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规划工业
推荐阅读:万古神帝:唯我帝一 去父留子的夫君竟想我为妾 神印王座:法神降世,魔潮破晓 九龙夺嫡,我真不想当太子 我以科举证长生 斗罗,杀神归来,开局覆灭七宝 朱棣:我家老四,是千古一帝? 斗罗:我的召唤卡能摇封号斗罗 全职法师:双倍返还,牛马莫凡 高考觉醒失败?反手合体帝皇铠甲
9月28号,宣冲摧毁了欧克兽人的铁厂后,顺着河流而下,很快找到了欧克兽人在北边的煤矿。这些煤矿中,欧克兽人钻出了大量隧道。里面四通八达,欧克兽人在其中安装了大量蘑菇陷阱装置和复杂的抽气装置。
但现汉龙组部门内人才济济,其中就有专门控制爆炸粉尘气体在狭小空间隧道中移动的高手。
宣冲这边确定封锁了所有隧道的出入口后,便通过鼓风装置,同时从预留的井口灌入可燃水煤气,随后在井口点火。砰的一声炸响,就如同熊孩子往下水道丢了炮竹,这口钻出来的井喷射出了火焰,火焰不断向下引燃煤矿,对躲在其中的欧克兽人开始了炭烤模式。
在烧到一定程度后,宣冲进行了爆破,把所有矿口给堵住了。矿井中数万欧克兽人困死在了炽热瓦斯燃烧中。或许未来开挖之后,内部孢子会释放,重新长出一些欧克。
但现在,这帮漠北的欧克们在矿中的几个月积累都没了,接下来一年都无法获得更多铁料。
2111年冬季到来之前,宣冲这边撤军了,整场战役时间不超过两个月,打完便收工。
当匈奴高原上正在预备突击西径关的欧克老大们,猛抽屁精踩着铁桶战车返回漠北,然而如同赶演唱会一样的欧克们,却没有追到宣冲的部队。
尤其让欧克们愤怒的,是仿佛听到北华海海岸线上传来“你!过来呀”的嚣张回应。
欧克们是不愤怒自己后方的基地损失,而是愤怒“开x趴没有喊他们”。
于是乎失了智的欧克兽人们面对强敌再一次开始了死亡行军,但是由于宣冲能够听到欧克兽人的“waaagh!”,于是在尸胡岭进行了一波伏击。
随着铁甲战车运载着火力在多处山上预留的台地机动,这支两万人的欧克兽人部队倒在了冰天雪地中。绿色肌肉被冻的扭曲,而雪原上的大以巴狼吃的膘肥体壮,体型远远超过了正常物种,种群开始大幅度提升。某些狼头领则是在月华下显出纯白之色,形态妖异。
两万欧克的损失或许并不算什么,对绿皮们来说也并没有什么大碍,但真正要命的则是绿皮们的物资准备。
这两万欧克是凑了一年的物资,才北上来一次高质量的“waaagh!”,就和舔狗省吃俭用攒了半年,相亲梭哈一样,找宣冲这位大waaagh!虾米,来较量一番。
在这一战中,宣冲调动了一千三百发具备“可控弹翼”的制导炮弹,对欧克兽人中的载具,技霸维修点,燃料库等高价值目标进行摧毁。再进行了步兵突击。
战斗结果在十个小时后就传回燕都,因为这一波兽人潮水般涌向北线后,今年南线的压力较去年同期只有三分之一。
天子拿起了宣冲几个月前提交的战略报告,对其中“不能过急,也不能不急”的方略细细研读了一遍。
宣冲的所有路数就是,在北华海一线堆生产,堆组织度,以天然的山脉为城墙,时不时出击打击欧克的“铁”“燃料”等重要节点。
兵部方面给出的结论是,宣冲在尸胡岭一线与欧克们消耗,的确是要比在长城一线与欧克们耗着性价比要高得多。
虽然建造北华海一线生产体系要投入大量成本,但目前宣冲取得了1比30以上的物资消耗比,比起长城一线要高太多了。
天子拿出了第二份奏折,那就是宣冲上奏的“东图岛”郡县化三步走方案。
宣冲:东图要与汉土对接,不能再是过去的藩国和内土“两制”,应当同文同轨。
天子看着如此“识时务”的宣冲则是很无奈。毫无疑问,宣冲是心系朝廷;但是自身却又一人成林,作为一股新兴力量加入朝堂。
若是一个老臣这么做也就罢了,刘宣冲太年轻了。现在把东图去掉外藩色彩的同时,获得了一个士大夫领袖的身份。而年纪轻轻就如此,若是让其熬个几十年后,那么会在汉廷内产生一种“犯规”的人设。
…权臣的所为…
宣冲返回防御阵地内,开始巡查环北华海一线的铁路建设情况。都护府和欧克的对抗才到初级阶段,现在一切前提是要保障自己不死。
瀚北都护府这一年的工作,是相当顺利,成功在入冬前解决了各个工地人员的落脚问题,其中八个囤积草料的大型仓库已经建设完毕了。
沿海区域煤矿带已经探明。人们经过钻探后,开始向内陆定居点的供热厂输送煤矿,对定居点进行供热,减少了从东图岛区域输送煤矿所需的损耗。
至于鞑靼港湾西北部山脉带的铁矿区域也已勘探完毕,预计明年就能输出矿产,抵达预定的钢铁生产点。
冬季之前,蔬菜大棚区域内也都完成了通过蒸汽管道向大棚中的水井输送蒸汽的基建,保障了蔬菜的供应。移民定居的基本物质条件实现了自给自足。甚至考虑到五年后其新生代的教育问题,也都进行了房屋设施余留设计。
宣冲并没有创新,采用的是粗犷的俄式计划经济模式,全面新建,公共食堂,公共浴室,公共住宅。到目前为止,适配得非常好。
…欣欣向荣,但要思考隐忧…
宣冲默默做出了一个备注:高纬度的文化,对“奢靡”抗性十分差,在这样的北方文化属性中搞“特殊化”往往要比南方更加致命。
以史为鉴,金国早期推平辽国时,阿骨打那一代人是在公共搓澡时谋商军事。同时当某家杀了一只鸡,也是一边蹭饭一边决定部落后方的利益划分。因为没有特殊化,所以整个金国的上层对猛安谋克制都心中有数,但一旦开始采用汉制,失去了对猛安谋克制情况的了解,上下阶层矛盾就猛然增加到不可控制的程度。
古今类通。
享国69年的红毛熊,早期搞建设时起来的超猛,晚期搞起特殊化,闪崩得就让人错愕。
其兴也勃,亡也忽!
宣冲看着铁路,厂房,以及海上渔场,陷入了思索。
虽然千秋万代是个笑话,但是成为现汉人之后,自己就不得不试图挑战周期律,试图打造长治久安的王道。
…入关是不能入关…
同年,随着环北华海战线发挥重大作用。朝廷政策进一步朝着北极圈内倾斜资源。
现在东图的各个经济数据,如同夏日的草一样疯狂生长,这又开始吸引南北各地的票号们带着资金过来,进一步扩大了生产。
尤其是苏明上交了一份完美策论,被点名成为了进士后,先后有四五十个举人来这里攒功名。
造船,石化等工业链开始完善,甚至一些前卫机械制造业也都安排在东图厂房内生产,产出的拖拉机,连带加工的油料通过黑虬江输送到大平原区域,以替代更多人手。
正如现汉江南四十年前曾经经历的经济发展历程,随着农业机械化深入所有农村中后,大量劳动力被迫“解放”,然后寻找合适的大城市谋生(打工)。
苏明那边政府大楼中办公场所不够用,还是东图王刘荡阵非常明事理,把自己宅子那座大厦直接租给了苏明作为办公楼。
因为现在对东图来说是“战略转型关键时刻”。由于宣冲这位东图的世子也是读书人,他在提出“关键时刻”时,虽然东图上下都不明白为何“关键”,但大家都默默服从了。
东图老牌勋贵们都被抽到北冰区域,在新的工业城建设方面,把一切让给了外来南边士大夫们进行协调。
至于发展红利?宣冲:我会给各位安排好的。
例如新的工业城内一些学区好的市区新楼,宣冲给这帮人留着,未来在冰洋苦寒区域值班的加分优待,也都是给现在愿意去北边的勋贵们记上。
…突破,升级,机遇…
作为来自于工业动员率最强时代的穿越者宣冲: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农业区生产效率提高”和配套的“工业区扩大生产”必须要同步;如果不能“同步”,那么农业生产体系不如“暂缓进步”。这是因为“农业转职工业”的战略机遇只有一次。
因为“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导致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如果城市内不能同步进行“生产制造”容纳劳动力,而是用三产来吸纳这么多人口?
三产的兴盛,在文化氛围上又会挤压城市工业发展。
汉家大儒:治理者都在关注布帛了,就肯定忽略泥浆中禾苗。因为禾苗泥浆会污损身上布帛。
宣冲:凡是旅游胜地,其制造经济发展的都不怎么样。
缺乏“工业文化”,却想把服务业的人口转为“工业化”几乎是不可能的。米帝晚期想要重返青春,努力折腾了几十年都没用。
前世不少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基本上都是这个问题,随着农业机械白菜价,水利方面进步,人口进入城市,创造出一系列的“超级大城市”。
但这些后发国家的超级大城市没有一个能够抢到“人工智能”“新能源”“无人机”这些新产业的配件。
很长一段时间,反倒是“硅谷”“埃因霍温(光刻机)”这些小而精的城市在新千年一开始时,表现出引领人类科技发展向前的姿态。
这种现象一度让某些学者,鼓吹“独一无二”的创新精神,并且一度是上升到“人种”“体制”诸多要素上。
仿佛“大城市”的效率优势,是不存在了。
然后后来,新千年的二十年后,当真正能承接新产业的“大城市集群”登场时。
这样的超大城市群,电动车、光伏的研究部门动辄能召入十几万人对技术攻关,上百万人进入工厂产生规模效应。
先前引领世界那“小而精”“独一无二”的创新公司,统统遇到“发达国家”粉碎机。
而在独生代时期,当国家掌握了足够多知识产权后,才适当解放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化,这时候是稳稳地用工业化把入城的人口给兜住的。
各个城市的工业产值如同吹气球一样膨胀。新产业不仅能承接,还能利用大城市群的效率优势,将成本统统干到最低。
傲慢的光刻机公司掌门人,从“图纸给你,你也不会造”,最后变成了“芯片生产没有门槛”。
宣冲成年后才意识到这个“工业的总战略”是多么大巧似拙。——人口释放但凡早个十年,当城市产业变成了“九龙城寨”那样的服务业为主,后面工业化就没那么顺利。
在宣冲和苏明联合署名的策论中,强调:黑虬江“农业效率提高”和东图“工业社稷兴起”之间是相辅相成,必须同步进行变法协调,才能降低革变过程中的戾气!
二十年后,东图成为了北方独特的明珠,相关的文章将宣冲和苏明送上了“大儒”的位置。
…躬耕于东图…
汉历2111年11月,拖拉机厂开始投产,其中适应北亚烂泥地的宽履带型号销量特别好。同时还有一些手扶式的小型耕作机器打通了外部市场。
例如东瀛需要适合他们地区稻田生产的农机及农用机车。
东图专门派人接待了这群口音怪异的客商。
这一幕被一人看到:“听说东图是世子当家?”
得到一旁朋友确定后感叹:“这位主绝非守祖业之辈,有创业大能。”
宣冲从北华海区域匆匆归来后,就接到了王举人的信。大家作为读书人,相互之间都是留着联系方式。
王举人此次通讯,是直接对宣冲说,要为他推荐一个人才。宣冲顿了顿,立刻露出笑容,半开玩笑:“世兄推荐的人才,我可是抱着期待的。”
王举人:“哪里,只要世兄能给我等一个面子就好。”
宣冲连忙寒暄,但是心里乐开了花,自己累死累活考一个功名,很大程度就是图这个圈子。
话说先前勋贵也是圈子,但是勋贵的圈子哪有读书人的圈子有价值啊。
宣冲不否认自己前身是混不下去贵族圈子后,才发愤图强苦读的。
前世公司老总,总喜欢对入职的人员说“你们的学历不重要”;但是他自己可是羡慕死学历,恨不得用钱来买名额。考试不一定能笼络所有人才,但是筛选出的人才密度很高。
关于王举人举荐的人,叫做贺存照——已经到了东图,且就在宾馆住着。旁观了东图的经济会议。
半年前,贺存照通过同届联谊,通过王举人这条线,找到了宣冲这边。
而在东图这边,也在审视“卡池”中的新人物。贺存照也是一个举人——但是具有黑历史。
…闻达于诸侯…
在办公室内,宣冲通过麟组方面的情报很快搞清楚了贺存照的情况。
不过在看完贺存照的相关信息后,宣冲认为,这与其说是他的黑历史,倒不如说是北边的黑历史。——正因为麟组了解北边的情况,才顺便弄清楚了贺存照的跟脚。
宣冲以为的黑历史:喝酒误事,贪污受贿,生活作风不严谨,这些都是德行有亏,在安排岗位时,要防止再犯错误。
喜欢贪杯的,就不能让其管理生产要素,而是让其进行商业公关。
控制不住收受,就不能让其掌握财权,安排铁面副手进行挟制。
至于生活作风不严谨,那就不能让其在明面上主持工作,防止给单位造成负面影响。
这些贺存照都没有。他的黑历史,不过是太过“愣头青”,曾交了一份零分策论。他本来是有机会成就进士的。
他作为冀州寒门的子弟,参加的是甲场科考,但是燕都权贵们在乙场,丙场科考占据了太多的太学入学名额——然后嘛,愤青贺存照就仗义执言,宣称朝廷的非甲科考选拔太宽松,录取者“金秀其外,内瓤乏知”,不利于汉家在海外战略的谋断。
结果嘛——燕都勋贵解决不了问题,就解决提问题的人。
宣冲拍着大腿笑了:“真是个妙人,话说我这里还就缺这样的人啊。”
历史上大辽从游牧转为正儿八经的封建制,还真的就是燕冀之地的愤世嫉俗士人来投。
…与时代相适性…
南方的徐希看着宣冲递交的策论,他对比了龙州那一位的策论,感慨道:“不愧是第一红朝工业总动员时期的人。”
宣冲的策论徐希是能看懂的,但是看懂归看懂,操作上常常出现代沟。
毕竟徐希是那段历史的继承者。而宣冲是“历史参与者”,所以宣冲和谢明对工业的敏感度往往都是极高。
徐希的视角,更多是从“历史风流”的角度来看过去那段没经历过的历史。
宣冲对自身战略目标的阐述是:在不入关的前提下,让东图这个横跨鞑靼海和鲸海的地区,变成重要经济带。
徐希则因为思维无法跟得上,则产生玄学的描述:(宣冲)将原本在黑虬江的那条人心认可的龙脉,抽出来一截,放在东图岛上。浦海原本是苏府的一个县,而珠水入海处也都是小渔村,最后随着工业制造散播影响力,这里变成了中心,这就是“龙脉”衍生。
由于徐希时代已经是海洋时代,由于在海洋中城市随着几十年一轮重组,不像陆地城市那样恒寿”
于是乎第二红朝的人对“城市”的判断,常常用上了算命的调调。在解释历史上城市兴起时,常常是从“风水”“人文性格”方面来人格化描述。
至于秦天依这边,则是带着乐团过去了,她是要嫁给宣冲(这个位面),她现在的功课是要为那片土地和山海打造礼乐体系。
(本章完)
(https://www.2kshu.com/shu/95948/1284316.html)
1秒记住爱看书屋:www.2k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k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