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4章 华尔街有华尔街的规则
推荐阅读:韩综:1997半岛之王 美漫:暮年金刚狼,想干嘛就干嘛 刚入职,公司全是前女友? 我还没出生,女帝就想上门求亲 重生盘龙,我吞了主神格 临渊问道 美漫:从黑袍开始,交友就变强 都二十一世纪了,才捡到传国玉玺 大帝世家穷养我?可我悟性逆天啊 让你契约先祖,你召唤神话蓝星?
林浩然的话音刚落,会议室里顿时响起一阵压抑不住的嗤笑声。
“简直就是纸上谈兵!“查尔斯·怀特第一个发难。
他斜眼看着林浩然,“林先生,您在亚洲市场的那些成功经验,在美国这个全球最成熟的金融市场里,恐怕不太适用。”
此刻,他仿佛刻意地去忘掉林浩然在美国金融市场的战绩。
而现场的执行董事们,有人若有所思,有人面露不悦,有人则纯粹是惊讶于这位新董事敢于在第一次会议上就如此直接地挑战主流观点。
几名和理查德·米勒关系不错的董事也纷纷附和道:
“林先生这种想法太过保守了!”
“等待明确信号?等到那时候机会早就溜走了!”
“花旗不需要一个只会说'不'的董事。”
会议室里弥漫着对林浩然的质疑和嘲讽。
利国韦在旁听席上紧张地看着这一幕,手心都在冒汗。
投影幕布前的理查德·米勒的脸色原本因为林浩然的发言难看至极,见到其他董事们站出来支持他,顿时信心十足,他反驳道:“林先生,你的担忧听起来有道理,但过于保守了!
商业决策总是伴随着风险,等待所谓的‘明确信号’,往往意味着错过最好的机会!花旗的传统是敢于在不确定性中把握机遇!”
面对质疑,林浩然并未动气,只是淡然回应:“我并非反对把握机遇,而是强调在把握机遇前,需要更准确地评估风险与收益的概率。
我的建议是基于对当前复杂经济环境的分析,以及对市场非理性一面的理解。
至于经验是否适用,或许时间会给出答案。”
“风险,我们早已经进行过多次的评估,我们在国会上拥有我们的强大人脉,掌握的内幕,足以让我们拥有最好的投资时机。
相比之下,我们的风险已经大大地降低了,如果我们不经过风险评估,就不会有今天这个议题!”理查德·米勒大声反驳道。
其他董事也声援理查德·米勒。
然而在一片反对声中,约翰·里德却陷入了沉思。
他眉头紧皱,目光在林浩然和米勒之间游移。
“各位,“里德终于开口,会议室顿时安静下来,“我认为林先生提出的风险确实值得考虑,高利率环境下的财政赤字问题,确实可能对市场造成短期冲击,所以我认为,我们需要谨慎对待。
我们刚刚买入海丰银行,需要对海丰银行的资产进行全面的整合和消化,且今年我们在其他方面的投资回报也并不如意。
在这个关键时期,如果我们的投资再失利,那么今年的财报将会很难看,到时候,我们如何去面对那些投资者?”
约翰·里德的声音在会议室里回荡。
这句话像一盆冷水,浇熄了部份董事的狂热。
会议室里出现了短暂的沉默,几位原本支持激进投资的董事开始交换眼神,表情变得犹豫。
沃尔特·瑞斯顿适时接话:“约翰说得对,今年我们已经经历了两次重大投资失利,南非那边的收购失利让我们前期投入的上亿美元资金付之流水,巴西债务危机让我们损失了1.2亿美元,而我们在欧洲的债券投资组合也表现不佳。”
他环视全场,继续说道:“如果这次股市投资再出现重大失误,华尔街会用脚投票。”
理查德·米勒这时候开口说道:“沃尔特先生、约翰先生,正是因为我们今年的投资并不如意,至今账面上的数据不好看,我们就该利用这么好的机会放手一搏!
否则,年底的财报将非常难看,届时我们如何向股东交代?”
他的声音带着几分急切,目光扫过在座的每一位董事。
查尔斯·怀特立即附和:“理查德说得对!保守策略只会让我们错失良机,现在正是需要果断决策的时候!最重要的是,我们应该相信里根总统!”
这句话让沃尔特·瑞斯顿也犹豫起来。
他思索一番之后,开口说道:“林先生的观点很有启发性,也确实指出了一些我们可能忽略的风险,这个议题关系重大,既然如此,那我们就进行投票决定吧!”
投票环节开始,会议室内的空气仿佛凝固了。
一位位董事依次表态,支持理查德·米勒的声音接连响起。
当轮到约翰·里德时,他沉默片刻,缓缓说道:“我弃权。”
这个决定让在场众人都感到意外。
最后,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董事长沃尔特·瑞斯顿身上。
他双手放在桌上,眉头微蹙,目光在理查德·米勒和林浩然之间游移。
会议室里安静得能听到中央空调的嗡鸣声。
沃尔特·瑞斯顿轻轻叹了口气:“作为董事长,我必须尊重大多数董事的意见。“
他举起手:“我支持理查德的方案。“
沃尔特·瑞斯顿作为花旗银行董事会主席,眼光自然是有,他也几乎被林浩然说服了。
但是,最终他却也同样认为,里根总统这次的政策挽救,绝对能够给股市带来一波强劲的上涨行情。
毕竟,如此大规模的减税政策在美国历史上实属罕见,其对经济的刺激作用不容小觑。
这让他内心非常犹豫,最终选择从众。
“林董事的分析很有道理,但我们也要看到,这次的政策力度是空前的,我相信,市场的短期波动不会改变长期向好的趋势。“沃尔特·瑞斯顿在投票后补充道。
这个结果让会议室里的气氛顿时产生了微妙的变化。
理查德·米勒的嘴角难以抑制地上扬,查尔斯·怀特更是难掩得意地瞥了林浩然一眼。
“既然这是董事会的集体决定,“沃尔特·瑞斯顿看向林浩然,语气中带着一丝歉意,“林先生,希望您能理解,花旗的传统向来是尊重多数决策。”
林浩然面色平静,他知道沃尔特·瑞斯顿说是这么说,实际上还是不相信自己的这番言论。
他微微一笑道:“当然,我尊重董事会的决策程序,不过,我建议在实施过程中设立严格的风险监控机制,每周汇报投资组合的表现。”
这个提议让沃尔特·瑞斯顿眼前一亮:“很专业的建议,就按你说的办,今天的会议,就到此结束吧。“
会议在微妙的气氛中结束。
董事们陆续离开时,理查德·米勒特意在门口停下脚步,等待林浩然:“林先生,华尔街有华尔街的规则,这里的游戏方式可能与你熟悉的亚洲市场有所不同。“
“谢谢提醒,米勒董事,我相信,无论在哪个市场,基本面和经济规律终将证明一切。“林浩然不卑不亢地回应道。
“那咱们就等着瞧吧。“理查德·米勒意味深长地笑了笑,转身离去。
他已经想象得到,等公司在股市大赚一笔的时候,到时候林浩然的脸色必定很难看。
想到这里,理查德·米勒的脚步都轻快了几分。
他甚至已经在脑海中勾勒出季度财报发布时的场景:丰厚的投资回报让董事会对他赞不绝口,而林浩然则只能在一旁黯然失色,为自己最初的“保守”和“错误”判断而感到丢脸。
林浩然目送他离开,眼神平静无波,直到那身影消失在走廊转角,才带着利国韦向另一个方向走去。
辛苦了一天,他打算先回酒店休息,之后的安排,不着急,有的是时间。
站在电梯口处,利国韦忍不住问道:“老板,您今天这样的发言,是不是太冒险了,这样会得罪很多花旗高层,不利于我们融入这个权力核心。”
“哦?利总,你觉得冒险在哪里?”
“这……这不明摆着吗?”利国韦掰着手指头数道,“查尔斯·怀特,摆明了是带头针对您;
理查德·米勒,您直接否定了他的核心提案,等于当众打他的脸;
还有其他几位附和的董事,您几乎是一口气把大多数执行董事都得罪了啊!
我们初来乍到,根基未稳,这样,会不会树敌太多,不利于后续开展工作?”
他的担忧情真意切。
在他想来,初入一个新环境,尤其是花旗银行这样盘根错节的金融帝国,理应低调行事,慢慢融入,至少表面上要维持一团和气。
像林浩然这样,在第一次正式会议上就如此旗帜鲜明、毫不退缩地挑战主流意见,近乎是一种“自杀式”行为。
最重要的是,其实利国韦也不确定美国股市是否会在里根经济学各种政策颁布后,是否会真的下跌。
毕竟,如此力度的减税政策前所未有,市场的乐观情绪也并非全无道理。
最重要的是,利国韦也不是穿越人士,不像林浩然那般,有着两世的记忆,能够清晰地预见到里根经济学推行初期,美国股市非但没有迎来预期的暴涨。
反而因为高利率与财政赤字等问题的困扰,经历了一段显著的下跌期。
林浩然看着利国韦忧心忡忡的样子,理解他的不安。
他不能直言自己穿越者的身份,但可以用更充分的理由来坚定下属的信心。
“利总,我明白你的担忧,但你是否想过,如果我们今天随波逐流,附和他们激进的方案,短期内或许能赢得一些表面的和气。
可一旦市场真的如我所料出现大幅回调,花旗蒙受巨额损失,那时我们这些‘赞同者’,又该如何自处?
是承认自己判断失误,还是推卸责任?无论哪种,我们都将威信扫地,那才是真正无法在权力核心立足的局面。
况且,你没感觉吗?就算我们附和他们,依然有不少执行董事对我们有排斥的心理,我们在这里并不是很受欢迎!”
他顿了顿,让利国韦消化这段话,然后继续道:“反之,像今天这样,我明确指出了风险,提出了谨慎的建议。
即便董事会最终没有采纳,我们也已经尽到了作为董事的责任,在会议记录上留下了清晰的、独立的判断。
这本身就是一种姿态,一种不盲从、有主见的专业姿态。”
利国韦眼神微动,似乎捕捉到了老板更深层的意图。
林浩然进一步分析,语气笃定:“至于市场走势,我们不能只看政策的表面利好,更要分析其执行的复杂性和面临的现实约束。
大规模减税,钱从哪里补?庞大的财政赤字,市场会如何看待?美联储为了对抗通胀,敢轻易放松银根吗?
高利率环境下,企业的融资成本、国债的吸引力,这些都会对股市资金形成虹吸效应和估值压力。”
他停顿了一下,让利国韦消化这些信息,然后继续说道:“米勒他们,过于乐观地估计了政策的即时效果,却选择性忽视了这些短期内无法绕开的巨大障碍。
市场的情绪就像一根弹簧,现在被'里根革命'的预期压到了极度乐观的极致,任何不及预期的数据或事件,都可能引发剧烈的反向修正。”
利国韦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但眉宇间仍有一丝疑虑:“老板,您的分析很有道理。可万一,我是说万一,市场的乐观情绪持续的时间比我们预期的要长呢?
或者政策效果真的立竿见影呢?那我们岂不是……”
“没有那么多万一,我相信我的直觉,我进入商界至今,能够打下这番事业,靠的就是我的直觉,靠的就是我那独一无二的见解和敢于坚持己见的勇气。
不自量力拿下靑洲英坭,蛇吞象般拿下置地集团,在纽约做多黄金,在石油危机前布局原油,甚至是拿下汇沣银行,……
哪一次不是在众人怀疑甚至嘲笑声中完成的?结果呢?”
这番话让利国韦瞬间回想起林浩然创造的一个个商业奇迹。
确实,每一次当所有人都认为不可能时,林浩然总能以超凡的远见和魄力扭转乾坤。
他突然惊恐地发现,林浩然进入商场至今三年多,居然完全没有一场败绩,哪怕是小小的败绩,都没有听说过。
这个发现让利国韦心头一震。
他仔细回想,从最初收购靑洲英坭开始,到后来蛇吞象般拿下置地集团,再到在纽约黄金市场和石油危机中的精准布局,乃至最近的入主汇沣银行。
林浩然的每一步都走得惊险万分,却又总能化险为夷,最终以令人瞠目结舌的胜利收场。
“这次也不例外。“林浩然的声音将利国韦从回忆中拉回,“米勒他们被表面的政策光环所迷惑,却忽略了最基本的经济规律。
过度的乐观本身就是最大的风险,当所有人都挤在船的一侧时,聪明的舵手就应该预见到翻船的危险。“
他拍了拍利国韦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在华尔街,想要获得尊重,靠的不是讨好和妥协,而是精准的判断和敢于与众不同的勇气。
今天看似冒险的举动,恰恰是我们在这座金融帝国站稳脚跟最快、最有效的方式。“
利国韦终于彻底明白了林浩然的深意。
这不是一时冲动的对抗,而是一场经过深思熟虑的战略布局,用精准的市场预判来建立不可动摇的权威,用超凡的投资眼光赢得最终的话语权。
“我懂了,老板,那我们现在需要做什么准备?“利国韦郑重地看向老板。
“什么也不用做,现在的我们,在花旗也做不了什么,毕竟人微言轻,我的言论不被支持,就算做更多的事情也没有用处,或许也是该让花旗银行承受一次大的教训,只有这样,他们才会真正明白,谁才是正确的。”林浩然的声音平静中带着深意。
利国韦若有所悟:“您的意思是“
“没错。“林浩然微微颔首,“有时候,最好的说服方式不是争辩,而是让事实说话,时间会证明一切。
既然他们执意要跳进这个坑,那就让他们跳吧,等他们摔得头破血流时,自然会想起今天有人曾经提醒过他们。
我们现在要做的,是提高我们的影响力,如此才能在花旗提高我们的话事权,或许经过此事之后,我们在花旗的地位将完全不同。”
电梯到达的时候,就在两人踏入电梯中时,约翰·里德气喘喘地快步走过来,大声说道:“李先生请慢!”
林浩然将踏入电梯的脚收了回来,转身看向约翰·里德,惊讶地问道:“约翰先生,还有什么事吗?”
里德调整了一下呼吸,脸上带着诚恳的表情,说道:“不知二位是否方便到我办公室稍坐片刻?有些问题,我想私下请教。”
林浩然与利国韦交换了一个眼神,随即从容点头:“当然,约翰先生,这是我们的荣幸。”
跟随里约翰·德来到他位于大厦高层的办公室,映入眼帘的是俯瞰曼哈顿的壮观景色。
这个办公室,他已经来过多次了,倒是很熟悉。
“要喝点什么吗?咖啡?或者茶?”里德问道,试图让气氛轻松一些。
“清茶就好,谢谢。”林浩然保持着得体的微笑。
利国韦也点头示意要茶。
待秘书准备好饮品离开后,办公室里只剩下他们三人。
里德不再绕圈子,直接切入正题:“林,请原谅我的直接,在刚才的会议上,你的观点非常鲜明,甚至可以说是孤立的。
我很好奇,是什么让你如此笃定股市会在‘里根经济学’推行后不升反降?要知道,现在市场上几乎是一片乐观之声。”
林浩然轻轻放下茶杯,目光平静地迎向里德审视的眼神。
“约翰先生,感谢你的坦诚,我的判断并非基于感觉,而是基于对经济规律和当前特殊环境的分析,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里根经济学’的核心是大规模减税和增加军费开支,将不可避免地导致财政赤字急剧扩大。”林浩然非常直接地说道。
约翰·里德点头:“这一点我们都有共识,但普遍认为减税刺激经济增长带来的额外税收可以部分抵消……”
“理论上是这样,”林浩然打断道,“但这里存在一个关键的时间差问题,减税的效果是立竿见影的,财政收入会立刻减少;
而经济增长带来的税收增加则需要时间,可能是半年,一年,甚至更久。
在这个时间差里,巨大的财政赤字将成为市场不得不面对的残酷现实。”
他翘着二郎腿,继续深入分析:“其次,也是我认为最致命的一点,那就是美联储的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正在背道而驰。
为了抑制依然高企的通胀,沃尔克主席绝不会轻易放松银根,高利率环境将持续。
约翰先生,请你想想,一边是政府大举借债填补赤字,推高资金需求;一边是央行维持高利率控制通胀,这将导致什么?”
里德眉头紧锁:“利率将进一步被推高……”
“没错!”林浩然肯定地说,“企业融资成本将变得异常昂贵,这直接打击实体经济的活力,同时也将极大地压制股市的估值。
他顿了顿,加重语气继续说道:“更重要的是,当十年期国债收益率高达12%,甚至更高时,无风险的固定收益产品将变得极具吸引力,大量资金将从股市撤离,转向债市,这种虹吸效应是不可忽视的。”
利国韦在一旁专注地听着,虽然他之前已经听过类似分析,但在这种私下场合,面对花旗银行的核心人物,林浩然的论述更加细致和有针对性。
里德陷入沉思。
过了好一会儿,他才开口:“你的分析很有道理,但市场情绪和资金流向有时会脱离基本面。”
林浩然接过话头:“这正是我要说的第三点,市场心理!约翰先生,你不觉得现在的乐观情绪已经过头了吗?
‘里根革命’被赋予了太多光环,市场的预期已经被抬升到不切实际的高度。
任何不及预期的经济数据或企业盈利,都可能成为引爆抛售的导火索。
当现实无法满足被过度抬高的期望时,修正将是剧烈而无情的。”
他看向约翰·里德的眼睛,语气诚恳:“我理解董事会大多数成员的想法,他们都希望抓住这波看似确定的机会,为花旗创造亮眼的业绩。
但有时候,最大的风险恰恰隐藏在看似最确定的机会之中,在投资领域,当所有人都朝一个方向奔跑时,明智的人应该停下来思考一下,是否应该选择相反的方向。”
办公室里一片寂静,只有中央空调轻微的运行声。
约翰·里德站起身,走到落地窗前,凝视着窗外纽约的高楼大厦。
良久,他转过身,脸上带着下定决心的表情。
约翰·里德走回沙发前,说道:“林,你的分析说服了我,虽然我无法改变董事会的集体决议,但作为个人,也作为负责部分业务线的管理者,我决定采取一些行动。”(本章完)
(https://www.2kshu.com/shu/95518/1283823.html)
1秒记住爱看书屋:www.2k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k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