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全民徭役
推荐阅读:被女帝离婚,我分走百倍大帝天赋 敢惹判官崽崽?全都收拾下地府吧 魔啸九天 满级闺蜜穿成皇帝 :全国男人任我挑! 修真之星空图 机战:全金属风暴 穿到七零家破人亡前,我被退伍糙汉宠爆了 大明:穿成李景隆,开局北伐朱棣 我们永远不变的爱 网游之逍遥神偷
随着户部文书的下达,当各州各府收到文书的那一刻,都不禁感到头疼,其中自然也包括了叶谦。
看着手中户部文书,叶谦眉头轻皱,陷入沉思当中。
“叶大人,鞑靼,元延战俘不在少数,虽如今这些人都已归顺朝廷,是咱大明王朝的子民,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这次分配我们阳明县的战俘可足有千人之多,一旦这些战俘暴乱,以目前阳明县的驻军,是很难抵抗这些人的。”
“其次便是生活保障问题。千名战俘千张嘴,如今我朝正值百废待兴的状态,百姓赋税后依旧还有很多人食不果腹,如今平白无故多出千人,这些人的粮草又该从何处想办法解决。”
“最后便是居住问题……”
在叶谦收到户部文书后,他便第一时间找来了吴伟,龚阳等人,虽说对于这两人叶谦心有芥蒂,但毕竟这件事情事关重大,他还是要听听这些人的意见的。
可说了说去,这些人给自己所表达的无非就是担心,害怕,根本没有一人给他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其实,对于朝廷作出这样的安排,叶谦并不感到奇怪,不过正如吴伟所言,千名战俘分配阳明县,这的确是一件大麻烦事儿。
需知阳明县距离京师,官道不过两日路程,倘若这些战俘真的发生暴动,一旦阳明县沦陷,他们便可在最短的时间之内杀到京师,老朱这完全是在玩火自 焚啊!
少卿片刻,叶谦嘴里传出一道叹息声。
“这是户部公文,想来是陛下作出的决定,我们现在唯一要做的就是谨遵皇命。”
“公文所述,关于此次战俘的分配问题,朝廷已经在进行当中,如此说来,留给我们做准备的时间自由不多,我们需在战俘来之前,为其解决居住的问题。”
听着叶谦的话,吴伟等人皆是愁眉不展。
“大人,朝廷留给我们多长时间做准备?”
吴伟下意识问到。
“一月不足!尚有二十日!”
叶谦沉声开口。
“什么!如此重要之事,时间竟这般仓促!”
龚阳惊呼出声。
“叶大人,仅是二十日,想要修建能容纳千名战俘的住所,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叶谦看向龚阳,笑了笑:“知不可为而为之,这才是我等如今应做之事,难道龚主簿的意思,是要本官违抗皇命?”
“郑典史,现如今县衙大牢中共存多少囚犯?”
叶谦看向刑房典史郑欢询问道。
郑欢一愣,但还是说出了县衙大牢中关押犯人的数量。
叶谦起身,背负双手走到大门前:“阳明县除去老弱妇孺,应有千余人,若是大家齐心协力,二十日完成战俘营之地,在本官看来应该不成问题。”
此话一出,众人脸色骤变。
“叶大人,您这是打算阳明县全民徭役?这可万万使不得,一旦如此,必然会引起百姓不满!”
吴伟连忙道。
“本官自然知晓,不过,这也是目前最好的办法。”
“吴县丞,一会儿你便通知下去,阳明县下至二十,上至四十的百姓,全部参与徭役!我们务必要在二十日之内,建造出能容纳千名战俘的战俘营。”
叶谦斩钉截铁道。
“这……”
吴伟还想说些什么,可他心里也清楚,这是皇命。
皇命不可违,若有违着,那可是掉脑袋的大罪。
叹了口气 ,吴伟起身离去开始做起了安排。
“张典史,你作为县衙户房典史,这千名战俘的户籍与栖身之地便有你做选择,钟典史,你们工房一定要全力配合接下来的工作。”
“是!”
钟筒与张鹏二人起身,朝着叶谦拱手领命。
“叶大人,那下官应该做些什么?”
龚阳开口道。
叶谦看向龚阳,想了想:“倒的确有件事情需要龚主簿协助,你一会儿去户房取钱两百贯,明日一早本官要见到。”
“除此之外,还有件事情需要龚主簿去做,这毕竟是千与人,每日所需粮食必然不少,你需与户房对接,查点县衙库房还有多少粮食。”
龚阳一听,心中不免有些好奇:“大人,粮食一事下官到能理解,至于这两百贯钱财是……”
叶谦笑了笑:“本官自有本官之意,怎么?难不成偌大的县衙,户房竟是连两百贯钱都没有?”
龚阳连忙摆手:“叶大人误会了,下官只是出于好奇询问罢了,大人放心,明日一早下官定会带着两百贯钱交给大人。”
“叶大人,若无其他要事,下官就先行告退。”
叶谦摆了摆手,龚阳随之离去。
揉了揉太阳穴,面对这种棘手的事情,叶谦也是感到无比的头疼。
“这也算是叶知县第一次处理真正的公务事吧。”
就在众人都离开后,看着叶谦此刻的模样,姚青忍不住笑着摇了摇头。
不过,经过这一次的事情,姚青对叶谦又不禁高看了几分。
叶谦毕竟初入朝堂,在面对这种未曾经历过的重大事情时,他并未慌了自己的阵脚,甚至作出一系列妥善的安排,这一点倒是让姚青刮目相看。
“二十日,时间的确有些仓促,方才他们说也确实有些道理。”
姚青此刻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皇命难为啊。”
叶谦苦笑。
“这些人虽是战俘,可如今他们已归顺朝廷,也是大明的子民,给予他们更好的优待,这或许还能让他们感觉到我们大明朝廷的仁义,从而能够心甘情愿为大明做奉献。”
“其实,对于战俘分配一事,也并非全都是坏处。”
听着叶谦的话,姚青忍不住询问起缘由。
叶谦笑了笑:“大明皇朝初建,天下百废待兴,荒地开垦,河道修建,这些可都需要很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所谓国泰民安,但在我看来,百姓能够安居乐业,这才能表现出国家的太平盛世。”
“而这些战俘,不久正好解决了人力方面的问题吗?”
“我还曾记得在吴县之时,燕王殿下问过我一个问题,若我为官,该如何治理当地,当时我给出过自己的回答,可现在一想,当时我的回答倒也不全面。”
“地方治理,什么最重要?”
“自然还是人口。”
“当地方人口增多,荒地开垦自然也会多,百姓收成多,税收也会多,经济也能得到很大的提高。”
说到这,叶谦心中突然升起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若是分配前来阳明县的战俘再多一些,这会不会更利于阳明县的发展?
(https://www.2kshu.com/shu/95138/49340744.html)
1秒记住爱看书屋:www.2k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k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