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屋 > 徐吉标传 > 第五章:风云1911,变革浪潮的众生相

第五章:风云1911,变革浪潮的众生相


  在肥西雷麻店,程明远自小就是个让人又爱又头疼的孩子,他的顽皮在村里是出了名的,性格更是倔强得像头小牛犊。

                  程明远那圆溜溜的眼睛里,总是闪烁着灵动与狡黠的光芒,仿佛时刻都在琢磨着新的“冒险计划”。村子东头的老槐树,是他和小伙伴们的“秘密基地”。他常常像只敏捷的小猴子,蹭蹭几下就爬上粗壮的树干,然后坐在树杈上,对着树下的小伙伴们得意地大笑。有一回,为了证明自己胆子大,他竟然闭着眼睛从一人多高的树杈上往下跳,吓得小伙伴们齐声尖叫。落地时他不小心崴了脚,疼得龇牙咧嘴,可即便如此,他还是梗着脖子,倔强地说:“这点疼算啥!”

                  平日里,程明远和小伙伴们在一起玩耍,总能想出各种新奇有趣的点子。春天,他们在田野里追逐着五彩斑斓的蝴蝶,程明远总是冲在最前面,哪怕摔得满身泥巴也不在乎。夏天,村边的小河成了他们的乐园。程明远带头脱光脚丫,“噗通”一声跳进河里,溅起高高的水花。他一会儿扎猛子,一会儿仰浮在水面上,还教小伙伴们怎么摸河蚌、抓小鱼。要是有小伙伴不敢下水,他就会叉着腰,故作大人的口吻说:“怕啥呀,有我在,淹不着你!”然后连拉带拽地把小伙伴拖下水。

                  秋天,当金黄的稻穗沉甸甸地垂下,他们在稻田边玩起了“打仗”游戏。程明远自封为“将军”,指挥着小伙伴们用稻草扎成“武器”,你来我往,玩得不亦乐乎。要是哪方输了,程明远可不答应,非得重新再来一局,不赢绝不罢休,那倔强的劲头让大家又好气又好笑。

                  冬天,雪后的村庄银装素裹,程明远带着小伙伴们在雪地里堆雪人、打雪仗。他捏出的雪球又大又硬,扔出去就像炮弹一样。有一次,雪球不小心砸到了小伙伴的脑袋,小伙伴委屈地哭了起来。程明远心里虽然有些愧疚,但嘴上还是不认输:“谁叫你不躲开,这都能砸到,真笨!”不过,说完他还是默默地帮小伙伴拍掉身上的雪,还把自己的手套摘下来给小伙伴戴上。

                  在那些无忧无虑的日子里,程明远就像个活力四射的小太阳,带着小伙伴们尽情玩耍。他的顽皮和倔强,成了童年时光里最独特的印记,也让他和小伙伴们之间的情谊愈发深厚,编织出一段段充满欢笑与温暖的回忆。

                  1911  年,宣统三年,10  月  10  日,这一天如一道划破黑暗的闪电,瞬间照亮了古老中国的天空,一场翻天覆地的巨变就此拉开帷幕。武昌城内的一声枪响,犹如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千层浪,宣告着延续几千年的封建王朝统治摇摇欲坠。

                  在武昌起义胜利的激昂战歌鼓舞下,仿佛有一种无形的力量,迅速点燃了全国各地民众心中的革命热情。广大工人放下手中的工具,从工厂车间汇聚而来,他们带着对未来生活的渴望和对压迫的反抗,坚定地加入革命队伍。那一双双因劳作而布满老茧的手,此刻紧紧握住简陋的武器,眼神中闪烁着无畏的光芒。

                  农民们也从田间地头起身,扛着锄头、镰刀,告别熟悉的土地,踏上革命的征程。他们深知封建制度下土地兼并的痛苦,渴望能拥有一片真正属于自己的土地,过上温饱无忧的生活。这些质朴的劳动者,以自己的方式,为革命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力量。

                  手工艺者们则凭借着自己精湛的技艺,为革命贡献着独特的支持。铁匠日夜不停地打造武器,火花四溅中,一件件利刃诞生;木匠精心制作攻城器械,用智慧和双手助力革命进程。他们用手中的工具,为革命添砖加瓦,让革命的力量更具锋芒。

                  城市平民们也纷纷响应,他们从大街小巷涌出,组成游行队伍,高呼革命口号。小商贩放下摊位,学徒们离开店铺,加入到这场伟大的革命斗争中。他们在城市的街道上,以激昂的呐喊和坚定的步伐,向旧制度宣战。

                  这场由不同阶层民众共同掀起的革命风暴,如汹涌澎湃的洪流,迅速席卷全国。所到之处,封建统治的枷锁被一一打破。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辛亥革命以摧枯拉朽之势取得了胜利,推翻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为中国的历史翻开了崭新的篇章。

                  在肥西雷麻店,徐家和程家也深刻感受到了这场革命风暴的冲击。年轻的子弟们热血沸腾,渴望投身到这伟大的变革中,为国家的新生贡献自己的力量。老人们虽历经世事沧桑,面对如此巨变,也不禁感慨万千,眼中既有对未知未来的担忧,也怀揣着对新时代的期许。整个村庄沉浸在一种既兴奋又紧张的氛围中,大家都知道,一个全新的时代即将来临,而他们,也将以自己的方式,融入到这个伟大的历史进程之中。

                  在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乡下的人们虽对“革命”二字的内涵懵懵懂懂,却也清楚地知道世道变了,改朝换代了。像男人不用再梳大辫子,女人也无需裹小脚,这些明显的变化,成了新时代来临的标志。

                  在肥西雷麻店,程明远看着从下集回来的男人们纷纷剪掉了辫子,心里羡慕不已,吵着闹着要母亲也把自己的辫子剪掉。程明远的母亲,是个传统守旧的人,对外界翻天覆地的变化,并没有太多惊讶。她习惯了依附着他人生活,用当地的话说,就是“跟大娘穿衣,跟二娘吃饭之人”。听到儿子的要求,她冲着程明远嗔怪道:“小倒霉。我帮你剪?我帮你梳了  10  年的头,这大辫子盘在头上该有多好看,你要剪掉干什么?剪掉犯法呢!”

                  可程明远哪肯罢休,倔强地说道:“你不帮我剪,我找人剪。”说罢,扭头就往雷麻店街上跑去。

                  一到街上,只见热闹非凡。到处张灯结彩,玩龙灯的、踩高跷的,人群熙熙攘攘,一片欢乐景象。程明远自小就对玩龙灯情有独钟,只因年岁小,每次只能玩玩龙尾巴。此时,看到那舞动的龙灯,他的心瞬间痒痒起来,忍不住冲上去,一把抢过龙尾。

                  哪知道,其他一同玩耍的孩子们见状,纷纷嚷道:“你留着清朝大辫子,不行!”  程明远听了,又气又急。一气之下,他跑到街头的露天剃头挑子那儿,对老师傅说道:“老师傅,请你给我把辫子剪掉可好?”

                  老师傅抬起头,苦笑着说:“这些天我剪辫子,剪子都使坏了,一个大格子铜板没弄到。你看我讲,剪辫子就叫革命,是不是啊?”

                  老师傅一边说着,一边拿起那把有些磨损的剪刀,在磨刀石上蹭了蹭,发出“沙沙”的声响。他看着程明远,眼中满是温和与笑意:“小家伙,你可想好了,这辫子一剪,可就回不去喽。”程明远坚定地点点头:“想好了,师傅,您快帮我剪吧!”

                  随着剪刀开合,那根陪伴程明远多年的辫子缓缓落下。程明远只觉得脖颈处一凉,仿佛卸下了某种沉重的负担。他摸摸自己的脑袋,咧着嘴笑了起来。

                  剪完辫子,程明远再次跑向玩龙灯的队伍。这次,孩子们没有再阻拦他。他高高举起龙尾,跟着队伍欢快地奔跑起来。龙灯在众人的舞动下,活灵活现,仿佛也在为这个新时代的到来而欢呼。在这热闹的氛围中,程明远亲身经历了这场小小的“革命”,带着对新事物的好奇与向往,融入了这个正在变革的世界。

                  在三河古镇,时代的浪潮同样翻涌不息,徐吉标也被卷入了这股追求变革的洪流之中。和程明远一样,他也迫切地想要剪掉象征旧时代的辫子。

                  徐吉标的舅舅,作为传统手艺人,思想相对保守,对这突如其来的变革充满担忧。当徐吉标提出要剪掉辫子时,舅舅极力反对,苦口婆心地劝说道:“孩子,这辫子留了这么多年,是祖宗传下来的规矩,可不能说剪就剪啊!这世道变得太快,咱得稳着点走。”舅舅深知辫子对于旧秩序的象征意义,担心外甥贸然行事会惹上麻烦。

                  然而,徐吉标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这个在古镇竹木工坊里成长起来的少年,内心有着对新事物的渴望和对旧制的反叛。他没有听从舅舅的劝阻,毅然决然地走向街头。

                  古镇的街头,熙熙攘攘,人们的脸上既有对新时代的好奇,也有对未知的迷茫。徐吉标在人群中穿梭,很快便找到了一个露天剃头摊子。剃头师傅正坐在那儿,百无聊赖地摆弄着手中的剃刀。

                  徐吉标走上前,大声说道:“师傅,帮我把辫子剪了!”剃头师傅抬起头,上下打量了一下这个少年,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但随即露出理解的笑容:“行嘞,最近来剪辫子的人可不少,看来这新潮流是挡不住喽。”

                  师傅熟练地拿起剃刀,在磨刀布上快速地蹭了几下,发出清脆的“刷刷”声。随着剃刀贴近徐吉标的后颈,那根乌黑的辫子逐渐与他的身体分离。徐吉标只感觉一阵轻微的凉意,心中却涌起一股畅快之感。

                  剪掉辫子后,徐吉标用手摸了摸自己的后脑勺,短发茬刺得手心痒痒的。他看着地上的辫子,心中五味杂陈,但更多的是对未来的期待。他想象着自己以全新的面貌,在这个变革的时代中前行,就像他在竹木工坊里不断尝试新的技艺一样。

                  回到舅舅的竹木工坊,舅舅看到徐吉标的新模样,不禁叹了口气。但徐吉标迎着舅舅的目光,坚定地说:“舅舅,时代变了,我们也得跟着变。我知道您是为我好,但我想勇敢地去迎接这个新的世界。”舅舅看着外甥眼中的坚定,无奈地摇了摇头,却也在心底默默佩服这个少年的勇气。

                  在三河古镇的街头巷尾,徐吉标剪掉辫子的举动,就像一颗小小的石子,在时代的湖面上激起一圈圈涟漪,象征着新一代对旧制度的告别和对新生活的勇敢追求。(未完待续)


  (https://www.2kshu.com/shu/95520/49468910.html)


1秒记住爱看书屋:www.2k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k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