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屋 > 祖龙赤蛇 > 第43章 巨野盗贼

第43章 巨野盗贼


  次日登船。商队有船五艘,货船十余艘。这五十名护卫被分别安排在货船上,每船五人,和商家的押运人员同船。也有些货船并没有护卫,只有押运人员。壮年人鉴于刘季年青,又是新手,自己和他一条船,好随时照应。

从沛县到彭城不过二百里,但由于是逆水,又是货船,路上要走三天,沿途没有大型的聚邑,只有一些小型城邑。这些商人都是常跑这条商路的,在沿途已经积攒下不少人脉,知道哪里的城邑比较安全。天快暗下来时,一行人就向一处熟悉的城邑附近靠岸。

这里也谈不上什么津口,只能找到一些相对避风的河汊停靠。在船家靠岸的时候,那些与城邑关系较熟的商人登岸,先到城中预定逆旅。少时回来,满面愁容,召集众商家过船聚会,那位壮年人因为是卫队首领,也被邀请过去参会。少时,壮年人回来,让同船的人通知各船的伍长过船会议。

待伍长们到齐,壮年人道:“是城郊野颇有盗贼,非邑中人不得通也。各东皆无可入,但居船上。城中惠赐粮十石,惟需吾等往运。从此至城不过五里,分士卒一半护之,一半守船。慎勿忽也!”

刘季听了,心中暗惊。此处距离丰、沛不过数十里,这里有盗贼,怎么丰、沛那边毫无音讯,完全是一派太平景象?

壮年人指派了一名年龄大的什长为统领,率领二十人前往护粮,自己则率领剩下的三十人下了船,四面巡查可疑迹象。刘季跟在壮年人身后,四处查看,果然在一些芦苇丛中的空地中,发现一些灰烬,显然有人在这里烧火炊食或取暖,而且人数还不少。壮年人仔细查看了那些灰烬,刘季小心翼翼地问道:“父何所见?”

壮年人道:“灶但尺许,无鼎,炊者不过十人。烬尚厚,不可数日之内耳。足迹相杂,未可辨也。”

刘季看了看,点点头。又看了几处,有壮年人的解说,刘季也能从中看出些名堂来了。

巡查了一圈回来,并没有特别的危险之处。日落时,前去运粮的商贾和卫队也都回来了。商家和壮年人商议,在一片空地上挖灶升火炊粥。有些船家跳到河中,抓到了一些鱼,另外用一只鼎烹鱼羹。在商家们炊事之时,壮年人将护卫分派出去,伏于芦苇丛中监视周围的动静。一直到野炊结束,一切似乎都很太平。

到了夜间,商家们各自回船休息,壮年人不敢松懈,想安排护卫轮流出去放哨,但几乎没有人愿意去;壮年人想让大家集中到一处,在原野上休息,也有很多人不愿意,他们道:“吾等佣于商家,商家独卧,而吾等独值,奈何?”壮年人也很无奈,他虽然是护卫首领,但也无法强令大家服从。他苦口婆心地劝戒道:“散于船上,安则安矣,其奈盗贼何!若盗贼四至,死无地也。”但大家显然不拿他的话当真,在通宵劳累和安逸休息之间,多数人都选择了后者。

这时,刘季出来道:“父言是也。盗贼出没,不可不防。宿于舟上,救援未及,必死也。小子愿随父往!”

一帮护卫骂道:“小子何德,敢出首耶!汝惧盗贼,尽可独卧草莽,何及其他!”

最终,只有十来人跟着壮年人宿于草丛之中,其他人都在舟上安卧。

在出来的人中,有三人是带弓箭的,其他人都是普通的棍棒,只有刘季是一根丈八长杆,腰中还佩有剑。

壮年人带着这十来个人走出一里之外,在一片芦苇丛中找到一块空地。从那里可以看见船队的一切动静,但外面难以发现里面的情况。刘季放下剑、棍,准备倒头休息,却见这些人并不躺倒,只坐在地上,双手抱膝,将头埋在膝间睡觉。刘季悄悄地问旁边的人道:“奈何不卧眠?”

那人道:“非独备贼,犹备兽也。兽行甚轻,卧则噬喉,无所觉也。坐眠则彼但袭背,犹可救也。”刘季听得胆战心惊。看来那些人不下船似乎也是有道理的,毕竟陆上的野兽,一般上不了泊在河中的船。

虽然上巳已过,时近初夏,但夜间依然凉风习习。刘季不习惯坐着睡觉,少顷即手脚麻木,无论如何也睡不着,而且越睡不着越觉得冷。

正在胡思乱想之际,忽听得远处有几声蝈蝈叫。不久,别的地方也传来几声蝈蝈叫。刘季心里想,这时也有螽斯了!正想着,就见那壮年人猛然抬起头,悄声道:“有袭!”

所有人也都抬起头,悄然从地上拾起棍棒。刘季也从地上拾起长杆,却被壮年人一把按住,小声道:“勿举!”刘季赶紧停下准备举起长杆的动作,只握住长杆的一头,学着其他人的样子,俯身走到芦苇边,向外张望。

这天天阴,四周十分昏暗,刘季瞪大眼睛,却什么也没有看见。但见壮年人趴在地上,一耳贴地,少时道:“约百人至矣!”刘季也学着趴在地上,凝神细听,果然能听到刷刷的脚步声,从周围不同方向传来,但他听不出有多少人,只知道人数不少。刘季心里十分紧张,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突然,一片火光亮起,刘季急抬头看时,只见周围一片火把。刘季下意识地数了数,数出一百二十四只火把。但由于路途较远,不知道火把下到底有多少人,也看不清火把下人的面孔。

那壮年人立即跳起,对众人挥了挥手,那十几个人跟在壮年人的身后,弯着腰走出芦苇丛,来到芦苇前的一片大道上。十几个人在壮年人的身后一字排开,刘季由于持着长杆,站在壮年人的身后。

那壮年人高声叫道:“沛县王氏,不知哪路好友来访,未及远迎,且恕罪!”

壮年人的那一嗓子喊出,远处的火把停了下来。就听得对面也有一人高声喊道:“巨野英氏,不知王兄至,多有打扰!”

那壮年人道:“英兄远来,弟未知,不及迎兄东道,罪过罪过!”

对面的声音道:“未敢扰王兄,但因巨野遇灾,投奔他乡,但求衣食而已。王兄不在沛县,至此僻乡,必有所营。”

那壮年人道:“弟蒙诸兄所赐,在泗水上取一箪食。——虽贫,皆诸兄所赐也,绝不敢忘!友有患难,虽千里来,不敢辞也!”

对面的声音道:“好英雄,弟等来此,不敢久居,但得一食,得保骸骨还乡足矣!”

壮年人道:“此事易耳,愿与兄一会,各得一人为伴何如?”

对面的声音道:“善!惟勿得有弓箭耳!”

壮年人道:“喏!”转身对刘季道:“汝且随吾而行。若有变,急举棍左右三摇以报!”

刘季道:“喏!”

壮年人又对其他人道:“刘季棍不动,则事成矣。棍摇时,汝当报于舟上,令急出。”

其他人也都道:“喏!”

壮年人对对面喊道:“吾将行矣!”

对面也喊道:“启!”

刘季按照壮年人的吩咐,倒拖着长杆跟在壮年人的身后而行,无事不要举起长杆;而壮年人则将弓箭放下,徒手向前。远远见火光中也有两人向这边行来。由于对面有火光,那人的行动刘季看得清楚。那人行得缓,壮年人也行得缓,那人行得急,壮年人也行得急,总与对面保持着相似的节奏。相距二十来步时,两边一起停下。刘季发现,对面两人都以布蒙面,看不清相貌。而自己这边没有蒙面,以真面目见人。

对面那人一拱手,道:“素闻沛县王兄之名,今得拜见,幸何如之!”

壮年人也拱手道:“弟亦闻巨野英兄之名,奈山川阻隔,未得拜见。只不知将何以见!“

对面那人一把扯下自己的蒙面,道:”事有无奈,王兄其恕之!“他身边的人也扯下了自己蒙面,刘季惊奇地发现,那人竟与自己年岁相仿,也还是个少年。

四个人以真面目相见后,两名壮年人各自上前,两名少年则留在原地。壮年人四手相握,看上去像是久别重逢的老友,其实是在进行一场针锋相对的谈判。两人不发一言,只以手相谈。良久,两个人突然同时撒开手,相互对击一掌,倒退着往回走。来到自己同伴身边时,两人相互拱手相辞。对面的两人再次戴上蒙面,壮年人相互面对,而少年则各自转身,背靠背地向后退去。刘季心情紧张,手里紧紧握着长杆,随时保持着猛然横扫的姿势。从谈判地点回到来队不过百步,但在刘季看来,简直如同百年那么漫长。终于回到本队,对面也熄灭的火把。壮年人对身后一人道:”速归取千钱来!“一人立即回身,往船上跑去,少顷带着一串钱过来。壮年人迅速在手中数了数,数出一千足钱,交给刘季道:”彼少年亦将至,汝可往与之!“刘季放下长杆,将剑推到身后,拿着钱向前走去。


  (https://www.2kshu.com/shu/38820/49623969.html)


1秒记住爱看书屋:www.2k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k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