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屋 > 大明:科举取消?我忽悠朱棣造反 > 第四十七章 老朱在等一个机会

第四十七章 老朱在等一个机会


“标儿,对于方才所发生的事情,你可有自己看法?”

奉天殿内,原本想要离去的朱标被朱元璋叫住。

“父皇,儿臣心中倒有一些看法。”

“父皇可曾有想过,如今的御史台已经与父皇当初创建的初衷背道而驰了?仅是一个殿中侍御史,就能左右吏部的任命,而吏部方面竟还对其言听计从,父皇不觉得,御史台的权利过于大了吗?”

“陈宁身为御史台大夫,却成日与胡惟庸在一起,儿臣认为,陈宁早已被胡惟庸所招展。中书省加上御史台,现如今,胡惟庸在朝堂当中已然一手遮天,长此下去,必将成为霍乱超纲的害群之马!”

对于胡惟庸,朱标颇有意见。

在其上任中书省右相之后,胡惟庸可谓是没将朝堂当中任何人放在眼里,既怕是他这太子,也是如此。

“胡惟庸结党营私,专权跋扈,不知忌讳。内外官署报告的各项事务凡是不利于他胡惟庸的就截留下来,欺君罔上,那些钻营官场之人以及不得意的武将纷纷投于他的门下,奉献金帛财物,为他奔走,父皇……”

不等朱标把话说完,朱元璋当即挥手将他打断了下来、

“标儿,你所言之事,朕何尝不知,但现在,尚且还不是降罪胡惟庸的时候,一旦这时候对胡惟庸下手,必将引起朝堂震动。”

“不过,朕也并非没有应对之法。如今徐达远在北平镇守,胡惟庸执掌中书省,背后还有众多淮西功臣撑腰。”

“如今的朝堂,外有元延旧部虎视眈眈,内有这些害群之马霍乱超纲,朕如今只是在等一个机会,一旦这个机会出现,对于这些害群之马,朕定然不会手软!”

对于父皇的无奈,朱标也心知肚明。

若名不正言不顺的情况下对胡惟庸下手,必将会让众多开过功勋心寒,可若是胡惟庸犯下了滔天大罪,不杀不足以泄民愤呢?那时候在处理胡惟庸,也就不会落人口舌了。

朱元璋或许怎么也没想到,他一直在等的这个机会,正在慢慢逼近。

……

“叶知县,殿下回来了,唤我来领叶知县去花园。”

燕王府,客房外,一名王府奴仆毕恭毕敬朝着屋内的叶谦开口道、

房门应声而开,叶谦脸上带着浅笑看着此人:“劳烦带路了。”

“叶知县客气了,还请叶知县随小的走。”

在奴仆的带路下,很快叶谦见到了花园凉亭的朱棣。

“殿下。”

叶谦拱手行礼,朱棣笑着挥手示意其坐下。

“叶知县,有关今日吏部的事情本王已经如实禀告父皇,说起来,叶知县遭遇此等不公对待,其中竟还有本王的原因。”

“那邱阳因陈宁之命,在被举荐之人中寻找良才收为己用,不知为何,竟是知晓叶知县也本王以及太子有过交集,故而认为无法将你收入麾下,才发生如此荒唐之事。”

“邱阳已承认罪行,因僭越行事,忤逆皇命,被贬去迁安县任知县一职,叶知县履任不变。”

听着朱棣的一番解释,叶谦脸上露出苦笑之色,这还真是离谱他妈给离谱开门,离谱到家了。

“燕王殿下,恕叶某直言,如今朝堂乌烟瘴气。就拿此次事情而言,邱阳不过殿中侍御史,若没有其他人授意,给他一百个胆子他也不敢行僭越之事。”

“邱阳,不过只是一个被舍弃的棋子罢了。”

“换句话来说,自科举取消之后,那些被举荐之人有多少像今日我一样遭遇不公?”

“无论是之前科举,亦或者是现在举贤制度,陛下初衷是为了发掘更多的有才德之人为朝廷效力,可如今,那些刚正不阿之人因拒绝某些人招揽而去到远离京师之地为官,那些攀炎附势之人却是留在了京师,长此下去,朝堂还能算是朝堂吗?”

叶谦将自己心中的愤愤一股脑说了出来,而当朱棣在听到叶谦这番话后,心中对叶谦的看法不禁又高了几分。

“叶知县未经朝堂,却能将朝堂的局面说的头头是道,本王现在终于相信没有看错人。”

“父皇任人唯亲,如今在朝堂当中担任要职的大臣,大部分都是那些跟随他出生入死,开辟大明山河的开国功勋。这些人,认为自己是有功之臣,各个自持甚高,父皇念在曾经情谊,对他们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可这般更是助长了他们嚣张气焰。”

“中书省右相胡惟庸,仗着父皇对其的信任,瞒上欺下,结党营私,为所欲为。他手中操纵着生杀黜陟之大权,忠臣义士敢于直言者,皆遭到胡惟庸的陷害。”

说到这,朱棣忍不住摇了摇头。

他因庶出虽不受宠,可说到底,他体内流淌着还是朱家的血。

听着朱棣提及胡惟庸,一想到现在洪武六年的时间,叶谦笑了笑,喃喃道:胡惟庸吗?秋后蚂蚱罢了,现在蹦跶的越高,将来的结局就越凄惨。

叶谦可是清楚的很,胡惟庸所作的一切,可都没有瞒过老朱。老朱之所以不动他,那是在等一个机会,一个彻底让胡惟庸无法翻身的机会。

而这机会,已经近在咫尺了。

叶谦记得,洪武六年八月,胡惟庸的儿子因马车事故身亡,盛怒之下的胡惟庸不分青红皂白,杀车夫泄愤,而这件事情正好成为了朱元璋清算胡惟庸的导火线。

“嗯?叶知县在说什么?”

听着朱棣的声音,叶谦回过神来:“只是想起了一些家乡事情。”

朱棣点头:“叶知县离家也有些时日了,如今官凭也已经领取,不妨写封家书告知,本王可让驿站送信,不出三日便可送达。”

叶谦闻言心中一喜,当即点头:“多谢殿下!”

“殿下,叶知县。”

就在这时,姚青来到了花园。

“启禀殿下,吏部滕尚书携司勋部郎中孙治在府外求见。”

朱棣知晓两人前来目的,因叶谦所领官凭乃是迁安县知县一职,而他本该上任之地乃是阳明县,所以之前的官凭就此作废,两人此刻前来自然是为了送新官凭。

“带他们去正堂。”

姚青点头,转身离去。

而后叶谦则是跟着朱棣,一起前往了正堂。

两人刚一走进正堂,已在正堂等候的滕毅,孙治两人便走上了前来。

“见过燕王!”

滕毅抱手行礼,随后回头瞪了一眼身后的孙治。

“哟,这不是司勋部的孙郎中嘛,没想到这么快又见面了。”

想起今天早上在司勋部发生的事情,叶谦还是有些不爽的,当即开口打趣了起来。

“哎哟,叶举人……不,是叶大人才对。”

“叶大人就别打趣下官了,是下官有眼不识泰山,今日冲撞了叶大人,还请叶大人,大人不记小人过……”

孙治一脸苦笑。

“可别啊,我不过小小七品知县,可不敢自居大人之称。”

叶谦摆了摆手,这让孙治的脸露出了苦瓜色,心中暗道:这小子倒是挺记仇啊。

孙治朝着滕毅投去求助的目光。

滕毅苦笑摇头:“叶知县,本官作为吏部尚书,发生这样的事情,也是本官御下不严。因此事,陛下已经降罪我等,叶知县就不要放在心上了。”

一旁朱棣朝着叶谦眨了眨眼,叶谦心中明白,也不在为难二人。

“其实叶某并未将这件事情放在心上,叶某只是有些愤然,诸位大人手握权利,这权利乃是陛下交给诸位大人为百姓做事的。”

叶谦笑到。

“叶大人今日之话,下官谨记于心。”

孙治连忙和开口,随后在滕毅的示意下,重新取出了新的官凭递交给了叶谦。

因为之前的官凭作废,吏部需带回去销毁,在结果叶谦递来的就官凭文书,滕毅才带着孙治离开燕王府。


  (https://www.2kshu.com/shu/95138/49362129.html)


1秒记住爱看书屋:www.2k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k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