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屋 > 潜关系:管理者做人的13种学问 > 问话要注意分寸

问话要注意分寸


  提问是开启谈话对象的百宝匙。只要掌握了一定的问话尺度,即使你没有各种专长,也足以应付各种各样的人,因为你如果不能回答对方,就可设法老提问。

一般来说,交谈,特别是陌生人之间的交谈,都是以问话开始的。对不同的人,应问不同的话。假定你的谈话对象是一位医生,而你在医学方面完全是个门外汉,你可以说“近来乙型肝炎病好像又开始流行,你们大概又得忙于给一般人打预防针吧?”这个问题既是大家都关心的,又是对方的工作问题。经你一问,对方的口便开了。由此可以接着谈下去,从乙型肝炎的症状谈到饮食卫生、谈到治疗药品……只要你不讨厌,你可一直随他谈下去。如果遇到房地产经营者,你可以问近来地价的起落,遇到电器行的负责人,你可以询问哪种牌子的录像机最实用。遇到教师,你可以问他学校的情形,学生的素质和倾向。总之,问话是打开交谈之门的最好的办法,而在问话时最好是问对方知道的问题或最内行的问题。

,但应该注意,在日常的交谈中,有些方面是不宜提问的。

第一,对方不知道的问题不宜问。如果你不能确定对方能否充分地回答你的问题,那么你还是不问为佳。譬如你问一位医生:

“去年发生在本市肝炎病例有多少?”这个问题对方很可能就答不出来,因为一般的医生谁也不会去费神地记这类数字。要是对方目答说“不大清楚”,就不仅使答者有失体面,问者自己也会感到没趣。

第二,政见不宜问。如果你的谈话对象不是一位政治家或政府权威人物,你最好不要就某个重大的政治问题向他提问,普通人对于政治的看法是有很大分歧的。对方不知道你有何背景,也不知道你有无成见,不会开诚布公地回答这类问题。。

第三,有些问题不宜刨根问底。比方说,你问对方住在哪里。

对方回答说“在北京城”或者说“在香港”,那么你就不宜再问下去,问对方住哪条街、多少号。如果对方高兴让你知道,他一定会主动详细地说出,而且还会说“欢迎光临”之类的话。否则,别人便是不想让你知道,你也就不必再问了。此外,在问其他类似的问题如年龄、收入等的时候,也要注意掌握问话尺度,要适可而止。

第四,不要问同行的营业情况。同行相嫉,这是一般人的通病。在激烈竞争的社会里,任何人都不愿意把自己的经营状况或秘密告诉一个可能的竞争对手。即使你问到这个方面的问题,也只能自讨没趣。

另外,在交往中还应注意:不问别人的饰物的价钱,不问报纸刊物的销售(除非知道该刊物是一流的,对方说出来而无愧色),不问女子的年龄(除非知道她有60岁),不问对方的家世,不问别人用钱的方法,总之,凡对方不知道或不愿别人知道的事情都应该免问。时刻要记住,问话的目的是引起双方的兴趣,不是使任何一方感到没趣,那么,你的问话技巧就很重要了。

人人皆对自己的经历和所做的事情怀着莫大的兴趣,人们最高兴的也莫过于对他人谈论这些事情。但过分地谈论这些,往往会使听者失去兴趣。

比如,有的人做了一个十分有趣的梦,觉得亲临其境,其乐无穷,结果逢人便说,不厌其烦。另外,有的人则喜欢喋喋不休地对人说一些自己以前的经历:上中学时怎样,上大学时怎样,刚参加工作时怎样,后来又怎样……如此等等。但是我们若仔细想一下,自己有兴趣的事情,别人也是像我们一样有兴趣吗?那些破碎、稀奇古怪的梦境,往往除了做梦者本人,别人听来是非常沉闷的。如果听者对说话者提到的那些往事、那些人、那些地方,一点也不熟悉。一点也不觉得有趣,无疑他也不会与说话者产生共鸣。

凡此种种,不外乎证明,人们往往对自己所经历的事情感兴趣,而对自己毫无关系的事情觉得索然无味。所以,我们在与他人交谈时,应把握听者的这一心理。

每个人都会做梦,他对别人那种无关大局的梦是不会感兴趣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经历,他对别人那种平淡无奇、与己无关的经历也不会关心。这一事实告诉我们,在与人交谈中,尽量少谈一些人家不感兴趣的事,不要喋喋不休地谈论自己的生活、孩子、事业等等,除非对方在特殊情形下的确感兴趣的时候。否则,还是以谈别的话题为佳。

同时,既然我们知道每个人最喜欢的是自己熟知的事情,那么在交谈中便可以尽量逗引别人去说他自己的事情。这是使对方高兴的最好的办法。如果我们充满了同情和热忱去听他津津有味的叙述,一定可给对方较佳的印象。

因此,要想多交朋友,要想在交际上取得成功,自己就应该少说别人不感兴趣的话,不要只讲自己,表现自己,而是应该耐心地去听取别人的说话。


  (https://www.2kshu.com/shu/96078/46502964.html)


1秒记住爱看书屋:www.2k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k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