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屋 > 篡蒙:我岳父是成吉思汗 > 第180章 宋国:已老实,求放过

第180章 宋国:已老实,求放过


其实,赵朔之前也没想到,这次向宋国强行借道,仗会打到这个地步。

    在历史记载中,拖雷强行借道挺容易的啊,没费太大力气,就用了七八个月的时间通过宋境,抵达金国境内。拖雷的损失,绝不会超过五千人。

    这次赵朔攻打仙人关,无论攻击杀金坪还是二隘、仙人关,都是硬仗,只能动用八旗军强攻,死伤超过了八千。

    不过,仔细想想,也不奇怪。

    在历史记载中,张宣杀了蒙古的使者,拖雷直接率军攻打四川。

    桂如渊不知如何是好,消极抵抗。

    最后见势不妙,直接礼送拖雷的大军出境。

    这次张宣没杀赵朔的使者,大宋朝廷直接下达了“联金抗蒙”的命令。

    桂如渊得了明确的命令,可不得拼死抵抗吗?这才给赵朔带来了如巨大的伤亡。

    当然了,这也不是什么坏事。

    因为他本来是借道,但是现在他打算占领汉中,并入自己的国土。

    汉中盆地四面环山,地形封闭且内部土地肥沃,有“小江南”、“鱼米之乡””之称。

    此地既能作为进攻四川的物资储备基地,又可依托险要地形构建防御体系。正所谓:“汉中为蜀之咽喉,无汉中则无蜀”。

    与汉中相比,八千的牺牲不算什么。

    甚至于,他会视南宋的态度决定接下来的方针。

    如果南宋还这样阻止他借道,那他就没必要管苟延残喘的金国了,直接全力攻打南宋。

    反正金国失去了战马,没了野战能力,不可能对他造成威胁。

    南宋不是喜欢跳吗?那就成全他们。

    而且,他虽然损失了八千多将士,但是府兵中的精锐可以迅速补充,甚至会让八旗战力变得更强。

    ……

    ……

    不得不说,曹友闻作为历史记载中的赫赫有名的大将,还是很有两把刷子的。

    他献的夜攻之计非常好。

    宋军如果白天从峡谷两侧的高山上向赵朔的大军进攻,因为山势陡峭的缘故,下山十分困难,会成为蒙古军的活靶子。

    而现在的黑夜中,宋军集体点火后,宣告威势后,又陡然间火把熄灭,向着山下袭去。

    蒙古军在黑夜中,根本不知宋军到了哪里。仓促放箭,根本就给宋军构不成多少伤亡。

    还有,厢军不但战力不强而且胆气颇弱,残酷的血战派恐怕不上用场。

    夜战只能看到一小片范围,厢军的士气不容易崩溃,才能最大程度的发挥宋军人数的优势。

    雀盲症的问题也好解决。

    四川富庶,每年光上缴大宋朝廷的赋税,就高达三千多万贯,占了南宋朝廷收入的三分之一。

    这次曹友闻征集民间药方,花了大价钱以动物的肝脏和决明子为士兵治疗夜盲症。如今大部分宋国军人,夜间已能视物。

    曹友闻选的地方也非常好。

    从陕西攻汉中,无论走哪条路,都要在崇山峻岭中穿行,赵朔势必会分兵。

    赵朔二十万大军,凭四川的实力,无论怎样花样百出,都是无法战而胜之的。

    但是,赵朔分兵,就给了战而胜之的希望!

    完全可以说,曹友闻为了战胜赵朔的大军,不但自己已经竭尽才智,而且挖掘出了川军最大的潜力。

    曹友闻相信,当初吴玠兄弟凭借三万五千宋军,在仙人关击败了金兀术率领的十万金军精锐。

    那他曹友闻如今以近二十万大军,在仙人关击败赵朔的十万大军,也应该没什么问题。

    虽然此战的主帅是桂如渊,但对他曹友闻言听计从。他定能凭借此功飞黄腾达,使曹家重归先祖曹彬的辉煌时期。

    此时此刻,曹友闻站在仙人关城墙上,和桂如渊一起观看着战况。虽然黑夜中看不出什么,但是心中真是豪情万丈。

    此时此刻的黑夜中,激烈的厮杀刚刚开始。

    “杀赵朔,赏黄金万两!”

    “杀鞑子,保四川!”

    “冲啊!杀啊!一颗脑袋,赏十两银钱!”

    ……

    无数宋军从山上冲下,向着赵朔连绵的营寨杀去。又有无数士兵,从仙人关杀出,一部分向着赵朔前方的军营中冲杀,一部分冲向两方山脊,作为那六万精兵的后援部队。

    如果能看见的话,还真是势若排山倒海,勇不可当。

    然而,他们勇,赵朔的大军更勇!

    赵朔的大军作为训练有素的部队,虽然很少打过夜战,但对于夜战的训练并不缺少。

    呼呼呼!

    希腊火迅速将营寨前方堆积的柴薪引燃,给他们提供黑夜中急需的光亮。

    哗啦啦~~

    无数甲士冲出,将一筐筐的铁蒺藜,抛洒在营寨前面。

    铁蒺藜,一种古代防御性武器,外形模仿植物蒺藜,由铁制成,多为四棱锥形或星形,无论以何种方式落地,至少有一根尖刺朝上,形成天然障碍,用于阻碍敌方行动。

    金国是擅长使用铁蒺藜的。

    在历史记载中,金国为了阻碍蒙古军进攻,在铁门关(居庸关)以北的道路上,铺设了百里的铁蒺藜。成吉思汗大为恼火,后来通过一条小路,绕开了这些铁蒺藜,才攻克铁门关。

    不过,赵朔改变了历史,金国没有铺设这些铁蒺藜的机会。

    但是,大量的铁蒺藜还是落在了赵朔的手中。

    他觉得,这种铁蒺藜作为防御装备,还是很不错的,作为制式装备给八旗配发下去。

    直到今天,这些铁蒺藜才派上用场。

    嗖嗖嗖!

    等宋军到了营寨前不远的时候,赵朔大军的远程武器,就开始发威了。

    府兵们将上好了弓弦的神臂弓交到正规军的手中,给敌人最大的杀伤。

    还有连弩!

    还有普通弓箭!

    手持巨盾大股冲来的宋军,不仅要冒着这些远程武器向前,还要对付脚下的铁蒺藜,可想而知要付出多大的伤亡。

    熄灭了蒙古人的柴薪也不行!

    铁蒺藜的声音,就提示了宋军前进的方向。蒙古军还会发射火箭,进行黑暗中的短暂照明。

    清扫了铁蒺藜,蒙古军还会重新抛洒一部分到营寨前面。

    就算宋军侥幸冲到营寨处,赵朔大军中全副武装的甲士已经手持长枪,隔着栅栏,严阵以待!

    总而言之,宋军想要攻破赵朔大军的营寨,比白天也容易不了多少。

    汪世显甚至来得及将手下的十个千户,招到他的军帐内,开个简短的会议。

    汪世显今年才三十岁,归降赵朔后由原本金国的陇州防御使,巩昌府治中,一跃而为汉军正黄旗第二万户,权势增长的简直让人生瞠目结舌。

    赵朔这番安排,当然是有道理的。

    汪世显不光是本人英勇善战,他麾下的三千精兵,都是当初随他先祖迁到陕西的汪古部人。

    这三千军的战力,并不在八旗军之下。

    汪世显主动归降,赵朔觉得如果夺他两千军,让他做一个千户,就有些苛待了。干脆,既然是历史上的名将,让他做一个代万户算了。以后汪世显如果名不副实,就让他去做一个普通千户,合情合理。如果汪世显的确名副其实,做一个汉军万户也算理所应当。

    但是,其他人不这么看!

    汉军八旗的名额紧着呢,万户的名额更紧,凭什么让汪世显一个降将来当?

    这些军中大佬不敢质疑赵朔的决定,但难免对汪世显阴阳怪气。

    汪世显自从当上这个“代万户”以来,真是压力山大。

    当然了,他压服本万户的诸将是没什么问题的。

    本部三千军就不用说了,这些人都是汪古部人,汪世显的家族一直就是这些人的酋长,权威根深蒂固。

    陕西降军刚刚归降,自然不敢炸刺。而且这些千户没立战功,头顶上也挂着一个“代”字呢。

    汉军四个千户的千户长,都是赵朔从攒下足够的战功应该升千户的百户中提拔的。他们刚刚升官,自然也心满意足,无意反抗汪世显的权威。

    “不用我说,我们也知道。很多八旗万户长,看不起我汪世显!很多汉军,看不起我们汉军八旗正黄旗第二万户。他们觉得,我们无法和他们相提并论!”

    汪世显目光灼灼,向麾下十个千户看来,道:“但是,我不怪他们。军中是最讲功劳的地方,凭什么我寸功未立,就能做万户长?凭什么,你们就做代千户了?凭什么,一下子就有四千府兵,直接加入了八旗军?一般情况下,哪有这种好事?”

    “所以,他们无论说什么,我姓汪的都会乖乖听着!我相信总有一天,我,以及你们,都会凭着战功,让他们高看我们一眼!现在,这个立功的机会来了!”

    汪世显话音刚落,十个千户的目光既是兴奋又是狐疑。

    “到底怎么立功?若是待到拂晓时分,全军出击,可未必能显出我们正黄旗第二万户来。”

    “也不能无令擅自出击啊,那是要掉脑袋的!”

    “谁不想立功啊?这些日子我们正黄旗第二万户的日子确实不好过。汪万户,您快说吧!到底怎么立功?”

    “对啊!只要有立下大功的可能,兄弟们绝对豁得出去!您就快说吧!”

    ……

    十个千户长一片喧哗。

    汪世显道:““王上因为我们旗战力最弱,大营安排在最后面,离着仙人关足有八里,这就是我们的机会!峡谷左侧的杀金坪和二隘,王上都驻了军。待到总攻开始后,他们肯定会抢占左侧的山脊。那么右侧的山脊呢?”

    “当然是我们的!”

    “对,这活别人干不了,只能我们干!”

    “抢占右侧山脊,将宋军包了饺子!”

    “让他们有来无回!”

    ……

    响鼓不用重锤,众千户瞬间秒懂。

    峡谷不算宽阔,赵朔大军的大营成长方形,总共建立二十四个营寨,绵延八里。

    还有一万军分别驻扎在杀金坪和二隘。

    这次宋军攻打赵朔的大营,自然也是左侧的宋军少,右侧的宋军多。毕竟,他们不可能偷偷越过这两座关隘去。强攻二隘和杀金坪,他们也没那个能力。

    这就给了汪世显立功的机会。

    从山脚下向上仰攻宋军,是不现实的。山势太陡峭了。唯有像之前攻打杀金坪那样,爬上山岭,从山脊上进行进攻。

    而汉军正黄旗第二万户,就是处于如此有利的位置上。

    只要他们抢占了右侧山脊,驻扎在杀金坪和二隘的汉军抢占了左侧的山脊,此战就算大获全胜!

    现在,就等拂晓时分的到来了!

    “差不多了吧。”

    此时太阳还未出,但天已经蒙蒙亮,赵朔在瞭塔上举着望远镜望去,但见二十四座营寨,仅有三座被宋军的强军突入,处于激烈的争夺中。其余城寨,还在进行外围的争夺。

    各营寨前的宋军密密麻麻,好一群待收割的人头!

    “擂鼓吧!”

    赵朔淡淡下达了军令。

    是!

    一名亲卫,双手持着两条鼓槌,向着瞭塔上的战鼓敲去!

    咚!

    咚咚!

    咚咚咚!

    咚咚咚咚咚~~

    连绵的战鼓响了起来,随后各营寨中的战鼓相应!

    一百三十七面战鼓,几乎同时在赵朔各寨中响起,敲出了全军出击的命令!

    “冲啊!杀啊!”

    “总攻!总攻!全军出击!”

    “歼灭川军主力,就在今天!”

    ……

    轰隆隆~~

    寨门被主动打开了!

    二十二座营寨早已准备好了冲锋队。

    他们都是各千户最勇猛的战士,很多都是各千户直接统领。

    直到半个时辰前,他们还在呼呼大睡,养精蓄锐。现在已经吃肉食吃了个半饱,并且披挂完毕。

    等的就是现在!

    战鼓声响,他们全身贯甲,手持重斧,呼喊着冲出了寨门,向着对面的宋军狠狠杀来。

    “斩!”

    “杀!”

    “去死吧”

    ……

    短兵相接,随着这些重甲战士的一声急促的短呼,无数宋军甲士惨死当场。

    其他军队也紧紧跟上了冲锋队,向着宋军狠狠杀去。

    如同狂风怒卷,又似虎入狼群!

    “不好!鞑子太强了!”

    “拦住他们!拦住他们!”

    “拦不住的!退!快退啊!”

    “快跑!”

    ……

    最悍勇的宋军战士,已经不少人折损在这场夜战中。近一个时辰的战斗,更是消磨了他们大量的体力。

    而且,赵朔麾下大军的战力,本来就比宋军强!

    攻打仙人关的,只是普通八旗军而已,并非赵朔特意挑选出来的精锐。

    赵朔麾下的府兵,更不是大宋的厢军可比!

    光是顿顿能吃饱饭养出来的身体素质,就不是仅仅临战之时才能吃饱饭的厢军能比的!

    他们如果躲在坚城中守城,这种差距并不算太过致命。

    但这是野战!

    双方真刀真枪的厮杀!

    更要命的是,赵朔的大军是列阵而出,而宋军正在围攻赵朔的营寨,已经不成阵型!

    所以,很快就形成了一边倒之局!

    另外一边,汪世显已经发兵。

    “快!快往上爬!”

    汪世显只留下了一半的兵马和宋军厮杀,他自己则率领本部官兵以及最强的两个汉军千户,向着右侧的高山上迅猛攀爬。

    “杀上去!杀上去!”

    “立功就在此时啊!”

    ……

    一边攀登,汪世显一边高声催促,尽最大可能提升麾下士兵的速度。

    这位在历史记载中,能以单骑在千军万马中冲阵的悍将,此时已经红了眼,务求今日全胜,取得仙人关之战最大的战功!

    ……

    ……

    仙人关,城墙上。

    “怎么办?允叔,现在我们到底该怎么办啊?”

    桂如渊没有望远镜,当然不知道汪世显将给他致命一击。但是,眼前的战况也不得了啊!

    赵朔的大军如同虎入狼群,表现出了惊人的战力,今天他败局已定!

    曹友闻现在也是心中冰凉一片。

    败了!

    怎么会败了?!

    我已经为宋军谋划到极致,结果还是败了!怪只怪,赵朔大军的实力太强!我已经尽量高估他们了,他们还是比我预料中强的多!

    怎么办?

    怎么办?

    我怎么知道怎么办?

    今日一败,不仅我重振曹氏家族的希望成空,我还会成为整个大宋的罪人!

    曹友闻一边擦着额头的冷汗,一边哆里哆嗦地道:“第一件事,当然是……是赶紧鸣金收兵。”

    “那然后呢?”

    “然后……然后……然后……哎!”曹友闻接连说了几个“然后”之后,忽然苦笑一声,道:“和谈吧!不惜一切代价,求赵朔放过我们,放过大宋!”

    (本章完)


  (https://www.2kshu.com/shu/93926/1284448.html)


1秒记住爱看书屋:www.2k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k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