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屋 > 大明世家五百年 > 第321章 进退

第321章 进退


千万人的呼号犹在耳边。

    盛大的葬礼哀荣依稀在眼前。

    暴雨如天际落下的银河,正洗刷京城一切。

    太皇太后故去未久,音容笑貌犹在心中。

    大明局势仿佛未变,内阁依旧高高在上,可所有人都知晓,局势正悄然改变。

    无数双眼睛,望向了内阁首辅李显穆。

    太皇太后的遗诏中,依旧对李显穆极其重视,可皇帝和太后会遵从太皇太后的遗诏吗?

    年幼的皇帝和权臣,当这两个词组合到一起时,他们脑海中闪过历史上无数血腥而残忍的事情。

    无论是李显穆一党,抑或李显穆的政敌,皆知,已然有清风起于青萍之末。

    君臣强弱,狭路相逢,难以幸免。

    皇宫大内,太后寝宫,孙太后正襟危坐。王振匍匐在她的脚下,脸上带着委屈和谄媚。

    眼底深处萦绕着一丝仇恨。

    “太后娘娘,非是奴婢挑唆,李显穆权势之大,普天之下何人不知,民间称其为李半朝,其权势威临君上,这难道是忠臣所为吗?”

    孙太后沉默不语,眼底闪过一丝深深的忌惮以及恐惧。

    这一丝情绪的变化被王振所捕捉,他心中顿时狂喜。

    他就知道,太后不可能对李显穆如此放心!

    太皇太后和李显穆之间有二三十年的感激和信任,孙太后对李显穆并没有。

    一个正常的统治者,对权臣一定是忌惮多过信任,打压多过重用,而这,就是他翻身的机会。

    孙太后沉默良久,才缓缓开口道,“李显穆是宗家长辈,又深受几代先帝重用,且对皇帝也算是恭敬,你所说不过是个人想法罢了,不足为凭。”

    王振自然不会被这等场面话所迷惑,立刻听出了孙太后的言不由衷。

    孙太后的确是对李显穆的权势感受到了威胁,只是限于李显穆的身份,不敢动手,毕竟李显穆从辈分上比孙太后还高了一辈。

    “启禀太后,奴婢有一个想法,一定能削弱李显穆的权势。”

    王振微微眯着眼,带着一丝阴险尖刻。

    “说。”

    “让陛下亲政!”

    王振声音中带着丝得意,“一旦陛下亲政,朝政又岂能让李显穆把持,无论如何都说不过去。”

    孙太后闻言眼中一亮,惊讶的望向王振,她本以为王振不过戏言而已,却没想到真能提出如此有建设性的建议。

    提出的竟然不是阴谋,而是堂堂正正的阳谋。

    她没再沉默,而是直接应下。

    ……

    “太后和陛下依旧未曾召见父亲,这是对父亲失去了信任。”

    李辅圣躬身立在李显穆身旁,语气中满是肯定和愤懑,“自古以来,忠臣难为!”

    “忠臣吗?

    忠于社稷和忠于君王,可不是一回事,在太后和皇帝的眼里,为父便是侵吞君权的那个人,恐怕不是忠臣。

    如今民间不也有许多人在攻讦为父,侵吞君权,是乱臣贼子吗?

    甚至心学内部,不也有人劝为父急流勇退,莫要走上注定自毁的道路吗?

    权利之争,哪有对错?”

    李显穆丝毫不为自己辩解的态度,让李辅圣无言以对,最后只能讷讷道,“那父亲……”

    “皇帝想要夺回权力是正常的,为父不想将权力还给皇帝也是正常的。

    普天之下,没有比权力在我手中,更能为天下人谋福祉了。”

    李辅圣恍然大悟,这就是父亲一直以来,所孜孜不倦所支撑的信念,也是如此教导李氏。

    “你觉得太后会如何出招?”

    又教育了一番儿子后,李显穆淡淡问道,李辅圣闻言一愣,陷入沉思,自古以来,皇帝和权臣斗法,事例太多,一时之间,他竟想不出孙太后可能做的事情。

    “大概是先在朝中拉拢一批和父亲政见不同的臣子,而后再起复一批先前被父亲所打压的臣子,培植属于自己的势力。”

    李辅圣用正常思维推导着可能发生的事情。

    李显穆先是微微点头,而后又指出其中谬误,“谋定而后动,是个好办法。

    但太慢了,而且太后身居后宫,又未垂帘听政,做这些事并不容易。”

    当初太皇太后尚且要依靠与李显穆合作来掌控朝政,后宫想要掌控前朝是非常不易的。

    “皇帝要亲政了。”

    在李辅圣沉思中,李显穆一语石破天惊。

    “亲政?皇帝还未曾加冠……”说到半途,李辅圣突然住嘴。

    皇家岂能和普通人家一样,历史上多的是,为了让皇帝亲政,提前加冠的事例。

    如今皇帝十几岁,亲政也是理所应当。

    就连李显穆也不能阻止,否则一个谋权乱政的帽子必然要被扣上!

    “孙太后能想得到这等主意?”李辅圣质疑孙太后。

    “她想不到,但她身边所围绕的那些人一定会告诉她,辅圣,天下英雄如过江之鲫,千万不要小看任何人,狮子搏兔,亦须全力,当你开始轻视,失败便距你不远了。”

    “儿子明白了。”李辅圣肃然,“那父亲可有应对的手段?”

    “臣子在面对皇权时,天然的弱势便是缺乏法理,此事既然必行,那便由我来提出吧。”

    啊?

    李辅圣愕然,转瞬间明白过来,躬身。

    ……

    京城中波云诡谲,王振重新复出,开始召集一些还在的旧部,牛鬼蛇神摩拳擦掌。

    在这等时刻,朝廷之上、遗野之中,却因一封上奏,而风云变幻。

    数不清的人迷茫、困惑,而后化作深深的敬畏、敬佩,继而寂静无声、继而慨然陈词。

    天下风云出我辈,一入江湖岁月催。

    在大明朝,在如今的正统年间,天下大势、三百州风云,核心便是李显穆。

    一句话、一件事,千万人便随着他齐声呼号。

    内阁首辅李显穆,率领一众朝臣共同上奏,震动了天阙。

    “陛下先帝嫡长,天资英聪,幼冲践祚。

    ……

    自太皇太后仙逝,陛下大恸,足可见孝顺之心。

    ……

    太后教导有方,臣等服膺,足以承托社稷大位,臣等请陛下亲政,以临四方,以视万民!”

    一番上奏,当真是情真意切,老臣一腔孤忠之心,拳拳欲出,请皇帝亲政,在政治上太过于加分,就连那些真的认为李显穆“心怀不轨”的保皇党,也说不出话来。

    毕竟嘴上忠诚容易,愿意让渡权力才是实际!

    不知有多少人在想太后、皇帝要怎么从李显穆手中夺回权力,那必然是一件血雨腥风的事。

    司礼监掌印王振的复出,以及那些重新围聚起来的人,不就是为了这件事,没人想过,李显穆会让皇帝亲政。

    他们都以为李显穆会以皇帝还年幼为理由,继续压着皇帝。

    于是朝野之中,突然无声。

    皇宫之中。

    正要强力推进皇帝亲政,并且想要借着这件事,打击李显穆的孙太后,一时有些迷茫。

    这不对劲啊。

    李显穆怎么把我的事给做了?

    那我现在该怎么办?

    王振脸色也有点难看,他也没想到李显穆竟然会这么做,他们做了那么多的准备,却仿佛一拳打在了棉花上,直让人吐血。

    “太后娘娘,纵然李显穆愿意让陛下亲政,难道太后娘娘您就……”

    让王振有些没想到的是,孙太后竟然直接打断了他,而后厉色望着他高声道:“王振!

    谁给你的胆子让你直呼元辅的大名?

    而且,你要记住,我的目的是将大权从李显穆手中夺回来,而不是要让李显穆死!

    他是历代先帝留下的能臣、重臣,是宗家之长,大明的行政离不开他,只要他愿意像臣服历代先帝、太皇太后一样臣服我以及皇帝,那内阁首辅依旧是他。

    纵然他不愿意,真有蔑视之心,最差也只是致仕归乡,他不会死,你懂吗?

    如果你有什么不轨的心思,我奉劝你趁早收起来,否则谁也救不了你!”

    王振心中肝胆俱颤,立刻跪伏在地上,“奴婢不敢,只是心中不忿。”

    “不敢最好。”

    孙太后冷哼道:“历代先帝都重用的大臣,却一直都怀着忠正之心,若是死在我的手中,亦或皇帝手中,那是要遗臭万年的。

    你若是敢让主子背上这样的名声,那可真是万死难辞其咎了。”

    听完这番话,王振悬着的心彻底死了。

    太后竟然说出了这样的理由,那想要鼓动太后和李显穆全面斗争是很难了。

    看来还是要在皇帝身上下功夫。

    皇帝对李显穆这位表叔祖父的态度那是相当复杂,宗家长辈,还是先帝留下的顾命大臣,在年幼时,还被用来恐吓过。

    在皇帝心中,绝对算不上一个好的形象。

    说曹操,曹操便到。

    皇帝听闻了李显穆上奏请他亲政的事后,立刻就来到了母亲孙太后的寝宫之中,询问此间内情。

    尚是一幅少年样,脸上带着毫不掩饰的欣喜,朱祁镇进宫后立刻躬身行礼,起身后,便欣然问道:“母后,前朝传来的事可是真的?”

    孙太后将手中奏章递给朱祁镇,“是真的,内阁首辅李显穆率一众官员请你亲政。”

    朱祁镇匆匆接过,浏览读过,忍不住大笑起来,笑过后,又疑惑道:“母后,这……

    元辅这是为何?”

    在朱祁镇从小接受的教育中,李显穆算是一个带着负面的正面角色。

    在父皇、皇祖母的口中,李显穆自然是大大的忠臣,在他刚刚登基的那些年中,李显穆和另外几个顾命大臣,也的确是保证了大明稳定运转。

    而且李显穆是坚定反对另外支脉为帝的人。

    但从身边人的反应来看,李显穆侵蚀了属于皇帝的权力,是典型的权臣,和他从小看的《霍光传》、《伊尹传》等故事中的主角是一样的。

    皇帝也如芒刺背,甚至有废立皇帝的权力,这让朱祁镇不由自主的产生了恐惧、继而排斥。

    直到今日。

    他听到了李显穆请求他亲政的消息,他震惊,却又欣喜,他从小听着祖父、父亲的故事长大,怎么会没有建功立业的心思呢?

    现在亲政了,就可以依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事了!

    于是他向母亲问出了第一个问题,“亲政后,是不是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事了?”

    孙太后不假思索道:“不可能,万事都要和朝臣商议,尤其是内阁大学士。”

    此话一出,殿中立刻沉寂,孙太后和朱祁镇都沉默起来,王振眉宇之间挑了挑,强忍住没说话。

    朱祁镇到底是年少,沉不住气,迟疑问道:“那这和现在又有什么区别呢?”

    纵然朱祁镇再笨也知道,内阁就是元辅李显穆的一言堂,和内阁商议才能施行的话,那不等于还是要听李显穆的。

    “还是不一样的。”孙太后反驳,却有些说不出话来,她突然意识到,只要在外朝没有人手可以用,那即便是皇帝亲政,权力也出不了皇城。

    李显穆这么痛快的请皇帝亲政,恐怕便是知道这件事,她想明白后,脸色一阵青、一阵紫,而后再次将目光放在王振身上。

    她突然意识到,王振很不简单,早在数年前,就已然看到了内阁的重要,想要往内阁中掺沙子,只是被李显穆果断的出手打断了。

    而且王振一直都在收拢十九部、十九省中的人手,十九部的尚书、侍郎之中,不乏投入他门下的。

    如果她记得不错的话,上一任河南巡抚就是通过王振的门路谋取的官职,只是后来李显穆废掉王振后,将王振一系的官员都撤了个底朝天,河南巡抚在考成中得了下品,直接被送到交趾去教化蛮夷了。

    “王振,你有什么想说的,可以畅所欲言。”

    “王先生。”朱祁镇也望了过来,眼中带着期待之色,相比于他母后,他对王振是真的信任,当初如果不是他力保,王振怕是活不下来。

    王振只觉心中扑通扑通的跳起来,他知道,自己的机会又出现了!

    “回禀太后娘娘、陛下,想要说话算话,就要有官听话才行,想要让他们听话,就要给他们想要的,所谓荣华富贵。

    如今陛下亲政,得到了最大的权力,可以给予他们所有想要的,那收回权力就并不难。”

    (本章完)


  (https://www.2kshu.com/shu/95688/1284304.html)


1秒记住爱看书屋:www.2k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k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