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屋 > 重生的我没有梦想 > 第154章 组织需要一个普通人

第154章 组织需要一个普通人


“张总,没想到您在我们文化产业发展上,还有如此宏大的梦想……”

    “哎,我可不是为了什么文化产业发展宏大梦想才这么干的,我单纯只是为了赚更多的利润。画饼这种事情,每家公司每个老板都有,都会这么干。只不过我呢,遵守《劳动法》而已。”

    “……”

    “……”

    张大安直接打断部门头面人物的话,让人很是下不来台,不过大家也都习惯了,所以尴尬归尴尬,忍忍就过去了。

    难道还能卡“张安教育”或者“张安工业企业联盟”一手?

    卡别人,别人会嘤嘤嘤;卡张大安,他只会汪汪汪。

    而且一定会起诉相关职能部门渎职,那可不是闹着玩儿的。

    “三连状元”起诉谁都是大动静。

    也不是没有大一点的衙内尝试用“三连状元”来刷声望,把这样的人踩下去,可不显得我家牛逼么。

    有这样的衙内,不过念头起来第二天就被开除出了家族,并且宣布断绝父子关系,本人名下的企业运转也是当月停摆。

    别问为什么,也别去跟张教练讨论是非对错亦或都是误会,跟新东圩港中学的学员家长们说去吧。

    什么豪门也得用人来传递意志,除非全世界都是自动化、智能化了,那倒是可以试着超越无产阶级这个目前最先进的生产力。

    超越不了就该老实就老实,看别人装逼最多恶心,但也比恶心死了强。

    张大安没有梦想,但对初来乍到的“绘画牛马”们来说,老板他就是梦想的搬运工。

    其实一直拿一个月一千五也不是不行的……

    在去年的时候,一个月一千五那是高工资,是梦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结果来了江宁市城东区,当场就实现梦想了。

    目前“绘画牛马”中的小头目之一马烧白,他已经迫不及待地带着兄弟们重新投入到了工作当中。

    以前手拿画笔,每天度日如年;如今手拿画笔,感觉时光飞逝。

    一天一眨眼就过去了。

    自从前年广电搞了个《关于加强动画片引进和播放管理的通知》,很多从业者其实都隐隐约约感觉到,新的时代可能到来。

    结果就是一坨屎跟着另外一坨屎,大家一起发粪涂墙。

    论产品质量,反而是之前的更加成熟牛逼,张大安成为吴都市中考状元那一年出来的《西游记》动画片,除了帧数差点儿意思,不管是人物设计还是故事叙事,甚至包括配音、配乐等等,都是标杆性的。

    之后相当一部分吃文化产业饭的衙内们,首先摧毁的是配音这个行业,其次摧毁的是配乐,最后才是动画制作这个主体。

    并且在摧毁之后,甩锅给了“管制”,同期也这么干的,那就是一大批电影人。

    要等到正经接受过现代化、工业化文化产品制作的人有了点儿兜底的收入,这才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不过那已经是小二十年蹉跎之后的事情了,并且在传统二维动画上,还是处于急救中,所谓的三维动画辉煌,也只是互联网经济中的资本运作,跟行业繁荣关系不能说没有,反正是不太大。

    至于说现在嘛,就算有人想以公谋私……

    那首先也得有那个框架才行。

    没人来凑数,这公司也开不起来啊。

    而在江口省,目前最大的行业老大,就是“千人画师团队”,且还不是公司,连工作室都不是。

    更离谱的是,这个不知道说是团队还是团伙的玩意儿,连一个作品都没有。

    也不能说没有,至少“张小白系列”还是挺火的,非常成功。

    是个网民都知道“棺材板冲浪”“灵堂K歌”“骨灰拌饭”……

    生产要素中的某一样达到绝对优势,那就一定会在行业中掌握一部分话语权。

    竞争对手和潜在竞争对手不管是愿意还是不愿意,都不会改变这种状态。

    甚至管理部门在决策上,也必须慎之又慎。

    简单来说,当“千人画师团队”的成员,分散在太湖市、崇州市的几十个上百个工作室、公司时,个别工作室、公司的关门倒闭,不会引起任何波澜。

    可要是“千人画师团队”在这个时代的江口省突然崩了,在哪个地方,哪个地方的管理部门就要做好应对方案。

    人们习惯了资本带来的力量,但对劳动力本身蕴藏的能量,其实因为这个习惯,早就忘了一干二净。

    哪怕见识过“下岗潮”也是如此。

    这里面的缘由,跟劳动力,有没有是一个群体,有没有成为一个群体,是息息相关的。

    而从竞争对手的视角来看,还涉及到劳方有没有人“撑腰”。

    什么是“撑腰”?

    遵守《劳动法》就是;完善薪酬制度就是;甚至一定时候,准时发工资,那也是“撑腰”。

    这个“撑腰”的概念,以“千人画师团队”为例,这些“绘画牛马”们的直接感受,就是老板在“撑腰”,是真是假,同样跟张大安的个人意志无关。

    张大安本人怎么想的不重要,“绘画牛马”们,竞争对手们的内心直接反馈,就是既定事实。

    莫须有。

    所以今天江宁市的劳动保障相关单位来的人其实不少,司马聪即便是上了岸,到了站,也是要小心应对,他跟张大安多少还是有点儿交情的,别人则是没有,那就需要客气一点儿。

    而这种反向“巴结”的场面,毫无疑问又是给张大安这个老板强化了不少神秘传说。

    因为再过几天就是“腊八节”,在筹备发放员工“腊八粥”的时候,城东区也要跟张教练谈好过完年之后的开工仪式。

    正月初七和初八,“张安工业园区”入驻的企业,都会集体开工,有的是工地开工,有的则是开业开工。

    再有就是“江宁市城东区仙林高新技术产业园”正式挂牌,管委会的班子还没有凑齐,主要还是以工商等职能单位抽调人手,工作内容也不复杂,跟“张安工业园区”交叉审核一下申请入驻企业的资格,别的就没了。

    能不能让“仙林高新技术产业园”扩大范围,是城东区接下来要努力的事情,空有“大学城”是没啥鸟用的,成果转化带动经济产出,有了足够的税收、就业表现,自然有资格狗叫。

    正如“江口省沙洲教育投资公司”,牌子从沙洲到吴都再到江宁,整个过程匹配的就两样:一投资效益;二业务范围。

    已经事实上跨江跨市运营的教育投资公司,在省里需要进一步强化某个环节时,刚好又能充当非常不错的平台,甚至还是个功能性很强的工具时,那么,往更上面申报提级的同时,也会立即启用执行程序。

    只不过里面又又又又刚好涉及到了张正东、张大安叔侄俩。

    至于说要不要再改个公司名称,这个不好说,但大概率一两年内是不会变的。

    “腊八节”那天,司马聪代表劳动保障相关部门,给严格执行《劳动法》的“张安工业联盟”的成员公司都做了慰问,并且发放了慰问品。

    也不是什么特别值钱的东西,就是一些“八宝粥”,还是罐装的。

    “目前大概的考虑,范围已经有了。”

    “噢?说说看。”

    张大安打开一罐“八宝粥”,然后往嘴里倒,司马聪看得也是相当无语,不过还是接着说道,“

    这事儿确实是有,但不是司马聪的前几年,实际上还要更早。

    那会儿还是野蛮竞争阶段,一度发生过“有活力社会团体”在沪州大规模抢地盘的地步,形成了各种行业的恶性竞争,包括不限于酒店、出租车、搬家、运输等等行业。

    江口省要说好大喜功,那谈不上;可要说面子问题,那是自古以来都要。

    从彭城到吴都,都是如此,只是不会摆在台面上来议论,这个跟浙水和齐鲁,还是略有不同。

    于是在前几年,江口省在劳务输出到沪州这件事情上,是一个不支持不鼓励不反对不阻拦的态度,最后演变成沪州当地反过来扶持盐渎市的劳务输出。

    而张叔叔在菌菇培育试点基地上,在农民工技能培训上,都做出了一个相当不错的试点。

    规模虽然不大不小,可很有潜力。

    因为模式具备可持续性。

    再加上张正东那一句“脱贫致富是一场攻坚战”,简直就是挠到了省里的心坎儿上。

    虽说江宁市现在各个地方都是上演着“城头变幻大王旗”,连司马聪上位,其实也是这么多旗子中的一面,但不妨碍“旗子”们想要插旗插得牢插得远插得深。

    “张正东同志”成为符号,那是有原因有诉求的,可不是随随便便就选择了“张正东同志”,是时代的需求。

    倘若时代有需求的时候,没有“张正东同志”,那对不起,一切照旧。

    不废江河万古流嘛。

    对于有些可有可无的“旗子”来说,那老子我歌照唱、舞照跳,爱咋咋。

    对“张正东同志”的研究报告,那也不是乱出,得研究其中的规律,然后总结经验以及可行性。

    截止到目前为止,张叔叔在丰邑县的工作,既有本职工作之内的成果,也有超出本职工作之外的成果,但也不知道是“鼋汁狗肉”确实香还是咋滴,反正结果都挺好。

    首先是“留守儿童”问题,这其实是超出了“希望工程”之外的社会公益效果,因为“希望工程”并不会专门去为“留守儿童”解决什么,它的功能很确定,就是适龄儿童的基础教育问题。

    而张叔叔在做“张安希望小学”监工的过程中,一个学校规模和功能的微小改动,就把问题集中在一个可控范围内处理了。

    那就是学校大型化、学生寄宿化。

    其次是“代课老师”问题,一个实事求是的认知,那就是“代课老师”中的大多数,在专业程度上,并不合格,但是,这并不意味“代课老师”这个群体不合格。而“张安希望小学”的做法,是将“代课老师”的职能拆分出来。

    原先的“代课老师”,他们既是学校教育的任课老师,也是农村儿童的在校保姆,文化课之外的陪玩,孩子饿肚子时的临时食堂,间或帮忙缝缝补补的裁缝,农忙时期田里看孩子的大头目……

    “代课老师”不仅仅是老师,这同样是需要清晰认识到的。

    只不过“张安希望小学”将它原原本本地展现出来,让“代课老师”向生活老师、农村生活技能老师等等转型,既提供了就业岗位,又照顾到了本村同乡适龄儿童们的心理。

    这一步迈出来了,才有了适龄儿童的父母们,初步且朴素的信任,学校的气派只是加分项。

    人心这种东西,什么时候是血肉,什么时候是钢铁,终究还是看“将心比心”四个字。

    张正东因为脑子没带,大概颅内全是狗肉汤,所以某种程度上来说,他是真的没有任何个人私心,连杂念都没有。

    丰邑县陈庄镇那六万多男女老少,跟家里的土狗怎么个关系,跟张正东在一定程度,也是同样的相处模式。

    唯一区别就是土狗吃屎,张正东不吃。

    最后就是“农民工”就业务工问题,超级小学项目本身,就带来了短期内的直接就业,尽管只是局限在土木建筑类,可对“农民工”群体来说,干活儿苦那不算什么,苦了没钱,那才是真的苦。

    张正东牛逼的地方就在这里,他不仅仅是让自家侄儿的事业在推进,为了保障这份事业的稳定推进,在丰邑县这个一亩三分地上,人生地不熟的,跟本乡本土的兄弟单位同志们硬刚了大半年。

    以至于最后演变成“一万七对八百,优势在我”,市里的老牌建筑公司,专门吃学校设施建设的专业团队,居然一夕之间就崩了。

    张叔叔虽不至于狗叫什么“彭城地方,自古以来……”,但因为跟群众打得火热,群众之间也打得火热,以及群众打别的也很火热,便建立了信任基础。

    与其说是“徙木立信”,倒不如说是现代版“投名状”,毕竟张叔叔来的时候,人们都是喊他“张干部”,喊“张主任”的都少。

    最后发展成有人喊“张爸爸”,那都是铺垫了大半年。

    去到东汉末年,哪儿有什么张角啊?

    俺们“黄巾”只认“正东公”。

    三个重要的影响力,串联起来,才有了最后的闭环。

    也就是当张正东要组织劳动力的时候,会有当年“挑河工”的组织密度以及号召力;张正东说要遵守规章制度,要学习培养合格的职业技能时,在“张安希望小学”为中心向外辐射几十里地的范围内,农民们的学习积极性是空前高涨的。

    张正东说不是纯粹卖苦力,能学到东西,农民们相信;张正东说学技术要交钱,书本费也要交钱,但可以先不交,等拿了工资从工资里扣,农民们还是相信;那么在这个基础上,张正东说在外地的工地也能上工赚钱,农民们自然还是相信的。

    到了这个阶段,性质就完全不一样了。

    从组织角度来看,张正东代表的就不再是个人,也不仅仅是某个单位,他还是干部群体的代表。

    “张正东同志”这个符号,就是“优秀同志”的直接代号,甚至是一定程度上的具象。

    这是丰邑县的县太爷,做五年十年都学不来要不来求不来的东西。

    过上很多年,很多很多年,当地如果有人又一次讨论,什么是优秀干部,什么是好干部啊?

    那回答是一个非常具体非常实在的人,且是一个普通人,绝不可能是圣人。

    他既有好的一面,也有滑稽的一面;他既有这样那样的优点,也有那样这样的缺点;他可以喜欢吃牛肉,当然也可以喜欢吃狗肉……

    只有一个普通人,才是一个具体的实在的人,才能完成一项在组织看来极为艰巨艰难的工作。

    而这一切,毫无疑问超出了张大安的筹谋。

    正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这个“天”,并非是永远抽象的,虚无的,很多时候十分的具体,无非是一个个具体的人,集合在了一起,就成了“天”。

    所以当司马聪跟张教练稍微聊了一下之后,张教练就彻底惊呆了。

    “不是,这算什么?反向‘上山下乡’?下山进城?”

    “也不是不能这么说,反正现在是需要一个模范标兵出来的。张主任呢,做事没有什么私心,经得起组织反复考察。也不瞒你张总,其实我听说还有人去了沙洲,去找原东圩港中学的教职工做调查。”

    “卧槽……”

    “张总不用担心,听说是非常满意,非常非常满意,认为张主任就是太实在,在东圩港中学浪费了太多时间。”

    “……”

    放你妈的屁,合着在东圩港中学这种乡下破中学的经历,还成加分了喽?

    “我来的时候,还在开会聊呢。你看啊,张主任当初当校长的时候,发挥主观能动性,合办芦苇编织品校办厂,赚来的钱,基本上都上交给了沙洲市教育局。”

    “这个呢倒也不假,不过当时那个校办厂……”

    “不假就对了呀。后来校办厂倒闭,也是张主任当时砸锅卖铁,把钱发了工资,没有给上级单位添麻烦,对不对?”

    “这也的确是有这么一回事儿,可其实……”

    “有这么一回事儿就对了呀张总。而且您看啊,东圩港中学原先的操场,虽然只是土操场,连煤渣跑道都没有,可那都是他带着家里人,一点一点平出来的?外面那条现在的状元路,也是自家人一点一点修出来的,对不对?”

    “你这么一说,我突然都觉得我这个叔叔形象陡然高大了起来。”

    “那是相当高大啊张总,他还见义勇为呢?”

    “是吗?”

    张大安记得是有这么个事儿。

    “路过火海,无所畏惧,义无反顾地救出一对老夫妻,完全没有因为自己是个级别不低的干部,就有任何犹豫。多么纯粹,多么坚定,多么果断……”

    “这他娘的真是我叔?”

    张教练愣了一下,然后又点点头,“还他娘的真是……”

    (本章完)


  (https://www.2kshu.com/shu/95462/1284474.html)


1秒记住爱看书屋:www.2k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k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