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屋 > 潜关系:管理者做人的13种学问 > 以顾客至上

以顾客至上


“顾客就是上帝”这是在欧美、日本等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企业和经济教科书上流行多年的口号,随着开放的潮流舶来我国,为我国许多有见识的企业家和经营者所接受、传扬。

众所周知,顾客是一个公司、一个企业甚至一个不为人所知的商店的最佳评判员。他们的观念、意识、态度直接影响到一个企业、公司、商店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是企业、公司、商店八方来钱的财源。所以,卓有远见的经营者总是本着“一切为了顾客”的座右铭来为顾客服务的。

白云山制药厂在国内外都享有很高的名望,它的经营之术是“对顾客负责,为顾客着想。”1984年的一次定货会上,白云山制药厂郑重宣布对自己的产品实行“五包”,不但对质量有问题的药品包换、包退,而且对于运输损耗及国家淘汰药品负责赔偿,其中最后两包在全国医药行业中是首创。

说来也巧,他们宣布五包的当年,国家便宣布淘汰130余个品种,而他们供货有20多个品种是被淘汰的。有的用户来电询问,是不是可以退货?白云山制药厂毫不含糊,当年退货款一项支出便是150多万元。而白云山制药厂以诚待客换来的是雪片般的订货单。

国外的成功企业都认为,如果怠慢了一位顾客,企业得到的回报就不仅仅是一两个顾客的问题,而是一大批对该企业失去信心的顾客。由此,“一切为了顾客”、“顾客至上”就成为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因素。这在发达国家的企业中得到了重视。

在中国旧的经济体制下,官商作风盛行,采购员遍布各地,顾客受商品稀缺的驱使,成为卖主的奴隶。“愿买不买”、“买不买就这玩艺”、“售出不退,质量不好算你倒霉”……诸如此类,难听刺耳的非商业用语,在售货员的话匣里连批发带零售地掷给顾客,使顾客花钱买气受似乎成为家常便饭。久而久之,也就司空见惯,见怪不怪了,哪里谈得上“一切为了顾客”。

其实,“顾客就是上帝”与“一切为了顾客”由于各自的侧重点不同,它们存在相当大的差异。前者是从经济总体上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的强调,在这里顾客和市场就变成了同一概念。而后者则不然,它不是笼统地指市场,而是对每位顾客的特别强调。这种强调,就是要在公众心目中塑造企业的良好形象。

“顾客至上”的文化概念,有这样几个基本点:

①要尊重顾客,乃是要坚持不懈地跟顾客建立起长久的买卖关系。销售,尤其是零售商品的销售,是一种面对面的交往,对顾客的态度,就显得十分重要。对顾客的“傲慢与偏见”将是加速企业走向失败的作用力。

②要对顾客负责。负责体现在服务上,在一定意义上,服务比技术、价格更为重要。欧美一些公司提出做到99.5%的服务水平,就是说公司在技术上能办到的都尽力办到,因为公司、商店的形象和声誉是扩大销路的一张非常重要的王牌。

③要在质量上精益求精,强调企业要将其产品做得尽可能的好,真正从产品本身的吸引力上赢得顾客的信任。

总之,“顾客至上”这是一个以顾客为中心的产品销售循环。

经营者把眼睛盯着每一位顾客,思维机器千方百计地去赢得顾客对商品或服务的青睐。这种青睐天长地久,那您定会在纷繁芜杂的“商战”中立于不败之地。


  (https://www.2kshu.com/shu/96078/46502909.html)


1秒记住爱看书屋:www.2k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k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