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屋 > 重生的我没有梦想 > 第155章 大官家属

第155章 大官家属


这到底是历史的进程,还是个人的奋斗,张教练现在有点儿搞不懂了。

    不过他也懒得去考虑那么多,反正在自家老叔的进步上,现在是绝不主动,自然会有别人去主动。

    距离“北方小年”还有两天的时候,张大安人在沙洲,也听说了消息。

    毕竟这时候邱建民已经拿到了自己的任命,那么张叔叔的人事安排,自然是从副总经理,变成了总经理。

    至于说民办教育科,就成了年轻人展示自己的舞台,以前给张叔叔摩托车加满油,以及偶尔帮忙开个车的一个驾驶员一个不是秘书的秘书,顺利成为了民办教育科的副科长。

    还有一个老大姐,本来就是打打杂的,儿子顺利送到新东圩港中学“状元陪读班”深造的同时,自己也成了民办教育科的科长。

    双喜临门,美滋滋。

    至于说张叔叔除了成为江口省沙洲教育投资公司的总经理之外,同时也成了“江口省农村教育就业试点示范区”管理委员会的主任。

    这个“江口省农村教育就业试点示范区”是招牌,主体是“彭城市丰邑县农村脱贫致富产业示范园区”。

    前者是张叔叔的级别所在,后者是张叔叔的工作内容。

    丰邑县的县太爷见了张叔叔,这回真得喊一声领导,典型的高配。

    只不过还没有正式落实,属于省内经过研究讨论,初步在原有的工作成果上,进行一点点扩大和推广。

    正式的流程,除了省内的人事安排,还有就是要跟京城打招呼,三月份和四月份的开大会,才是重点。

    如果大致上没有什么问题,没有那种特别明显的硬伤,都是可以通过的。

    而之后,张正东很有可能要兼任丰邑县的县太爷。

    这个其实并不重要,真正重要的,还是“江口省农村教育就业试点示范区”,因为有了成熟经验之后,就能在省内铺开。

    在一定程度上,对于省内的“农民工”群体权益,是有相当保障的。

    丰邑县的县太爷位置并不重要,但在当地别搞事儿……这很重要。

    所以这时候懂行的本地“婆罗门”,其实已经哀鸿遍野,空降什么都好,就是不能空降张正东这样的。

    有个“江口省农村教育就业试点示范区”在境内,那跟“附郭京城”没啥区别,以前能横行乡里的手段,今后都玩不了一点儿;以前“城关镇五巨头”把控的县内渠道资源,今后也只能全都吐出来,留一点儿都不行,只能全吐出来,不然难以自保。

    于是今年过年,别的地方不知道,反正丰邑县的县城,那是真算不上热闹,很多家属院都冷清了许多,南下江宁或者北上京城过年的多了不少。

    即便张正东只呆五年,五年啊,物是人非都能多少茬儿了。

    这光景不少人也是叫苦不迭,早知道还不如联合彭城建筑公司的人,直接把张正东就地解决了呢。

    一人哭总比他们现在一路哭的好。

    本来三代享福,现在只能去大城市谋生,也不知道这么多年攒的家底够不够花销的。

    “阿公,没想到你临到老,不但孙子能多抱,也算是大官的家属了啊。”

    “你阿叔这个级别,算啥?比沙洲市哪样?”

    “差不多吧,保税区。”

    “真的假的?!”

    老头子张气弘眼珠子鼓在那里,他只知道二儿子是个傻叼戆卵,可这变化也太大了吧,直升飞机也就这样了吧?

    不过他到底也是心中有数,赶紧道:“张安啊,你阿叔脑子拎不清的,又犟,有啥情况,还是要你来把关啊。他无出息呢,想他有出息;他有出息呢,又想他太平无事。说来说去,家里兴旺发达,还是看你,你要做主的啊,你是顶梁柱……”

    “放心吧阿公,阿叔现在的位子,脑子好的坐上去,死路一条。心思越多死得越快,反倒是阿叔这样的,简简单单,大家都好。”

    “那就好,那就好,你说的我相信……”

    一向天不怕地不怕的老头子,这光景也是害怕得不行。

    打仗他都不觉得难,熬过去就好了,挺过来就好了,但是这全天下最聪明的人扎堆的地方,他这个二儿子跳进去,跟案板上的猪狗有啥区别?

    好在还有这个侄孙,“三连状元”的在世文曲星,有他在,应该是太平无事的。

    本来想着二儿子升官后是不是就飘了,打电话过去,就听到他在吃狗肉,老头子也就放心了不少。

    这样的货色,翻不了多大的浪来。

    稳当的。

    定心之后,老头子也不再去多想二儿子的事情,只想着新妇做好生养工作。

    不过李老师人在彭城,今年过年也不回沙洲,倒是显得老头子这里冷清了许多。

    本来大伯张正文说要一起过年,最后因为张大安第一次要自己过年,于是老头子今年就陪张大安。

    也算是有一点点仪式感,户口本上面虽然只有一个人,这回也是以一家之主的身份,过了一个年。

    “哎,张安,你屋里那个小丫头,要寻来当娘子吗?”

    “寻个屁。”

    “……”

    老头子沉默了一会儿,然后道,“随你,反正你现在有啥想法都是对的。但是呢,你也不要嫌弃我岁数大话多,既然别人小丫头跟着你呢,多点少点,照顾好。我要求不算高吧?”

    “我有数。”

    “好。”

    点点头,张气弘也不再继续在这种事情上纠缠不清。

    男男女女那点儿事情,他也懒得去过问。

    平日里他也想过的,这“文曲星”既然到了张家,也不可能十全十美,什么都出挑,什么毛病都没有,别人还要活啊?

    折寿的。

    于是腊月最后几天,老头子都挺开心,小保姆施叶露毕竟人称“小西施”,那俊俏模样真是人人看了都说天底下挑不出第二个来。

    直到张大安在市区别墅打扫卫生的另外一个小保姆王豆雁过来,五星村的七大姑八大姨们才又说:像这么好看的小姑娘,天底下挑不出第三个来。

    直到张大安在“状元楼”单独套间打扫卫生的小保姆杨雪花也来了,五星村的七大姑八大姨们这才闭了嘴,她们怕自己如果说像这么好看的小姑娘,天底下挑不出第四个来的时候,又冒出来一个。

    那还用过年啊,家里儿子还没找到老婆的,直接急死。

    老头子是见过王豆雁的,毕竟去市区吃过饭、认过门,但是杨雪花这个小姑娘,他是头一次见到。

    “哪会又有一个的呀?”

    “嗐,邱建民介绍过来的,是他老战友的外孙女。老家庐州的,家里也是出了点事故,也没几个人了。”

    听到张大安说是出了事故不是变故,老头子也是活见鬼一样,扭头一脸迷惑:“这个小王,我记得你说过,是马洲那个刘静波介绍过来的?老家还是北方的。”

    “对,刘静波秘书老家的,他秘书呢,是考上了江宁师范大学,分配到马洲做老师,然后机缘巧合,给他当秘书。还有萧湘子,阿公记得吗?”

    “噢,晓得,马洲学堂的校长。原先是西来镇的吧?”

    “对。他们是一起的。”

    “那会不会是来监视你的啊?”

    老头子还挺警惕,不过“抗美援朝”之后,长期抓特务也不算什么稀奇的事情。

    以前在五星村这里,偶尔还会有从流求飞过来的气球掉落,里面装着糖果饼干之类的东西,还有一些反攻的口号。

    老头子觉得巧克力挺好吃的……

    这么多年还念念不忘,并且当年还振振有辞,表示老子这是糖衣舔干净,炮弹打回去,非常的合理。

    最后也没啥事儿,反而在化肥厂混得有滋有味。

    “就算真是监视又怎样?怕什么?刘静波混了这么多年,还不是原地踏步,哪有往上爬的希望。我一来,他就有了。但他肯定还会想着,跟我是合作关系。现在嘛,他是肯定不会有这种念头的。”

    “为啥?你讲给我听听看。”

    张气弘也就是好奇,顺便跟老弟兄们吹吹牛逼,这几年村里老一辈的人越来越少,尤其是太公那一辈,剩下的已经不多了。

    不过能剩下来的,都挺能活,岁数小一点的也有九十三,岁数大一点的一百零三,而且还是没病没灾,摘个茄子丝瓜在灶台上炒一炒,也不会看错盐和糖。

    老头子以前无所叼谓活多久,他觉得自己这辈子够本了,杀的人也多,也救过很多人,对得起祖宗和子孙。

    现在不一样,眼看着侄孙要冲出大气层,还把自己二儿子给带飞了,他怎么着也要学着养养生、续续命。

    心态彻底转变。

    “为啥?道理很简单的,刘静波只要看看阿叔,屁也不敢放。他要先转正,然后再爬一步,才能跟阿叔平级。就算他转正,像他这样的,全国加起来,也就是三千个。同一级别的,大概一百万不到点。阿叔现在这个级别的,连十万个也没有。”

    张大安笑了笑,给老头子点了一支烟,结果张气弘反倒是不接,说了一声“家里有小丫头”,只是把烟收起来,然后感慨道,“那确实是牛逼了,十几亿人,连十万个的都没有。放老早我部队里,起码也是团长……旅长?副旅长?入娘的……确实有点老卵。张东个宗桑(畜生)还有这样的福气,比我这个当老子的强。”

    “哈哈,没有阿公你,哪来阿叔?”

    “也是啊,哈哈哈哈哈哈……”

    得意起来的老头子顿时哈哈大笑,不过也回过味儿来,“那确实像你说的,马洲的那个刘静波,不敢对你拿腔拿调。不点头哈腰就不错了。老子我老部队里要是有人连升一两三四五级,也不晓得美国鬼子来多少人才会打到这个程度。”

    心情不错的老头子感觉今年这个年,简直是完美无缺,没有一点点瑕疵。

    儿子新妇不在旁边过年也无所谓,反正今年在侄孙家里吃顿好的。

    于是他还点了个菜,鲍参翅肚必须有,龙虾螃蟹不能少,大婚宴席上该有的货色,统统摆上来就是。

    要问为什么?

    老头子寻思着自己活到一千岁,大概也吃不到侄孙的喜酒了。

    没有喜酒,哪来喜宴?

    不如早早安排一顿好的,先心里过过瘾。

    甚至他觉得侄孙这小保姆的数量,三个未必够数,三个,不等于就是“三缺一”吗?

    本地麻将,还是要有四个人才能开局的。

    尽管觉得有些荒诞,但老头子还是坚信,这三个,肯定是不够数的。

    跟老头子一个想法的,还有“小西施”施叶露,她万万没想到今年过年会一起在乡下过年。

    真是太糟糕了!

    王豆雁的“哈密瓜”,还有那个杨雪花,穿着羽绒服都是明显不会输给她……

    (本章完)


  (https://www.2kshu.com/shu/95462/1284473.html)


1秒记住爱看书屋:www.2k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k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