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新情报,旧船厂日记中的烀饼(感谢一
推荐阅读:斗罗:三位一体,我贯穿了时间线 盛朝原始剑 恐怖诸天:我直接拜酆都黑律! 文豪1879:独行法兰西 我于人间证不朽 从无限就职开始打爆世界 妃常难求 降龙幕笛 历史的天空. 我的设定在你之上!
上午没用多长时间,陈舟就跟郑阿姨聊好了工作的事情。
主要是,老姑、子涵妈妈,已经把这些该交代的东西,交代的差不多了。
到陈舟这里,就针对一些具体细节跟郑阿姨再说一说。
郑阿姨表示明天就可以上班,小店算是正式入职了第二位员工。
中午忙完生意,
陈舟带着从店里烙出来的饼,给老婆孩子留好的灌汤包,顺便也把小师妹领回了家。
林女士和陈桃桃,都挺喜欢她的。
等待陈舟摊鸡蛋的时候,家里又欢腾起来。
当然,热闹的是大姑娘小姑娘。林女士就在旁边看着她们玩。
小师妹确实吃不完一整张大饼。
陈舟给切成四个角。
摊出来的鸡蛋,也照着那么大,切了一块。
陈舟在厨房里问道:
“前两天进的末伏,今天给你补上,鸡蛋是塞里面还是叠着放?”
“烙饼夹鸡蛋。”
端上餐桌之后,小师妹发现陈舟就做了一份。
她有点困惑:
“闻着就香,你们都给我留着啊。”
林女士淡淡笑着:“昨天刚吃过了。”
桃桃则捏下来一点点饼皮,补充了点具体细节:
“我昨天早上吃的这个,昨天下午吃的也是这个,今天早上我就吃不下了。”
又是羡慕陈桃桃的一天。
娘俩换上灌汤包,小师妹就独自品尝起来。
烙饼和鸡蛋饼一起放进嘴里,口感非常美妙。
嘴唇先贴上烙饼表面那层焦焦脆脆的皮,然后咬开烙饼柔韧的瓤,最中间,是厚实弹牙的蛋饼。
油润,微脆,柔韧,丰富的层次轮番交替着来,每嚼一下都是新的感受。
鸡蛋饼浓厚的味道是主角,有一点焦香,带一点油香。
少许葱花,咬到的时候,释放出葱的清甜和淡淡的辛辣。
最后都跟嘴里的烙饼混在一起。
沿着喉咙滑下去。
温暖而又扎实。
小师妹吃完后,莫名其妙的有些感动:“师兄,下次我还要请你们吃饭。”
陈桃桃算是发现了谁最能满足自己的要求了。
悄摸摸地拉了拉赵仪琳的袖子:“赵姐姐,你下次还带我去吃汉堡。”
“没问题。”
陈桃桃是喜欢赠的那个小玩具。
她收集了好几个了。
成天喜欢得跟宝贝似的。
陈舟看了看自己家的冰箱,倒是也贴了不少各种图案的小东西。
所以,他本来想跟俩人说句别老吃汉堡的。
最后也改成了“下回我请客。”
偶尔吃一两次也没什么。
小师妹:“那我可不跟你们客气了哦。”
陈舟让她放宽心:“没有一顿饭是让你白吃的。”
晚上,夫妻夜话。
俩人聊了聊小师妹的事情。
陈舟问道:
“你们公司里没有什么合适的小伙子?”
“哪有啊。我们那小姑娘多,所以上次还想给王猛说来着。”
想起王队,陈舟挠挠头,
“他啊,除了上班,不是在相亲,就是在去相亲的路上,档期排得可满了。”
“是听他这么说过,”林女士把话题聊回来:“你怎么想起来问这个了?给仪琳介绍嘛?”
“对,不过我没问过她的意愿。”
林女士附和道:“这个的确得先问问她的想法,你来还是我来?”
“都行啊,找个机会吧。”陈舟回答,他想起小师妹早上说的话来,转述给了老婆。
“仪琳说,她也不怎么回家。”
林女士两年之前聚餐时,就听赵仪琳说过这个情况。“她爸爸经常给她打过来一些钱,但她不愿意回去。”
陈舟以为老婆不知道呢,不禁问道:“你以前和她聊过啊?”
“对啊,你不知道?”
“我今天才听她讲的。”
“我以为你们在一个公司工作几年,你肯定也知道呢。所以我才说对她好点,还叫她有空来家里吃饭什么的。”
行吧。
白天经历了郑阿姨的小插曲。
陈舟感叹:又是“我以为你知道。”
但世上哪有那么多,有机会解释清楚的误会呢。
人生中好多事,都这么错过了。
他对老婆总结起来:“咱俩以后也得多沟通,你别有啥事就闷着。”
“嗯。”
林女士想了想,眼下还真有个事情,要和陈舟聊聊。
“桃桃是不是也该跟咱们分开睡了?”
陈舟:)(
“我说正事儿呢!”林女士嗔道,“我看育儿书上写的,四到六岁就该考虑让孩子自己睡了,她今年正好五岁。”
“合法夫妻怎么不是正事?她不去次卧,就咱俩去。”
说好好沟通的是你,无效沟通的也是你.林女士听了丈夫的话之后,有一点点赌气。
“去就去。”
转天之后。
陈舟在小区里走着走着,就碰上了郑阿姨。
两人打过招呼,一起来到了店里。
陈舟本来想让她先慢慢熟悉一下工作岗位的。
但是毕竟她之前就在这家店里上过班,甚至厨房的布局都没有太大变化。
所以很快就上手了。
至于调馅、包包子这些工作,郑阿姨怎么说也是十年的老手艺。陈舟都是从她这学的灌汤包。这方面更是什么问题。
唯一让郑阿姨费了点功夫的——
就是卫生要求比从前多了些,清洁消毒、口罩衣帽等等内容。
但郑阿姨很认可,也表示出积极配合的态度。
“要不我儿媳妇都说你这中呢,没在厨房里干活,只知道包子中,现在看样样都中。”
看来子涵妈妈对大姨的影响也挺大的。
陈舟笑道:“不愧是以前干过的老师傅,啥都能看出来。”
“老板你说话就让人高兴。”
这时候,小师妹也到店了。
三人在厨房里愉快地忙活起来。
陈舟包馅,郑阿姨擀皮,小师妹打打下手。
现在这搭配,效率提高不少。
郑秀芳带过来的十年经验,也帮小店完善了一下备餐的流程。
早上来了做什么,闭店之后提前准备什么。
陈舟跟她交流之后,确实获益匪浅。
老话怎么说的?店有一老,如有一宝。
郑秀芳看着灯下明亮的厨房,以及身旁的两个年轻人,一边干活,一边也感慨起来:
“以前我们包包子也是围一圈人,几个老姐妹,比谁包得快、包得好。”
对上小赵的目光之后,郑阿姨连忙又补充了一句:
“在汴梁的那个老店。”
“我知道的,郑姨。”
但,小师妹其实又搞混了。
陈舟倒是很佩服郑阿姨的敬业——在工作中,和同事们竞争效率。
说时代精神可能不太准确,但工作氛围肯定很重要。
想起情报中提到的,即将到来的客流,陈舟跟大姨和小师妹说道:
“前几天我发群里那个视频你们看了吗?好像是有点火,可能未来几天会忙一点。
咱加把劲,要是多赚点,咱月底就多分点。”
小师妹想起来在视频底下看到的评论。
转述道:
“网友说什么禁欲系包子,一定要来尝尝。哈哈哈哈。”
一边说着,自己就笑了起来。
郑阿姨也看了视频,甚至儿媳妇破天荒地找话题跟自己还聊了聊。
但她真不太懂这些东西。
还是孙子帮忙找到的相关内容。
不过,赚钱这俩字,她听明白了,而且赵仪琳也跟她讲过陈舟发钱的事情。
郑阿姨心想:这老板人真中啊。
比之前的老板还好咧,肯定能发大财。
自己就在这踏实干,也肯定能把养老钱,攒出来。
七点半,情报刷新。
陈舟总感觉以前一边干活一边看,有点偷偷摸摸的。
现在好了,可以暂时将工作交给郑阿姨,自己专心地查看情报了。
【市井秘闻(稀有)】:海滨市老船厂三号仓库的办公室里,有一本遗落的日记,第40页上面记载着年代特色美食“烀饼”的做法。该美食取材杂粮、蔬菜,符合当下市场需求。
先说烀饼,陈舟还真没吃过。
甚至是听着都有点陌生。
按理来说,即使是地域性的美食,传播范围也不会那么窄。
可能确实是年代感有点强了。
不过一份老食谱,竟然还能符合当下的市场需求,管他适不适合卖的。陈舟确实挺好奇的。
做一做,尝一尝,总归没什么问题。
情报中提到的这个地点,陈舟不陌生。
因为附近有个地铁站,所以老船厂地址后来规划盖商品房,这还是当初设计院里面的接的项目呢。
不过没钱继续投资。项目就烂在那了。
老船厂,也还在那继续老着。
这几天不忙的话,可以去转一圈。
待办事项+1。
然后是——
【食材快讯】:春季播种的玉米,即将大量上市。
搁在老一辈,什么季节下什么蔬菜,可能都属于常识、生活经验的范畴。
不过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常识。
掌握着以前的农耕经验老人们,也得向儿孙学习怎么使用手机了。
这几天去菜市场,确实可以买一点,到时候往高压锅里一呲。味道估计不错。
第三条定向情报——
【食客动态(定向)】:未来三天内到店食客,将同比上周增长60%。
增加人手,完善工作流程,提高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这是陈舟应对客流的方式。
他以前也上过班,并不喜欢加班。
如今小店基本盘在社区居民这里。面对这波客流,陈舟也就不打算加班了。
【市场消息】:据不完全统计,光明区餐饮行业员工缴纳社保的比例,不超过百分之四十。
陈舟:做好自己。
刷新着情报,店里也刷出来一个,固定出现在周二的食客。
王队夹着那小公文包,今天看上去有点憔悴。
“又加班了?”
王猛这次找到了一个位子,他把包放在那里。转头回道:“晚上十点多打电话让我写东西,服了。今天多吃点。”
“上次的灌汤包吃过没?我感觉你这回来八个。”
王猛有点欲言又止。
“我有点后悔了,陈师傅,我不该拉着你拍视频的。”
“不能这样说啊,”陈舟玩笑起来:“咱俩属于双向奔赴。”
“再奔赴下去,我都该吃不上包子了。”
店内,小师妹听到这个王队要吃灌汤包,不由得看了看桌子上的20808餐巾纸。
还剩半包。应该够他用的了。
一滴不剩,明天更新时间得到晚上了,诸位。
一万字奉上
(本章完)
(https://www.2kshu.com/shu/98114/1284543.html)
1秒记住爱看书屋:www.2k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k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