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屋 > 世界江山一统志 > 第18章 朝堂论政

第18章 朝堂论政


俱文珍到了成都后,代表朝廷宣旨,正式任命高崇文为西川节度使。高崇文非常高兴,也想与这个大内总管交好,就从府库中拿出大笔财物赠送给俱文珍,俱文珍心里乐开了花。

几个月后,俱文珍返回长安,发现左神策军的兵权已经被拿走了,但是也无可奈何。李纯还专门找他安慰一番,让他仍然做大内总管,还是宦官的头领,还给了他一些赏赐,这事也就过去了。

后面,俱文珍越想越不是味,虽然得了一些钱财,但是丢掉了兵权,虽然还是宦官的老大,但是没有以前威风了。当时自己不在长安,但是其他太监居然也没有帮自己说话,心里气愤不已,多次骂其他太监忘恩负义。

平时,俱文珍仗着自己给皇帝立过大功,不把别的太监放在眼里,经常在别的太监摆架子,搞得很多太监对他不服,对他也没有以前那么言听计从了。

在寝宫里,李纯又回想起在前世的生活,想起以前的家人朋友,内心无限感慨,再想到自己来到唐朝以后,虽然经历了一些波折,但是总算度过难关,有了一个好的开局。

他又想起了历史书中关于唐宪宗的记载,此人前期也算是有些作为,干了几件漂亮事,成功削平了几个大的藩镇,但他跟唐玄宗有点类似,前明后暗,前期办了几件大事后,后期就开始奢侈昏庸,甚至崇道佞佛,最后为了长生服用金丹而死。

自己不能走他的老路,后面要逐渐开拓自己的道路,毕竟利用一生的时间统一世界不是那么容易的,还有政治、经济、军事、科技,都急需发展起来,还要要选贤任能,改革进取,把唐朝彻底振兴起来,干出更大的事业。

李纯想,登基都一年了,才讨平了刘辟,办了几件小事,按照这个速度,要到驴年马月才能有大的突破,当务之急是理清目前的局势,找到朝廷的下步施政重点,君臣齐心,逐一破解难题,快些把国家富强起来。

第二天,李纯召集朝臣在含元殿进行大朝会,讨论朝廷的大政方针。朝会仍由俱文珍充当话事人,由他向大臣们传达圣意,要求众臣对当前的局势和施政重点发表看法。

杜黄裳首先出班奏道:

“德宗皇帝以来,藩镇之乱已经成为我朝的毒瘤,各节度使先后拥兵作乱,朝廷跟地方的节度使发生多次战争,损兵折将,生灵涂炭,皇上刚即位就出了刘辟之乱,削藩势在必行。”

武元衡出班奏道:

“臣附议杜相之言,当前拥兵割据的藩镇,是我朝的大患,臣认为应当逐一讨平,扫平叛逆,恢复大一统格局。”

李纯则说:

“两位爱卿言之有理,但是由于藩镇割据,分走了大量的财力、兵力,削藩所需军队钱粮从何而来?”

李绛出班奏道:

“陛下,征兵打仗首先就是需要强大的物质保障,臣建议改革财税政策,上收财权,扩大税源,提高朝廷的财政实力”

李纯嘉许道:

“李爱卿所言,亦是朕之所想,目前朝廷确实缺钱,户部要拿出一个财税改革的方案,改善朝廷的财政情况。”

没想到户部尚书李巽却说:

“目前全国很多藩镇都不按照规定缴纳钱粮,目前朝廷直接控制的地方有限,百姓的负担比较重,不能加税,财政改革的事只能徐徐为之。”

大理寺卿陈达封不干了:

“我看不尽如此,据臣所知,有些豪门权贵隐匿土地、窝藏人口,如果把这一块挖出来,就可以增加一笔收入。”

李吉甫也跟着说:

“由于藩镇之乱,很多百姓逃亡,其中有一部分被豪门大户藏匿,如果挖出来,确实能增加朝廷的收入。”

李纯大体也知道这个情况,但觉得目前动权贵似乎还不到时机,等到后面再专门筹划这个事,就说道:

“这个户部可以先清查,如果确实有藏匿土地和人口的行为,自然要严惩不贷,刚才说到削藩,其他人还有没有好的主意?”

裴垍出班奏道:

“臣以为,削藩势在必行,但不一定都需要讨伐实现,顽固的、势大的只有成德、卢龙、淮西、魏博、平卢等几个节度使,其他的大都是墙头草,只要打击首恶,其他的定会望风披靡,做到事半功倍。”

李纯点点头:“裴爱卿所言不错,从目前来看,应当首先打击哪几个藩镇?”

只见一名年轻帅气大臣出班奏答,李纯定睛一看,此人就是当朝才子元稹。凭着记忆,李纯知道,此人在一些书中曾被称为“渣男圣手”,历史上元稹少年得志,文才一流,政才卓越,情场得意,当朝有才的美女先后都跟他有过情史。

此人还与当朝大文豪白居易是好朋友,元稹比李纯小一岁,算是同龄人,泡妞的事,自己兴趣不大,政治上倒是可以好好用他。

元稹还只是一个普通官员,但是一点也不怯场,只见他从容答道:

“微臣以为,平卢节度使李师道、镇海节度使李锜居心叵测、首鼠两端,小动作不断,存割据自立之心,应当首先拔除。”

裴垍接着元稹的话题说:

“李锜这个人,我比较了解,此人志大才疏,自命不凡,却能力平平,其军队战斗力一般,内部心也不齐,存在隔阂,易于击破。”

李纯道:“裴爱卿说李锜内部心不齐,存在隔阂,可有依据?”

裴垍继续说道:

“李锜贪财好色,刻薄寡恩,聚敛的钱财大都据为己有,对待部下比较吝啬,又多疑,属下很多官员其实不服他。他如果要谋反,必然有很多人不愿跟随他,完全可以策反一批人。”

李纯颔首道:

“裴爱卿说的消息很重要,削平藩镇,要刚柔并济,靠征讨耗费大,破坏也大,如果可以使用计谋,让他们内部瓦解,确实更妙。裴爱卿,关于李锜之事,你可以先收集一些信息,提前谋划,等时机成熟再解决此事。”

裴垍慨然道:“为陛下分忧,乃臣之本分,臣定当殚精竭虑,想尽办法,把这件事做好。”

李纯想换个话题:“藩镇作为我朝的最大问题,毋庸置疑,其他方面的事,众位爱卿也好好谈谈。”

李绛奏道:“臣以为,我朝还有一大问题,那就是宦官干政的问题,近些年宦官权势太大,应当进行限制,不然容易祸乱朝政。”

李纯知道他说的是实情,但是俱文珍就在朝会上,如果自己贸然表态肯定会打草惊蛇、刺激宦官,于是道:

“李爱卿过虑了,目前我朝的宦官们都还不错,情况没有那么严重,朕会酌情处理。”

杜黄裳和俱文珍关系不错,连忙打圆场:

“陛下说的对,前朝确实是有些宦官太过分,我朝的宦官总体还算本分,适当限制一下权力就好。”

没想到李绛犯了倔脾气,说道:

“宦官之祸不得不防,宦官必须要严格限制在宫内,要解除宦官的兵权和干政的权力!”

李纯看到俱文珍的脸上已经变色了,明显是蕴含着怒气,如果再不打住就可能搞出第二个“甘露之变”,于是佯装发怒道:

“朕此次登基,宦官出了大力,哪有你说的那些问题?此议不必再提,今天朕请众位爱卿献言献策,重点放在治国兴邦上,可以讨论一下其他议题。”

李绛看到李纯生气了,知道多说无益,于是不再言语。

李吉甫出班奏道:“臣长期在地方为官,今年才入朝为官,臣除处理政务外,比较喜欢研究山川地理和人口财税等数据,先后编了《元和州县图志》和《元和国计簿》,可为陛下治理天下、平定藩镇提供一些依据。”

李纯对地理和重要数据也很感兴趣,这也不是几句话就能讲清的,就说道:“李爱卿的这两本书,朕甚感兴趣,朕明天上午在宣政殿单独召见你,再详谈一下。”

经过各位大臣的不断发言,李纯感众臣对问题的看法与自己大体一致,但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却没有议出什么良策,在朝堂上一直讲问题,也没什么意思,就想结束朝会。

看到大家都不怎么发言了,李纯就对俱文珍摆摆手,俱文珍当即明白意思,对众臣喊道“朝会结束,退朝!”

李纯举行大朝会,一方面是要征集众臣好的意见和建议,另一方面也是观察各位大臣的态度。

今天朝会来了很多大臣,但是积极发言的就那么几个,大部分都是不吭声,有的官员职低言微还可以理解,但是像郑余庆、杜佑身居宰相,居然也是没有任何表态。


  (https://www.2kshu.com/shu/98184/49367800.html)


1秒记住爱看书屋:www.2k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k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