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屋 > 绑定打卡系统,我成了悠闲旅行家 > 第280章 吃 喝 睡 血氧

第280章 吃 喝 睡 血氧


第280章  吃  喝  睡  血氧

    选择在珠峰超过七千米海拔的营地附近直接挖雪作为水源的来源,绝对不是什么明智的选择。

    经常爬珠峰的人很清楚一点,超过七千米海拔以后,人的行动能力将受到极大的限制.

    如今的路线非常成熟,所以来到这里的登山者基本上都会选择成熟的老营地来休息。

    但休息不仅仅是吃饭睡觉两件事情,还有一个大多数登上珠峰的人都不会主动提及的一件事情————那就是拉撒。

    在北坡前进营地已经是最后一个有补给品的营地,七千米海拔上的C1营地已经极难通过夏尔巴人的体力劳动搬上来大量的物资。

    所以前进营地里的那种公共的卫生间帐篷在C1营地是没有的,准确的说是从这里开始往上就没有公共卫生间了,无论男女都是随地大小便。

    那么接下来则是一道数学题。

    近十年平均每年都有两三百人登顶珠峰,而抵达C1营地的就更多了,毕竟这里作为一个重要的海拔适应点,不少登山队会通过登上这里又下去再上来,如此循环往复的方式让身体适应海拔,虽然没有准确的数据,但是哪怕是估计,也能估计得出来——一年至少会有上千人次踏足C1营地。

    那么请问:自C1营地诞生至今,这么长时间,营地附近的屎尿排泄物的密度有多高?

    这上千人的吃喝拉撒都在营地附近,拉完之后撒完之后新雪一盖,来年的人如果挖这里的雪作为水源————那么就是吃前一年登山者的屎尿屁。

    毕竟在这种海拔之上,真菌是无法存活的,便没有了生物降解的可能性。

    而屎尿中的微生物细菌则会因为寒冷的环境被暂时冰冻————

    而眼下这种情况还要更加残酷一点,因为此时已经是五月份最后的窗口期了,上一批登顶的登山者也就两三天前,这意味著————大概率在C1营地附近挖雪的话,吃到的屎尿屁都是新鲜的。

    这并不是空穴来风的事情,事实上每年攀登珠穆朗玛峰的登山者都会被各种感染,而感染源便是人类的排泄物。

    然而这种情况根本没有办法避免,如今商业化攀登的群体占了绝大多数。

    这部分商业攀登的登山者,说难听点,虽然比普通人强上不少,但在征服珠穆朗玛峰这件事上————他们是靠钱上来的。

    到了7000米海拔以上的营地后,这部分群体几乎没有自理能力,餐饮保障完全得依靠向导。

    在这种海拔上,吃东西根本顾不上什么口味,不吃就得死,活著就是一切,这时候谁还在乎排泄物这些事啊。

    所以当李悠南远远地注意到那个向导挖雪的时候————忍不住一阵反胃。

    在饮食方面,作为一个顶尖厨师的李悠南非常挑剔。

    水又是做食物最重要的成分,尽管条件艰苦,但再苦都不能苦了自己的胃。

    李悠南将眼前看到的这一幕默默选择性忘记,才朝著营地走去。

    而在此取雪的那位向导在看到李悠南背著那么大一个背包的时候,整个人都惊呆了。

    曾经有过一个哲学思考,那就是到底是攀登者登上了珠峰,还是夏尔巴人登上了珠峰?

    一个很有意思的争论点便是,如果没有当地的夏尔巴人或者藏族人肩扛手提,将绝大多数的物资背到营地,单凭登山者是绝对不可能登上珠峰的。

    就比如在此地的这一队登山人员,他们每个人都只携带了少量的物资和装备,绝大多数的物资都是由登山公司的人上上下下提前运送到营地来的。

    而且他们并不是无氧登山,每个人都携带了足够的氧气,这些氧气大部分也是由登山公司的人负责背上来的。

    每个来到这里的登山者都是支付了大几十万的金钱。

    所以当他们看到一个全副武装、背著硕大背包的李悠南时,就惊呆了。

    啊?物资都是自己背上来的?

    李悠南并没有第一时间去和那边的登山队搭讪,而是自顾自地开始搭建自己的帐篷。

    营地的帐篷、氧气、气罐、食品等物资,是商业登山队付费筹备的,仅供给本队队员和协作人员使用。

    李悠南虽然之前缴纳了一些费用,但也仅仅包含了前面两个营地的物资使用,到了c1营地以后,继续往上的两个营地,他都不能使用里面的物资和营地的帐篷。

    所以李悠南的背包比普通的登山者要大上一大圈。

    虽然不能使用他们的物资,但营地的场地毕竟是公共的,这里是一个理想的避风口,地势也比较平坦,所以李悠南也选择将自己的帐篷扎在这里。

    事实上这也是李悠然开始攀登珠峰以后,第一次将自己的装备呈现给直播的画面看。

    首先便是那个四季高山帐篷,这种帐篷的重量并不算大,李悠南买的是最专业、最好的,重量只有2.3公斤的同时,却可以硬扛12级以上的风雪和负40度的低温。

    帐篷的底部采用了防磨防水的设计,将帐篷拿出来以后,李悠南用高强度冰钉加风绳将帐篷固定好,随后才拉开帐篷的门帘进去。

    帐篷内的空间很大,李悠南将包放在帐篷的一角,又从里面取出羽绒睡袋,随后对观众们介绍道:「这种羽绒睡袋的温标是负40度,事实上,这里并不会达到这么极端寒冷的气温。」

    在铺睡袋之前,还需要在上面铺上一层防潮垫,如此一来,李悠南便将自己晚上睡觉的区域布置好了。  

    趁著此时时间还比较充裕,李悠南又开始给镜头外的观众们展示自己的其他装备。

    李悠南说:「在珠峰上面,保暖防护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经常攀登珠峰的小伙伴都知道,速干的内衣、抓绒毛衣、防风防水的冲锋衣裤、羽绒的内胆,这些都是必要的。」

    「除此之外,大家还要带上高山手套、雪镜、防寒帽、保暖袜这些。」

    因为一般的商业登山员是不需要携带食物和水的,也不需要自己做饭,所以他们一般只会携带一些高能量的食品,比如能量棒、巧克力、压缩饼干,最多带个保温壶和燃气罐加炉头来加热食物。

    但李悠南不同。

    李悠南的技能赋予了他强大的负重能力,毕竟他的负重体验需要减掉足足50

    公斤,事实上,一个登山者哪怕完全不考虑轻量化,携带的装备也绝对不会达到这个数字的一半。

    所以,李悠南携带了一些普通攀登珠峰的人,绝对不可能在自己的背包行囊中带上的东西:高山灶、便携高压锅、一袋2.5公斤装的大米,脱水蔬菜,以及数斤风干肉干————光是这些食物和烹饪器材加起来都有十多公斤的重量了。

    攀登珠穆朗玛峰是一件非常消耗体力的事情,所以一定要吃好,才有力气爬山。

    李悠南一边将自己的晚餐食材取出来,一面对屏幕外的观众说:「说实话,不建议大家采取单人攀登珠穆朗玛峰的方式,要携带的东西确实有一点多。」

    接下来,李悠南准备去做饭了。他将便携的高山炉气罐拿到外面。

    值得一提的是,在海拔7千米以上的珠峰营地,有不少可以利用的物资。因为有不少登山者上来以后,遭遇这样那样的问题提前下山,而他们下山的时候便会将许多非必要的装备遗弃在山上,所以一路上可以看到许多能够使用的装备。比如李悠南,就找到了一个折叠的小桌子和一个小马扎。

    接下来则是需要去取水了。李悠南观察了一番,将目光放在了距离C1营地几百米开外的一个陡峭冰壁上。那个位置上面是悬崖,而且除非是他,否则普通人不可能攀登得上去,也不在攀登珠峰的路线上,所以几乎可以杜绝有人不长眼跑去那里撒尿的可能性。另外,冰壁上的冰川和雪不同,含水量更大,只要敲一些碎冰过来,就有足够的水源了。

    就在李悠南从背包里取出一个空置的小袋子,准备去取冰的时候,那边的登山队有一个大姐,慢悠悠地溜达过来了。

    相信任何人都很难不对李悠南感到好奇。毕竟他是一个人上来的,珠穆朗玛峰已经有多少年没有人从北坡单人登顶了,上一个公认有证据的登顶纪录还在1980年。南坡那边倒是挺多的,但明显和北坡不是一个难度级别。

    「咦,你————你是开著直播吗?」对方一下子就发现了李悠南的直播设备似乎还开著。

    「嗯,我开著呢。」

    「你是一个人上来的?」

    「对呀。」

    「没有团队,你一个人登珠峰?」女人明显被惊呆了。

    此时,看李悠南直播的观众们已经疯狂地开始评论起来了。

    「我就喜欢看那些登山者面对李神没见过世面的样子。」

    女人迟疑了一下,在李悠南旁边蹲下来,又看了看他面前的高山炉和那个便携的高压锅,嘴角微微抽搐了一下。因为高山炉一看就重量不小,再加上那个高压锅,简直离谱。

    但是真正让她感到难以置信的,还不仅仅是李悠南携带的这些装备。没有真正踏足这里的登山者,根本不清楚攀登珠穆朗玛峰为什么很难单人做到,那就是物资。

    要知道,攀登珠穆朗玛峰虽然从大本营到峰顶的海拔也就不到4千米的垂直落差,距离也就几十公里,如果放在平原地带,最多也就是两三天时间能够走完的路程,但在攀登珠穆朗玛峰的时候,这个时间至少要被拉长许多倍。

    原因之一就是攀登珠穆朗玛峰的模式是上上下下不断往复,让身体适应海拔的过程。

    而时间一拉长,就意味著你需要更多的食物、更多的氧气、更多的补给来完成这件事情。

    之所以攀登珠穆朗玛峰要花大几十万请登山公司做保障,原因也正是在此。

    你要花那么长时间上上下下让身体适应海拔,在这个过程当中肯定不能自己去运送那些物资。

    南坡的单人登山比较多一点,那也是因为那边的路线更好走,没有多少垂直的冰壁需要攀爬,一个人可以独自完成物资的提前储备。

    但尽管如此,独自攀登珠峰也很困难了,而在北坡,这根本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好不好?

    女人的好奇心总是更重一些的,于是她便直接开口发问了:「你是打算在这待几天又下去吗?」

    李悠南奇怪地看了看女人,摇了摇头:「攀登珠峰的窗口期已经快要到了,当然是要一鼓作气爬上去了。」

    女人更加惊讶了:「你————你不适应一下海拔吗?」

    李悠南笑了笑:「我带的物资可不够挥霍的。三天,如果没有爬到峰顶,食物就不够吃了。」

    女人目瞪口呆:「你————你的意思是,你打算从这里到峰顶一口气上去,完全不进行海拔适应?」

    李悠南点了点头。

    女人还想跟李悠南聊几句,就在这时,那边的向导喊了她一声:「过来吃饭了。」

    女人应了一声,迟疑了一下,看了看李悠南携带的那口高压锅,终究还是没有邀请李悠南过去。  

    毕竟李悠南不是他们商业团队的,贸然邀请一个陌生人到自己的团队,在这种海拔绝对不是一件明智的事情。

    「你叫什么名字啊?」女人问。

    此时李悠南带著雪镜,看不清楚他的脸。

    「我叫李悠南。」

    「李悠南?」女人明显是认识李悠南的,「我知道你,你之前爬上过贡嘎山,你————你又来挑战珠峰了?」

    那边的向导已经开始催了:「饭菜要冷了哦。」

    「来了来了。」女人跟李悠南摇了摇手,赶过去吃饭了。

    李悠南有些有趣地看著那边的女人,他们的对话声远远地飘过来。

    「今天吃的是什么?」

    「风干的米加味增汤。」

    「哦————」

    李悠南又忍不住想到了那个雪————一阵反胃的感觉袭来,他赶紧拿上自己的袋子,朝著之前就构思好的取冰的地方去了。

    就在李悠南朝著那个冰壁步行了几百米的时候,直播间提示有连线申请。

    李悠南知道是直播间的主持人又上线了,随后便点击了同意。

    屏幕里出现了直播间主持人和嘉宾的画面。

    「悠南,感觉今天的状态怎么样?」

    李悠南扬了扬手中的袋子和取冰用的冰镐说:「我的感觉还不错,我现在正准备去取我的水源。」

    主持人和嘉宾都有些奇怪:「你为什么要到那么远的地方去取水呢?」

    李悠南略微沉默了一下,微微叹了口气说:「营地附近的雪不怎么卫生。」

    主持人明显一脸懵逼,而有过攀登经验的嘉宾则一下子明白了李悠南话中所指,随后才开始给主持人和直播间的观众们解释起来。

    听了嘉宾的解释,主持人一脸惊讶,问李悠南:「悠南,是这样的吗?」

    李悠南点了点头:「确实。在这种海拔上,一旦闹肚子的话,攀登的计划可能就不那么顺利了,要尽可能地杜绝这些影响。」

    一面说著,李悠南已经抵达了冰壁下方。

    而这里其实是可以看到一些有人来过的痕迹的,所以李悠南想了想说:「为了尽可能地确保饮水安全,我们得爬到上面一点的地方去取冰。」

    主持人连忙说:「悠南,你要小心啊!」

    李悠南笑了笑,不在意地往上开始攀爬。

    倒是没有爬多高,大约两三米的地方,李悠南一只手将自己固定好,一只手开始敲凿冰壁上的冰,很快就装了满满的一袋子。

    此时,嘉宾才后知后觉地忽然问道:「对了,悠南,你的物资不需要提前储备吗?」

    李悠南将取冰用的装备带好,说:「不用了,我打算一口气直接上去。」

    嘉宾被惊得说不出话来。

    主持人奇怪地问:「怎么了?」

    随后嘉宾才回过神来,认真地向他解释李悠南这么做意味著什么。

    「前两年的时候,有4名前英国特种兵,使用氙气混合气体辅助呼吸,仅仅用5天时间完成登顶。

    「严格地说,他们用了技术手段,并不算完全的无氧状态。」

    「尽管如此,已经刷新了人类对于极限的认知。」

    「如果李悠南在完全无氧的条件下,只花三五天时间就能完成北坡登顶的话,那么毫无疑问,李悠南就算没有滑雪速降的这个步骤,他也是当之无愧的攀登珠峰第一人。」

    「甚至如果把李悠南的身体素质和技术能力的结合排在T0,那么下一档次的T1是没有人的,T2也没有人。」

    「这么夸张吗?」

    「开玩笑!从C1直接登顶珠峰,还不需要适应性攀登,意味著这个人同时拥有著夏尔巴人的先天高海拔适应能力,与世界级登山家的技术与体能,几乎可以代表著人类极端环境下的生理和心理极限的水平了!」

    李悠南看著屏幕里一惊一乍的主持人,笑了笑:「我暂时不和你们聊了,我得回去做饭了,肚子有一点饿了。

    当李悠南再次返回营地的时候,刚好撞见了之前的那个女人,她有些慌张地从自己面前跑过去,随后躲到了一个石块后面。

    李悠南愣了一下子,一下子就意识到了什么一就是闹肚子了。

    没想到,营地附近的雪拿来做饭的威力竟然这么大。

    他有些同情地朝著女人躲去的方向望了一眼,微微叹了口气。

    在这种海拔遇到这样的感染,还想在北坡完成登顶的话,基本上不大可能了。

    李悠南收拾下心情,开始烹饪自己的晚饭。

    首先加热,将冰块全部溶解成水,烧开。

    在海拔7千米的地方,水的沸点是远远达不到100度的,大约只有60度的样子,所以李悠南直接用高压锅先将水烧到100℃以上,而后又等它自然冷却,以免水蒸气带跑过多的水分,如此便得到了高温消毒后的纯净水。

    事实上,李悠南取冰的位置基本上已经杜绝了细菌感染的可能性。

    这里的冰雪,不考虑污染的话,来源是比较干净的,都是大气带来的水汽。

    而李悠南如此处理过后,便更加不需要担心卫生安全了。  

    直播间的那些观众们看到这一幕纷纷评论讲究。

    「果然不愧是我李神,就算是在攀登珠峰的时候,依旧也要保持著精致。」

    烧好的水,李悠南将一半灌进了自己的保温水壶。

    这个水壶足有两升的大容量,在高海拔地区喝热水是可以有效缓解高原症状的,尽管李悠南并不需要用来缓解高原反应,但喝热水总归是非常舒服的一件事。

    而另外一半则是烹饪用的,李悠南直接将大米倒进去,混合一部分的蔬菜和肉干,成功煮出了一锅香喷喷的米饭。

    煮好的米饭可以吃两顿,李悠南将一半装进一个保鲜袋,在这种极端低温的环境下,要不了多久就会被冻得梆硬,明天吃的时候只需要用热水热一下就可以了。

    拌上一点灵魂辣酱,李悠南便在直播镜头面前开启了吃播:「小伙伴们,真正的挑战还在明天呢。」

    李悠南吃过了晚饭,给直播的设备换上了新的电源,完成了今日份的直播,便躲进了帐篷里休息。

    接下来他也需要好好休息一下了。

    明天将从C1营地前往往C2营地,海拔将继续攀升760多米,期间将会遇到三大雪坡和岩雪混合的路段。

    前500米坡缓,但是路线长,后面的200多米则极为陡峭,冰爪行走起来会十分困难,并且还会通过风力强劲的大风口。

    而看得出来,隔壁的那个登山队目前已经完成了海拔适应,估计也是打算明天继续往C2冲锋了。

    不过相比于李悠南,这个队伍是有氧攀登,难度完全不是一个层面的。

    这注定是一个不眠之夜,当然了,指的是对外面那个登山队的人来说,李悠南睡得可香了。

    第二天起床,李悠南整理好自己的装备,此时营地里的其他人还没有起床。

    李悠南将东西收拾好以后,便一个人默默地踏上了前往下一个目标节点的征程。

    珠峰5月份的天,5点多就亮了,而落日则差不多要到北京时间的8点半左右,所以说,白天的时间其实是特别漫长的,有十五个小时左右都是白天。

    当然也顺便看了一下自己的血氧值,监测器屏幕上显示著97的血氧。

    李悠南微微叹了口气,尽管自己已经非常注意休息了,但没想到血氧还是往下降了3点,这登顶珠峰,血氧不得降到94、5左右啊。

    经过几个小时的攀爬,李悠南踩著大雪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越过了三大雪坡,眼前便是岩雪混合的大风口了。

    而这也将是李悠南面临的第一个相对比较危险的难关。

    李悠南眯著眼睛望向了前方的大风口,这个地方有一条狭窄的山脊通道,两侧是万丈深渊。

    因为整个地形呈现天然的喇叭口形状,最窄的地方甚至仅容单人通行。

    这样的地形对五六级的风形成了狭管效应,当气流从开阔的地带流入到狭窄通道时,空气无法堆积,只能加速通过。

    因此风力会显著增大,甚至能加强到8~12级。

    如果是1月份到3月份或者11月以后,风速达到最大,几乎不可能通行,而5月到10月份风力相对来说减弱,才有通行的可能性。

    而从一天的时间来看,正午前的风力比较小。

    此时,李悠南只是接近大风口,远远就听到如同鬼哭狼嚎的风声,继续往前走,他甚至感受到风口形成了一道几乎不透明的横向移动的风壁。

    这不仅仅是风,更是挟裹著冰粒的物理屏障。

    李悠南深吸一口气,稳住核心,迈入风壁。

    瞬间,他感觉风压不仅作用于体表,甚至试图从他的口鼻中挤压出氧气。

    李悠南也吃了一惊,因为他发现自己竟然无法在这种风压下进行有效的深呼吸。

    李悠南看了看血氧仪,他的血氧竟然已经再次掉下去了2点,来到了93。

    而就在他感觉自己的呼吸节奏即将被狂风打乱的时候,下意识的肌肉开始本能地调整呼吸。

    他忽然感觉到膈肌与肋肌以一种超越常人的频率和力量进行微调,与狂风争夺著每一次呼吸的主导权。

    可怕的血氧能力!

    李悠南此时为了确保自己的设备不被风吹走,已经收起了全景摄像机的自拍杆,将运动相机装在头盔上。

    他深吸一口气,虽然短暂地被风打乱了呼吸的节奏,但他发现自己的身体正在记住这种压力。

    略微适应了一下,血氧竟然开始回升,94、95,再次回到了95!

    李悠南微微松了口气,目光再次变得坚定起来,稳住核心,继续往前走。

    而就在这时,李悠南又看到了一队登山人。

    心头一时间有一些复杂。

    说实话,在珠穆朗玛峰上这段时间遇到的登山者,妈的比他在川西那些地方一次重装穿越遇到的还多————

    说好了世界上最高的山峰,生命的禁区,这合理吗?

    就在这时,忽然风中传来断断续续、被风撕碎的呼救声。

    李悠南抬头望去,只见前方的路绳旁,有一个登山者的氧气面罩被吹飞了。

    那个面罩被卡在了一个岩缝之中。

    而登山者显然已经被吓懵了,趴在地上一动不动。

    李悠南心头顿时微微一沉。

    因为突如其来的变故使得前方的那支登山队伍陷入了停滞,堵住了唯一通过大风口的路线。

    而带来的结果对于李悠南来说也有一些麻烦。

    他如果绕行————目光在两边的悬崖上掠过,那里有不少冰裂缝,危险系数将不断攀升;但如果等待,他的体温和体力会在狂风中飞速消耗。

    要知道,在这种风力下,如果没有保暖设施,体感温度甚至会降到零下五六十度。

    李悠南很清楚,因为他不需要氧气面罩,此时的血氧也维持在安全线以上,所以他是现场唯一有能力施以援手的人。

    他深吸一口气,没有丝毫犹豫,以惊人的核心力量在狂风中稳住身形,对著直播设备冷静地说:「兄弟们,计划有变,得先去救个人。

    这不仅仅是在救人,也是在为自己疏通通道。

    而且————来都来了。

    >


  (https://www.2kshu.com/shu/96114/1284340.html)


1秒记住爱看书屋:www.2k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k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