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二章 野彘
推荐阅读:实习生竟是国医圣手 在天魔世界的摆烂生活 祭祀百年,我成了部落先祖 射雕:从镖人开始 嫡明 朕,都是为了大汉! 他失忆?她骗婚!八零娇懒美人怀崽躺赢 庶民不配当状元?她爷是开国帝师 姐姐,快踹渣男!禁欲佛子日夜觊觎 这个崇祯太过极端
第302章 野彘
「父皇,当猪当的太久,已经忘记了自己是谁。」
刘据轻声说道。
彘者,凶猛。
擅冲撞、大破坏、性顽强。
这几乎是父皇真实写照,平等地撞死所有人,把国计民生搞得一团糟,而且,恋栈权力和长生,不愿放手。
父皇活著,就不让其他人活。
顺著父皇的心意,他接受石庆、许昌为太子太傅、太子少傅,与亲族外戚保持距离,连子不类父的辱骂都当成训诫铭刻在心。
会有用吗?
不会!
软弱的天子,是驾驭不住中外两朝悍臣的。
这是父皇的原话。
强横的天子,软弱的太子,只会更加印证了「子不类父」的事实。
长生之事不可追,天子终究有老迈的一天,到那时候,继承人之事便会摆在真龙的面前。
或许有些人会以为,这时的天子,会以曾子病重时对鲁国大夫孟敬子的劝诫,「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抛弃个人想法,为帝国选择最合适的继承人。
太过天真。
任性了一辈子的天子,不可能接受帝国在继承人手中转向,更不可能接受继承人对自己执政的否定。
而朝廷氛围的改变,必然会导致一批人的利益受损,倒是没有什么不好明说的,就是酷吏集团。
一旦皇帝驾崩,朝廷风气改变,中外两朝酷吏行事的人,大概率会在第一时间随著大行皇帝去了。
或是有意,或是无意,在太子宫露出虚弱之时,子不类父的话,便会在整个大汉甚嚣尘上。
到时候,皇帝会选择相信与自己政见不同的太子呢,还是会选择相信简在帝心的臣子呢?
即便皇帝保持一丝理智,愿意再给予太子一分相信,不完全相信酷吏、近臣的谗言,那么,进一步隔绝父子,想方设法不使父子见面,时间一长,父不知子、子不知父,太子孝心不改,皇帝的理智还保持的住吗?
怎么可能还保持的住?
年老色衰的妻,不为所喜的子,权势熏天的戚,下世不祥的己,这些担心,足以让年迈的天子大开杀戒了。
至于如何废太子,年迈的真龙早就「亲身经历」过了。
先找借口,削弱太子母族,再称皇后行媚道巫蛊,幽禁冷宫,动摇太子顺位继承合理性,然后废太子改封王,废皇后改封王太后,最后择机杀掉废太子,王太后忧愤而卒。
这是刘氏君主祖传的智慧,环环相扣,合情合理,顺理成章。
所有的罪名,都扣在了酷吏的头上,冤死皇后、逼死太子,灭亡功勋外戚,自己又没有「金角银边草肚皮」的棋圣故事,只须再擎大汉一些年,装模作样表达悔过,杀死所有酷吏,宣布与民更始,帝国转向,等待新的太子长大,大汉进入了下个轮回,凭借著辉煌的武功盛德,大汉兴亡与否,都无改千古一帝之名。
总言之,顺心意者死,逆心意者死,不顺不逆还是死,为臣为子,只要你身在局中,就不可能找不出一条完美过关的方法。
而这,正是他的父皇。
「可是我想做人呐,不想当猪。」刘据笑道。
怒火渐熄,刘彻瘫坐在御座上,怔怔地望著立于殿上的太子,唇齿颤动,「这么说,从头到尾,你都是知道的?」
「是的。」
刘据笑容不减,慨然道:「我知道子不类父,也知道朝野议论,我什么都知道。」
「所以,事情到了这一步,你杀了齐王,杀了你的兄弟,害死了王夫人,幽禁了燕王、广陵王、李姬,幽禁了昌邑王、李夫人,现在连襁褓、连腹中的都不放过,不见梅、白两位夫人及众女,只为得到我的位子?」
「父皇,不是我杀的齐王,是你杀了齐王。」
刘据认真说道:「齐王是被吓死的!」
齐王刘闳,本就天生体弱,多思多虑,这样的人,在天家之争中,日日惊恐忧虑,又遇王夫人多病,孝诚之心,久在榻前侍候,少儿又易染疾,心病、身病重累之下,夭折是可以预见的事。
齐王之死,在于「天家不睦」。
天家不睦,源于父亲故意制造的后宫争斗,源于父亲故意制造的夺嫡之争,源于父亲故意制造的兄弟不和……齐王,死在父皇的手中。
不是他杀了兄弟,而是父皇杀了儿子!
刘彻如遭雷亟。
「齐王不死,王夫人或者说齐王太后,便不会过哀而死,是以,王夫人也是死在父皇手里。」
「李姬、燕王、广陵王母子,李夫人、昌邑王父子,梅夫人、白夫人及腹中婴儿,包括为父皇所宠幸过的女子,都不会死,未央宫、长乐宫会以夫人姬妾的俸禄,按时供给,也会以诸侯王、公主食邑,保证父皇女儿荣华富贵。」
「父皇放心,我不会像您「善待」我们母子一般善待他们,假以时日,他们未尝不会有现世那天,只是,不会以诸侯王、公主的身份。」
遗失之地上报了其地详情。
李姬在潜移默化改变两个儿子的记忆,拒绝了华府、华服、膳食,住进了田间小院,换上粗布麻衣,吃著粗茶淡饭,耕田种地,如同农家民妇一般,一边带著孩子一边操持家务。
燕王、广陵王年幼,并不理解什么是皇家,只知道生活改变,闹著之前华府华服、华服、膳食,然而李姬教子有方,接连的慈母大巴掌,很快便纠正了两子的哭闹抗拒,引领两位大汉诸侯王迅速适应了寻常生活。
正因年幼,使得燕王、广陵王融入了那里的生活,广陵王还混成了孩子王,整日追鸡撵狗,小小年纪,就显露出流氓的底色,以后教育好了,很大可能还是个流氓。
在一切走入正规后,李姬拒绝了所有赏物、俸禄、食邑,并主动表明希望得到朝廷允许,放弃自己的帝姬身份和两个儿子诸侯王身份,回到普通百姓生活,未得准予,在李姬请求下,所有东西暂时封存了起来。
世界很大,如果真有那么一天,燕王、广陵王或会以庶民之身出现在世界某个地方。
而昌邑王、梅、白夫人的子女,那就只有天知道了。
(本章完)
(https://www.2kshu.com/shu/98084/1284326.html)
1秒记住爱看书屋:www.2k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k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