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屋 > 我和她们穿越到北宋 > 第191章 和亲

第191章 和亲




    萧普贤女等用来和亲的契丹女人,和耶律大石等被赵俣索要来的辽国精英,是被分开送来的。

    先送来的是耶律大石等辽国精英。

    赵俣很清楚耶律大石他们这些人目前还不可能为我所用,所以就派人先将他们全都送回东京汴梁城妥善安置。

    而萧普贤女,尤其是三位契丹公主,这次是以和亲的形式送过来的,跟辽国将耶律南仙嫁给西夏差不多。

    区别只在于,耶律南仙嫁去西夏是当皇后的;而这三位契丹公主嫁给赵俣只是当妃嫔的。

    但其本质都是和亲,真正意义上的和亲。

    赵俣此次御驾亲征,不仅数败辽军,将辽主耶律延禧等困禁在燕京城中,有望将过去交给辽朝的岁币和利息全都要回来,还逼得辽朝不得不嫁三位公主来和亲,这无疑是一场辉煌的胜利,传回东京汴梁城,无论是朝堂之上的文武百官,还是市井巷尾的百姓,都肯定会感到扬眉吐气。

    不过,现如今赵俣还在前线,肯定不能举行婚礼,大肆庆祝胜利,否则不是将打仗当成儿戏了吗?

    但适当的以此来鼓舞前线将士的士气,还是很有必要的。

    所以,此事定下了之后,赵俣便以和亲为由,下旨:杀羊宰猪,包括民夫在内的所有人,肉敞开了吃,炊饼管够,队长以上的官员和监军一人赏赐一碗酒,全军上下连筵三日,但不许贪杯,不许放松警惕,不许误事,否则军法处置。

    赵俣并没有亲自去接萧普贤女和三位契丹公主,而是派张纯和萧瑟瑟带着相关人等代自己出斋宫去把这些女人给接回来。

    辽朝方面本来是想以契丹人的风俗将萧普贤女等女送过来的。

    可燕京城中的马和大牲畜全都被赵宋王朝给要走了,根本就无法以契丹人的风俗将萧普贤女等女嫁过来。

    后来,耶律延禧君臣一商量,觉得不如就按宋人的方式将萧普贤女等女嫁过来好了,毕竟,燕京城中不缺花轿,就是现制作,都赶趟。

    关键,这还能进一步讨好赵俣。

    于是乎,辽朝方面就组织出来了一个庞大的送亲队伍,一路吹吹打打将萧普贤女等女从燕京城一直送到了斋宫。

    到了斋宫前。

    只见,辽阔的平原上,狂风掠过旌旗,鎏金纹凤的轿辇缓缓前行。轿帘微启,一抹浓烈的绛红倾泻而出,宛如燃烧的晚霞凝结成绮罗。

    萧普贤女抬手拨开流苏,指尖划过鬓边嵌着东珠的赤金步摇,凤冠垂落的珠串在她眉间轻颤,映得那双丹凤眼愈发潋滟生辉。

    她眼波流转间,既有少女的灵动与纯真,又不失成熟女性才有的深邃与智慧。她的鼻梁挺直而精致,为整张脸增添了几分英气与力量感;嘴唇则饱满而富有弹性,无论是微笑还是轻启朱唇,都能散发出令人难以抗拒的魅力。高贵、典雅、恬淡,各种美好的词语似乎都可以用在她身上。

    她身旁的三顶花轿中,三位契丹公主各具风姿,或温婉如水,或活泼灵动,或英气勃勃,皆身着精美的绿色嫁衣,头戴珠翠,宛如三朵盛开的异域之花,为这苍茫大地增添了几分柔美与生机。

    二十四位陪嫁女紧随其后,她们或捧盘执壶,或执扇捧花,举止间皆透露出不俗的教养与风韵。

    整个送亲队伍在夕阳的余晖下,如同一幅流动的画卷,缓缓铺展在宋军将士的眼前,引得众人纷纷侧目,心中不禁生出几分贪婪与好奇。

    这一刻,无数人在想,‘当皇帝真好!!!’

    只一眼,张纯就发现了萧普贤女和其她辽国女人的不同。

    没错,就是嫁衣颜色上的不同。

    在赵宋王朝,有“红男绿女”这种说法,即:结婚时,新郎穿红,新娘穿绿。

    不过,也有一种特殊情况,新娘是穿红色嫁衣嫁人的。

    红色代表着喜庆、尊贵和热烈,通常只有家庭背景较为优越的女子,才会穿红色嫁衣,凸显其身份地位,也象征着她将在新家庭中拥有较高的话语权和较好的待遇。

    而绿色相对红色而言较为素雅,当女子高攀成婚时,穿绿色嫁衣有表示谦逊、低调之意,也暗示着新娘在新家庭中可能需要更加谨慎、恭敬地对待夫家及相关亲属,以适应新的家庭环境和身份转变。

    也就是说,只有下嫁的女子,才会穿红色嫁衣。

    由此不难看出,萧普贤女的桀骜不驯,甚至是有意挑衅。

    对此,辽朝方面也试图劝阻过,可萧普贤女摆明了,不让她穿红色的嫁衣,她就不去。

    耶律延禧君臣一商量,都说:三位契丹公主才是他们辽朝用来和亲的,她们和陪嫁女的穿着已经表明了他们辽朝的态度。而萧普贤女是赵俣要的,又不是他们辽朝送的,他们辽朝怕说深了,萧普贤女就不去了或者自杀,因此不敢管萧普贤女。到时候,只要跟赵宋王朝这边解释清楚,也就是了。

    见萧普贤女穿着她都没敢穿的红色嫁衣,张纯嘴角微微一翘:“我专治桀骜不驯!”

    一旁的萧瑟瑟,看见张纯这个笑容了之后,心中就是一紧!每当张纯对她露出这样的笑容,她都会被赵俣搞得死去活来,直到她如今彻底屈服,才能安心养胎……

    萧瑟瑟看向萧普贤女,心想,‘你只怕要遭罪了。’

    自有赵宋王朝的官员给送亲的辽人赏赐,接过萧普贤女、三位契丹公主的花轿以及那二十四位陪嫁女和他们带来的嫁妆。

    接着,由张纯和萧瑟瑟带着萧普贤女等人回斋宫。

    找了个张纯不在的当口,三位契丹公主迫不及待地跟萧瑟瑟打听:“敢问文妃,宋主如何?”

    萧普贤女装着不在意,实际上也把耳朵给竖了起来,想听听来了有一段时间的萧瑟瑟评价一下,赵俣这个她们共同的男人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萧瑟瑟沉默了好一会,才说:“英谟睿略,豁达大度,知人善任,任贤使能,不问出身,人乐为用,算无遗策,兵无留行,亘古而来,未之有也。”

    “咝~!”

    萧普贤女知道快灭了西夏、将他们辽朝逼到这种程度的赵俣,肯定不一般,但她真是万万没想到,萧瑟瑟这个契丹人竟然会给赵俣这个敌人这么高的评价。

    三位契丹公主闻言,全都面露惊异之色,她们相互对视一眼,眼中既有期待,也有忐忑。

    其中最为活泼灵动的那位公主,也就是耶律南仙的亲妹妹耶律北仙,按捺不住自己的好奇心,轻声问道:“宋主果真如此英雄?”

    另外两位契丹公主以及不少陪嫁女则面露担忧之色,她们在想,如果赵俣真这么英雄了得,那她们的故国辽国岂不是危险了?

    萧瑟瑟悠悠一叹,什么都没再说。

    而一旁的萧普贤女则从萧瑟瑟的这一声叹息中听出来了,萧瑟瑟不看好辽朝,甚至对辽朝的未来抱有一丝悲观。

    这让从小就慕强的萧普贤女,心中不禁泛起层层涟漪。她深知,一个能让敌国女子心生敬佩的男人,其能力与魅力绝对非同小可。

    这一刻,萧普贤女越发地期待与赵俣见面了。

    夜幕降临,斋宫内灯火通明,映照着萧普贤女沉思的脸庞。她轻轻摩挲着嫁衣上繁复的刺绣,每一针每一线都仿佛在诉说着她即将踏入的新生活。

    然而,让萧普贤女意外的是,赵俣并没有让她去侍寝,而是先让三位契丹公主去侍寝。

    这让萧普贤女皱眉不已!

    她才是赵俣指名道姓索要的,三位契丹公主都是随即赠送的。

    没道理,赵俣先享受赠品,对她不闻不问,哪怕这三个赠品是契丹公主。

    更让萧普贤女眉头紧锁不已的是,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赵俣哪怕是让陪嫁女去侍寝,也没有翻她的牌子。

    萧普贤女有些不解,甚至开始反思,‘莫非我来时穿了红色嫁衣,引起宋主不喜?’

    萧普贤女跟侍过寝的三位契丹公主以及陪嫁女打听赵俣。

    她们给赵俣的评价,无一例外,全都极高。

    只是,她们侧重的方向不同。有性格上的,有能力上的,甚至还有身体上的。

    这让萧普贤女对赵俣更加好奇了。她开始在心中描绘赵俣的模样,‘这个能让众多女人心悦诚服的男人,究竟有着怎样的风采?’

    一日,萧普贤女独自漫步于庭中,心中思绪万千。忽闻远处传来阵阵欢声笑语,她循声而去,只见一身龙袍的赵俣正在与几位最低级的士卒谈论他们在行军过程中发生的趣事,赵俣很没有架子的大笑,那笑容中既有君王的威严,又不失亲和,仿佛能瞬间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而那些士卒,无一例外,全都对赵俣既敬畏,又亲热,还感激不已,赵俣问他们什么,他们就说什么。

    萧普贤女躲在暗处,静静观察着这一切,想要通过赵俣的表现和言语来判断赵俣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只可惜,赵俣和这几个士卒没聊上太长时间,就有大臣来报,说有辽人在送给赵宋王朝酬军的酒中撒尿,一众宋将群情激奋,纷纷嚷嚷着要给辽人个颜色看看。

    赵俣得知此事了之后,停止跟这几个士卒闲聊,处理此事去了。

    在临走之前,赵俣特意吩咐,自己房中还有些果子糕点没有食用,取来给这些士卒分了。

    见微知著,虽然还是不太了解赵俣,但只看赵俣笼络人心的手段,萧普贤女就知道,赵俣肯定不一般。

    这也让萧普贤女更加期待与赵俣相见。

    萧普贤女甚至有些恼怒那些辽人,‘若为真豪杰,当于酒中投鸩,或张弓砺剑而战。然溺溺于宋人酒浆,此等行径,何异于宵小之为?徒增笑耳!非但无补于事,反令大辽危局雪上加霜,陷己于更艰困境地,诚非智者所为也!’

    事实上,对于还赵宋王朝岁币和利息,很多辽人是不服气的,尤其是见耶律延禧君臣不仅将燕京城中的马牛羊骆骡驴以及兵甲、战略物资全都给了赵宋王朝之后,还不断在燕京城中搜刮金银绢帛送交给赵宋王朝。

    同时,耶律延禧君臣还竭尽全力讨好赵俣,在燕京城中的物资越来越匮乏的情况下,竟然还在想方设法给赵俣进贡珍馐美味、美酒佳酿。

    这让很多辽人心生屈辱之感。

    但这些辽人又不敢公开抵抗,他们只会在暗中耍弄一些小手段。

    比如,在搬运绢帛过程中,他们常常以次充好,甚至掺杂进一些劣质产品,以糊弄蒙骗赵宋王朝的人。

    对此,赵宋王朝的人早有预防,他们对每批绢帛的质量检查都很严格,一旦发现不合格者,就甩出来,不计算在内,也就是等于白交。

    耶律延禧君臣得知此事了之后,急忙下令,挑选最好的绢帛给赵宋王朝送去,质量不够的绢帛就提前说明,两匹,甚至是三四匹,抵一匹。

    往城外搬运绢帛的人都是辽国的军队,即辽国的四军,而耶律延禧的亲军,则分别在不同地方,对各军进行监督。各军也打着不同旗帜,以相互区别。很常见的就是,各军头领、各族豪酋皆意气洋洋,争先恐后地向赵宋王朝的人表功,向赵宋王朝的人诉苦,向赵宋王朝的人获取批条,向赵宋王朝的人领取食钱。

    有的辽国将领、豪酋甚至很骄傲自夸地说:“独我去,便得收领,并不退回。”

    由此可见,很多辽国的军人,已经失去了军人的骨气。

    但话又说回来,辽国也不全都是这样的懦弱之辈,也有一些“爱国人士”,看不惯赵宋王朝的侵略行为,以及耶律延禧君臣奴颜婢膝的表现。如今又见耶律延禧君臣将耶律淳的聘妻、三位公主、二十四位契丹贵族之女嫁给赵俣和亲,他们更是气愤不已。

    于是,有些辽人便在送给宋军将领喝得酒中撒尿,想用这种方式来宣泄他们的愤懑。

    不想,这件事却被接收酒水的宋军官吏给检验出来了。

    一众宋军将领怒不可遏,他们未曾料到这些辽人竟会如此卑劣,用这样的手段来侮辱他们。

    不少宋军将领都嚷嚷着要踏平燕京城。

    一时之间,宋辽两国好不容易才平息的战火,似乎又要重新点燃。

    实际上,自从宋军包围了燕京城,尽管在赵俣的严厉约束下,宋军对辽人不说秋毫无犯,但也做到了军纪严明,可即便是这样,宋军的到来,还是对燕京城中的人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为了还上赵宋王朝的岁币及利息,耶律延禧君臣拼命搜刮燕京城中的人就不说了,这肯定给燕京城中的人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和影响。

    还有,因为大军围城,使得燕京城内的物价飞涨,如今,一斗米甚至卖到了一千二百钱,一斗麦子一千钱,还有,城中的牲畜家禽全都被赵宋王朝给要走了,如此一来,城中的人,只能勉强苟活,不论什么身份的人,都快一个月没见到荤腥了。

    关键,这天气越来越冷,用不了多久,就要烧火取暖了,到那时,宋军如果还围城,可就会造成大量的人冻死。

    这些无疑都会激发城中之人的戾气。

    而宋军这边,因为占据着绝对的上风,难免生出骄纵之心,哪能受得了他们砧板上的辽人的挑衅?

    如今燕京这里的形势,就像火药桶,只需一丝火星,便能引爆两国之间本已紧绷至极的神经。

    害怕真有这一天,赵俣让人从燕地、河北以高于市场价三成的价格雇佣了大量的民夫,将获得的收获尽快运回赵宋王朝,以免将来匆忙撤退,带不走这些东西……

    听完曾布和郭成的汇报,赵俣点名让韩忠彦去处理此事。

    从赵俣选的人上,就不难看出,赵俣还是想息事宁人,不然,他派的就是曾布或者蔡卞,而不是韩忠彦了。

    韩忠彦在第一时间找到了萧奉先。

    不想,韩忠彦快,萧奉先那边更快。萧奉先已经捉了三十几个人,将他们全都处死,吊在城门前,以儆效尤,关键是给赵宋王朝一个交代。

    与此同时,耶律延禧特意让人搜集了一百坛好酒,送去斋宫,赔礼道歉。

    在两国高层的克制下,这场因小摩擦而险些爆发的风暴,终究是被压了下去。

    但两国之间的危机,并没有就此结束。

    相反,更大的考验随之到来。

    两天后,辽国的第一支援军到了燕京城下……

    ……

    (本章完)


  (https://www.2kshu.com/shu/94088/1284437.html)


1秒记住爱看书屋:www.2k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k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