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屋 > 世界江山一统志 > 第20章 削除巨宦

第20章 削除巨宦


李纯有又开始考虑下步的选人用人问题,如果都像李吉甫这样有干劲、有办法多好,何愁大事不成?

朝中的一些重臣,如郑余庆、杜佑、郑絪、高郢等人,大都年老才平,身居高位,发挥作用有限。

宰相杜黄裳离自己的期望值也有些差距,杜黄裳有气魄,能干大事,但是平时不拘小节,粗枝大叶,在办一些具体事上不考虑细节,办事虎头蛇尾,听说他还收了西川节度使高崇文不少贿赂。

但是这些人这些人都有些功劳,自己即位不久就换掉说不过去,目前合适的人才也不多,只能后面找机会逐步平替。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李纯认为有能力、有思想的大臣中,首选李吉甫,此人知识丰富,办事认真,抓关键更抓细节,做人刚柔中和,上下都能接受,更关键的,他就是一个数据库,很多东西问他,都给你讲的清清楚楚。

其次是御史中丞武元衡,此人文武全能,嫉恶如仇,能干事,也能成事,是个人才。

还有翰林学士裴垍,也是个有思想、有能力,心思细腻之人,可以委以重任。

兵部侍郎李绛,做事情很有想法,敢于直言,很多事情都有独到的见解,但有时过于刚直,容易得罪人。

其他诸如崔群、李巽、李藩等人,均各有优长,都是以后自己要倚重的人才。后面可以让那些年龄大的老臣退休,找机会把这几个人逐步提拔到重要的岗位,帮助自己干出一番大事业。

关于宦官问题,李纯决定不再提起此事,自己单独筹划,寻找合适的机会,逐步剪除。李纯虽然不动声色,但是一直在暗中观察几个主要宦官的表现,寻找他们的破绽和问题,借机解除他们的权力。

俱文珍那边失了兵权以后,对其他宦官的控制力不如以前,原来排名第二的内枢密使刘光琦地位上升,私下利用手中的职权干预朝政,谋取私利,引起了李纯的注意。

这个所谓的内枢密院还是前几任皇帝所设,他们觉得朝臣没有宦官听话,在朝廷之外又在宫内设立一个内枢密院,并任命亲信宦官担任内枢密使,帮助皇帝处理朝政。

李纯认为,内枢密院就是前几个昏庸的皇帝为了省事所设,留给宦官干政的机会,他本想撤掉,但是看到刘光琦不安分,可以让他先犯错,然后可以名正言顺的解决。

内枢密使刘光琦贪权好财,前面看到俱文珍通过拥立李纯为帝,立下大功,赏赐丰厚,非常眼馋。

刘光琦现在自己地位上升了,也想利用职权捞钱,满足内心的欲望。他虽是内枢密使的身份,但是李纯比较有主见,很少让他处理具体政务,他只能传达皇帝意见,不能直接参与政事。

为了方便揽权牟利,刘光琦暗地里在朝臣中寻找代理人,这样可以内外勾结,方便插手朝政获利。

中书省六品堂官滑涣,官职不高,却又内心贪婪,也急着找一个靠山,好趁机参与朝政,捞取好处。经过几次接触,两人一拍即合,结了一个利益团伙。

由刘光琦在宫内打探消息,熟知皇帝和宫内的动向,然后向滑涣传递消息,由滑涣向中书省转达。

中书省有时也搞不清是皇帝的意思,还是俱文珍或刘光琦的意思,既然是宫里传出来的意见,也懒得去探究,基本都按照滑涣传递的消息去落实,刘光琦、滑涣趁机卖官鬻爵,捞了不少好处。

久而久之,滑涣狐假虎威,觉得自己牛逼起来了,对中书省的臣僚也开始倨傲起来,有些中书省的官员也逐渐知道了其中的玄机,但是他们对宦官之祸都是记忆深刻,还是不愿得罪刘光琦和滑涣。

宰相郑余庆和宦官有矛盾,十分反感滑涣的所作所为,向皇帝上书弹劾滑涣,刘光琦和滑涣相互串通,拒不承认所有罪行,反告郑余庆捕风捉影,诬告他人。

李纯觉得,刘光琦和滑涣的罪行还不够大,郑余庆的弹劾,没有证据,难以施以重惩,天令其亡,先令其狂,不如让他们充分暴露罪恶,然后再施霹雳手段,彻底铲除。

同时考虑到,郑余庆虽然刚直,但是年龄偏大,能力偏弱,不如顺势退下来,也可以麻痹刘光琦和滑涣。

充分考虑后,李纯下旨由俱文珍来调查这个事件,有几个朝官提出反对意见,都被李纯挡回去了,让很多人都错以为皇帝偏向宦官。

俱文珍作为宦官首领,又收了刘光琦和滑涣不少好处,调查的结果自然有利于刘光琦和滑涣,这也符合李纯预期的情况。

李纯最后定下结论,郑余庆有些老糊涂了,所言不实,调查中没有发现刘光琦和滑涣罪行,考虑到郑余庆以前也有功劳,撤掉其宰相之职,保留原来待遇,让其退休。

收到这个处理结果,刘光琦、滑涣欢欣鼓舞,自以为得计,贪婪之心更甚,卖官鬻爵、干预政事更加过分。

滑涣家里简直是门庭若市,跑官要官的,川流不息,滑涣是来者不拒。李纯冷眼旁观,看着他们蹦跶,就是装着不知道。

刘光琦主内、滑涣主外,两个人相互勾结,聚拢了不少官员,所幸基本都是一些小官,朝中的老臣、一些有能力的大臣没有参与其中。

宦官头领俱文珍也有介入,但是参与不深,只是涉及其亲友利益时,才向刘光琦打个招呼,卖官的事很少参与。

李纯看来,这个俱文珍还是有些大局观,不是那种没底线的人,不禁对这个大太监肃然起敬,这也减轻了后续处理此事的阻力。

疮长熟了总会破,就在很多人都不敢惹刘光琦和滑涣时,中书舍人李吉甫出手了。

通过接触和观察,李吉甫认为李纯是一个胸怀大志的皇帝,定有解决宦官问题的想法,上次郑余庆之所以失败,一是那时两人的罪行还不大,二是郑余庆没有提供证据,小打小闹没有用。

李吉甫经过暗中观察收集,拿到了很多刘光琦和滑涣卖官受贿的证据,然后把掌握的情况写成奏折交给李纯。

奏折中把两人贪腐的情况写的很详细,哪些人,什么时候找他们,送了多少钱,得了什么官都写出来了,甚至对滑涣钱财藏匿的地点和金额写的都很清楚。

李纯等的就是这一刻,暗自佩服李吉甫的心机深沉,手段老辣,干脆就任命李吉甫全权彻查此事。

李吉甫雷厉风行,立即采取断然措施,带人对滑涣的官衙和住所进行彻底的搜查,力求查出所有实证。经过仔细的搜查,李吉甫在滑涣的官衙和家里搜到上千万钱,远超一个六品官的收入,坐实了他贪污受贿的罪名。

既然掌握了关键证据,李吉甫立即把滑涣关入牢中审讯,经过一番拷问,滑涣是竹筒倒豆子,全部招供,自然涉及到刘光琦和一大帮人。

对于滑涣这种小官巨腐,李纯毫不留情,勒令自杀,抄没家产。对于涉及此案的其他人,按照罪行大小,由御史台进行处理,对于其中的刘光琦和俱文珍,李纯决定施展一下手腕,亲自处理。

李纯派人将俱文珍单独召到紫宸殿,把李吉甫关于此案的奏报给他看,俱文珍看到奏折的内容,额头不禁流出汗来。

一是宦官刘光琦在此案涉及很深,贪污金额巨大;二是提及了自己也涉及此案,间接通过刘光琦、滑涣帮助亲友谋取官职;三是上次自己调查两人,什么问题没有,这次却查出这么严重的问题。

俱文珍作为大太监,虽然经历过很多风雨,但是这次自己也卷入此案,如何处理都在皇帝的一念之间,俱文珍不禁踌躇起来。

看到这里,李纯说道:“俱公公为朕立过大功,做事也很有分寸,朕一向看重你,此事涉及宫中的太监,作为大内总管,你看该怎么处理?”

俱文珍听到李纯没有直接点出自己的问题,连忙借坡下驴,叩首道:“老奴御下不严,约束不力,还请陛下责罚。”

听到俱文珍不提自己的事,李纯也不捅破,说道:“俱公公快快起来,刘光琦犯错,主要罪责在他,朕不会归罪与你,今天既然请你来,就是听听你的意见,但说无妨。”

俱文珍黯然说道:“当年拥立陛下,刘光琦也是有出力的,他犯错是该责罚,老奴恳求饶他一命,其他听凭陛下发落。”

李纯等的就是他这句话,于是说:“俱公公言重了,朕不是不念旧情之人,也不愿滥杀,朕打算撤去他一切职务,赶出宫去。”

俱文珍说:“谢陛下仁慈,刘光琦出去也没地方呆,顺宗皇帝的陵墓缺人看护,老奴建议让他去那里守陵。”

李纯道:“就依你所言,另外,俱公公年龄也大了,不宜再操劳,何不早点安享晚年?”

俱文珍听后,知道李纯这是让自己体面退休,但是他哪里肯轻易放弃权力,显得犹豫不决。

李纯当即对李承闽使个眼色,李承闽赶忙拿来一个盒子给俱文珍说:“这是皇上赏你的。”

俱文珍打开一看,盒子里都是金银珠宝,这是给他下软招,如果自己不配合,李纯可能就会对他来硬的,到时候就没有这么好的待遇。

俱文珍也是一个聪明人,当即作出决断,跪下拜道:“老奴谢陛下赏赐之恩,一切全凭陛下做主。”

李纯道:“俱公公也是立下大功的人,朕也不能亏待于你,另赏你为左金吾卫大将军,荣归故里。”

俱文珍还能说什么呢?该给的体面都给了,皇帝也够意思了,如果再不识趣,就是给自己添麻烦。得了荣誉,得了钱,手里也有不少积蓄,还是按照李纯的意思来吧,体面退休、荣归故里。


  (https://www.2kshu.com/shu/98184/49365710.html)


1秒记住爱看书屋:www.2k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k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