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6章 金刀赠常何
推荐阅读:修行从技能点开始 半岛:我,财阀!绝不潜规则 离婚后,我成了东京文豪 射雕:我靠抽卡成了五绝 极度恐菌 巫师:从漫威开始的超脱之路 开局药铺少东家,潜修二十年刀法 古代末世的文弱书生 遮天:开局圣体,不死道人来偷袭 斗罗之神火轩辕
常何接到调令,
调任左屯卫翊府中郎将。
接到这道调令的时候,常何正驻守在西北原州,他是河南汴州人,大业年间风起云涌,也上了瓦岗,凭着骁勇善战,被李密授为上柱国、雷泽公。
后来在谷州被李逸劝降,仍被授上柱国、雷泽公,还授以清义府骠骑将军。
只不过当初谷州和秦琼九将归唐,九将还和李逸结义。但入唐这几年,秦琼程咬金罗士信他们几个一直跟着秦王,击刘武周平王世充灭窦建德,早积功为国公。
而常何这几年则在东宫,先后随刘弘基、宇文颖等出征,功劳却没多少,这几年官职也没怎么动过。
倒是这体重增长了许多,
四年前他刚降唐时,还不到二百斤,如今却已经胖了好几十斤。
说实话,
秦琼罗士信程咬金他们封国公了,常何挺为这些老兄弟们高兴的。这几年,他本来也有机会的。
毕竟当初叔宝他们进了秦王府,他却是进了东宫。
而太子这几年挂帅领兵机会也不少,可偏偏每次太子挂帅,他每次满怀期待的跟着出兵,结果最后总是没能立功。
河北如此,河东不是如此,来原州还是如此。
常何出身普通,连寒门都算不上,只是平民小户,跟张亮出身差不多。
天下大乱,胆子很大的他主动上瓦岗,凭着勇猛敢战,给自己挣了个雷泽县公之爵,还给他死去的爹挣了个五品朝散大夫的追封。
他爹面朝黄土背朝天,在地里刨食一辈子,甚至都不曾拥有一块自己的田地,做了一辈子佃户。
年轻时,常何不甘心一辈子种地,更不甘心一辈子做佃户,忙忙碌碌一年,连肚子都填不饱。
地里收成大半要给地主缴租子,甚至每年还得给地主帮很多工。一碰上点天灾,或是生病,那就得借债。得向地主磕头求情,最后背上沉重的利息。
常何不甘心,
隋末大乱,看着种了一辈子地的父亲,最后饿死,还死守了一小袋种子不肯吃。看着年幼的妹妹,被迫一斗小米就卖掉。
常何最终一狠心去投了流贼。
一晃十来年过去,
曾经那个瘦弱如竹竿般的佃户之子常何,如今是骠骑将军。
还刚刚升了正四品的中郎将,要调回长安了。
以前种地的时候,常何几乎没吃过饱饭,一天两顿稀的,农忙的时候,能有顿干的。
吃惯了各种各样的野菜,就不曾见过细粮白面。
后来上了瓦岗,拿命搏杀,慢慢有了地位,白面蒸饼不再缺,甚至肉食也不缺了。
他块头也壮了起来,他本来个头也较高,身上有了肉就魁梧起来。
而这几年,
比较闲散,肉长的更多了,甚至长出了一身肥膘来。
以前一天最多两顿,
现在常何一天要吃四顿。
而且顿顿有肉食。
如果不跟当初谷州一起降唐的九位兄弟比,他也算功成名就了。
雷泽县开国公、左屯卫翊府中郎将,还有个上柱国的勋。
一妻数妾,
这几年闲着,孩子倒是生了一堆。
家里也置办了一些田宅产业,可以说下半辈子都衣食无忧了。
不过偶尔夜深人静的时候,
常何睡不着的时候,也会想,如果自己当初跟叔宝他们一起进的是秦王府,
自己现在不说封国公,但晋封郡公总可以的。
看罗士信早升为总管,程咬金也做了刺史,自己当个刺史总也可以的。
原以为进东宫,跟的是储君,前程更好。
谁知道,
这几年蹉跎如此。
太子,并非自己贵人。
回想起这些年,自己第一个贵人应当是李密,是他的赏识,让自己成为将军,封为贵族。
第二个贵人是谁?
肯定不是王世充,也不是太子。
算来应当是李逸,谷州之战,自己还在王世充的手下,李逸那时也官职不高,大家被李逸说服,一起弃郑归唐。
短短几年,
他常何原地踏步,李逸却是青云直上,如今已是属籍宗正的代郡王、三公之司空,还是陕东道大行台左仆射、并州大都督。
当年谷州十结义的小兄弟,现在是他无法企及的存在。
常何收拾东西,准备回京赴任。
左屯卫翊府中郎将,总算也是升官了。
常何更想当刺史,年轻的时候,他在家乡的官道旁见过刺史出行,那场面何等威风。
那时他心里暗暗的想,
这辈子要是能成为替刺史执杖开路的差役,都威风不得了了。
哪曾想,天下大乱,他一草民,也有成为开国县公之时。
他这骠骑将军,手底下也有一千二百名府兵呢。
如今回长安的左屯卫,成为翊府的中郎将,统领的翊卫,那都是贵族高官子弟,将要宿卫宫禁。
成为天子仪仗。
“将军,外面有人自称是将军老家人,求见将军。”
常何听到没太在意,
他发迹前,很穷,亲戚们自然也都穷。
发迹后,穷亲戚们也多来投奔,或是来打秋风,常何倒也没嫌弃,能帮的都帮。
只是如今他人在西北原州,怎么还有老家人寻到这来。
他让亲兵去把人带来。
“去弄几碗汤饼来,剁点烂肉在里面。”
等亲兵把人带进来,
是个不太起眼的男子,约摸三十出头,
常何给他倒水,招呼着他坐下,问起对方是乡党还是亲戚。
“请常公摒退左右。”
常何有些疑惑的望着眼前人。
那人压低声音,“我是李司空的家将。”
常何闻言,立马让亲兵退出,并替他在外面守卫好,不许任何人靠近打扰。
屋中只剩下二人。
常何盯着那人。
“在下宋义,李司空家将,奉司空之令来给常公送封信。”
宋义拿出了自己的公凭,是他从河东一路来到原州的身份凭证。
“常公先看信。”
常何接过他递上的信,那是一封帛书,只是常何识字不多,这些年也学了些字,可这封信还是看不懂。
“这封信加密过,我先给常公翻译一下。”
这封信上的很多字,都是用其它字替代了的,所以直接读起来,就牛头不对马嘴,
可当宋义把那些字重新转换,
顿时就不再混乱了。
看到宋义这么小心,常何也意识到这封信不简单。
“你帮我读一下,我识字不多。”
信是李逸写给常何的,开头简单的叙旧,说起谷州十结义。
常何坐在那听着,脸上露出微笑,这几年李逸跟他一直走动的挺近,虽不常见面,但一直有书信往来,逢年过节,两家女眷也会互相拜访,互送礼物。
甚至李逸家的诸多产业,还有些带上了常何一份子,让常家也跟着赚了不少钱。
接着听下去,常何的笑容收起。
李逸说他这次调回京师,
并非太子安排,也非朝廷安排,而是他暗中安排的。
还告诉常何,此次调他回长安,特意安排他进左屯卫,任翊府中郎将,就是要安排他进左右屯营,
他回京后,会在玄武门长上,担任太极宫北门的轮值宿卫。
信念完,
宋义又递给常何一块玉牌,以及一道口令。
“长安西市有家叫高昌吉利的邸店,常公可凭此玉牌和那道口令,在邸店取黄金百铤,每铤重二两。”
“李司空这是何意?”常何如今虽说也是县公、四品将军,但二百两黄金,那也是一笔极大的财富,现在的金价,至少一百六十万钱,还得是新铸的开元通宝钱,换隋开皇五铢钱,能换二百万钱。
“司空说,常公回到长安任职中郎将,到时多结交点朋友。”
给二百两黄金,让他结交朋友。
而他这个中郎将职,又是李逸给他调动的,又是个宿卫宫门的要职。
常何已经敏锐的感受到了些问题了。
都是乱世里杀出来的将领,不会那么迟钝。
他欲言又止,
如果是当着李逸的面,肯定有些话就好直说,但现在这人只是李逸的家将。
宋义也在打量着常何,
观察了一会后,
主动道:“这钱,并不是司空的,是秦王的。”
常何终于全明白了。
李逸、秦王、左屯卫翊府中郎将、玄武门长上···
全都串连起来了。
“无逸要我做什么?”
“司空说,他与常公是在谷州喝过血酒的结义兄弟,如今有个难得的富贵机会,自然不能忘记常公。
大事若成,
秦王定不会亏待常何,少不得一个国公之封。”
常何感觉心跳加速,
安逸了几年,好久没有这种感觉了。
他已经知晓李逸和秦王要做什么了。
“常公,”
“这枚金刀子,原是秦王一直佩带身上的,秦王特让司空转赠于你。”
这枚金刀子也就是一把二两重的金剪刀,挂在蹀躞带上,起辟邪之用。
秦王的这把金刀子,更加精美,还镶嵌有宝石。
这把金刀子,起码能值十两黄金。
但现在送给自己,就不仅仅是值十两黄金的意思。
收下这金刀子,和那百铤黄金,那就意味着他接受了李逸的安排,接受了秦王的拉拢,上了那条船。
而那条船上的人,正在谋划一件失败了就会抄家灭族的大事。
常何吞咽了下喉咙,
饶是经历了许多大风大浪的他,此时都感觉有些紧张。
并没有犹豫多久,
常何把那块玉牌,还有金刀子,都接了过来。
“你回去转告无逸,算我常何一个。”
(本章完)
(https://www.2kshu.com/shu/93792/1283992.html)
1秒记住爱看书屋:www.2k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k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