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屋 > 崇祯霸道 > 第340章 如狼似虎收复故土

第340章 如狼似虎收复故土


大明要反攻塞外了,自土木堡之变以来将近两百年时间大明貌似都对塞外草原没了一点想法,哪怕出兵塞外那也是突击一下便缩回来了。

    北虏入寇也因此成了家常便饭,大明当皇帝的好像都习惯了,就没有哪个当皇帝的想过要彻底解决北虏入寇的问题。

    嘉靖朝的时候倒是有个叫曾铣的督抚想过要彻底解决北虏的问题,嘉靖帝却为了跟北虏无关的原因把曾铣给斩了,结果导致俺答汗入寇京畿,饱掠数日而去!

    大明朝这种荒诞诡异之事多了去了,当皇帝的那几乎都是不务正业厉害,治国却是一盘菜。

    或者说,大明当皇帝的那都被别有用心的人忽悠的晕头转向,一个个看上去好像都不怎么正常。

    还好,这会儿如同神经质一般的崇祯已然换成霸道总裁朱觉了。

    他很清楚,要彻底解决北虏的问题,那就得反攻塞外,拿下塞外所有草原,让北虏失去繁衍生息的根基,而他第一个目标就是北平行都司故地,也就是永乐大帝让给朵颜三卫的牧场。

    朵颜三卫还没意识到危险即将降临呢。

    他们压根就没想到大明小皇帝会拿他们开刀。

    毕竟,这会儿大明的敌人是建奴,而他们玩的是左右逢源,也就是不彻底倒向大明也不彻底倒向建奴,大明强势点他们就帮大明,建奴强势点他们就帮建奴,两边他们都帮,两边都不得罪死了。

    他们的想法就是让两边都觉得他们有利用价值,这样两边都会想办法来拉拢他们。

    这种事自土木堡之变以来他们也干了将近两百年了,甚至嘉靖朝俺答汗入寇京畿都是他们领的路,大明那也没把他们怎么样。

    他们哪里能想到当今的大明天子会突然间拿他们开刀!

    这会儿他们就如同往常一样,刚刚结束猫冬,正往北迁徙呢。

    不过,这个迁徙还不是直接往北赶,皆因牧草长得没这么快。

    他们还只能等着牧草从南到北慢慢长出来,随之慢慢往北游牧,这可不是一两天的事,一般他们都要花费两三个月时间才能赶到拉木伦河南岸。

    而那个时候拉木伦河南岸正是牧草肥美之时,他们把牛羊马匹赶过去饱食一番,而后再往回赶,等他们赶回老哈河谷,差不多就到冬季冰封天地的时候了。

    可以说北平行都司故地就是放牧宝地,水源充足,牧草丰盛,关键还有老哈河谷这种躲避寒冬的地方,牛羊马匹根本就不会在寒冬中冻死。

    北方的游牧民族最怕的那就是白灾了,所谓的白灾那就是冬天的时候寒潮袭来,牛羊马匹在茫茫草原上根本没有躲避严寒的地方,只能活活冻死。

    而想要躲避白灾那就必须有几面环山的大河谷,不缺水源和牧草的同时还能凭借山峦抵御寒潮的侵袭。

    塞外这种躲避寒潮的大河谷实在太少了,除了老哈河谷那也就河套地区了。

    这两处地方对塞外游牧民族来说就是难得的放牧宝地。

    蒙元那就是因为占据了河套地区而崛起,辽国则是因为占据了老哈河谷一带而崛起。

    至于原因,那就是因为这两块宝地能躲避白灾,适合牛羊马匹繁衍生息。

    当初永乐朝的时候朵颜三卫都能凭借这块宝地繁衍出八万匹战马来,可见这块宝地有多好。

    若不是他们想当墙头草,没有理想,不说他们能如同建奴一般夺取天下,那起码也能如同土默特部一般强盛到可怕。

    可惜,他们没有努尔哈赤和俺答汗,更没有耶律阿保机和成吉思汗,他们就想当墙头草,风吹两边倒,倒来倒去那自然是立不起来的。

    这个暂且不论。

    话说他们正悠哉悠哉的随着牧草的生长慢慢往北迁徙呢,老哈河谷北面出口突然就被明军上十万车兵给堵了!

    他们还没搞明白是怎么回事呢,东面的大凌河谷,西面的潮河河谷,南面的滦河河谷突然间又冒出上十万车兵来。

    三路明军车兵简直就如同三道铁闸一般围拢过来,围得他们跑都没地方跑啊。

    这一次明军将士还一反常态,压根就不跟他们讲一点情面,也没有一丝仁慈,这帮家伙简直如狼似虎啊,但凡敢反抗的那是逮着就杀。

    他们也没有办法,只能不断往老哈河谷北面收缩,同时派出精锐,趁着夜色窜进东西两边的山林里,赶紧跑去科尔沁草原向皇太极求援。

    皇太极收到消息,终于明白了,大明小皇帝的目标就是北平行都司故地!

    这一招太狠了,若是让大明小皇帝把北平行都司故地夺了回去,他们不但没法入寇大明京畿了,就连跟八大皇商交易那都变得麻烦无比。

    问题,就算他明白了,这个时候他也不敢带着骑兵去支援朵颜三卫。

    没办法,辽东车兵和骑兵那都集结到科尔沁草原南面了,川军白杆兵也正疯狂往建州三卫故地渗透呢。

    他若是带着骑兵跑去支援朵颜三卫,能不能救下朵颜三卫不说,老巢那肯定是保不住了。

    这种情况下,他怎么敢出兵?

    皇太极不派兵来援,朵颜三卫那便是寡妇死了儿子,彻底没指望了。

    这会儿他们战马都被皇太极抽调的剩下不到万数了,青壮同样也不到万数了,再加上明军又如狼似虎,凶残异常,他们怎么抵挡?

    最终,他们几十万人和几百万牛羊马匹全被挤到了老哈河和落马河交汇的狭窄区域动弹不得。

    此时,落马河北面是明军十万车兵和五千辆战车严阵以待,老哈河东面也是明军十万车兵和五千辆战车严阵以待,西面和南面二十万明军车兵和一万辆战车还在不断往中间挤压。

    他们被挤压的没办法了,那就只能降了。

    原本他们以为这次降了之后还会如同以往一般,明军也就是狠狠教训他们一顿,他们也就是低头认个错,而后发誓老老实实称臣纳贡,便完事了,明军最终还是会撤走,他们还能在北平行都司故地继续繁衍生息。

    谁曾想,这次的明军压根就和以往不一样。

    这帮家伙竟然不由分说把他们的青壮全部给抓起来,押到辽东去了,而且还把他们所有马匹全部收走了!

    他们也就剩下几十万老弱妇孺和几百万头牛羊了。

    这还不算什么呢。

    南面的潮河河谷方向和东面的大凌河谷方向还有数十万匠户和青壮正飞速铺设轨道呢,北面的西辽河方向那更是舰船如梭,不断往过拉步卒,一次就是上十万,一次就是上十万,貌似拉个没完!

    这次的明军好像压根就没打算撤走了!

    五月初,正是塞外草原草长鹰飞之时,燕山之中那也是一片翠绿。

    这天一大早卯时许,天刚蒙蒙亮,燕山南麓的密云后卫突然间就涌出数千骑兵来,紧接着便是上百辆马拉轨道车,随后又是数千骑兵。

    燕山之中顿时蹄声如雷,候鸟惊飞。

    这上万骑兵和上百辆马车就如同一条长龙一般在莽莽群山之中蜿蜒前行,不断往西北方向赶去。

    马车之上,王承恩、方正化和刘若愚等那都不由得激动无比,朱觉却是一直盯着地图,反反复复的看,沉思了一路。

    他们这一行足足赶了两天两夜,这才窜出燕山,来到老哈河谷中,他们又往西北方向奔行了将近一天,这才来到了此行的目的地。

    这天下午酉时许,夕阳西下,原北平行都司的中枢大宁卫故地,那残垣断壁间如同瀚海般密密麻麻的营帐中已然升起渺渺炊烟,数十万匠户青壮和上万京营骑兵都开始造饭了。

    西南方向突然就传来一阵如同滚雷般的马蹄声,震得那残垣断壁都开始刷刷往下落灰了。

    卢象升、袁祐和黄得功等那是连忙起身,跨上战马,迎了上去。

    不一会儿,他们便融入护着圣驾而来的京营骑兵之中,登上了圣驾所在的马车。

    马车之上,朱觉和众人见了番礼,随即便问道:“建斗,怎么样,俘获的人口和牛羊马匹数量可曾点清?”

    卢象升缓缓点头道:“应元他们已经清点的差不多了,这次我们共俘获朵颜三卫四十多万人,不过,二十多岁的青壮还不到一万,我们把十五岁到三十岁的男丁全清理出来也不到五万人。

    牛羊马匹我们总计俘获了将近五百万头,不过,其中大部分是羊,牛只有十多万头,马都不到十万匹,其中战马更是不到一万匹。

    没办法,皇太极抽丁抽的太厉害了,若不是这边靠近辽东镇、蓟州镇和宣府镇,还需要点自保能力,恐怕青壮都会被皇太极抽调光,战马那也不会留下多少。”

    这收获怎么说呢?

    原本他想着夺回北平行都司故地还能扩充一番京营骑兵来着,看样子他有点想多了。

    战马都不到一万匹,京营骑兵扩充不扩充都没多大意义。

    朱觉微微点了点头,随即问道:“这战马不多,拉车的马应该有不少吧?”

    卢象升琢磨道:“若是战马都算上,能拉车的马大抵有五万匹左右。”

    还好,拉车的马暂时是够了,五万匹马来拉车那都勉强让两万里长的轨道运营起来了。

    这北平行都司故地他们也能多铺设点轨道了。

    朱觉又细细想了想,随即问道:“国丈,怎么样,这四十多万匠户青壮一天能铺设多长的轨道?”

    这个怎么说呢?

    袁祐闻言,小心道:“陛下,按理来说,这四十多万匠户青壮一天铺设一百多里轨道都没有问题,这还是在山里,若是在草地上,一天铺设两百多里轨道都没问题。

    奈何,这么多的人铺展开来都需要时间,且轨道、枕木和水泥等材料拉过来也需要时间,轨道没铺设好之前他们还都只能靠两条腿走路,轨道、枕木和水泥等材料用普通的马车拉一天在山里也拉不了上百里。

    是故,微臣这些天都是将他们分成四拨,每一拨都是十余万青壮,其中一拨铺设轨道,另外一拨开路挖路基,剩下两拨则往前赶路,这样轮换着来,一天那也就能铺设七八十里左右。”

    这速度其实已经可以了。

    毕竟,北平行都司的主干道也就是密云后卫到原来的全宁卫,总计也就千余里左右,哪怕算上拉木伦河和西辽河南岸那一段,总共也就两千余里。

    这一天铺设七八十里的轨道,都不用一个月时间就能铺设两千余里了。

    朱觉微微点了点头,又问道:“田国丈那边呢,铺设到哪里了?”

    这个怎么说呢?

    袁祐想了想,这才小心道:“陛下,田国丈那边都是农户青壮,没什么经验,本就有点铺不动,再加上大凌河到这边的地形比较复杂,他们一天也就能铺设个二三十里左右。

    微臣已经命人去那边看过了,他们距离这里大致还有百里左右,估计还得三四天才能把轨道铺过来。”

    行吧,反正那边把轨道铺设到大宁卫这边也就完事了,也不在乎多这三四天时间。

    朱觉微微点了点头,又看了看四周的残垣断壁,随即问道:“这大宁卫城原本好像不小吧?”

    袁祐闻言,不由看向卢象升。

    这个好像不归他管。

    卢象升连忙点头道:“是啊,陛下,原本这里就是辽国的中京城,城墙共计有三重,其中外城的城墙都有七八里宽,其面积都有原来京师内城一半大小了,住下二三十万人都没问题。”

    这座大城池必须修建起来。

    京师离塞外太远,辽东又偏居东侧,唯有这北平行都司故地西面和北面都是塞外草原,把这里作为反攻塞外草原的大后方才是最合适的。

    朱觉细细想了想,随即又问道:“建斗,原来中京城的墙基还在吧?”

    这墙基是埋土里的,且以前的墙基用的都是岩石,根本就不大可能风化。

    卢象升连连点头道:“是啊,陛下,原来中京城的墙基都还在呢,其宽度足有四五丈,修建三四丈高的城墙都没问题。”

    城墙的墙基还在,这城池修建起来就快了。

    问题就是,他们调来的一百多万步卒距离这里还有好几百里呢,赶过来还麻烦得很。

    朱觉又想了想,随即问道:“国丈,你说在草原上铺设轨道要比在山里铺设轨道快一倍左右是吧?”

    袁祐连连点头道:“是啊,陛下,山里的路就怪十八弯,铺设轨道太麻烦了,这草原上一马平川,铺设轨道方便多了。”

    那就不需要如此多的匠户青壮去铺设轨道了。

    朱觉闻言,果断道:“那你留下一半匠户青壮在这里重建大宁卫城,这城墙修个两丈左右就够了,关键城里要多铺设轨道,多建兵营和库房,方便转运物资。”

    这建城对匠户青壮来说倒是不算什么。

    袁祐连连点头道:“微臣明白。”

    朱觉又想了想,随即细细交待道:“建斗,你命后面来的步卒在拉木伦河和西辽河南岸铺展开来的同时把轨道的路基也一起挖了,这样铺设轨道就能快一点。

    我们唯有先把轨道铺设好了,修建城池的物资才好拉过去,这个一定要加快速度。”

    卢象升闻言,连连点头道:“微臣明白。”

    朱觉又细细交待道:“国丈,剩下一半青壮把拉木伦河和西辽河南岸的轨道铺设完那都不用一个月时间,而建斗他们在拉木伦河和西辽河南岸修建城池和卫城估计最少得两三个月。

    这段时间你也别让匠户闲着,凡是需要修建城池和卫城的地方你都让他们把轨道铺设过去,以方便后面转运物资。”

    袁祐闻言,连连点头道:“微臣明白。”

    接下来还有什么呢?

    对了,军功奖励。

    这一次虽然没有斩杀多少敌人,但收复的地盘却是大得很,给卢象升封个什么爵位好呢?

    若是一步到位晋封国公,貌似有点太快了,且后面也会封无可封,这对后续反攻塞外草原还有点不利呢。

    朱觉细细想了想,随即果断道:“若愚,拟旨,晋封建斗大宁侯,赠世卷。”

    这就封侯进爵了!

    卢象升连连拱手躬身道:“多谢陛下恩典。”

    朱觉微微点了点头,又细细交待道:“还有你手底下将士的军功,都赶紧报上来,军功奖励我们得赶紧发下去。”

    卢象升连连点头道:“微臣明白。”

    (本章完)


  (https://www.2kshu.com/shu/95480/1284288.html)


1秒记住爱看书屋:www.2k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k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