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屋 > 大明:科举取消?我忽悠朱棣造反 > 第六十二章 不一样的徭役方式

第六十二章 不一样的徭役方式


朝廷留给各州各府的时间并不充裕,在收到京师户部文书之后,各州各府也就因战俘安置的问题展开了紧锣密鼓的安排。

或许是因为大家都知道这件事情的重要性,在接下来的两天时间里面,之前还充满了明争暗斗的阳明县竟是出奇般的祥和。

大家心中都明白,这毕竟是朝廷的命令,倘若他们无法再规定时间里解决这千名战俘的问题,朝廷必将问责,这轻则流放,重则杀头,这种结果可没有人能够担待的起。

“诸位,多余的话本官就不多说了,时间已过去两日,让诸位展开的工作如今可有结果了?”

县衙内,叶谦看向下方的吴伟等人询问出声。

“回大人,有关战俘营的选址已经找到,就在县衙外五公里处。”

工房典史钟筒回答道。

“只此一地?”

叶谦皱眉。

“若是一地,这不可,你们的担忧不无道理,千名战俘栖居一地,若他们真的暴动,便可在同一时间从县城发起冲锋,为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千名战俘的栖居地必须要分开,最好是将这千名战俘等数划分开来。”

闻听刺眼,钟筒没有反驳,点头应承了下来。

“大人,户房这边也已经将此次徭役人数确定,共计一千余人。”

“大人,有句话下官不知该说不该说。”

张鹏欲言又止。

“张典史有话但说无妨,今日我等在此本就是为了商议。”

张鹏拱手:“大人,所说徭役人数高达一千余人,可想要在二十日不到的时间里完成如此庞大的工程,怕还是有些困难。”

“下官做过计算,千名战俘,即便是两人为一屋,我们所要建造的房屋就高达五百座房屋,这也就意味着,我们需每日完成二十八座房屋的建造,这……”

不等张鹏把话说完,叶谦当即笑着挥手将其打断了下来。

“张典史,本官心中已有计划,这一点大可放心。若一切按照本官所计划的去实施,仅需半月,战俘营便可完成!”

众人闻言,互相对视了一眼。

现在的众人就是一条绳上的蚂蚱,若是换做以前,怕是早就有人跳出来质疑叶谦了,但现在,他们也只能希望叶谦所说的一切都是真的。

“对了,龚主簿,本官让你做的事情可有结果了?”

龚阳起身,朝着叶谦拱手:“回也大人,钱粮皆以准备妥善。”

叶谦闻言,脸上露出丝丝笑意。

“好!”

叶谦起身,目光在几人身上扫视而过:“诸位,此次事情于我们整个阳明县而言,算的上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既是皇命,那我们就应该刻不容缓展开行动。”

“吴县丞,你拟写告示,张贴告示栏,说明徭役情况,若百姓有什么要说的,便让他们从中挑选出几名代表前来县衙与本官交涉。”

吴伟闻言,点头起身离去。

“诸位,今日商议便到这里结束,诸位下去之后各司其职便可。”

众人闻言,纷纷起身朝着叶谦行礼,随后陆陆续续离去。

县衙外,随着告示的张贴,顿时引来无数百姓围观。

当围观百姓看清告示内容,顿时议论纷纷起来。

“我原本以为咱这位新来的知县是一个青天大老爷,看来是我看错了啊!如今秋收将近,县衙却是在这时候抓起徭役来了!”

“哎,原来天下乌鸦果真是一般黑啊。我们阳明县的百姓怕是又要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了。”

“全民徭役,阳明县还从来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情,这告示上也并未说明徭役的目的。”

“我听说,最近朝廷方面正在考虑将前元,鞑靼战俘的安置问题,如果我没猜错的话,应该就是为了这件事情。”

“哼,安置?这些人手中不知道沾染了我们大明多少无辜百姓的鲜血,要我说啊,就应该直接将他们全都给宰了!”

“嘘!小声一点,妄论朝廷,小心引来杀身之祸!”

……

围观百姓议论纷纷,说什么话的都有。

吴伟听得百姓的话,想起叶谦所说,当即转身去到县衙门口台阶上。

“诸位乡亲父老,朝廷之命,事发突然,叶大人也知晓全民徭役一事会让诸位乡亲父老不满,所以,叶大人吩咐,阳明县各村可挑选一名代表,到县衙与叶大人交涉此事。”

听得吴伟的话,围观百姓再次低声议论,不多时,一名质问声从人群中传来。

“县丞大人,今秋收在即,若各村青壮年皆去徭役,秋收又该如何处理?”

此话一出,人群中顿时响起了附和声。

吴伟连忙压了压手,声音这才逐渐小下来:“诸位,秋收之事叶大人心中也有考虑,若大家想知晓,可听听叶大人的想法。”

“总之,此次徭役事关重大,同样,秋收之事也乃阳明县全体百姓的大事,本县丞相信叶大人会给诸位一个合理的方式。”

听到这话,虽说人群中议论之声并未消失,却也没有人在高声质问。

在吴伟的安抚下,围观百姓这才疏散,很多人也在第一时间回到了各自的村庄,将此事传了下楼去。

申时,由各村落选举出的代表陆陆续续前往了县城,来到了县衙。

叶谦也早有预料,吩咐人在县衙外等候。

众代表很快见到了叶谦。

“诸位代表,先坐。”

叶谦笑着邀请众人落座,同时命人端来了茶水。

“叶大人,按理来说徭役一事我等不应该有任何怨言,可叶大人也知晓,在过不久便是秋收的使臣,这各家各户的青壮年都前去服徭役,只留下老人妇孺在家,这秋收又当如何是好?”

说话的是一名三十岁出头的汉子,而随着此人话音一落,在场其他人的目光都齐刷刷的落在了叶谦的身上。

叶谦笑了笑:“诸位乡亲,秋收之事的确重大,可有关战俘营的建造,朝廷留给我们的时间也不多,本官无奈只能出此下策。”

“所以,昨日本官想了一夜,终于是让本官想到了一个办法。”

“根据县衙户房给本官的数据,此次徭役人数有千余人,但千余人想要在不到二十日时间里建造能容纳千名战俘的战俘营,也根本不现实,除非是日夜兼程。”

“所以,本官打算让徭役者分为两个工作时间段,辰时到酉时为一班,戌时到卯时为一班,每一个时间段分配五百人,另外,为避免因高强度工作而让你们身体受损,每两个时辰后会给你们半个时辰休息的时间,如此一来,便能达到日夜谦程。”

“另外,以前徭役者需自备干粮,但此次徭役毕竟是为朝廷办事,所以本官决定,凡徭役者,一日干粮皆由县衙统一发放。”

“还有,凡徭役者,县衙每日会发放五文钱作为酬劳!”

五文钱听起来不多,可现在毕竟是洪武六年,一斤大米白面也不过六七文的年代,五文钱对于这些百姓而言,已经是很多的了。

听着叶谦的一番话,在场的这些个代表的脸上都露出了震惊之色。

又是干粮又是工钱的,如此徭役,当真是闻所未闻。

有的人被叶谦的条件冲昏了头脑,但也有一些人始终保持着冷静,虽说这位知县给出的条件的确是从未有过的,他们依旧是发现了关键性的问题。

那便是秋收之事,这位新任知县似乎并未给出一个好的解决办法……


  (https://www.2kshu.com/shu/95138/49340742.html)


1秒记住爱看书屋:www.2k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k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