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章 独我
推荐阅读:妖天子 转生岩王爷,你说这是斗罗大陆? 仍能情深爱上 解甲归田:家有麻辣妻 年代剧:老曹的潇洒人生 重生之按摩师的自我修养 斗罗:五雷震鼓,吾乃雷道帝君! 一夜倾城:惑国蛊妃 太子殿下今天破戒了吗 限时婚宠:腹黑老公请敲门
李显穆在所有人注视的目光中,走到大殿中央。
他环视殿中众人,心中有无尽情绪在翻涌。
李显穆目光落在王振身上,王振顿时只觉身上一紧,猜到李显穆要开始喷他了。
顿时有些坐立难安。
再一看太皇太后对他虎视眈眈,更是有些后悔今日来到这里了。
这不是上赶着被人羞辱。
“王振!你是如何显贵的呢?”
王振不明白李显穆想要说什么,只能硬着头皮回答,“我在内书堂中服侍,随陛下登基后,而得重用,以至于有今日荣华。”
李显穆冷然笑道:“原来是个幸进之人!”
王振勃然色变,长身而立直指李显穆,怒声:“李……元辅未免欺人太甚!”
殿中一干心学之士,却鼓噪欢呼众声,一扫殿中冷寂,使王振脸色更加难看。
其余殿中诸臣,心中也不由叫好,幸进自古就被批判。
“大明有数千万人,可坐在殿上的,只有数百人,诸位是怎么走到陛下面前的?
是多长了一颗脑袋,还是多长了一双手脚,亦或者,有什么超凡脱俗的伟力呢?”
“皆不是。”
他指着勋贵、皇族,“皇亲国戚是因为历代先帝的遗泽,是因为大明的存在,而立在这里。”
又指向文官,“你们呢?寒窗苦读十年,一步步举业考出来,走到了陛下面前。
这难道是天然如此吗?”
“周朝时,朝廷上所有的官员都是公卿世代继承,后来人才多发源于士,于是废除世卿世禄。
但其后又有数百年的门阀贵族时代,出身血统最是高贵,所有好的官位都被他们所垄断。
直到宋朝时,天下人都觉得,能在东华门外以状元唱名者,才是真正的英雄好汉。
我大明朝,同样如此!”
直到这里,殿中这些人才意识到李显穆想要说什么。
“本辅显赫以来,所用的,皆是进士中擅长实务的佼佼者,如今朝廷十九部尚书,每一个都有扎实的功绩傍身,在本部中曾做出过成绩。
大明税务总司尚书,曾经掌管前户部税务司,敏锐察觉到宣德八年陕西税务有错,亲自带队将陕西掀了个底朝天。
反贪总司尚书,亲自查办了甘肃假冒赈灾案、两省黄河案等。
海道漕运衙门尚书,十五年来,所经手的钱粮,未曾出过一丝差错。
还有其他人,本辅不再一一列举。”
李显穆所点名的那几人,皆自豪的挺起了胸膛,其余十九部尚书,也与有荣焉,他们可没有一个是关系户。
哪怕是和李显穆不属于一个阵营,也都是各自阵营中的佼佼者。
能在李显穆手底下,被各自派系推出来党争打擂台的,没有一个孬种和废物。
“想要做官,先为举人,想要做高官,先要中进士,想要入翰林院,则要高中二甲,且再行应试,一重重,一关关,其目的,皆是拣选出最优秀的人才,唯有人才汇聚,大明才能繁荣昌盛。
本辅所用之人,诸位先帝知晓,也是要称赞的。”
没有人反驳。
数千年以来,虽然血脉继承、祖宗荫庇依旧大行其道,可终究这个世道是讲究“以才为先”的。
经过宋朝三百年科举,唯有科举官才是正道的观念,已然深入人心,又经过李祺、李显穆四十年的大力弘扬。
科举官的地位愈发高。
已然颇有后世几分“凡进必考”的模样。
科举选出来的人才,也绝不是后世所想的那种只会读死书的迂腐之人,他们只是受限于眼界。
明朝重视策论,这是相当实用的东西,任何一个能中二甲的进士,都比后世公务员的申论写的好无数倍。
而且每一个公务员都能儒学理论联系实际,打通虚实结合的环节。
只是可惜……
儒学理论本身有问题,于是才把这些人才都限制住了。
李祺和李显穆,一直以来孜孜不倦的,就是改造最根本的儒学理论,只要改掉了这一点,以华夏大地上的人才数量,自然能聚集出磅礴的力量。
“而你……”
李显穆长篇大论后,再次将目光落在王振身上,“而你,不过是个谄媚阿谀之人,挠挠之辈罢了,又怎配列在殿中,和我等同坐一堂呢?”
王振再也忍不住,愤然怒声道:“元辅地位崇高,可难道能大的过陛下吗?
我是陛下亲自任命的司礼监掌印,先帝规定的司礼监掌握印玺批红,如今元辅却如此羞辱,难道是对陛下不满吗?”
话虽肃然,可却有掩饰不住的慌张。
王振是个聪明人,他明显的感觉到了不对劲,李显穆对他的敌意太深太大了。
他想不明白,却能看得出来。
“先帝何时说过司礼监掌握批红?批红之权,乃是圣上亲自,如今圣上年幼,自有太皇太后、太后掌之,二圣不愿,自有满殿才高八斗的朝臣,何等轮得到你?”
李显穆振声厉色质问,“王振,你识得几个字?你可治理过一部之务吗?你可迁转州府吗?朝廷百务你什么都不懂,在幸进之人,你也算得上无能,又怎么敢自号批红决策!
大明朝政批红若真落到了你的手里,那距离亡国之日,怕是不远了。”
王振被李显穆这一顿喷直接喷晕了,没想到李显穆在这里等着他,他左思右想没想到回怼之言。
直接向着太皇太后、太后、皇帝跪了下去,竟然哭诉起来,殿中一阵阵响彻喝彩之声,甚为滑稽。
李显穆的战斗力之强,让殿中众人都为之震惊。
逻辑清晰,条理明确。
不提皇帝等人的信任,只抓住王振幸进的身份狠打。
“元辅,王先生侍奉朕很是用心,所以……”
“陛下!”
李显穆径直打断了朱祁镇的话,“请让臣为您讲述一番道理吧,让猎人去种地,土地就会荒芜;让农夫去打渔,将会空无一物;知人善用,将会昌盛,而用人不对,将会衰败。
王振既然侍奉陛下用心,那就让王振在内廷侍奉,让他照顾陛下的衣食住行,可朝廷大事,又怎么能够让他插手呢?
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
批红乃是宰相之策,我朝不设相,而权归于上。
如今陛下怎么能将其交给太监呢?
自古以来未曾听闻过这般荒谬之事,天下读书人孜孜不倦,而为太监鹰犬,岂非羞煞人也!”
虽是对皇帝说,可实际上却是对太皇太后等所有人说。
这已然是在训斥皇帝!
朱祁镇色变,越是孩子越讨厌父母长辈这样的训斥,可他只是个孩子,无人在意。
况且李显穆,乃是当今皇帝的表叔祖,是爷爷辈的人物,又是先帝的顾命大臣,也是响彻天下的四朝老臣,这样的身份,训斥一个还是孩子的皇帝,无人觉得不妥。
李显穆并未停下。
“王振前次上书,说如今内阁大学士等年老,需要补缺员。”
坐在内阁大学士位置上的杨士奇和杨溥闻言略微睁开眼,而后又缓缓闭上,依旧不动声色,殿中众人则凝神静听。
“内阁如今四位大学士,是否能够理政,王振并无资格提出,而在内阁自己,就算日后真的要补,其权也在太皇太后、太后以及内阁朝臣本身,而非王振一个太监所能提的。”
王振已然默然。
跪在地上一言不发,只做可怜状。
大殿之上,满殿寂然,唯有李显穆一人独声。
“陛下幼冲,却当多思正理,而远离邪祟,大明广袤四海,天下之才,如过江之鲫,岂能使王振于陛下之前而美。”
“亲王,皇室之血裔,公侯,功臣之后裔,士子,圣人之继承。
其或天生贵子,或有功之后或有才之士,这才是陛下应当倚重的、这才是陛下应当信重的、这才是陛下所能够承袭天下恩典的!
而非一些谄媚阿谀之徒,且无能无才之辈!
臣为天下诸公侯,诸亲王,诸士子,而为陛下求!”
今日李显穆的目的已然昭然若揭了,他要压住王振!
如今太皇太后理政,但太皇太后和太后都不太好见外臣,只有李显穆偶尔进宫,在华盖殿拜见。
所以沟通内外,就是内阁和司礼监的工作。
往日两者也算是井水不犯河水。
如今李显穆却骤然暴起。
而原因,以目前来看,王振试图向内阁伸手,触怒了李显穆,这是李显穆最严厉的反击。
王振自然也想到了,他有些后悔向内阁伸手了。
可再一想,经过李显穆改制之后,内阁是大明政务无可争议的核心,诸部已然失去了和内阁争夺的可能。
不向内阁伸手,终究一切都是镜中花、水中月。
本一片寂然的大殿之上,随着李显穆一字一句,渐渐升起些浮华之声,心学一派立刻响应,顿时殿上多鼓噪之音。
王振骤然得势,纵然那些不得不依附他的人,心中如何不会有不满呢?
皇亲国戚,身份尊贵,却要对王振行大礼,心中自然屈辱,尤其是读书人,他们饱读诗书,十年寒窗,可不是为了给一个阉人做走狗的。
若是没有李显穆,他们便也认了,今日以李显穆的身份发难,王振必然大受损害。
“王振!”
来不及众人再细想,上首已然传下一声怒斥。
是太皇太后!
本就匍匐在地上的王振,浑身一抖,更是以头抢地,“奴才在。”
“方才元辅所言极是,你可还有什么话要说?”
“奴才……”
“你不必再说!”
太皇太后立刻打断了王振所想要出言之语,王振一顿,目瞪口呆。
“诸位卿家。”太皇太后环视众人,威严沉声道,“这个现在都皇帝年幼,朝政平稳,多赖诸位大臣之力,内阁所出的票拟,予多次所见。
元辅之能,我所知也。
所谓披红,并无修改,朝廷大策,皆元辅等票拟而成。
王振想要插手朝政……”
太皇太后的一字一句,皆是对王振的宣判,在这场李显穆和王振的争端之中,太皇太后再次毫不犹豫的站到了李显穆这一边。
这早在李显穆预料中,但终究不同。
如今的场合,百官皆在,在这样的场合中,获得胜利,其意义是完全不同的。
打击的不仅仅是王振,还有皇帝和太后,在这种场合中,皇帝作为一个孩子,被展现的淋漓尽致。
李显穆拿到了太皇太后更高的授权,司礼监的权力再次被压缩,连批红权都要握不住了。
作为胜利者,最明显的好处,便是李显穆可以组建一个和司礼监完全无关的内阁,这将使他能够牢牢控制住外朝!
先前的内宫——司礼监——内阁,被简化为了内宫——内阁,将政敌排挤出决策环节,可谓一大胜利。
而在九天之上的李祺,更是看到了汹涌澎湃如潮如海的声望,几乎化作紫气向李显穆以及整个李氏家族涌来。
今日这件事在满殿朝臣的关注之下,李显穆真正走到了大明臣子权势巅峰。
此刻的他,已经拿到了比历史上张居正还要高的权力授权。
太皇太后——李显穆,二人合起来,便是完整的皇权、相权、臣权。
在臣子之中,李显穆几乎就要走到顶,已经达到了诸葛亮的程度。
再往上走,要么是周公,有先帝背书,合法的摄政天下,代行皇事。
要么是伊尹霍光,通过政治斗争,攫取权力,培植势力,达到能够废立皇帝的程度。
总之,是摄政!
但那些是可遇不可求之事。
有太皇太后、太后在,那种事怎么也轮不到他,如今已然是权势顶峰了。
王振已然瘫倒在地上,如同被抽去脊梁的狗。
“五年!”
李显穆默默心中算着,拿下内阁,再有五年,打造一个坚不可摧的执政联盟!
————
中秋宫宴,王振入东华门,而至谨身殿,诸王公卿臣往而拜之,文正公安坐正视,王振入殿,公慨然厉斥,帝回护,公又训帝,帝不复言,百官遂呼喝彩之,王振战战兢兢不能立,讷讷不敢言,太皇太后赞之,委大政于文正公,朝政遂得一时之安。
时人赞曰:“大明若有天倾日,只手补天惟元辅!”————《儒林正史》
(本章完)
(https://www.2kshu.com/shu/95688/1284306.html)
1秒记住爱看书屋:www.2k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k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