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3章 传统智慧
推荐阅读:都重生了,谁还当老实人啊! 反封建迷信的我,午夜白饭插香! 全职法师:时之天使,但刻刻帝 锁情扣 修仙后,她一心做老祖 遮天之荒古第一帝 全职法师:碧蛇三花瞳捕获阿帕丝 半岛:大制作家 斗罗:武魂魔眼,我即是天灾 斗罗:海克斯三选一,开局升级咯
平阳之南,羊马市。
这是单独建立的一处官营市肆,这样的市场一共有三处,另外两处分别在晋阳、安邑。
只是安邑对现在的匈奴各部来说有些遥远,驱赶兽群过去贸易会承受额外的折损与关税。
羊马市内,匈奴各部贵族亲自组织部众,驱赶兽群来羊马市交易盐铁布帛、药材、书籍之类。
贾逵轻车简从,巡查平阳羊马市。
匈奴贵族花钱大手大脚,又喜欢享受。
因多年的气候灾害,这些匈奴贵族也是苦巴巴的生活。
他们甚至不信任下面的人,多是亲自来参与互市交易。
各种钱币的购买力目前并不稳定,目前交易多是以物易物为主。
不管哪一种交易,交易税要交,返程时经过关隘时,关税也要交。
贾逵顺手查账,看着账目久久无语。
本以为匈奴各部会积极采买铁器,所以今年锻打出来的小铁锅进行限量销售,想卖个高价。
匈奴部众的炊具……向来比较简陋、可怜。
铁皮小锅消耗更少的燃料,比陶罐更结实耐摔,怎么看都更适合游牧、迁徙的匈奴人。
甚至军中计划淘汰的刀剑,贾逵也觉得能卖个好价钱。
结果匈奴贵族对这两类产品缺乏热忱,他们主要采买的还是各种青蝗丹丸。
以至于这场从八月底开始,为期一个月的互市里,最大的收益被赵基的平阳侯府拿走了。
强身健体又能壮阳的青蝗丹……某些意义上来说,对匈奴贵族更有实际效用。
维持健康,他们才能安稳当部众的首领,享受奴仆的伺候,能指挥子弟奔波效力。
而壮阳,能让他们生育更多的子嗣,这才是家族壮大、侵蚀顶替部落其他家族的根本生产力!
未来是属于年轻人的,未来的年轻人就是现在的孩童。
哪个家族的孩童多,生育力强盛,那这个家族就有长远的未来。
游牧生活节奏缓慢,陶锅也就多煮一段时间,又不是煮不熟食物。
刀剑对现在的匈奴贵族更是没用,入选义从响应出征,不提战利品,仅仅是随军编队时就会分发军服、军械。
只要还在编,那弓箭、刀剑都是可以带回家中的。
所以匈奴贵族对刀剑军械并不热衷,以他们对赵基的了解,赵基对他们进行强势动员时,也不可能让义从骑士拿着骨矛、骨制、石制箭镞上战场。
贾逵根据羊马市账册整理汇报文书时,属吏敲门,站在门前:“相国,右贤王来了。”
“他来的怎么这么快?”
贾逵停笔看向属吏,断手的这名属吏也是虎贲出身,笑着回答:“乘船而来,是要迎接大司马凯旋,这是右贤王的拜帖。”
见贾逵点头,属吏才进入屋舍将拜帖递出,低声说:“投帖的人也说了来意,说是右贤王认为大司马会征讨卢水胡、北地胡。他希望国相能为他美言一二,并说右部义从不会逊色于屠各义从。”
“美言一二?”
贾逵翻开拜帖,见拜礼丰厚,就敛容说:“将礼单退回去。右贤王与大司马亦有同匡汉室之情谊,我也不好不见。你去市场买一条鱼,做鱼汤招待右贤王。也将此事告知使者,希望右贤王不要见怪。”
“喏。”
属吏俯身应下,询问:“相国,招待右贤王乃是公事,这鱼钱还是?”
“从我俸禄中扣,索性再打五斗马奶酒,一并从我俸禄中扣。”
贾逵面无表情,也能说是神色如常,这是贾氏一族立身的根本,不贪占一钱,才能在各种纷争中全身而退。
现在执行严格的禁酒令,不准粮食酿酒,只能种植果木,采百果酿酒。
果酒不易保存,反倒是匈奴人这里马奶酒价值不菲,入秋以后成了各处官市里的主流酒类。
马奶酒也不是白色乳状浑浊的酒液,制备良好的马奶酒也是清澈的,奶腥味也淡。
禁酒令这种东西,也就能限制群居的官佃、军户,官吏人家多有高墙大院,还有的人家开挖了宽阔的地窖,悄悄酿酒私自独酌,也很难暴露。
只要别群饮,悄悄酿一瓮也不算多大的事。
只是酒徒嗜酒的同时往往喜欢热闹,不群饮就没乐趣。
所以时不时的会抓一批酒徒,丢到官坊里去做些没技术含量的杂活。
汾水北岸码头边上,一家匈奴贵族开设的酒庐中。
十几个匈奴武士按刀而立,刘去卑戴金鹰头冠,右手握着短刀正仔细刮削左手指甲隙缝,目光凝视刮擦处,神情认真。
前去送拜帖的小贵族温声讲述,一些词汇不知道怎么用汉语描述,就会用匈奴语来说。
刘去卑听着他口中匈奴语接连皱眉,新一代的贵族明显汉学底蕴不足。
跟他们这些老一辈比起来实在是太差了,如果放任不管,以后会引发一些他不想看到的灾难。
对于现在命运的变化,刘去卑很是享受。
从响应汉室朝廷参与平定黄巾军开始,他就与前单于于夫罗逗留汉地,后来又卷入了群雄混战。
反复的左右横跳,刘去卑才保住命。
如果赵基苛刻一些,去年、今年出征关东,刘去卑必须作为匈奴义从的首脑随同出征。
可赵基放过了刘去卑,也没有强征单于呼厨泉、左贤王刘豹随征。
赵基选择亲自协调匈奴义从,这让刘去卑享受了安宁生活,但也失去了战争中强化控制义从骑士的机会。
相对于服从性更好的虎步军、郡国兵,匈奴义从军纪散漫,往往会坐地起价,提出各种利于他们的临时协议。
所以历代征募匈奴、诸羌、鲜卑、乌桓义从时,看似是中枢提议,交给边郡强势人物负责。
实际上这个强势人物往往只是个军事承包商,是二道贩子,征来的义从骑士依旧由原有的贵族充当首领。
所以义从骑士频繁跟随汉军作战,也不会被汉军影响,依旧维持着原有的生活状态,很难有大片归化的现象发生。
而赵基亲自管理各队匈奴义从,虽然赏赐也不算很丰富,可省去了中间两道盘剥,所以这种赏赐实打实落到匈奴义从身上后,能立刻改善对方的生活,并提升对方在部族中的话语权、地位。
虽然刘去卑很清楚赵基通过义从骑士持续强化对匈奴各部的控制力,可他又有什么办法?
没有赵基的话,他怎么可能跻身右贤王尊位?
作为前单于于夫罗的党羽,正常来说,他应该被呼厨泉、屠各匈奴一起打压,可能某天就非正常死亡了。
赵基谋夺匈奴贵族统治权的过程中,他这个右贤王反而是获益的。
但当赵基彻底夺取、获得匈奴部众的信赖和拥护后,他这样的贵族怎么办?
又不敢捣乱,只能督促晚辈积极学习汉学,未来也能出仕。
可匈奴人的生活习性注定了性格散漫,也唯有散漫的性格,才能适应、熬过那漫长又封闭的冬季。
就算是刘去卑,少年时求学于太学……准确来说是藩属质子去太学厮混是春秋以来的传统,这个传统或许还能沿着春秋再向上追溯几百、上千年。
总之,刘去卑这样的匈奴贵族子弟在太学时,也就学会了怎么与勋贵同学打交道,正经的汉话雅言没什么乐趣,反倒是俚语俏皮话一个比一个溜。
向天下各地的太学生学习他们的本地方言,再卖弄这些方言,这才是刘去卑太学生活时最大的乐趣。
而这种乐趣,在天下大乱时,也救了他的命。
而眼前最大的问题就在于河东、龙城两处大学里,都是寒门子弟求学,这对匈奴贵族而言缺乏实际意义。
年轻的匈奴贵族跑到大学里,真不是去学习经义的,他们是去找朋友的。
而赵基的创业伙伴都是年轻人,这也就导致两处大学里没有像样的勋贵子弟。
没有勋贵同窗的大学,对匈奴贵族而言纯属浪费时间。
刘去卑暗暗思索着,感觉应该想办法推动这件事情。
太学里认识的同学,这关系可比正常结交的要牢固很多,堪称终身受益,能泽及子孙。
匈奴贵族的衰落已不可挽回,要么转型成为新朝勋贵,要么攀附勋贵。
也不是刘去卑多么的高瞻远瞩,而是他作为一个过来人,就感觉现在就该怎么办,让一切回到一个他比较熟悉的轨道上。
最起码从太学混出来,厚脸皮留在汉地,当个小官吏真不难。
(本章完)
(https://www.2kshu.com/shu/93652/1284155.html)
1秒记住爱看书屋:www.2k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k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