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屋 > 从继承小工厂到全球财阀 > 第805章 扶持一个最强的盟友!

第805章 扶持一个最强的盟友!


“林,您的分析说服了我,虽然我无法改变董事会的集体决议,但作为个人,也作为负责部分业务线的管理者,我决定采取一些行动,一些,或许在米勒他们看来是‘叛逆’的行动。”

    他略微停顿,观察着林浩然的反应。

    林浩然内心虽然非常好奇,对方到底采取什么样的行动,但并没有出声。

    他平静地看着约翰·里德,仿佛早已明白他未说出口的计划。

    这种了然于心的沉默,反而更加坚定了约翰·里德的决心。

    实际上,林浩然自然猜不出对方的计划。

    毕竟,像花旗银行这种大集团,基本上重大投资,都是需要经过董事会投票的。

    “您或许知道,或者还不知道,我除了在总部的职务,还兼任花旗集团旗下‘花旗前瞻资本’的董事长。

    那是一家,嗯,算是花旗体系内拥有高度自主权的投资实体,规模不算顶级,但能动用的资金,接近两个亿美元!”里德继续说道,语气带着一丝孤注一掷的意味。

    林浩然闻言,眼神中终于露出了惊讶的神色。

    两亿美元,这不是一个小数目。

    即使是对于花旗这样的金融巨擘而言,这也是一笔足以让一个部门主管、甚至一位高级副总裁职业生涯发生天翻地覆变化的资金。

    甚至即便是他林浩然,也不会小看这笔钱。

    换算成港元,可是超过十亿港币了。

    这笔钱,如果投入资本市场运作,也是一笔很庞大的资金了。

    利国韦在一旁听得暗暗吸气,他没想到这位以稳健著称的约翰·里德先生,私下里竟然掌握着这样一股可以独立调动的力量。

    更没想到他会在初次深入交谈中,就对林浩然和盘托出如此关键的信息。

    “这两亿美元,我原本计划跟随董事会的决议,投入这波‘里根行情’,为‘前瞻资本’,也为我个人的业绩添上亮眼的一笔。

    但现在,我改变了主意,林,我相信你的判断!”

    他几乎是咬着牙说出最后几个字:“我准备用这笔钱,按照你提示的逻辑,进行反向布局,如提前布局做空股指期货、买入看跌期权等!”

    办公室里落针可闻。

    这个决定背后所蕴含的风险,在场的人都知道。

    约翰·里德直起身,开始在办公室里缓慢踱步,仿佛要通过步伐来梳理内心汹涌的思绪,也像是在向林浩然和利国韦展示他决策背后的艰难权衡。

    “这意味着什么,我很清楚。”他像是在自言自语,又像是在寻求某种见证,“这意味着,我将动用手头几乎所有的自主权限,在华尔街一片看涨的欢呼声中,秘密地建立空头头寸。

    我将使用杠杆,放大收益,当然,也同比例放大风险,一旦,一旦你的判断出现哪怕一点点偏差,林,或者市场非理性的狂欢持续得比我们预想的更久……”

    他停下脚步,转身面向林浩然,脸上露出一丝复杂的、近乎苦涩的笑容:“那么,‘花旗前瞻资本’将面临巨额亏损。

    两亿美元,很可能在短时间内大幅缩水,届时,董事会将如何看我?沃尔特会如何看我?那些一直盯着我这个位置的人,比如理查德·米勒会如何攻击我?”

    他的话语勾勒出一幅清晰的失败图景:“他们不会放过这个机会,他们会说约翰·里德疯了,被一个来自东方的‘神棍’蛊惑,拿着公司的资金进行不负责任的豪赌。

    他们会质疑我的判断力,我的稳定性,甚至我的忠诚,是的,以我的资历和过往的功绩,花旗或许不会直接辞退我,我或许还能保留一个高级副总裁的头衔,坐拥一个宽敞但毫无实权的办公室。”

    他的眼神变得郑重起来,紧紧盯着林浩然:“但是,那个距离董事长宝座只有一步之遥的‘继承人’身份?它将彻底离我而去。

    瑞斯顿先生不会将一个屡遭挫败、并且犯下如此‘致命错误’的人选为他的接班人,我在董事会的影响力将一落千丈,从此沦为边缘人物,这,就是赌输的代价。”

    他将最坏的结局赤裸裸地摊开,没有丝毫掩饰。

    这既是对风险的清醒认知,也是一种无形的压力,传递给了提出这套理论的林浩然。

    林浩然惊讶地说道:“既然如此,约翰先生为何还要冒如此巨大的风险?您应该清楚,我的判断虽然基于分析,但市场瞬息万变,没有任何人能保证百分之百的正确。

    您押上的,几乎是您的整个职业生涯。”

    约翰·里德深深吸了一口气,目光投向窗外纽约市中心的天际线,那是一片由无数野心和梦想构筑的森林。

    他的声音带着一种兴奋与决绝的复杂情绪:“为什么?因为我现在完全相信您的话,您的那番话让我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我非常认可您所说的。

    在我看来,按部就班、跟随大流的风险,或许比您这看似惊世骇俗的‘逆向投资’更大!”

    然而,下一刻,他话锋一转,眼中燃起一团灼热的火焰,那是对权力和胜利的极致渴望。

    “但是,如果,如果我赌赢了呢?”

    “如果市场真的如你所预言,在‘里根经济学’的光环褪去后,显露出高利率和庞大赤字的狰狞面目,股市应声大跌,那么,‘花旗前瞻资本’这两亿美元的反向操作,将为我们带来何等惊人的回报?”

    他冷静地继续说道:“更重要的是,届时,我将站在怎样的高度?当董事会因为花旗主账户的投资失利而焦头烂额、颜面扫地之时,我却能用‘前瞻资本’一份无比亮眼、甚至堪称力挽狂澜的业绩报告,摔在他们面前!”

    他的话语充满了画面感:“我可以清晰地告诉沃尔特,告诉所有董事:‘看,我早就看到了风险!在你们所有人被乐观冲昏头脑的时候,只有我,约翰·里德,保持了冷静,并且敢于依据正确的判断采取行动!我为公司保住了资本,更创造了巨额利润!’”

    “到那个时候,理查德·米勒的激进主张将成为一个笑话,查尔斯·怀特的嘲讽将变成抽打他自己的耳光。

    而我,约翰·里德,将不再是那个‘稳健’的、值得信赖的高级副总裁,我将是那个拥有超凡远见、挽大厦于将倾的领袖!

    董事会将对我刮目相看,我的话语权将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下一任花旗掌舵人的位置?除了我,还能有谁?”

    他再次回到沙发前,重重地坐下,表示自己正在做着一个非常重要的决定。

    “这是一场豪赌,林先生,我用我过去十几年在花旗积累的一切声誉、地位、继承人的资格作为赌注,押在您的判断上,押在您看似逆势,却逻辑严密的分析上。”

    他看向林浩然,郑重地说道:“所以,在我最终按下执行的按钮之前,我需要你,林,给我最后一点信心。

    抛开所有复杂的模型和数据,用您最直接的直觉告诉我,我们真的会赢吗?市场,真的会在不久之后,如你所料地转身向下吗?”

    所有的铺垫都已经完成,所有的风险与收益都已摊牌。

    此刻,约翰·里德这个华尔街的资深大佬,将他职业生涯最重要的一场赌博,押在了林浩然的下一句回答上。

    办公室里的气氛,在这一刻有些怪异。

    林浩然之所以如此有耐心地向约翰·里德解释,不仅仅是因为在董事会议上看到了他没有如同其他执行董事那般直接反对林浩然的建议。

    更是因为林浩然知道这位高级副总裁在花旗银行权力格局中的特殊地位。

    作为一名穿越者,凭借超越这个时代的洞察力,林浩然清楚地知道,眼前这位看似温和的高级副总裁,将在不到三年后的1984年,从沃尔特·瑞斯顿手中接过权杖,成为花旗银行新一任的掌门人。

    这个即将发生的权力更迭,让约翰·里德在林浩然的战略布局中占据了至关重要的位置。

    在原本的时间线上,约翰·里德正是凭借稳健的经营风格和敏锐的风险意识,在花旗银行面临诸多挑战时脱颖而出,最终登上了最高管理层的宝座。

    所以,在与花旗银行合作的这两三年时间里,林浩然一直与约翰·里德保持着很不错的关系。

    对他而言,与其在那些注定要被时代淘汰的保守派身上浪费精力,不如提前与这位未来的掌舵者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而现在,这个未来的掌舵者,正将他职业生涯最关键的一次豪赌,押在了自己的判断上。

    这不仅仅是一次投资决策的认同,更是一种深层次的信任和结盟。

    林浩然意识到,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不仅能证明自己的远见,更能将这位未来的花旗领袖,牢牢地绑定在自己的战车上。

    面对约翰·里德那混合着巨大压力、孤注一掷的决绝,以及最后那一丝寻求确认的探寻目光,林浩然知道,此刻任何模棱两可的言辞都是致命的。

    他需要给予的,是绝对的、不容置疑的信心。

    他没有立刻回答,而是站起身,也走到了那面巨大的落地窗前,与约翰·里德并肩而立,共同俯瞰着脚下这片全球金融的心脏地带。

    窗外,高楼林立,车流如织,无数财富在这里创造和湮灭。

    “约翰先生,你看到窗外的这片景象了吗?”林浩然的声音打破了沉默。

    约翰·里德有些不解,但还是点了点头。

    林浩然的目光扫过窗外的华尔街金融区,自信地说道:“这里的每一栋大楼里,都有成千上万的交易员和分析师,他们此刻都在为'里根行情'欢呼。

    但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

    他转过身,直视着约翰·里德,继续说道:“我可以明确告诉你,市场转向是必然的,这不是赌博,而是基于经济规律的精准预判。

    高利率环境下,企业融资成本将持续攀升,财政赤字将像滚雪球般扩大,这些基本面因素迟早会反映在股市上。

    我以我在香江、美国、英国等一系列交易中从未失手的记录向你保证,这次也不会例外,如果你现在开始布局,最多两个月内就能看到市场转向的明确信号。”

    约翰·里德的呼吸明显变得急促起来。

    林浩然列举的这些成功案例,正是他最看重的。一个从未失手的投资天才的判断,值得他押上全部筹码。

    然而,此刻的林浩然,脑海中却是在回忆着一张图,那是一张1982年~1987年的标普500指数走势图。

    那张图还是一本有关里根经济学的资料书里的一张图,他清楚地记得,正是从1982年1月份开始,标普500指数便开始下滑,而这个下滑的过程,甚至持续了高达七八个月时间之久。

    之后,标普500指数才迎来持续性的大涨,美国股市,也才正式开始一个小牛市。

    而如今,已经是1981年11月12号了。

    所以,距离市场转向只剩下不到两个月的时间窗口。

    林浩然清楚地记得,在原本的历史轨迹中,标普500指数将从1982年1月开始持续下跌,直到3月中旬才触底反弹。

    但这也仅仅只是调整期而已,就在大家以为下跌终于止住的时候,5月中旬,美国股市又开始持续下跌,直至8月中旬,这波下跌潮才止住。

    当然了,如此详细的猜测,林浩然自然不会说出来。

    他只需要说近两三个月的情况,就足够了。

    这意味着,现在正是建立空头头寸的最佳时机。

    “两个月?“约翰·里德敏锐地捕捉到这个关键时间点,眼中闪过一丝惊讶,“您竟然能给出如此精确的时间预测?”

    林浩然微微一笑,语气中带着不容置疑的自信:“是的,两个月,这不是凭空猜测,而是基于政策效应传导周期、企业财报发布节奏,以及美联储议息会议时间表的综合判断。

    我在来美国之前,其实也利用我自己的渠道来源收到了你们手中这份资料,我经过仔细的研究,最终才有了我的这番结论。”

    狗屁仔细研究,这不过都是他前世看书时所看到的罢了。

    当然了,在约翰·里德面前,他自然要说得冠冕堂皇一些。

    约翰·里德闻言,眼中闪过一丝了然。

    他原本就对林浩然如此精准的判断感到惊讶,现在听说是基于同样的资料得出的结论,顿时觉得合情合理。

    毕竟那份内部资料确实包含了大量深度分析和数据预测。

    再结合林浩然以往的战绩,约翰·里德更加相信林浩然的话了。

    作为一名专业的金融人士,林浩然在会议室上所说的那番话,他内心其实就已经很认可了。

    之后,邀请林浩然到办公室来,对方更详细的解说,让约翰·里德更加确信自己的判断。

    林浩然的分析不仅逻辑严密,更难得的是对时间点的精准把握,这完全符合一个顶级投资人的素养。

    更何况,他相信对方没有任何欺骗他的理由,这对对方而言,只有坏处没有好处。

    如今,整个花旗银行与林浩然关系最好的就数他约翰·里德了,他相信林浩然千方百计进入花旗银行执行董事行列,哪可能轻易放弃他这位在花旗内部最具潜力的盟友。

    作为当事人,约翰·里德可是知道,为了说服那帮人答应林浩然成为执行董事,他可是花费了不小的心思。

    如今,从会议室里边能看得出,那些执行董事,基本都对林浩然这位新加入的外来者,是比较排斥的。

    他一直看好林浩然,愿与对方打好关系,就是因为林浩然的投资精准之处,让他看到了巨大的合作潜力。

    “我明白了。“约翰·里德深吸一口气,眼中最后一丝犹豫终于消散,“林,感谢你的坦诚。既然你如此肯定,那我也没有什么好犹豫的了。

    让我们拭目以待吧。如果一切如你所料,这将是花旗银行历史上最漂亮的一次逆向操作。”

    林浩然会意地点头:“我相信,两个月后,您会为今天的决定感到庆幸。”

    “如果事情真的如我们所预测的那般,林先生,我约翰·里德,欠您一个大人情,日后必有重谢!”

    约翰·里德郑重其事地伸出手,与林浩然紧紧相握。

    如果说,之前两人的关系,只是友好的话。

    那么在这一刻,两人之间的同盟关系正式确立。

    “约翰先生言重了,我们这是互利共赢,您能在花旗内部站稳脚跟,对我而言就是最大的帮助。“林浩然保持着得体的微笑说道。

    这何尝不是林浩然为何要帮助约翰·里德的最大原因呢!

    他如今在花旗银行执行董事席位上,就如同一个异类,被其他董事排斥在外。

    若想在花旗内部真正拥有话语权,他必须扶持一个强有力的盟友。

    而约翰·里德,这个未来的花旗掌门人,无疑是最佳人选。

    原本,约翰·里德按照正常的发展趋势,也会成为花旗掌门人。

    如今,有了林浩然的助力,约翰·里德在花旗银行核心高层中的影响力必定大涨。

    一旦约翰·里德在核心高层中的影响力得到巩固,林浩然在花旗的地位也将水涨船高,话语权必将随之增强。

    作为一名非美籍华人,林浩然深知自己永远不可能真正掌控花旗银行这样的美国金融巨头。

    能够获得执行董事的席位,恐怕已经是美国政府能够容忍的最大极限了。

    既然无法直接掌控,那么通过扶持一位可靠的代理人来实现自己的战略目标,无疑是最明智的选择。

    这是一场双赢的合作。

    约翰·里德将借助林浩然的精准判断巩固自己的地位,而林浩然则通过支持未来的掌门人来确保自己在花旗的影响力。

    未来,抗衡鱿鱼人的入侵,阻止花旗银行与旅行者集团的合并,把握也会更大!

    “想必约翰先生心中的疑问已经得到了解答,如果没有什么事,那我便先回去了。”林浩然看了看时间,笑着对约翰·里德说道。

    他已经约了苏志学,准备亲自去一趟环宇投资公司。

    虽然苏志学会定期通过远洋电话向他汇报工作,但太久没去实地视察,既然都已经来到了纽约,还是需要亲自走一趟。

    在他旗下的所有企业中,环宇投资公司无疑是最重要、也是价值最高的。

    即便是香江的置地集团,也无法与之相提并论。

    这几年,他赚取的利润除了部分继续投入香江市场,以及分散投资到南洋和日本外,最大的资金流向就是环宇投资公司。

    事实上,他收益中的绝大部分,都通过环宇投资公司暗中持有了多家看好的美国上市企业股份,包括可口可乐、英特尔、花旗银行、雪佛龙、埃克森美孚等优质标的。

    作为穿越人士,或许这就是最轻松的赚钱办法了。

    毕竟,他知道哪些企业未来会蓬勃发展,成为各自领域的巨头,财富增长翻的倍数会比别人辛辛苦苦经营公司要多无数倍。

    “当然,林,感谢你今天的时间,我这就开始部署'前瞻资本'的行动,希望两个月后,我们能在这里举杯庆祝。”约翰·里德再次与林浩然握手,郑重地说道。

    “一定会的。”林浩然自信地回应。

    离开花旗大厦,林浩然和利国韦先是回到隔壁的酒店。

    进入酒店套房中,坐在大厅的沙发上,利国韦忍不住问道:“老板,您对约翰·里德如此有信心,万一他……”

    “没有万一。”林浩然打断道,“在华尔街,乃至在花旗银行内部,想要站稳脚跟,就必须有可靠的盟友,董事会议上你也看到了,我们就算成了执行董事,那又怎样?

    约翰·里德不仅有能力,更重要的是他懂得审时度势,今天的选择,将决定他未来在花旗的地位,也决定我们在花旗银行的话事权。”

    (本章完)


  (https://www.2kshu.com/shu/95518/1283822.html)


1秒记住爱看书屋:www.2k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k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