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屋 > 遮天:开局圣体,不死道人来偷袭 > 第178章 内忧外患,两面夹击?

第178章 内忧外患,两面夹击?


“报,犬戎族寇边!

    “南戎王率三万骑入入河上郡、云上郡两地,杀西境边军都尉。”

    帝都。

    西部边境的军情传来,让朝野为之震惊。

    “根据在犬戎境内的暗子汇报,此次犬戎入寇,疑似有南方谢氏、李氏等门阀出手的因素在其中。”

    原本出身于武学的护国卫首领,也呈上相关奏报与证据。

    原来,两月之前,有数支南方商队绕过北方中原地带,走远路,进入了西部草原。

    商队之中,混有南方门阀派出的说客,以重礼卑辞得以面见犬戎族的南戎王。

    而说客一行进入南戎王王帐这一幕,被护国卫在草原上的暗子所侦查到。

    至于说客们如何各种利诱,或陈述利害,就难以悉知了。

    想来,其说辞也不外乎是当今周王雄才伟略,实在是南方门阀、犬戎族的共同大敌,若不趁早联手绞杀,后果难料!

    等等,诸如此类。

    且后续也隐约有风声传出。

    那就是,南方门阀开出了条件,若是合作达成,或与犬戎族平分大周王朝北部。

    也正是在这种条件下,犬戎族中的南戎王才选择了出兵袭扰,当然或许他原本就有出兵抢掠的打算。

    不得不说,南方诸门阀中,到底还是有智谋顶尖之士。

    他们挑动犬戎族在这种时候出兵袭扰,时机可谓极其精妙,恰好就是古宣这边新政推行、百废待兴的关键时刻!

    而不止如此。

    在西境犬戎三万骑入寇的同时。

    南方门阀也打着“清君侧”的旗号,派出了三万余步骑混同的军队,向北方发起进攻。

    一时之间。

    大周王朝竟隐隐陷入了最危险的境地!

    内有南北内战,危机四伏,且新政中的打倒世族分田土、科举选材等诸多措施都处于落实的关键时期。

    外有犬戎大军来犯,鸡犬不宁。

    这种局面,就连当年犬戎族上一任单于大举来犯、羯族应司马氏相邀援助而焚略多地的险恶局面,都似有所不如!

    ……

    面对这种内忧外患的不利情势,整个朝堂也一时充满了忧心与不安的气氛。

    “此必定有当年的病虎陈世龙的谋划在其中!”

    在帝都的议政大殿内,不止一位朝臣如此愤愤而言。

    所谓的病虎陈世龙,出身于门阀陈氏,乃是司马氏的心腹智囊,向来以智谋超群、谋算阴毒而著称。

    当年司马氏覆灭之后,此人倒也了得,在混乱中不知所终。

    而当时的局势,可谓是千头万绪,要顾及的地方实在太多。

    故此,古宣与禁军系统等,也一时顾不上此人。

    此后数月之后,才有消息传来,病虎陈世龙疑似逃到了南方。

    此人极其小心谨慎,护国卫曾发起两次行动,意图将其带回北方审判,或是刺杀,都以失败而告终。

    “暂且不要管他了,先讨论一下,如何应对而今的局面。”

    古宣坐于王座之上,止住了诸朝臣的愤愤然,将大家的注意力扭转了过来。

    而殿中侍御史骆正也第一时间移步出列,主动发言。

    “陛下,以微臣看来,内忧外患,必先攘内,而后方可从容对外。”

    “而今犬戎单于新立,自身局势尚未稳固。”

    “我可断定,此次犬戎入寇,虽然气势汹汹,看起来大入边,实则不过骚扰性质的边境冲突而已。”

    “而南方叛党内部的情势,也远远谈不上稳定,仓促出兵三万余,更多的也是试探,不可能这么快就有长期的战略打算。”

    骆正是寒门子弟中的最杰出精英,也是“大同会”的首批核心成员,是古宣最信赖的心腹之一。

    他的才智,以及他所能知晓的种种情报,决定了他此刻发言的质量,完全可以说是一语中的!

    对于犬戎、南方门阀此次的联合夹击,他可谓是洞若观火,看穿了这两者的色厉内荏。

    不过。

    话虽如此,这种局面也是十分危险,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酿成更不利的局势。

    这也与骆正接下来的顾虑有关。

    只见,他略有忐忑地继续说道:“故此,而今关键的问题,还是西境边军的马奇、尉迟睿两大军团是否能稳住!”

    说到此处,饶是刚直毅重如骆正,也不免有些犹豫,斟酌着词语。

    其实,不单他如此,大殿中的许多朝臣在听到这最后一句话时,都不免有些紧张。

    这个话题,在当前这个情势下,显然有些敏感。

    因西境边军两大主力军团的主将马奇与尉迟睿,之所以能够坐上这个位置,必然都是出身于门阀世家。

    且不止如此。

    在他们手下,也有相当一部分中层军官,同样如此。

    如果说,在之前局势尚平稳的时候,西境边军能够被古宣及中央朝廷稳稳压制的话。

    那么,而今这种平衡被打破的局面下,他们是否还能够保持忠心,是一个疑问号!

    这也是骆正等诸多朝臣心底真正最担忧的地方!

    因为,如果在这种时候,马奇与尉迟睿选择和南方门阀相联手,甚至放纵犬戎族大军进攻中原腹地,那势必将给中央朝廷以沉重一击。

    到时候,三面夹击,很有可能天下大乱!

    然而。

    就在这种略有惴惴的气氛中,一道清朗的声音开口,平息了群臣的不安。

    “无妨,西军乱不了!”

    其音威严,不见得多么洪亮,却响彻大殿的每一个角落,且蕴含足以安定人心的稳重感。

    众人抬头上看,只见说话之人,正是居于王座之上的古宣,也就是当今周王陛下。

    且说,古宣自覆灭司马氏以来,在朝堂上说话并不多。

    但他每一次说话,都可谓是板上钉钉。

    就如同言出法随一般,凡是所说过的话,所做出的承诺等等,纵然经过些许困难或挫折,但最终都必定达成。

    而此刻,他的面容沉稳而自信,眸光灼灼,亦与之前并无二致。

    当此情景,群臣的不安顿时消散。

    尽管有些朝臣还是好奇于周王陛下到底有何手段,能够继续压制两大边军集团?

    但他们终究还是选择相信他,正如近两年来,他们相信并跟随古宣这位周王做成一件又一件大事。

    ……

    “我以为,关键还是新政的推行。”

    “具体说来,当前就是科举选材、打倒世族分田土这两件大事,一定要继续稳打稳扎推行下去。”

    “只要我们内部稳住了,外敌终归只是疥疮之藓。”

    古宣的另一位心腹,也就是而今的兵部侍郎,也主动出列,娓娓道来。

    此人也是出身寒门的英杰,虽年不过三旬,行事说话却异常稳重老到。

    他如同抽丝剥茧一般,在这议政大殿中,将当前的整体局势一一剖析而来。

    科举选材,乃是重中之重,关系到破除门阀垄断的根基,也为更多的才智之士打通上升渠道。

    打倒世族分田土,则更是暴力打破土地兼并的直接之举,同时也能增加国家赋税。

    事实上。

    不管是殿中侍御史骆正,还是兵部侍郎。

    他们所说的话,都是在此之前,在与古宣的内部小会议中商量探讨之后的。

    也就是所谓的大事小会上谈,小事大会上说。

    而这样清晰明了、有理有据的论证,也渐渐说服了大殿内的诸多朝臣。

    最终。

    这次大朝会,通过了多项针对当前局势的决议。

    其一,古宣这位周王陛下坐镇中央,总揽一切内外事务。

    其二,以骆正为首,组成“大同会”考试委员会,负责组织与实施此次的科举选材,保证顺利进行。

    其三,各地的“大同会”官员,继续推进“打倒世族分田土”一事。

    其四,兵部侍郎领五千精锐禁军,前往南北交界的中河郡,调集当地驻军,防守南方叛军。

    其五,着令西境边军两大主力军团,严防死守犬戎族的此次入寇。

    这五项决议,也在朝会之后,迅速以邸报等形式颁布全国,以安定人心。

    当然。

    关于最后一项决议,并非没有朝臣为之疑惑。

    那就是,在当今这种全面打击门阀世族的局势下,如何保证西境两大边军军团不反叛。

    要知道,马奇、尉迟睿及其手下许多中层军官,都是出生于门阀世家啊。

    中央朝廷又如何能够“着令”他们就听话地去迎战犬戎大军呢?

    只是,朝臣们尽管疑惑,但毕竟亲眼看到了当今周王陛下老神在在的自信姿态,且这必定是涉及到了军事机密。

    故此,他们也没有继续深究下去。

    只有“大同会”中的极少数核心人员,才知道古宣真正的计划。

    事实上。

    对于拿住西境的那两大边军重兵集团,古宣并不是盲目的自信。

    在此之前,在新政尚未推行的时候。

    古宣携覆灭司马氏、平定羯族之威,以及个人宛如高祖陛下再世的神威,震慑住了所有蠢蠢欲动的人!

    再之后。

    他强势借着武学培训的方式,轮换了边军中出身门阀的若干中层军官,取而代之以出身寒门、“大同会”成员的禁军校尉。

    至于那些被轮换的边军中层军官,则或安置于禁军或武学的某些闲职。

    在这种温水煮青蛙的手段下。

    即便是马奇、尉迟睿这等军中宿将心中不满,也不敢明目张胆地反对,除非他们当场造反。

    而古宣是何许人也?

    在握有周王的大义名分下,且拥有盖世的武力、赫赫的军功,在朝局平衡的情况下,没有任何一个边军将领敢公然造反。

    而古宣真正的杀手锏,则是他给予了这些中层军官的秘折权,可以以正当、定期的方式,向他这位周王陛下呈送奏折。

    毫无疑问,这大大杜绝了马奇、尉迟睿拉拢新任“大同会”中层军官的可能性。

    也在一定程度上,更加增强了古宣对两大边军军团的控制。

    虽然谈不上架空马奇、尉迟睿两大主将,却也让此二人联合其心腹造反,变成了几乎不可能。

    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强如古宣,也足足花了将近一年的时间,才渐渐得见成效。

    且这项工作,对于古宣来说,重要程度几乎不亚于覆灭司马氏、创建大同会等工作。

    幸而,他的努力到底没有白费。

    尤其是在当今这种遭遇南方门阀、犬戎族两面夹击的邪恶局势下,他的布局还算是及时的。

    ……

    半个月之内。

    随着中央朝廷诸多决议的颁布,各项事务也紧锣密鼓地持续施行。

    首先。

    科举选材考试第一次摒除了原先的纯文学应试,而是综合了时政策论、大同会纲领,甚至还囊括了小部分的数理。

    当然,这必然引发了若干范围内的不满。

    但朝廷还是力推了下去,坚持了这一方向。

    且为了尽可能地防止舞弊,经古宣提议,并加上诸多朝臣集思广益,设立了包括糊名、誊录等在内的考试制度。

    当然,或许以后还会有人想出破解的办法,但至少此时还是相当有效的。

    其次。

    在北方的十二省两百州郡中,以“大同会”官员为核心、派遣的若干禁军精锐为武力威慑,动员轰轰烈烈地展开。

    无数的底层士卒、穷苦佃农、饥饿流民被分到了属于自己的田地。

    且结合这一片大地上的实际,以及诸多朝臣的建议,还有相当数量的田土被划归为官田,留待战后、划给有功将士作为额外的军工赏赐。

    再次。

    兵部侍郎这一路,领军前往南北交界处防守南方叛军,也是波澜不惊。

    因南方门阀世族的联盟大军,看似来势汹汹,其实主要的目的还是为了呼应犬戎族的寇边,而并没有真正做好长期北伐的准备。

    最终。

    真正显得有些惊险的,还是古宣这一路。

    他看似“坐镇中央,总揽一切事务”,实则秘密在两万禁军精锐之中,往西部边疆而去了。

    而对外,官方则宣称,此次两万禁军出征的统帅,乃是从北境边军调回帝都的老将姜不识。

    且说,西境的两大主将中。

    尉迟睿毕竟还是忠于王事,且他出身的世族并没有作大恶,因此仅仅是被迁移到京畿的茂陵。

    而马奇却不一样。

    他出身于大门阀马氏家族,族中子弟为祸作恶的不在少数,且南方门阀早已派了说客来怂恿他造反。

    只是近些时候以来,他手下的中层军官已不复往日,早已没有了当初的铁板一块。

    若是他猝起发难,不一定稳操胜券,甚至很有可能给马氏家族带来真正的灭顶之灾。

    故此,他明显地处于观望之中。

    而古宣也终究没有给他造反成功的机会。

    (本章完)


  (https://www.2kshu.com/shu/93794/1284450.html)


1秒记住爱看书屋:www.2k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k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