教育长来负责。
中央军校每年这么多毕业生,或多或少都能和陈继承搭上关系。
也算是门生故吏遍布全国,桃李满天下了。
赵方远:“是!”
对于这活也是轻车熟路了,每次中央发了的电报,除了几封较为关键的以外。
那些无关痛痒的,都是由他来代为回复。
次数一多,赵方远已经总结出经验了。
吩咐好一切后,王奉坐在椅子上。
暗暗思索未来的山城之行。
这个所谓的教务处长,他一直没放在心上。
在他看来,到中央军校任职,不过是去山城的一个借口罢了。
“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他也明白。
记忆中,阎老西,李宗仁这些地方军头,都曾被常凯申邀请前往首都过。
最后的结果是几人都去了。
相安无事。
从整体情况上看,现在这个时间点,常凯申还没有那个胆子,敢软禁或者拘留这些地方上的司令要员,抗日英雄。
那无异于是自掘坟墓。
武汉会战在即,亡国的危险仍未消除。
就算是常凯申,也不得不收起“攘外必先安内”的大旗。
老老实实打日本鬼子。
从过往的记忆来看,常凯申动歪心思的时间点,大概在武汉会战结束,战局进入相持阶段后开始。
因此现在这个时候,很可能就是自己唯一一次安全往来山城的机会。
务必要把握住了!
“首先要解决的,还是外交问题”王奉指关节轻轻敲打桌面,嘴里小声呢喃。
“最好是能取得和美苏的直接联系。”
王奉心里想着。
在外交上,最讲究的无非就是“名正言顺”。
就拿美国来说,虽然在全国各大城市设立了不少办事处,但真正能和罗斯福对上话的。
只有高坐山城的常凯申。
诸如李宗仁,阎老西,龙云等人,也没权力直接对美,苏发起外交照会。
若是中原大战时期还好。
各路军阀都暗戳戳的和西方列强保持联系。
可今时不同往日了。
统一战场形成,民族战争爆发,列强只认一个中央政府。
和其他军阀直接撇清了关系。
想要把这件事办成,山城是必须要走一遭的。
而当下,就是最好的时机。
“说到底,美国佬也是看人下菜碟,只要自身实力够用,中央政府什么的,倒是无所谓。”王奉咧嘴一笑。
“至于苏联.”
王奉抿了一口茶水。
“那就更好办了!”
现在正是苏联对华援助的高峰期,在这方面,可不要小看了教务处长这个职位。
据他所知。
从欧洲远道而来的军事顾问,下飞机后的第一站是欢迎晚会,第二站就是中央军校。
他这个教务处长,到时候免不了和苏联人打交道。
慢慢接触下来,这机会不就有了吗。
王奉站起身,顺着窗口向外望去。
到了最后,不管战争发展到了何种态势,他都要构建一个独立于中央政府之外的外交网络。
技术交换,军官进修,国际支持,乃至于派遣志愿军
都要在这一基础上才能实施。
王奉放下茶杯。
赵方远匆匆走来,敬了个礼:“长官,二纵,三纵发来例行询电。”
“电报中称,今日上午十点后,濮阳上空突然出现了大批量的日军轰炸机。”
王奉转过身:“做好防空准备就行,刘志坚是怎么回事,这点小事也要汇报?”
没有制空权的情况下,头顶的天空就是日本人的地盘。
这么多次战役,哪次不是顶着日机轰炸打出来的。
至于这么大惊小怪吗?
赵方远把电报递了过去:“长官,后面还有内容。”
“日军轰炸机只是出现在了濮阳上空,并未进行投弹,而是一路向南.好像是奔着咱们来了”
王奉心里一个激灵,眉头紧锁。
表明上接过电报,实际上已经将视角切换到俯瞰界面上。
可视半径提升到100公里后。
他可以在兰封,直接看到濮阳城内的景象。
“这是.”
王奉拉高视角,看到黄河岸边,有一连串高速移动的“红点”。
不由得一愣。
“跑黄河边上干什么?”
王奉心头浮现出一股不好的预感。
但随即就被打消掉了。
第十四师团大败,可目前的战场形势,仍是日军占优。
没必要去给黄河决堤啊?
岂不是自己给自己下绊子.
赵方远在一旁试探问:“长官?”
“这该如何回复?”
王奉收拢心神,将电文放到桌子上:“正常回复就行。”
“日军的这次异动先不用在意。”
赵方远应了一声,拿起桌上的电文,快步走出指挥所。
王奉则是转过身,看向地图上那条蜿蜒曲折的河流。
(本章完)
(https://www.2kshu.com/shu/93438/1284430.html)
1秒记住爱看书屋:www.2k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k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