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 彻底输掉的托卡马克
推荐阅读:这个Bug太棒了! 第四天灾就没有正常的 穿越七零做外贸 别打扰邪术师搞科研 精灵:开局格斗馆主,被娜姿缠上 人在知否:执掌天下 从升级建筑开始长生 斗罗:极致冰光,开局神级双武魂 这个忍者会开基因锁 异维囚笼
一间僻静的书房内,这场足以让整个能源格局随之动荡的建堆计划,便在一老一小的商议中缓缓展开。
随着一个个细节被确定,下面的行动也飞速开展起来。
而伴随着夸父工程的新一步进展,除了夸父项目本身外,还有另一个受它影响巨大的项目和研究所。
……
合肥蜀山区科学岛-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所。
暖阳穿过研究所高大的落地窗,在万明远院士的白大褂上投下格子光影,这本该是又一个在控制台前忙碌的清晨。
但此刻……
万明远怒气冲冲的放下电话,脑子里回荡的依旧是电话里如同机械般的那个回复:
“暂不清楚”
此刻他的办公桌上,一个文件整整齐齐的摊开在桌面,他手指划过科工委那份冰冷的通知。
第二页最上方“EAST核心堆冻结试验(项目编码:EAST-ITER-PFC07)无限期暂停”的字样格外刺眼,也是他此刻怒气值已经快要叠满的原因。
他负责的东方超环,是独属于华国的磁约束核聚变实验装置,是世界上第一个非圆截面全超导托卡马克,为此包括他在内,整个团队付出了近二十年的努力。
眼看着试验已经有了很大进展,说不定两年之内,就可以完成初步试验。
结果……现在突然被叫停了。
近二十年的心血,几乎与世界非圆截面全超卡马克发展史同步的漫长接力,突然就在冲刺阶段被硬生生摁下了暂停键。
“哒哒哒”
一阵脚步声将万明远从混乱的思绪里拉回现实。
他的得意学生兼助手何彬抱着两本厚重的设计变更图纸站在门口,脸上写着与年龄不符的沉重。
“万老师,所里刚开了临时组会,工程部问那些定制的高场超导线圈怎么办?按原计划下个月就要进环体总装的……”
后面的话,年轻人哽住了,显然,作为助手的他几乎是仅次于万院士知道那个消息的,甚至连通知都是他帮忙传达的。
连他此刻的心情,都说不出的复杂,作为学术带头人万老师的心情他可以想象。
万明远深吸一口气,走到窗边。
明明视线里只有窗外的风景,但他好似看到了EAST那巨大的银色环形身躯在阳光下闪烁着冷硬的光泽,只不过此刻的它应该更像是一头陷入沉睡的钢铁巨兽吧。
更可悲的是,也不知道它有没有醒过来的一天了。
“何彬,你知道吗?”
他的声音低沉得像拂过堆芯的磁场:
“那不是个简单的设备,它后面连接着一个超导磁体系统参数的测量世界纪录、一个我们离平衡点加热的稳态运行越来越近的路径……它差一点,就只差一点,就能告诉ITER联合体,这条路,我们走通了!”
尽管他现在有种多年心血毁于一旦的愤怒,但依旧保留着理性的思维,也并非是冲某个具体的“凶手”。
而是冲着一种可能的未来——东方超环所代表的、由海量实验验证支撑起来的稳态、长脉冲运行这条经过实践层层过滤的、国际聚变公认的正途,是否被过于仓促地定义为“落后”了?
他脑中闪过合肥高能激光研究所——就在离此不远的科学岛上。
如果非要说最有可能影响到他们的,不是他们的项目进度本身,反倒是另一个跟系统息息相关的团队——那个天才少年带领的夸父项目组。
虽然夸父工程的保密程度是绝密,对于其项目进展,即便他作为另一个聚变工程的负责人,但因为擅长的领域不同,没有参与其中,也不甚了解。
但其中不少人才都是他推荐给张云超的,对于这个项目他当然不会一无所知。
尤其是两者虽然方向不同,但处于同一赛道,在许多事情上甚至能产生量子纠缠一样的互相影响。
最典型的就是夸父工程立项后不久……他们的当时的研究费用先后缩水了两次。
是的,不然立项才过几天,上面就直接给洛珞批了一百亿的前期经费,真以为资金那么富裕呢。
即便真的有,如此突然的项目,又这么着急上马,那里会有这么快就筹措好。
当然是……从隔壁项目组扣的了。
高层资源的总盘子就那么大,一个前所未有的国家级“火种工程”在舟山群岛启动大规模建设,其资金、顶尖人才、战略资源的虹吸效应必然是无情的。
既然夸父工程看上去更有希望,那么自然要给予大额投入。
同样的,像EAST这样需要持续巨额投入、短期内看不到巨大商用前景的基础科研项目,恐怕是首当其冲被权衡的“砝码”。
随后的时间里,几乎每次夸父工程上有了一些进度,他们都能根据一些上面的态度,对东方超环的关心程度,以及经费预算等方面感受到。
而这次,能让上面直接下文件,让他们冻结核心试验这么大动作的,恐怕……不会是什么小进步,很有可能产生了一些突破性的进展。
只不过这都是他的猜测,尽管他现在几乎认为这就是事情真相了。
但他需要一个答案,一个从核心决策层来的、确凿无疑的答案。
他不能仅凭猜测就放弃背后几百名研究人员二十年的心血。
万明远猛地转过身,动作果决得吓了何彬一跳。
“备车,我要去科工委。”
他的目光锐利:
“我亲自去找张云超书记!他必须给我,给EAST,给核聚变研究本身,一个明明白白的交代!”
……
另一边科工委大楼冰冷的走廊里,秘书小王早已接到通知,在张云超的办公区的入口等候着。
当看到万明远到来后,他脸上维持着职业性的恭谨,但眼神里一闪而过的局促没能躲过万明远的眼睛:
“万院士,您稍等,张书记正在里面批件……”
然而万明远完全没有坐下等待的意思,就笔直站在略显空旷的接待区,目光如鹰隼般投向那扇紧闭的红木大门。
小王见状有些欲言又止,他当然知道这位大佬是干什么来的,除了兴师问罪还能是什么。
只是这位他可惹不起,没见张书记都借口想要躲躲嘛。
不过看这个情况,想要靠“拖字诀”躲过去恐怕是不现实了。
果然,似乎是看到了万院士今天务必要见到他的决心,张云超作为老朋友也不好再找理由。
“咔”
门开了,带着一股淡淡的烟草味和疲惫感,张云超走了出来。
见到门口站如松柏的万明远,他眼中没有太多意外,只是在疲惫下添了几分凝重。
他对秘书挥了下手:
“不用安排了,直接去第三会议室。”
那间会议室,墙壁厚实,屏蔽严密,正是张云超曾召集顶尖专家向“夸父逐日”方案“开刀”的地方。
门在背后关闭,厚重得隔绝了外面的一切杂音。
暖气开得很足,但气氛冷得像EAST杜瓦容器外的真空环境一样。
万明远没有丝毫铺垫的意思,开门见山的直接问道:
“张书记!我EAST堆芯冻结项目ITER-PFC07,为什么停?!”
他的目光毫不退缩地锁住张云超:
“近二十年,我们熬过经费短缺、熬过国际封锁、熬过技术误判,眼看就要在长脉冲高约束模式上捅破一层关键的窗户纸!它能积累的数据,是托卡马克这条路的脊梁骨!是对整个聚变物理研究的奠基石!”
他向前微倾,语气带着科学家特有的严谨和锋芒:
“就算他们夸父工程理论上的可行性更大,甚至现在的进展看上去不错,但那只是他们刚起步的缘故,但不是我泼冷水,一旦把时间线拉长,他们后面会遇到的问题,未必就比现在EAST的少。”
虽然作为聚变道路上前行三十多年的老人,万明远同样十分期望华国将是第一个彻底打造出可商业化聚变堆的,但……平心而论,他更希望那是在他带领的团队下,通过EAST来完成的巨大成功。
对于他来说,东方超环和夸父工程就像是童话故事里的龟兔赛跑。
毫不避讳的说,他们更像是乌龟,因为夸父工程的计划书,他也是看出不少内容的,虽然那只是前期的理论方案,但已经让他惊为天人了。
而夸父逐日更像是那只兔子,思维跳跃,不受束缚,充满着天马行空的构思,即便作为对手他看完也是拍案叫绝。
但是缺点也很明显,根基不足,相对应的无论是理论知识还是实验根据,都差的太多了,单是这一点想要补足恐怕就不是三五年能搞定的。
如果把双方拉到同一起跑线上,无论是支持力度,还是科研水平都相差不多的情况下,他们几乎没有任何胜算。
对于这一点他是承认的。
但是东方超环毕竟先出发了二十年,又有着ITER的经验分享,即便他们跑的慢,但谁先到达终点还未可知,毕竟在路走完之前,谁也不知道还剩下多远。
所以即便他对洛珞的厉害十分清楚,但他依旧不想轻易认输。
只是他此刻还以为双方依旧在赛道上,依旧存着跟对方较量甚至胜出的想法,却完全没想到……那只兔子跑得快不说,还完全没有一丁点偷懒的意思,已经以最快的速度冲到了终点。
至于他认知里夸父工程上欠缺的东西……
洛珞只想说:有时候系统这个高科技确实很难解释,但……【记忆沙漏】是真的好用。
许多需要大量时间来打磨验证的理论,被洛珞以开挂的方式,在那些科研人员的【记忆沙粒】里都提前完成了。
而对于洛珞有道具相助,万明远就是想破头也不可能想到。
所以他对夸父工程进度的预测,按理说是没什么问题,但……奈何系统这玩意它不讲理啊。
以至于他此刻的争取就显得十分苍白:
“我理解国家战略需要集中力量办大事,我理解‘火种’的优先级!我不争名利,我只想要个明白话——这条我们千辛万苦趟出来的路,这条被几代科学家验证过、虽然慢但步步踏实的托卡马克之路……”
“在国家新的聚变蓝图里,是不是,已经被判定为‘夕阳’了?!那几代人的心血,几千号工程师的青春,就真的……一文不值了吗?!”
张云超闻言心不由重重沉了一下。
万明远的话十分尖锐,即便是他也很难回避。
也许面对别人,他还可以用“国家机密”四个字轻松挡回去。
可眼前是万明远,是他极为敬重的老友,是EAST的负责人和学术带头人。
更重要的是,正是这位老友,在自己最需要人才的时候,毫无保留地、以纯粹的学术责任感,为“夸父工程”推荐了关键领域的顶尖带头人——王启明、周建军、李卫国、陈光华……
那些此刻正在夸父项目里攻坚克难的中流砥柱,几乎都来自他的慧眼。
虽然冻结EAST的核心堆试验不是他能做主的,而是上面的命令,但在这件事上,他最愧疚的,无疑就是眼前这位万明远院士了。
保密条例像一道无形的墙横亘着,但对上老友那双被疲惫和沉重笼罩却依然清澈坚毅的眼睛,这道墙无声地崩塌了一角。
张云超深吸一口气,转过身,眼神复杂地看向万明远,终于不再迂回:
“不瞒你,夸父项目……确实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性进展。”
听到“突破性进展”几个字,万明远的心猛地一抽。
虽然早猜到与夸父有关,但亲自从科工官员口中证实,还是让他感到了大势已去的沉重。
他也做好了听到实验室取得“关键验证”、“参数达标”之类成果的心理准备,甚至可能做好了听到他们“点燃”了脉冲等离子体的准备——这虽然惊人,但毕竟还是在实验室层面,距离实际应用还有很长的工程化鸿沟。
他们托卡马克还在追逐聚变点火的目标,对方这么快就赶上了?他的表情凝重,苦涩中带着一丝“果然如此”的了然和失落。
“他们的实验室数据达标了?”
他做着最后的确定。
然而,张云超接下来的话,每一个字都像一枚惊雷,在他耳边炸响:
“不是实验室数据达标那么简单,老万。”
张云超的声音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分量:
“是高能激光点火试验——成功!实打实的能量增益突破,Q>1.0,等离子体行为符合理论预期。”
“什么?!”
万明远瞪大眼睛,仿佛被一道无形的电流击中。
他嘴唇翕动了几下,想要说些什么,然而最终只挤出三个几乎失声的字:
“Q值过一了?!”
没有谁比他更清楚这意味着什么了。
“千真万确!”
张云超重重点头,眼中也闪烁着难以抑制的激动光芒,Q值过一还远不是终点:
“‘龙睛’靶丸设计发挥了奇效,能量沉积效率创下历史最高记录,这项核心验证已经完成!就在上个月。”
巨大的冲击让万明远感到一阵眩晕。
Q值过一!这是整个聚变界梦寐以求了几十年、象征着能量产出大于投入的“圣杯”啊!
只有这样,才是它具备商业价值的最核心体现。
否则大量的能量投入,却亏损几倍甚至十几倍的产出,即便点燃聚变之火又有什么意义。
夸父工程……那个他曾经认为过于激进的方案,那个由洛珞这个年轻得过分的天才提出的构想,竟然……这么快就越过了那个最艰难的关键门槛?!
实验室层面的“点火”成功!这一步,快得让他难以想象,快得让他感到一种被历史车轮碾过的窒息感。
“还没完。”
张云超看着万明远脸上混杂着极度震惊和茫然的复杂表情,缓缓走近一步,声音压得更低,却也更清晰地叩击着万明远的神经:
“基于这个突破性进展,‘夸父工程’……不再仅仅是纸面上的方案或者验证项目了。最高层已经亲自拍板批准,‘立项’推进工程验证阶段。”
“……工程验证?”
万明远下意识地重复,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一个不祥的预感在他心底滋生,比他预想的“暂停试验”要严重一百倍!如果夸父工程开始建堆了,那还要EAST有什么用?
这分明不是冻结,而是叫停的前奏!
“对!”
张云超的眼神无比郑重:
“不再是实验室,而是要‘建堆’了!”
“建堆!”
这两个字如同最后一记重锤,狠狠砸在万明远的神经上。
他踉跄了一下,不由自主地扶住了旁边的椅背,才没有失态。
实验成功!点火验证!然后……直接工程化、建堆!这速度,这决心,这投入的魄力!一连串的信息洪流冲击着他毕生建立的认知和事业蓝图。
他原以为夸父项目顶多是取得了一些“可喜进展”,迫使EAST暂时为资源让路,他愤怒、不甘,但心底深处,未必没有一丝“托卡马克路线根基深厚,未来仍有可为”的信念。
可“点火成功”、“建堆开工”——这短短几句信息的份量,彻底摧毁了他最后那点微弱的幻想。
这意味着“夸父逐日”所代表的“磁箍缩惯性约束”这条“精准爆破”式的新路,已经被认定为现阶段技术跃进、可能改写人类能源格局的首要发力点!
EAST的困境,是技术对比的残酷。
现实的逻辑很冰冷——当“夸父”比国际托卡马克快一步,那他们必定会all in新的方案。
其优先级之高,投入力度之大,远非EAST可以比拟。
但……这怎么可能呢?夸父项目是他看着开始的,怎么会有如此离谱的进度。
这句话他没有隐藏,径直的问了出来。
“这才多久?两年不到吧?你告诉我,一个磁箍缩惯性约束的新路子,凭什么进展比我们磁约束堆了近二十年心血的EAST还要快?”
他的声音里满是不解。
张云超闻言转过身,对这个问题似乎早有预料,只是神色平静的指对面的沙发。
“老万,坐。”
他拉开办公桌抽屉,拿出了一个U盘插到了电脑上,里面不是什么保密的资料,只有一段定时拍摄的工作视频片段。
那是合肥高能所地下实验室一个不起眼的角落,时间是凌晨三点二十三分。
画面里,惨白的灯光下堆满了小山般的演算稿纸,物理公式和拓扑符号密密麻麻。
洛珞趴在小桌前,正对着靶丸结构图,用笔在旁边的图纸上飞快演算着什么。
即便视频没有那么清晰,但也不难看出他的脸色苍白,眼窝深陷,眼睛里满是血丝,疲惫几乎凝成实质。
“激光阵列第七次全能量失败那晚”
张云超指着画面:
“他把自己关在这里,整整十五天没踏出基地门一步,吃在这里,睡在这里,平均每天只合眼两三个小时。”
“他说他发现所有基于现有物理模型的分析都指向死胡同,问题出在一个被所有文献和标准模拟模型忽略的底层效应上——超热电子的二次激发效应及其对聚变点火稳定性的深度干扰。”
万明远看着视频里那张年轻却写满透支的脸,嘴角的诘问慢慢僵住了。
张云超又往后滑了几张图片。
“这是他推翻所有既有模型后徒手设计的,我们叫它‘龙睛’靶丸。”
图片上,原本光滑的球形靶丸表面,布满了精密计算过角度和深度的、鳞片般的微结构凹槽,形成一个前所未有的奇异流形结构。
“三千六百个这样的微观构型,每一个的角度和对应的激光束相位差……”
张云超用指尖敲了敲屏幕上那堆稿纸:
“是他用纯数学的方式,一张一张硬算出来的,没有一点捷径。”
而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
纵然有着道具的帮助,但在每次遇到问题时,洛珞的付出都不比项目上的任何人来的少,甚至是最多的那一个。
会议室里只剩下墙上挂钟的滴答声。
万明远的目光在暂停通知书和那份激光点火报告之间,久久地徘徊。
他想起张云超之前在科工委找他要专家名单时,提到洛珞那些“无法理解的才能”。
原本他还想着勤能补拙,谁承想,这只兔子不仅跑的比他们快,还比他们勤奋,这你受得了嘛。
在这场决定未来聚变能源主导方向的“路线之争”中,他为之奋斗毕生的托卡马克磁约束之路,在官方科技战略的天平上,无可辩驳地……输了。
随着巨大的震动之后,是强烈的无奈,那是一种被时代洪流席卷而去,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心爱的“巨舰”沉没的无力感。
他没有再质问,没有再争辩。
别说已经确定建堆,就单是Q值过一就已经把他们远远甩到身后了。
作为顶尖物理学家,他比任何人都清楚洛珞所做到的事情背后蕴含的颠覆性。
张云超看着老友脸上深重的震动与最后那无奈的认同,心中五味杂陈。
他走上前,用力拍了拍万明远的肩膀,声音低沉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承诺:
“老万,你推荐的人,在夸父工程里是最硬的那几块骨头!你的贡献,没有人会忘。”
“EAST……是国家聚变研究的宝贵财富,是通向未来的不同路径之一,它需要休整调整,但绝不会是终点!”
“你的团队不是全弃,等‘夸父’示范堆验证成功,EAST或可转型辅助研究,这是时代的转折点,托卡马克的探索价值,依旧不朽。”
万明远闻言苦笑起来,他没有立刻回应,输了就是输了,他虽然有些失落但也不是输不起,不需要张云超这样来安慰。
在现实中,MIT的ARC托卡马克也曾因联邦预算削减而梦碎,但历史只记得赢家。
此刻更关心的其实是另一个问题,这一刻他不仅是项目的负责人,更是一个纯粹的科研学者,他同样想知道……自己到底是怎么输的。
所以……他转言又提出了一个问题:
“我能见见他吗?”
“谁?”
“那位洛总设计师”
(本章完)
(https://www.2kshu.com/shu/94400/1284243.html)
1秒记住爱看书屋:www.2k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k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