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屋 > 子不类父?爱你老爹,玄武门见! > 第三百零三章 类祖

第三百零三章 类祖


第303章  类祖

    镂月裁云,华灯初上。

    神龙殿正在冷寂之中,天家父子遥遥相望,流瓦折入的光,仍然无法让刘彻看清刘据。

    「你很像孝文皇祖,骨子里像。」刘彻由衷道。

    刘氏君主,有个很有意思的地方,那便是祖不见孙。

    高皇帝没有见过少帝恭,孝文帝没有见过他,而孝景帝没有见过刘据。

    刘彻没有见过孝文帝,对皇祖的印象,更多来自父祖辈传说,以及文书典籍。

    没有继位前,或者说没有遭遇窦太皇太后铁拳前,刘彻有信心会成为超越孝文皇帝、孝景皇帝,将大汉江山社稷推向更高未来的大汉君主。

    因为,孝文皇帝、孝景皇帝留下的遗泽太丰厚了,万万金国财、半废的宗室集团、瘸腿的元功集团,似乎大汉就在等著他的到来,扫清六合,席卷八荒,玉宇澄清,太平盛世。

    所以他在即位之后,立刻就开刀阔斧准备变革,准备创造辉煌,现实却给了他沉重的打击,他,竟然连一个外戚集团都奈何不了。

    窦太皇太后轻而易举就粉碎了他的新政,一个瞎眼老太太将所有的朝廷大权揽在手中,那时的他,无助地像个几百个月大的孩子。

    所有的人,清清楚楚告诉了他,他的权力、权位,不是来自于他的能力,而来自于「赐予」。

    只因他是孝景帝之子,只因他与窦太主之女陈氏阿娇婚配,只因窦太皇太后听进了窦太主的话,他的天子之位,才得以保住。

    于天子而言,这是莫大的屈辱,所以,刘彻一度振奋,意欲卧薪尝胆,仿效越王勾践故事,磨练能力,积攒势力,从窦太皇太后手中夺回应有的尊严。

    然后,他就发现,柴草做成的席子太硬了,也太扎人了,苦胆,又太苦了。

    想做个明君,貌似有点难过头了。

    那一夜,刘彻思索良久,他想到了孝文皇帝与吕后、与宗室、与列侯无数次惊心动魄的博弈,想到了孝文皇帝事必躬亲、体恤民心的辛苦。

    他又想到了孝景皇帝与窦太皇太后关于「皇太弟」的斡旋,其中的无奈和不甘,想到了吴楚七国之乱,被周亚夫打死的成千上万的叛军将士。

    难道,孝文皇帝、孝景皇帝牺牲一切,作为他们的孙、儿,还要劳苦到这种地步吗?

    刘彻很不甘心,因此他做出了个决定,哪怕这个决定会让他跌得粉碎。

    他决心,等!

    等到窦太皇太后下世,等到窦氏外戚、田氏外戚水火不容,再把失去的一切重新夺回来。

    活的长久,才是王道!

    刘彻清晰地认清了现实,他不如孝文皇帝,甚至不如孝景皇帝,但他,要活的比孝文皇帝、孝景皇帝更加长久。

    而如孝文皇帝、孝景皇帝那般勤政,整日伏案,是不可能长久的。

    相反,纵情声色、游山围猎,使得心、身俱健,更像是长久之道。

    至于丹药,真以为大汉没有「试丹人」,经过人、兽检验无虞,他才会服用。

    如此行径,使得刘彻精神旺盛,只是,不在国政国务之上,仰仗著父祖遗泽,依靠著帝王之术,只在宏观上加以调控,他,很好地驾驭住了天下臣民,至少自己是这样认为的。

    民生疾苦?盗贼丛生?

    大汉一百多个郡县诸侯王国,哪怕绝大多数中庸之臣,总有少数愚直之臣会将地方详情报上来,更别说,他还在自己的身边,故意设了个敢于犯颜直谏之臣汲黯,以此来彰显圣君之德,刘彻不可能不知道。

    但是,他以为大汉民情是合格的,不过是些许刁民恶贼作乱罢了。

    苦一苦百姓,开疆拓土君名我来担。

    直到那次南巡,刘彻真正意识到了民间乱象到了何种地步,可他却顾不得想那么多了,毕竟,要是连皇位都保不住,民安、民乱又有什么关系呢?

    或许到了现在,已经可以抛却所有私心杂念,甚而以「旁观者」的身份来观大汉现状,他惊觉其中变化。

    全方位向好的方向转变。

    苦了豪富,乐了黎庶。

    他当初怎么没想到呢?

    不是没有想到,而是黎庶生死距离他太远了,更关键的是,黔首庶人来不了他的御殿,也讨好不了他。

    不是这苦,就是那难,不像豪富们,穷尽手段,只为博他一笑。

    豪富是手足,黎庶是衣服。

    他可以不穿衣服,但绝不能断了手足。

    太子呢?

    「实事求是」、「以民为本」、「藏富于民」,不仅把黎庶放在心上,更是让天下臣民看到了解决时艰的决心。

    即便时艰之中,包括他的皇帝父亲。

    这点,与孝文帝入主未央宫仅三个月,四个代王后依次病死,有著异曲同工之妙。

    强说区别,孝文帝为了不使功臣后裔忧患,而太子,是为了不使黎庶万民苦难。

    孝文帝牺牲了四个儿子,太子牺牲了四大豪富势力,元功家族、官宦豪族、巨商大贾、游侠盗贼,孝文皇帝与太子手段高低,无法评价,所处的境遇大有不同。

    「是么?」

    刘据微微一笑,「如果父皇这句话出自元狩元年夏五月,我想,大汉无以至今日。」  

    「会更好,还是更坏?」

    「父皇的执政……恐怕就不必我多说了吧?」

    「大汉还能在我手中亡国喽?」

    「难说!」刘据坦率诚恳。

    悔了两句曾经,就真以为事物会改变?

    那种以天心为己心,不仁之至,视万物为刍狗的治国方式,一日不改,便是万民之灾。

    不是孝文皇帝、孝景皇帝所留得家底够厚,父皇再执政二三十年,要是没有个挽天倾的人物,大汉真的要亡国了。

    「二十多年执政,朕,竟被视为亡国之君……」突然之间,刘彻双眼潮湿了。

    刘据没有离开。

    哭?

    哭也算时间的。

    果不其然,刘彻感伤的情绪渐渐消失,彘者,戏也。

    刘据不在乎多等一会。

    「太子,你还想要什么?」

    刘彻有几分气急败坏,指著未央宫的方向,「你现在不是已经坐在那里了吗?」

    (本章完)


  (https://www.2kshu.com/shu/98084/1284325.html)


1秒记住爱看书屋:www.2k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k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