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屋 > 年代:我在瑶岭山下当农民 > 第520章 回馈家乡,投资项目的选择

第520章 回馈家乡,投资项目的选择


中午。

    包间里就方唯和罗志敏两个人,边吃边聊。

    “方支书,我今年的压力很大。县里这两年都没有多少经济增量,反而是一批原先不错的企业遇到了困难,你有没有什么好的建议?”

    等大家吃得差不多了,罗志敏就开始诉苦。

    县里的农业发展的不错,工业园区也可圈可点,但总体上经济发展并不顺利。

    主要是因为新林县历来都是农业县,整体的经济发展很不均衡。多亏有瑶岭农业撑着,要不然县里还戴着“贫困县”的帽子呢。

    没有增量就没有发展,罗志敏万般无奈之下,只能寄希望于瑶岭农业,希望对方能加大对本地的投资。

    “我也没啥好的建议,县里要想高速发展惟一的办法就是招商引资,没有资金怎么发展?”

    方唯也知道自己说了一句废话,像新林县这样的农业县,哪有大资金进来?

    县财政一直都是紧巴巴的,银行也不敢胡乱放款,整体的经济形势不是很乐观。

    说句良心话,新林县并不适合发展工业,一些小厂子迟早会被淘汰。比如像之前准备的氮肥厂,以后就会在淘汰小化肥的浪潮中销声匿迹。

    “说的在理!你们瑶岭农业有没有认真考察过,是否能在县里投资几个项目?”

    罗志敏最终还是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他找方唯就一个目的,就是希望对方能在本地投资。

    “想法肯定是有的,回头你等我的消息。”

    方唯这一次没有拒绝,瑶岭农业是从新林县起家的,于情于理都应该回报家乡。

    但具体投资什么项目还需要和蔡桐等人好好商量,不能让投出去的钱打水漂。

    罗志敏很高兴,对方没有拒绝就还有希望。

    吃过饭,方唯便返回了家里。

    下午。

    他在办公室给蔡桐打了电话,和对方说了投资的事情。

    蔡桐随后召开了会议,商量项目的选择以及投资数额的问题。讨论来讨论去,大家建议在新林县城投资一家大酒店,说不好听的,整个县城连一家像样的宾馆都没有。

    酒店有个10层左右就足够了,包括客房、餐饮、娱乐设施等等,起码能有不错的接待能力。

    这个项目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结合瑶寨的旅游项目,前景应该不错。

    瑶岭农业下属就有瑶岭大厦,项目性质和这个差不多,派人去考察一下,如果没什么大问题就可以上马。

    过了两天。

    方唯带着项目考察组去了县里。

    罗志敏相当重视,尽管瑶岭农业派出的是中层干部,他还是让自己的副手陪着对方去考察。

    他自己则和方唯坐在办公室里喝茶聊天。

    “罗书记,实际上县里可以上的项目还有一些,等这个项目落地之后,咱们还可以继续说说。”

    方唯也想明白了,在县城砸一些钱还是有必要的,既可以改变下家乡的面貌还可以解决一些就业。

    投资建厂基本上不可能,新林县没有搞工业的基础,除非是像辣椒酱厂那样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

    五金厂是个例外,随着这几年市场竞争的激烈,也不得不去香山开辟第二战场。

    说不好听的,要是当初电器集团还呆在县里,根本不可能有现在这样的规模,说不定早都倒闭了。

    “那敢情好!你们要是决定投什么项目就和我说,钱我是没有,但我可以给你们批地、给政策。”

    罗志敏当然很高兴,方唯不是一个喜欢吹牛的人,而且做事很讲诚信。

    考察组在县里呆了三天,然后就给出了评估意见,可以在县城投资兴建一座大酒店。

    方唯和蔡桐等人商量了一下,大酒店的名称就叫做【瑶岭大酒店】。等酒店建好之后,县里也有一个拿得出手的集餐饮\娱乐\住宿为一体的好去处。

    为此,公司又派出了项目小组,很快就和县里签订了合同。

    县里给划的地块位置很好,就在长途汽车站不远的地方,这一带也是人流密集区。

    接下来的设计施工都是由项目组负责,最近方平没什么事,公司就让他到项目组兼了副组长。他的主要职责就是起到监督的作用,别人盯着项目他盯着负责项目的人。

    方唯和蔡桐都没时间管这个事情,一年一度的夏收工作开始了。

    瑶岭农业的主要高层纷纷来到了生产一线,今年还多了一个衡州水稻生产基地,所以大家都很忙碌。

    就连方唯都闲不住,他驻扎在育种中心,指导夏收和夏种工作。

    “方支书,有人找。”

    这天上午,他还在田埂上查看收割的情况,有工作人员跑过来喊他,说有人找他。

    他还挺纳闷,便直接去了会议室。

    “不好意思,方支书,打扰你了。我们的一个客户想要订购一批【南光五号】稻种,对方的行程比较紧,所以我才会找到这里来。”

    来人有两个,不是什么陌生人,是省外贸的工作人员。

    据他们说,最近临时接了一个订单,所以才赶过来看看能不能采购一批稻种。要是实在不行,交货日期也可以推迟到秋收之后。

    “你们的客户要订购多少?”

    送上门的生意自然不会往外推,等他搞清楚了订单的数量之后,不禁松了一口气。

    这一季的稻种生产还是火力全开,夏种同样会满负荷生产,原本打算等到了明年就进行调整。

    没想到还能走一批外销,这样的话,到了明年春播都不用减产。

    “走,咱们去社里谈。”

    方唯随后就和两人去了社里,这一栋办公楼是合作社与瑶岭农业共用的,现在公司的派出人员都在这边办公。

    所以在社里就能签订合同,不需要再去省城。

    双方约定了交货日子,省外贸也不含糊,提前就打了一半货款。等这边开始发货,对方就将会结清尾款。

    效率不是一般的高。

    蔡桐等人也听到了这个好消息,外销是增量,可以保证公司在下来的稻种生产中不需要减产。

    说到底还是稻种的市场容量有限,像稻谷就不存在这个问题。

    晚上。

    蔡桐和几个高管才回到了社里。

    他们下乡一般都会住在社里的接待宿舍,条件虽然差点,但胜在方便。要不然每天从县城赶过来,多耽误时间啊。

    他们几个蹲点的地点比较近,像去阳山、陈州和衡州蹲点的高官,就只能住在当地单位的宿舍。

    方唯拉着他们去大食堂会餐,顺便提了一下外贸进出口权的问题。

    “方支书,现在外卖进出口权还没有放开,手续难办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咱们也没有销售渠道。”

    蔡桐觉得有没有外卖进出口权都无关紧要,公司主要针对的还是内地市场,外销很难做大。

    不像电器集团公司,人家早早就拿到了外贸进出口权,做外贸不需要再通过中间商。

    方唯也没有多说什么,只是让他们试着办一下,成与不成都不要紧。

    他早就想办这个手续了,只是这么些年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没有落实。

    吃完饭,他便直接回了家。

    农村的生活就这么乏味,好在他每天忙忙碌碌的,要不然真的会感到很无聊。

    时间匆匆。

    夏收夏种工作顺利结束,这一季又获得了大丰收。

    现在每一年能得到的点数大概在26亿点左右,他现在已经累积了90亿点点数,不过一直没有给区域或者设施升级。

    【育林采摘区】已经达到了面积上限,【种植区】也快了。

    等再积累一段时间,他会将【种植区】升到最高等级,也就是区域面积达到上限,然后才会考虑其他。

    “支书,外贸订单的货物已经发出去了,从明天开始,咱们所有种子会正式开卖。”

    蔡桐最近忙的脚不沾地,上午有点时间,刚进到办公室向方唯作了汇报。

    今年的收成很好,就连衡州生产基地都获得了大丰收。同时,衡州基地的建设已接近尾声,再也不用担心员工的生活条件问题。

    “嗯,你盯着点销售情况,销售方面有什么问题,你要第一时间通知我。”

    公司的盘子做大之后,方唯反而管的事情更少了。

    不过他还是保持了初心,始终喜欢在农业生产的一线了解情况,而不是只听汇报看报表。

    接下来,他又和蔡桐商量了在县城投资兴建一座大型农贸市场的事情。

    这个项目投资不算大,赚钱是肯定的,就是回本周期稍长一些。但相对来说,这个项目的社会效益不容忽视。

    谈完了正事,蔡桐起身离去。

    从第二天开始,各类作物的种子全面上市销售,销售情况很不错。

    紧接着就是各基地的稻谷,这些稻谷会全部进行加工成大米,然后再出售。大米的销售不会那么火爆,但在秋收之前应该能清空库存。

    过了没多久,县城最大的农贸市场便开工建设。

    瑶岭大酒店和农贸市场的建设,都是为了解决县城的短板,同时增加一些就业机会。这两个项目对于瑶岭农业来说,都是属于社会效益大于经济效益的项目。

    接下来公司还准备出资修复老街,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尽量保持老街的原本风貌。(本章完)


  (https://www.2kshu.com/shu/93706/1284108.html)


1秒记住爱看书屋:www.2k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k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