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屋 > 虎贲郎 > 第472章 明修栈道

第472章 明修栈道


孟津,甘宁船队即将抵达。

    相隔二十余里,就见孟津上空烟尘弥漫。

    甘宁见状,立刻下令,桅杆之上升起了显目的红黄两色旗。

    旗舰战鼓也率先擂响,旗语、鼓令配合下,各船也是纷纷擂鼓、响应。

    各船舱内休息的士兵不明所以,在鼓声中开始武装,来到甲板之上进入战斗状态。

    船队也降速,整队,缓缓抵近孟津。

    就见孟津码头处十几名骑士高举一杆绯紫两色战旗,驻马等候。

    而码头以北的各种营区,要么在燃烧,要么已烧焦正冒着袅袅青烟。

    甘宁见远近营区内并没有战斗痕迹,也没有死尸之类,排除伏兵可能后,他才命令旗舰靠近码头。

    码头处,甘宁旗舰抵近,认出持旗的骑士是一名大司马身边的虎贲郎,就拱手问:“大司马何在?”

    “甘将军过虎牢时,大司马命中军收拾行囊,今日四更时全军拔营已踏上归途!”

    传令的虎贲郎高声回答,举着手中令箭:“大司马留令箭于此。”

    “待某下船接令。”

    甘宁回答一声,左右人立刻去架设木板,甘宁扭头看几天没吃好饭的夏侯兰:“军正,这么说大司马多等了我军五日?”

    见甘宁情绪莫名,夏侯兰回答:“若这位虎贲士所言是真,那大司马的确等了我军五日。”

    甘宁闻言仰头眨眨眼:“我罪过大了,为扬我一人威风,拖累大司马数日行程。”

    “将军此言不妥,将军耀武于黎阳,是宣扬大司马之力,岂是成就将军一人之威名?”

    夏侯兰宽慰,甘宁也不再争辩,只是喟然长叹。

    见木板将要搭建好,甘宁转身快步走向舱门,从舱内侧门走出,快步踩踏木板来到码头。

    他整理一下自己的仪容,来到持旗虎贲郎面前单膝跪拜:“甘宁在此。”

    虎贲郎也下马,上前双手将令箭递出:“大司马令箭就交予将军了,将军可依令而行。”

    “末将领命。”

    甘宁双手接住,起身低头观看,令箭内容是他督领水师进驻渑池,扎立水寨,护好舟船后就徒步行军前往潼关待命,会安排秦晋船队来潼关接应他们前往平阳。

    将令箭转移给夏侯兰观看,甘宁对面前虎贲郎拱手:“末将定遵令而行。”

    “既然已传令完毕,卑职告辞。”

    这虎贲郎对着甘宁、夏侯兰、管承拱手,三人还礼后,就看着虎贲郎翻身上马,引着十几名骑士策马轻驰,向西追赶赵基中军。

    等管承也检验令箭无误后,甘宁再次登船起航。

    步入轵关陉路途上,赵基骑马而行,目光左右观察。

    凡是路边易于砍伐、采集的树木、灌木草丛都已被砍光,二十余万人组成的迁徙队伍虽然分批迁移,就如蝗虫一样,沿途什么都没剩下。

    经过轵关时,这里守关兵只有一个百人队。

    按着之前规划,赵基会分部分中军充为轵关守军,下雪前派新组建的轵关守军来换防。

    可考虑到现在的形势,赵基很想放弃轵关,全面收缩。

    这个冬季,轵关守军不可能从河内获取粮食,也不可能从河南尹获取粮食。

    这是花钱,或发布行政命令都无法做到的事情。

    冬季的轵关陉,强行运粮的话,粮食消耗与人畜损耗会很大。

    如果贪轵关这个出口,那这就是自己暴露到外面的弱点,袁绍、吕布肯定会试探性的捏一把。

    这两个人性格不同,不管自己救不救轵关守军,都会惹来更强势的侵攻。

    裴秀、张纮也都提前出发,此刻也不方便跟其他人讨论这个问题。

    赵基只是略作思索,就说:“弃守轵关,全军退回河东。”

    跟随行动的李应见状,拱手上前:“大司马,若是大将军遣河内兵入据此关,我军唯有血战,才能夺关。”

    “那就让他占有轵关。”

    赵基想到吕布封堵轵关,以及雒阳西部的大谷关后的形势,不由轻声发笑:“这是好事啊,为什么要拒绝?”

    只希望吕布能选一个可靠的守关将领,如果被策反,那吕布后院起火,自己想救都难以展开行动。

    放弃轵关,对中原、河北来说,相当于把自己暂时关进笼子里了……这种时候,也就能放开手脚开打,而不是刻意忍耐、压制冲突。

    李应也思索明白,放弃轵关,就是对吕布示好的一环,就跟扩充武德县编户一样。

    真不缺那一千多户武德籍贯的奴仆部曲,将他们转为本县编户,能让吕布感受到己方对他的尊重。

    这份尊重价值千余户,相当于二三百名士兵。

    不管吕布还是袁绍,他们就算拿到轵关又能怎样?

    敢顺着轵关陉直捣河东腹地?

    当年董卓放弃雒阳后,在董卓死前那段时间里,李傕、李蒙等人还不是攻入了陈留一带?

    难道朱儁、关东群雄没有在沿途关卡驻兵?

    这样的乱世里,关隘守军很难有像样的认知高度,往往都是屯戍一体自给自足,时间久了,也就跟原来的上级离心了。

    别妨碍他们屯戍自保,他们也不会干扰你正常通行。

    关隘都是修建在交通要冲的侧旁,占据险地而建;而不是将整个路挡死,关隘挡的是粮道。

    而平日守关兵盘查往来的游商、行人……是因为这些人好欺负,不具备与守关兵火并的能力,也没这个必要。

    所以守关兵会走出关隘,在道路上设卡。

    至于那些绕路走山野小径的江湖之士,势单力薄,自然是守关兵猎杀的对象。

    原来的轵关守军就是这种德行,张杨搬家去兖州时,就打包带走了。

    如果还不能理解关隘的作用……将它们想象成城堡就行了,修建关隘的要求就是易守难攻,作为一个坚固的钉子。

    中枢大乱后,各地守关兵、塞障尉也就失控了。

    因守关兵可以稳定勒索行人或抄掠商队,有稳定收益,所以土匪、豪强本土化了。

    谁控制州府、郡府,他们就听谁的,帮谁抓人。

    但要说要么尽力,那也不可能,完全就是混口饭吃。

    一样的道理,吕布派遣直属军队入驻轵关、大谷关,才能锁死北岸轵关陉,以及黄河南岸的函谷道。

    靠原来的守关兵,或本土临时招募的守关兵,都是不靠谱的。

    雒阳八关险固,吕布有多少直属兵力来守关?

    所以雒阳八关,在赵基眼中就是漏洞百出的渔网袜,一扯就碎了。

    再说了,下次军事行动要依靠水军转运,而不是陆地行军。

    这次关东之战,前后执行军法处死的士兵,比阵亡的士兵多。

    所以接下来要大力整顿军纪,并重新编制军队。

    来年再次出击关东,就要依赖船队移动,尽可能保持建制完整,不给中低层士兵分散行动、犯纪领死的机会。

    就这样,不仅是轵关,随着赵基撤军,沿途的兵站也依次废弃,各种木料沦为了军队宿夜时取暖的燃料。

    苦谁也不能苦大头兵,轵关陉内已经搜集不到像样的燃料。

    天气渐渐寒冷,都放弃了轵关,还留着兵站做什么?

    索性拆了当燃料,有一种‘明修栈道’的反差用意。

    将自身对关东战局的介入、干扰力尽可能降低,吕布、袁绍才能放开拘束,光着膀子乱斗。

    各方战争潜力是有限的,恢复速度更是低的可怜。

    袁绍、吕布相互消耗,也能间接理解为是自己消耗的。

    虽说这种战争能锻炼出许多历战老兵与宿将……可淹死的都是会水的,更多的精兵强将化成了白骨,这有什么不好的?

    这样气候严重不正常的年代里,自给自足都难;大环境也不适合对外扩张。

    先等吕布、袁绍决个胜负,谁赢了再去跟积蓄力量的天子火并。

    等打的差不多了,自己再来收拾乱局。

    真没必要事事亲为,在家多生孩子难道不好么?

    (本章完)


  (https://www.2kshu.com/shu/93652/1284156.html)


1秒记住爱看书屋:www.2k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k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