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屋 > 都重生了谁还做演员啊 > 第384章 选址!建堆!

第384章 选址!建堆!


书房内,檀木茶案上的青瓷杯氤氲着热气,洛珞安静的等待着老人看完报告才缓缓开口:

    “夸父工程前期的实验室验证工作已经全部完成,下一步就该是——工程验证了。”

    洛珞一脸正色的说道。

    他不远千里从基地赶到机场坐了最近的一班飞机回来,又在晨光微亮的时候就赶到这里,为的当然不只是亲自给领导汇报一句“试验成功”。

    国庆将近,对方的琐事繁多,否则也不会在这个时候接见他,为了他的这份报告,今天本就不多的休息时间,又缩减了两个小时。

    他当然不会如此不识大体,亲自赶过来非要当面去汇报的,当然还有更重要的事……

    “你的意思是……”

    闻言,领导突然有些动容,虽然早在洛珞汇报试验通过时,他就有此猜测,但这一刻听到洛珞亲口说出还是难掩兴奋之情。

    显然,他很清楚洛珞口中的工程验证意味着什么。

    毫无疑问……

    “选址!建堆!”

    洛珞口中清晰的吐出四个字,在这间寂静的书房里,如同惊雷。

    “详细说说”

    领导按捺住内心的波动,打算听听洛珞详细的计划,建堆,这可是件大事。

    “领导,实验室点火只是验证物理可行性,接下来再在实验室进行论证已经没有意义了,距离真正的点火成功,我们只需要工程化验证——我建议建造50兆瓦微型示范堆。”

    洛珞进一步解释道。

    理论阶段和实验室验证目前已经全部完成,即便他们再小心翼翼,想要准备完全,再待在实验室里都没有意义了,只有真正建堆来决定成败。

    “哦?只有50兆瓦?”

    老人指节轻轻叩击着案几,发出一声不易察觉的轻叹,对于洛珞主张建造试验堆领导并不意外,他的关注点则是在另一方面。

    虽然洛珞的成就和天才,所有人都有目共睹,他更是清楚洛珞从小到大的所有经历,对其有着充分的信任,否则也不可能把聚变工程这种国之重器交到他的手里。

    但年轻人的共同点就是容易骄傲,这一点即便是洛珞也不例外。

    他看着眼前这位亲手点燃聚变之火、创下惊天奇迹的年轻人,心中思绪翻涌。

    洛珞一路走来,展现出的那份近乎目空一切的才华与魄力,实在太过耀眼。

    面对专家论证时的巨大鸿沟,他力排众议;面对院士们的质疑,他坦然担当总设计师的重任;在材料、磁体、激光这些横亘于前的天堑前,更是用一次次的“灵光乍现”将其化为通途。

    这份才能配得上他的骄傲!老人本以为,这位锐不可当的青年在取得了如此堪称人类文明里程碑的成果后,必然会意气风发地要求立刻建造一座足以震惊世界、宣告中国掌握未来能源钥匙的巨型聚变堆。

    毕竟,骄傲是人性的常态,何况他有足以睥睨一切的资本。

    他甚至做好了洛珞大开口直接打算建造千兆瓦聚变堆的打算,还在思索怎么着能委婉的劝慰对方,先搞个100兆瓦的试试手,又能够不伤及年轻人的信心。

    虽然聚变堆事关重大,但洛珞的自信心也不容有失,真要算起来,后者可未必比前者来的轻。

    所以他还在构思措辞,并非对洛珞的不信任,只是事关重大,万一真的直接上千兆级别的聚变堆,势必要大兴土木,资金投入不说,人员投入和保密性的难度都将几何倍数的提升,万一有所差池……那损失国家真的很难承受。

    但……没想到洛珞这个年轻人比他还保守,啊不,是稳重。

    连一百兆瓦都没说,而是打算搞个五十兆瓦的试验堆,倒是让他准备好的说辞一点都没能用上。

    一抹带着深意的微笑在老人眼底滑过。

    他端起茶杯,啜饮一口,声音沉稳却带着试探性的锋锐:

    “洛总设计师啊,以夸父工程迄今为止展现出的惊人潜力和你的超凡能力,我觉得是有决心、也有能力支撑起更宏伟目标的,50兆瓦…是不是太过保守了?”

    他刻意在“超凡能力”和“太过保守”上加重了一丝语气,做好了迎接洛珞那带着绝对自信的宏大蓝图和激昂陈述的准备。

    他是想要稳妥一点,但在此之前他想听听洛珞真实的想法,是真的觉得50兆瓦最为合适,还是把真实想法藏了起来,怕国家给不了那么大的支持。

    年轻人嘛,锐意进取,争分夺秒,加上他“两年半点燃聚变之火”的承诺早已达成,提出什么样的计划他都不会太意外。

    然而,洛珞的反应却让他眼底的锐利瞬间化为了讶异。

    洛珞只是微微前倾身体,原本挺直的脊背透出的并非傲慢,而是一种深沉的责任感和近乎极致的务实。

    他那双曾洞穿过物理规则核心的眼睛里,此刻闪烁着的是最理性的光芒,语调清晰而平稳,没有丝毫踌躇满志的浮夸:

    “领导,谨慎是工程科学的本分,‘点火成功’,只是在可控的实验室条件下,证明了夸父方案这条物理路径是走得通的,这万里征途,我们仅仅迈出了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第一步,但绝非最后一步。”

    他没有直接回应“保守”的评价,而是将数据报告轻轻向前推了几毫米。

    “50兆瓦试验堆,核心目的不是炫耀功率,而是必须首先全面验证工程的鲁棒性与长期可靠性。”

    他伸出修长的手指,逐一点明关键:

    “其一,材料边界在哪里?”

    他直视领导的眼睛,没有丝毫的回避。

    “‘龙鳞-G1’在实验室中子辐照和热疲劳测试中确实远超预期,但在真实的聚变堆环境中,它要承受的是持续、高强度、多粒子的轰击,以及高温等离子体、强磁场环境的多重极端物理场持续耦合,时间尺度更是拉长数月乃至数年。”

    “50兆瓦量级的堆芯功率和活性区规模,足以模拟出这种工况,又能将潜在风险成本控制在绝对可控的范围内,我们必须知道它的极限在何处,何时会失稳,而不是等它在大堆中崩溃。”

    这是对“龙鳞-G1”研发成就与未来真正应用挑战的现实连接。

    “其二,系统整合的魔鬼在细节。”

    洛珞继续道,思路清晰得如同在解一道方程:

    “‘夸父’模式的核心魅力在于模块化与精准控制,但也带来了系统整合的极致挑战。我们刚驯服了磁场畸变,激光点火也找到了曙光,液态LiPb循环在50兆瓦规模下能否高效、稳定地工作?微型超导磁体在真实热流、应力冲击下能否维持稳定?各个‘奇迹’般的子系统凑在一起,会产生什么新的‘魔鬼’?”

    “在50兆瓦规模下,我们能更快发现这些耦合问题,并有充足余地去调整、优化、迭代设计,把步子迈得太大,如果多个子系统问题纠缠爆发,解决难度和时间成本将是灾难性的。”

    “其三,安全冗余是生命线。”

    洛珞的语调带着不容置疑的严肃,这也是最重要的问题。

    “50兆瓦试验堆的核心价值,在于它能实际验证我们设想的多种极端工况下的故障隔离与安全裕量,我们模拟了热失控、磁漏干扰、激光路径失准、冷却失效等数十种故障模式,需要在实际运行中检验它们是否有效。”

    “在大规模聚变电站里,一个微小的设计缺陷被放大后,后果不堪想象,这50兆瓦堆,就是‘夸父之路’上必须经历的‘安全试验场’,我们积累的工程数据和应对经验,远比堆的大小和功率记录本身更重要。”

    这是从领导担心的“骄傲”转向更深层的责任与安全考量。

    老人静静地听着,指尖停止敲击,茶杯里的水汽也已不再升腾。

    他看着洛珞,之前的试探和那一丝“以为年轻人骄傲了”的念头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惊叹和认同感。

    原来,洛珞的骄傲从未体现在好高骛远上,而是根植于对物理规则的绝对掌控和以最严谨科学态度推进工程的决心上。

    他的骄傲不允许他失败,因此他选择了看似“保守”却最有把握成功的路径——用足够小、足够安全的试验堆,彻底夯实地基,为未来真正无限光明的“太阳”升起扫清所有障碍。

    “好!好!好!”

    良久,老人深吸一口气,重重点头,眼中光芒炽热,三个好字表示了对洛珞的高度认可。

    一个年轻潜力无限,但又成熟稳重不会冒进的学术带头人,比之项目的成功还要重要的多。

    洛珞的成长,意味着后续不知道多少个更加重要的项目的成功,多少个能影响世界甚至人类发展的成功的诞生,那是眼前这点得失完全不能比拟的。

    “就按你说的办!选址,建造50兆瓦示范堆!需要什么,立刻启动!这条路,我们步步为营,稳扎稳打!”

    老人十分欣慰的说道。

    这一刻,他心中原有的担忧不仅消除,更生出极大的敬佩。

    这个年轻人,不仅有着惊天的才华,更有着超越其年龄的远见、沉稳与难以撼动的科学定力。

    那份看似被光芒掩盖的骄傲,如今却以“谨慎”的方式,化作了承载“夸父逐日”伟业最坚实的船锚。

    建堆的目标已经明确,还就只剩下了一件事:

    “选址呢?你有什么考量吗?”

    按说聚变堆选址这种事,涉及到的远不止是聚变工程在实验上能否成功,后续的实用性和商业化发展更是重中之重。

    这种事召集能源、环保、电力等一系列部门责任人,一起开个碰头会决定才是正理。

    但此刻他就是希望看看洛珞对此有没有什么见解,这个年轻人已经给了他太多的奇迹,他想要知道洛珞只是在学术上有领先世界的思维,还是全面性人才,连这种综合性的项目也能有独到的见解。

    书房的灯光映照着木桌,洛珞站在一旁,面对领导的询问,并未急于回答,而是从包里拿出了早就准备好的地图。

    那是一幅详尽的纸质图,上面有细致的手绘等高线、城市标记和交通网络:

    “领导”

    洛珞的声音平稳而清晰:

    “选址要考虑的关键因素很多,我仔细考虑过。”

    他首先指向地图上的内陆区域:

    “专家初期论证,确实有人倾向西部,优点是地广人稀,远离人口密集区,地质相对稳定。但存在不可回避的硬伤。”

    他再次走回密码箱,从中取出几份厚厚的图纸和资料文件,轻轻铺开在桌上。

    “第一,大型设备运输是噩梦。”

    洛珞翻出几页带有尺寸标注的工程草图:

    “您请看,‘夸父’的核心组件,比如由沪上振华重工制造的杜瓦容器直径接近15米。”

    他用手在地图上比划着:

    “还有激光阵列的反射镜组,体积和重量都非常规,内陆运输,公路桥梁限高限宽,铁路隧道孔径限制,几乎无法整体运输或需分拆成极多小件,这会大幅增加工程复杂度、成本和工期风险。”

    洛珞拿起一张彩印的港口资料图,是宁波-舟山港的平面图和航道水深数据。

    “第二,深水良港必不可少,这几乎锁定了沿海选址。”

    他指着舟山群岛的位置,手指顺着那条深蓝色的航道标记移动:

    “宁波-舟山港拥有世界级的深水泊位,其50米水深的航道和码头条件,能轻松停靠、装卸30万吨级甚至以上的巨轮,这意味着我们的大型关键部件,可以在沪上的工厂建造完成,由驳船直接运抵宁波港,再无缝转运至目标岛屿,成本低,效率高,风险完全可控,这一点,内陆无法比拟。”

    “第三个关键点,电网接入与负荷匹配。”

    洛珞又抽出几张国家电网华东地区的负荷分布和主网结构图,上面有红色标记出的长三角负荷中心,他指向舟山的位置:

    “目前,舟山与宁波之间已经建设了500千伏海底电缆,意味着舟山的电力可以直接接入华东电网,而华东网,特别是沪宁杭区域,是整个国家电力负荷最重、增长最快、对清洁能源需求最迫切的核心区域!”

    他将舟山位置和上海、杭州的方向用笔连接起来:

    “我们的50兆瓦示范堆能量虽然不大,但验证成功后,后续发展空间巨大,选址舟山,产出的电能可以直接高效地注入最需要的腹地市场,避免长距离、高损耗、高成本的特高压输电线路建设。”

    “第四点,人才与技术协作半径。”

    洛珞拿出了一份手写的清单,上面列着一些单位名称和距离估算:

    “‘夸父工程’是一个高度集成的系统工程,需要最顶尖团队协同作战,王启明教授团队在材料所、李卫国教授团队在沪上的超导中心、陈光华院士团队在合肥的激光研究所,这些核心研究机构距离舟山的平均陆路+轮渡时间均在2-3小时以内,比去西部动辄6-8小时甚至更长的飞机加陆路行程要高效得多,快速的技术支援、人员交流、紧急情况处理,时间就是生命线。”

    “至于最重要的安全与环境因素……”

    洛珞语气郑重,这是他作为总设计师的本分:

    “舟山群岛位置独立,有天然屏障,具体选址点我们倾向黄泽岛,周边人口极其稀少,辐射安全保障范围远超安全阈值。

    地质上,东海海床稳定,地震活动远低于大陆板块内部,有实测的百年历史数据支撑,主要自然威胁是台风和盐雾。”

    他又打开一份气象资料和工程方案草图:

    “针对台风,方案设计包含三重硬保障:参照秦山核电经验,提高关键设备基准高程到历史最高风暴潮位以上;构筑重型防波堤;反应堆建筑物抗风结构按最高等级设计,确保极端情况下主体结构安全。”

    “对于盐雾腐蚀,我们将采用多重物理隔绝和‘龙鳞-G1’的升级防护涂层、加上严密的厂房通风过滤系统,完全可以保证关键设备的正常运行环境。”

    洛珞将手中的最后一份图纸——一份标有初步码头位置、堆厂区划和防护结构的舟山群岛局部规划草图——在领导面前放好。

    他没有描写任何花哨的未来前景,只有朴实的图纸、数据和基于工程逻辑的详尽分析。

    领导的手指轻轻点在舟山群岛的位置,他是打算看看洛珞在这方面的想法,但对方似乎给他了一个选址的完整方案。

    除了基本的能源运输,建造难度,就连台风这种自然因素也考虑在内了?

    “你……你早就对此有所规划了?”

    他不由的惊讶问道。

    这样一份庞大的选址规划,绝不是短短一天就能完成的,即便这个人是洛珞。

    显然早就有所准备。

    “是的”

    洛珞并未否认,他做的准备之早绝对超乎所有人的预料,早在立项之后他就在规划选址建堆的事宜了。

    至于原因……当然是为了节省时间。

    现在距离任务期限只有一年多了,保险起见,他最好在一年之内点燃聚变之火。

    所以……领导以为他选择50兆瓦的试验堆是出于成熟的谨慎考量,虽然这也是原因之一。

    但更重要的是,小型试验堆节省时间。

    否则真要搞个上千兆瓦的聚变堆,且不说会不会因为体量的大幅增加而出现失败的可能,单单是建造需要的场地那庞大的土木工程,恐怕没个半年时间就别想完事。

    等到聚变堆真的建造完成,黄花菜都凉了。

    所以,在这一点上,他跟领导的心思几乎是完全一致,求稳。

    能够快准稳的建造,然后成功点火才是最重要的。

    至于提升功率,只要火光成功点燃,那么后面的事就不要太容易,一旦有了一,那么二三四五六不是自然而然的事嘛。

    现在自然不用着这份急。

    至于选址的问题……

    领导沉思片刻,目光扫过桌上每一份承载着严谨思考的纸张。

    地图上的舟山,并非一个闪烁的光点,而是众多岛屿构成的一片海域。

    “黄泽岛…深水港、华东负荷中心、人才半径、独立安全…”

    领导抬起头,看向洛珞:

    “你的分析很系统,充分考虑了工程可行、建设效率、成本控制和长期发展需要,特别是运输和人才这两点,对这样一个复杂且追求效率的前沿项目尤为关键,看来,舟山群岛确实是最符合现阶段工程目标的现实选择。”

    他的话语中满是惊叹。

    从西部到舟山的权衡,从巨大潜力到可控风险的规模判断,再到此刻将不可控的自然天灾转化为可计划管理的工程挑战……这个年轻人在层层推进的思路上,展现出的不仅仅是未雨绸缪,更是对未来所有可能遭遇的风浪,都提前布下了牢固的计算与抵抗的锚点!

    那种惊讶,已非仅仅是对一个方案的认可,而是对一个超越年龄界限、仿佛具有某种洞悉一切可能的非凡智谋的深切震动。

    他看着眼前神色平静却目光坚毅的洛珞,最终,所有惊讶与赞叹都化作了一个无声的确认——这个选择,不仅正确,而且深邃。

    他走到桌边,拿起钢笔,在洛珞准备的工程选址建议报告初稿上,清晰地签下了名字。

    “好,那就定在舟山!按照你的计划,准备建堆!”

    (本章完)


  (https://www.2kshu.com/shu/94400/1284244.html)


1秒记住爱看书屋:www.2k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k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