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屋 > 维校的三好学生 > 第57章 给穿越者来点震撼教育

第57章 给穿越者来点震撼教育


丰城在三日内陷落,国泰军在赵诚指挥下取胜,北方大局出现逆转。

    首先,在燕郡这边,十五路大军其中四路,不得不面对一个严峻事实:他们战略上和东部的大军分割出来了。一旦国泰掌握了阴山山脉区域,通过地脉流动就可以更加灵活地跨越地形,大爻北境地区将全面遭遇袭扰。

    当然,此时此刻在北路各个大军中还有一个不能说的问题。

    燕郡的四路大军内部还是不和的,不和的原因在于这四路大军中有一个所谓戍帝的“嫡系”:湛卢军团。

    这支湛卢军团是神都内一支禁军武装扩容组建而成。湛卢军团在几十年前是威风凛凛,这支由戍帝亲自打造的兵团先后经历东境三场对海族的绞杀战。

    但现在,这支部队已经腐朽了,混入的幕僚是没有经过考核的世家弟子。此战不过是为了证明戍帝宝刀未老。所以各方都清楚,即使是湛卢军表现不佳,也不能戳破。

    朝廷中,从现在刚刚任命的大司马,再到中层官僚,都清楚湛卢军团的情况,所以让其他几路大军多“担待”。

    故,这东路大军就出现了非常不合理的情况,湛卢军掌握着最好的兵器,扼守武库,却并不在第一线。

    湛卢军中有这么一个战争机械,叫做“拜将台”,这个被云彩所托举在二十丈高度的浮空战争机械。其雕刻如同彩云的岩石结构上,摆放着战鼓和火炮,且能容纳五十甲士,在战场上可以直接漂浮在敌人头顶射矢发弹。

    但在本次北方战役中,到目前为止,一炮未发。登上拜将台甲士也也都是脑满肥肠之辈。

    值得一提的是,大爻内的这三路大军的主要怨气并不是对湛卢军团,亦或是说,如果真的是怨气一起对湛卢军,那么各路大军之间的间隙还没那么大。无外乎就是联手避开这帮神都功勋子弟。

    这三路大军的高级将领们,知晓湛卢军背后牵扯到的朝堂大员是自己惹不起的,因此在兵甲匮乏时,所争夺的往往是其他两路友军的,以至于他们三路之间人马常常因为粮草而吵闹,以至于现在两个队列路过后,都会嫌弃对面地区口音。甚至兵将头领在城池内市集酒餐间撞见,会相互不待见。

    这种间隙,朝廷也知道,但是朝廷上那些没有经历过“行伍““州吏”的上大人们,对这样的“俗世之争”视而不见,反而认为这是朝廷能够拿捏住前线的关键。

    即使戍帝,也被这种思路带歪了,觉得如果在此次平定孽龙的大战中,前线的将领们在力量增长时,还一团和气,那朝廷岂不危矣?

    故朝堂之上,潜意识中确定,前方行伍之间必须要有“不和”。

    甚至可以说,大爻天子对武家军某些情况也是套用这套经验。大军行驻在地方上总要有些不合才对。。

    戍帝居高临下的看着一切,其视角远比某些人(武小雀)要广阔的多。而武家军的情况也在大爻天子目视中。

    武撼峦悄悄靠上了周王,以及武飞在南疆过程私自聚兵出关,戍帝都是知道的。并且武家军现在支持南商,而棘州太守是戍帝表弟,这二者之间的矛盾也是清楚的。

    甚至他还知道武家军内部矛盾,武撼峦的儿子和武飞水火不容。(武飞和武恒羽的关系到底怎么样?外人不知道,但是派入的暗卫们看得到,武恒羽手下那波人对武飞都是叽叽喳喳)

    嗯,这一点上,戍帝很满意。甚至南疆现在“私贩盐铁”“掳掠边关百姓为奴”的错误都在这个前提上,变得尚可容忍。

    戍帝手腕很强,但是大争之世,容不得三心二意。

    …上方与下方分割线…

    在武家本部南诏郡内天翅城中,也就是家族后方。武飞一回到家族中,就被请到了内院,族内一位叫做武斩铁的堂弟亲自把门,武飞在内院惊讶的看到了戴着斗笠蒙着面的武恒羽。

    武飞瞪大眼睛,反问道:“你蒙面不蒙面有什么区别,这地盘上,有谁还有九尺身高!”

    武恒羽:“我是昨夜回来的,没人看到。”随后拿出了一封秘信,对武飞道:“现在你那地方人多眼杂,父亲让我亲手在家中把消息传给你。”

    武飞一字不漏的看着信上内容,首先朝廷再一次要求武家军挪师。

    当然现在挨着东华郡的大营不会彻底取消,会保留下来,成为武家军北路军的一处征兵点。朝廷现在是要求武家军调动精锐朝着陇右郡西边去。这是因为更北边,浱州乐浪王的行为渐渐不轨。

    武撼峦基于此,要求武飞提供一下对目前大爻北边战局,以及当下天下局势的看法。

    武飞这边在思考,武恒羽正在一旁试吃着武飞新做的“夜行粮棒”,这种用蛋白杏仁蔗糖熬出来的牛轧糖,他嚼了一块后,就试了第二块,第三块。

    不同于现代人坐办公室,一天动步一千步的情况。此时大营兵卒们的脚程,绝对是对得起消耗的。而武恒羽作为武将,每日都要将那十二石的强弓拉开一百次。故,这点糖对他来说没机会转换成肥肉的。

    武飞这边问道:“朝廷内部情况怎么样?我这边的小道消息是,士林们纷纷在讨论,大爻要多长时间,能调整好阵脚,重新恢复战局?有这回事吗?”

    武恒羽:“是有的。但兵家战事这些儒生们就喜欢对这些他们不懂行的事插嘴。”

    武飞:“这么说,这些儒生们都是觉得,丰城之战我朝只是大意了?只要整军备战就能打赢?”

    武恒羽放下了糖,眉毛一扬:“怎么,你觉得打不赢?”

    武飞在一旁沙盘上划上地图,复盘陆郡之战:“半年前,国泰的那个将军(赵诚)从北而来,进入陆郡时,应该不超过三千人!可能只有千余精兵,多了这个数,所需的辎重,是不可能从朝廷布置的大网中渗出来的。”

    武恒羽点了点头。他现在在领军过程中也觉得上千精骑是最得心应手的。此外也就再带上万步卒。多过这个数量,就难以发挥他锋锐的攻势。

    武飞试探着带上自己评价:“国泰那位将军用兵非常‘灵’。”

    武恒羽不以为然地摇了摇头说:“朝廷只是一时乱了阵脚。”

    武飞感到没人关注到这点,于是乎语气变重:“从燕郡的情况来看,朝廷阵脚是越来越乱,还有~”

    武飞凝视着武恒羽,“你有没有发现一个问题:打下丰城,是需要兵卒来守住。兵力有限的情况下,守城方是没法同时进攻的。而这里,还有这里,——”

    没等武恒羽继续嚼着糖,武飞拉着他在地图上指向了整个燕郡:“目前这几处都保持着攻势!”

    武飞语气有点抖动:“他的部队越打越多!”

    武恒羽放下了糖,有些认真的听着。

    武飞语速极快的解释:“而现在,在丰城这儿的战斗,要攻城,要阻遏朝廷其他几路大军救援。按照他现在的战略布局,如果一切属实的话,最起码需要三四万之众的军士。而从去年夏季到今年春天,从数千到数万,这只有短短数个月!”

    武恒羽看了一下武飞指着的地方,收起随着武飞所指的视线,缓缓道:“都是农夫而已。”

    武飞摇了摇头:“是,就是北地的农夫,以及朝廷战败的溃兵,但现在都被他整合成了手中的战力!”

    说到这,武飞对武恒羽转身道:“这是蛟龙入海后起大浪的能耐。如果朝廷有朝一日要招呼伯父北上的话,一定要重视这一点。”

    …作为穿越者困惑…

    宣冲现在已经不再关注,大爻的猪队友们是怎么被赵诚挨个挨个弄出来宰的。而是很费解对面(赵诚)兵力招募问题。

    宣冲在这个时代,刚刚摸索出来,可以应付“兵家指挥”问题的做题模版:打仗是要给血酬的,不存在靠着空口白牙演讲就鼓动军士们上战场的办法。——一个游戏,造兵是要钱的,不可能出现其他玩家直接虚空暴兵的情况。如果有,那就是挂壁。

    在南疆,宣冲是绞尽脑汁,思考如何让下面人心甘情愿的血战。斤斤计较着如何恰到好处地给与最精确的报酬,能最好的刺激战斗积极性。设置了包括自己在内都不能“多吃一口”且必须参与“血劳”的严格法条。

    南商送来的那么多美婢,武飞本人没有私用,全部送到女院去学习女德,然后配给勇猛的将士们。并且为此包办了这些有功之将士们的子嗣未来入学。

    宣冲自己做题过程中,看着自己用大量资源才供养出来的不到两千战兵,自然是对北边那位短期内就能整合部队战力的情况感觉到不可思议。

    宣冲心里一颤:不会是均田,斗地主吧?

    很快宣冲就否认这种想法,国泰那边绝对没跨越近代化。其去统治核心由龙裔为国族,走的还是君权神授的路子,只要没有“统治者权力由民授”的阶段,百姓在法理上就是跪下来接受天选之人统治,分配体制就是围绕天选之人打造的等级进行的。绝不可能容忍底层自取的模式发生。

    因为一旦容忍民择自取,就等于否定君主为核心天授的权威。

    当历史进程还没有打造出一个强有力“民授君”体系的权威,任何想要绕过“君权天授”直接从底层百姓中调动力量的尝试都面临权威不足问题。

    宣冲:事实就是这样,统治者不具备严肃性和神圣性时,你让我的出力?你谁啊?前世红朝的“民授君权”不是凭空出现,是战天斗地过,实现过大宏愿,把半个世界打跑后才具有神圣性和严肃性。

    至于在这种神圣性被缔造之前,最后一个皇帝退位后那几十年间的民选统治者的权威,全部都是被军阀,以及各地土豪们用戏谑糊弄方式自下而上应付。

    那时候的政治严肃性是东方上千年来最为闹剧的时刻之一。

    真的要遇到超时代的体系压过来,宣冲直接是举手投降!识时务者为俊杰。

    “但是现在到底是怎么回事哩?”宣冲抱着自己的血酬公式,反复计算北边现在的扩军招募情况,算不明白,所以脑壳疼。

    此时此刻,宣冲作为现代人面对这个“古代时刻”,有着一种身为后世者“通透一切”的傲慢,不觉得这个时代有什么社会现象能超出自己的理论。

    正如同二十世纪初,当国际上一些指导员来到东方指导时,也不觉得东方这个落后地方有什么情况能超出自己的理论。

    当然即使是真的有,嘴硬的宣冲也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承认。

    系统:“所以就欠教育啊。”

    …维度分割线…

    历史课堂在对“维度学校”的教务处进行汇报:

    大部分学生,历史观培养经过多个阶段,初级阶段是乍懂历史潮流,放下对历史人物和传记小说中各色人物的崇拜。

    而高一级别存在,则是放下对“事后评说”的傲慢。

    这就是本方现在碰到游牧系,没有完全驱逐的原因,我认为将其带来的执念作为“教具”,可以辅助教学。

    维度学校,在零点一个小沙漏中。完成了审批。

    …漫长历史,总有一些经验反复失传…

    此时在北边赵诚设置大营中,一群原先是起义军现在是国泰农兵的农人们新进入大营,相互望着,有的是惴惴不安,有的则四下打量。

    经过两个时辰,上千人的队列终于排好了,行列出现后,将军的竹筹也计好了大军人数。

    随后这些队列被划分成了几百个小块,每个小块是六个人一组,再然后,则开始分发饭食。

    今天的饭食,每组是六个饼。但是!其中三个带着油盐,而另外三个没有。规矩是每人一个,拿到一个就不准许抢夺他人的。

    一个个小组农兵在一阵争论中,角逐出了分配。

    第二日,再一次出操。

    饼依旧是六个,但是只有两个带着油盐。于是乎又是一次争论。

    到了第三日,六个饼中只有一个带着。

    这其中不乏争夺,即使是在现代牢房中,管理极度严格,也是最有手段的能吃的最好。

    ……

    数日后,大营中各个行伍进行了重新分配,这几日都吃到油饼的士兵,被单独列出一营。警告他们二十斩律后,则是对其宣布了“十赏”,其中包括陷阵,夺旗,跳荡等战功。

    而其余入营的士兵,按照吃到油饼的数量,也被分为了几等。

    其中,每日都没有争夺到带油大饼的农兵,则是牢记三十斩令,以及多条连坐的禁令,被牢牢地限定了职责。至于赏赐,只有遇敌后得到“斩获首级”的功劳后,才能被给予获取肉食的机会,与陷阵之士同等待遇。——老实本分的良家兵,是要按照规矩训斥,日积月累如磐石之阵。

    赵诚用某个现代人不敢想象的方法,将召入大营的农人,迅速类聚。

    赵诚分类标准中:如果让敢于吃上饼的人混在吃下饼的人中,当战事不利,食上饼的人会率先权衡大局与己身生死利弊,进而见机退却。而食下饼的人则会盲从。如果让食下饼的人混入食上饼的人中,在血劳奋战中,下饼者会惜身(摸鱼),使得上饼者争相懈怠。故,分营管之。

    …上述这套叫做“选锋”…

    宣冲所处的现代,已经被洗脑了“人人平等”,故没想到根据性格进行细分。南疆的血酬模式是笼统对所有人使用。这相当于“大水漫灌”的水田模式,然而赵诚则是属于“滴灌”。

    但古代精英们是知晓,不同人对“改变阶级落差”的意愿是不同的。同时对捍卫“自己固有阶层”的意愿也是不同。前者善攻,后者善守。

    战国公子多养士,以孟尝君最赫。而如何最有效率的养出报效自己的门客?战国公子们有一套“相人术”(类伯乐相马)。依靠这一套“相人术”,公子们在性格百态的人群中选出有利的人。

    曾有门客误会孟尝轻慢自己,孟尝君以自己饭食示之,此门客发现自己有误,当即自刎。而各国公子们要的就是这样人。

    然而选士之法在汉中期罢黜百家惟尊儒术后失传了。在南北朝过程中时隐时现,例如尔朱荣选锋时,把一帮妖魔鬼怪聚集在麾下,但随后又消失在历史中。

    (本章完)


  (https://www.2kshu.com/shu/95948/1284571.html)


1秒记住爱看书屋:www.2k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k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