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屋 > 潜关系:管理者做人的13种学问 > 不要锋芒太露

不要锋芒太露


每个公司都会有能力佳与能力不佳的人。通常主管都喜欢把工作交待给能力比较好的人,认为能力好的人一定能够不负所托地完成任务。

但是,这一类的人多半容易骄傲自满,一有了骄矜之心就容易锋芒毕露,锋芒太露的人反而容易遭人嫉妒。

所以,聪明的人一定懂得明哲保身之道,不随便展现自己全部的实力,让人了解自己有多少战斗力。

古书上说:“过分聪明、过份强悍的大将反而是灭家亡国之人。”

你是否感到自己在某方面是锋芒毕露?别忘了领导不重用这样的人。

领导往往刚愎自用,他大多时候需要的是服从,而不是指教。

锋芒本意是刀剑的尖端,在此比喻显露出来的才干。一个人若无锋芒,那就是提不起来,所以有锋芒是好事,是事业成功的基础,在适当的场合显露一个既有必要,也是应当。但锋芒可以刺伤别人,也会刺伤自己,运用起来应该小心翼翼,平时应插在剑鞘里。所谓物极必反,过分外露自己的才华容易导致自己的失败。尤其是做大事业的人,锋芒毕露既不容易达到事业成功的目的,又容易失去晋升机会。

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这样一种自视颇高的人,他们锐气旺盛,锋芒毕露,处事则不留余地,待人则咄咄逼人,有十分的才能与聪慧,就十二分地表现出来,他们往往在人生旅途上屡遭波折。笔者曾见一本科毕业即分配到某矿务局工作的大学生,他下车伊始,就对单位这也看不惯,那也看不顺,未到一个月,他就给单位领导上了洋洋万言的意见书,上至单位领导的工作作风与方法,下至单位职工的福利,都一一列举了现存的弊端,提出了周详的改进意见。但效果却适得其反,他被单位的某些掌握实权的领导视为狂妄、骄傲乃至神经病,不仅没有采纳他的意见,还借别人的理由将他退回学校再作分配。两年之内,同样的情况,他换了四个单位,而且还是一个比一个更不如意,他牢骚更甚,意见更多,却也无可奈何。

此君作为锋芒毕露者的典型,在为人处世方面少了一根弦,以致屡屡在新的人际关系圈子中未能处理好包括上下属关系在内的各种关系,加上在工作上又不注意讲究策略与方式,结果不仅是妨碍了将个人的才能最大限度地服务于社会,还招来了多种诽谤影射、妒忌猜疑和排挤打击。随着时光的流逝,这种人往往不是因锋芒毕露而走向成功,却极易因屡受挫折而一蹶不振,以至被逐渐消磨了锋芒。

有位朋友毕业后分到北京的一家研究所,从事标准化文献的分类编目工作。他认为自己是学这个专业的,自以为比那些原班人马懂得多,刚上班时,领导也摆出一副“请提意见”的派头,这种气度让他受宠若惊。于是没过几天,他便提了不少意见,领导点头称是,群众也不反驳,可结果呢,不但没有一点儿改变,他反倒成了一个处处惹人嫌的主儿。他空怀壮志,一年多中,领导竟没有安排他具体作什么活儿。后来,一位同情他的老太太(她曾经进修过专业)悄悄对他说:我当初也同你一样,可我一辈子抬不起头。你还是换个单位吧,在这儿你别想出息,你把所有的人都得罪了。天哪,怎么办呢?于是,在“闭上鸟嘴”一段时间后,他调走了。走时,领导拍着他的肩头,说:“太可惜了!我真不想让你走,我还准备培养你当我的接班人哪!”这位朋友至今玩不透“太可惜”三个字的意思是什么。我想肯定含有“不该锋芒毕露乱提意见”的意思。

小说《一地鸡毛》中,小林夫妇也是如此。两人都是大学生,谁也不是没有事业心,大家都奋斗过,发愤过,挑灯夜读过,有过一番宏伟的理想,单位的处长、局长、社会上的大大小小机关,都不放在眼里。加上性格耿直,两人初到单位,各方面关系一开始没处理好,留下后遗症。后来觉悟了,改正了,但以前已留下伤疤,免不了磕磕碰碰的时候。

所以,有些过失是不可弥补的。虽然人们常说“吃一堑,长—智”,“亡羊补牢未为晚也”。但羊都跑光了,再补不也是晚了点吗?

想想也是。人人有一个不可救药的毛病:喜欢听好话。人无论处于什么地位,都喜欢受人赞扬。

作为一个新来乍到的年轻人,你有什么资格指责大家已经适应并习惯了的工作程序和内容,指手、划脚,唯你为是呢?实际上,你还什么都没做呢!


  (https://www.2kshu.com/shu/96078/46502970.html)


1秒记住爱看书屋:www.2k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k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