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屋 > 祖龙赤蛇 > 第31章 设东郡

第31章 设东郡


  蒙骜率军进入战场,虽然粮食十分紧张,但却没有请求后方运粮,就是出于这一考虑:后方是不负责前线的供应的,前方所需的一切,要不就在战前由士卒们背上战场,要不就在战场上获取!蒙骜进攻卷城的战役算是打了个擦边球:后方在战时提供了云梯支持,而这本应该由前线部队就地制造;但由于这些器械是由洛阳部队前运的,而洛阳部队算在作战部队内,所以这些器械还算是作战部队运到前线的,而不是后方支援的。

蒙骜让荥阳向前线运送粮食,并不是为了向前线作战的部队提供供给,而是向征发的前魏国邑民,现秦国编户提供服役的供给。按秦律,服役人员的供应由征役者提供,郡里征发的劳役由郡府提供,县里征发的劳役由县府提供,现在蒙骜是代表秦王征发劳役,每天的供应自然由中央财政提供。简单点说,蒙骜是让荥阳向秦地的役夫提供粮食,而这些役夫是由秦王征发的。这并不违反秦律,只要荥阳记录在案,相府在今年或明年的上计中加以减免就可以了。

用商人运粮不要太方便。濮水是济水的一道分支,而济水是黄河的一道分支,濮水流域实际上有濮水、济水、黄河三大航运交通支持。得到订单的商人们,立即调集货源和运输工具,迅速将数万石粮食运到各城。效率之高,连蒙骜都感到惊讶。

来不及进行编户,蒙骜将邑民粗略地进行了编组,就投入到各种劳役中:打扫街道,清理尸体,修理道路,整顿城池……当各城邑的邑民能够通过服役获得粮食时,秦军就必须继续进军,占领敌人的乡邑,获得军粮。

本来从卷城进军的秦军预计应在酸枣、燕、虚、平丘一线停下来,此线以东的部分由陶郡来攻打,他们只负责牵制、阻击大梁的援兵。但蒙骜决定将攻下来的地域全都划归秦地,这一计划必须加以调整,否则秦军成了本土作战。

王翦只能再次出发,继续向前进攻。

距离最近的城邑是匡城,距离平丘不过三十来里。匡城是一座历史古城,孔子曾经路过这里,领教过当地人的厉害。但现在匡城已经不复往日之势,王翦大军一到,立即开城投降。

其他部队也只能继续向敌境内进军:大约五千人渡过济水,进入魏国户牗乡,另以五千人驻阳武,五千人驻平丘,以一万五千人的兵力监视大梁。王翦继续率领五千精锐向纵深进攻,夺取了长垣。

长垣失守后,襄丘的守将在坚持了一个多月后,终于失去信心,弃城而逃,襄丘也被攻占。

陶郡军和王翦军会师后,打通濮水,沟通卷城和陶郡的目的已经基本实现。但蒙骜现在的目的是将这片区域收归秦地,而不是捞一把就走。所以他命令王翦在会师后,再捡选精锐五千,继续北上攻取桂阳、平阳等一系列城邑,一直到达黄河岸边。另一边,蒙骜利用从荥阳买来的粮食征发民夫修筑道路。

秦军经过近三个月的作战,占领了北到黄河,南至济水,东起长垣,西至酸枣、阳武一大片区域,二十座城邑,将陶郡和卷城-荥阳一线完全连成一片;而卫国与魏国之间的联系几乎被完全切断。吕不韦派来的使者也已经到了,吕不韦宣布将蒙骜攻下的这片区域设为东郡。调蒙武为东郡守,王翦升任东郡尉,吕不韦派来的那名使臣为东郡丞,设立了若干个县,由蒙骜从军中按军功爵位任命各县的令、尉、丞。

鉴于魏王已经去世,新魏王即位,权力系统还没有完全理清,吕不韦让蒙骜不必等与魏王媾和,立即率军返回。蒙骜于正月底班师。

蒙骜于回师前,在各县都留下了精干的部队。蒙武就任后,在各县推行阡陌令,重新分配了土地,留出期限让逃亡的邑民返回原籍。重新划分了乡里,并进行军事训练。

蒙骜在占领东郡时,有意维持与卫国的良好关系。蒙武担任东郡守后,与卫国展开贸易。随着灾情的结束、春天的到来,商业活动得到逐步恢复。东郡控制着三条关键的商业水运通道,周边有荥阳、洛阳、大梁、濮阳等大型商业都市,境内有大量的大小津口。蒙武在津口设立关卡,收取税收,每天收入十万钱。由于粮价飞涨,各地的粮食也源源运入;蒙武以出租种子的形式,将粮食转到各农户,宣布借贷了种子的农户秋收时将缴纳六成的收成作为税赋(一般只需缴纳一成的收成)。在蒙武的一系列近似趁火打劫的救济政策下,东郡的春耕顺利开展。

东郡被秦国强行占领,甚至都不与魏国媾和,这一行径完全打破了过去的一切惯例,引得诸侯人人自危。赵国做了个顺水人情,将燕赵之间的河间之地封给吕不韦。这块地方远离秦国的核心地带,几乎与所有的秦国的土地都不接境。但吕不韦很高兴地接受了赵王的封赏,还派人前往河间接管封地。

蒙骜从东郡撤军的同时,李牧也从易水河边撤军。李牧指挥的赵军大多是邯郸以北各地的邑民,这次席卷全国的疫情,竟然没有波及到这里。所以,在河内、河外一片混乱时,赵国大体上保持了稳定,与楚国一南一北,成为能够逃脱这场灾难的少数诸侯国。

李牧回到邯郸后,赵王亲自召见了他,告诉他在他离开的这两年中,雁门的匈奴又加大了抢掠的规模和范围。雁门、代郡损失很大。赵王希望李牧能够重回北边,平定匈奴。赵王话外有话地道:“邯郸屡被战,寡人欲北边之军久矣。今以卿总雁、代之事,诸事一任卿意。愿卿早定匈奴,再回邯郸!”

李牧自然知道,赵国目前只余邯郸一处战略基地,且处于秦军的打击范围之内,赵王夜不安寐。赵王希望能够抽调雁、代之军,南下作战。在此之前,赵王让李牧尽快解决匈奴之事,把兵力腾出来。这层意思赵王不能明确地表示出来,但担任了赵相三数年的李牧自然心知肚明。他对赵王道:“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赵王应允。

李牧再次回到雁门、代郡,和以前一样,下令匈奴来犯时,一律不许出战,只许坚守城池。虽然背了怯战的骂名,但损失明显减少了。

李牧被调离邯郸,再次前往雁、代后,赵王任命庞煖为将军。燕王似乎觉得机会来了,准备发兵收复失地。他找来了赵人剧辛。

剧辛是老资格了,早在燕昭王时代,他是和乐毅先后入燕的名士之一;乐毅攻灭齐国时,他也参与了这一军事行动。这已经是四十年前的事了。

乐毅与燕王不和,逃回赵国;后来与燕王和解,在燕赵两国任职。四十年来,剧辛也和乐毅一样,在燕赵两国之间往返。乐毅是在两地当官,剧辛则主要从事著述,《剧子》九篇据说就是他所著,是兵家的代表作品。剧辛可以认为是一位军事理论家,在当时颇有威望,讲学授徒,也是一代大师。

相比于剧辛,庞煖只能算是一个后辈。庞煖在邯郸讲学时,与剧辛也有所交往。现在燕王听说庞煖被任命为赵将,正好剧辛住在燕国。他就把剧辛请来,问道:“寡人闻赵人以庞煖为将。庞煖,名士也,将为燕患。”

剧辛道:“庞煖有名无实,易与也。”

燕王道:“何谓也?”

剧辛道:“煖于赵也为小吏,久不售,乃南游而学。有鹖冠子者,楚国之僻人也,耳聋,世无所闻。煖从而学之,言大而不切实,迂阔而不经世。讲学于邯郸,言虚而伪,辞辩而惑。市井无识者皆从之。建信君者,倡门之子,以色事人。赵公子偃纳其妹为妾,乃与之游。及偃为赵王,用建信君,而庞氏遂起,以为高士,出将入相——其实庸人耳!”

燕王道:“微先生之言,寡人岂知。赵无礼,屡侵于燕,燕将伐之。先生其勿辞劳!”

剧辛道:“臣昔受昭王恩,遇以国士,无以为报。昭王用乐子,逐灭齐。臣敢追蹑前贤,以赵为!”

燕王道:“昔寡人举国以伐赵,而终败于廉颇,深恨也。先生其慎之!”

剧辛道:“若廉颇为将,臣愿王避之。庞煖为将,何足道哉!”

燕王道:“固寡人所愿也。敢举国以奉之!”

剧辛于是召来各地的门生,带着他们巡视易水沿岸各地;又查阅了户籍、档案,了解士卒、兵器、钱粮等项。四出购买生铁,以铸兵器。特别是放弃了已经过时的兵车战法,仿赵武灵王的做法,从燕氏子弟中选拔了一批才士,集中进行骑射训练。还在农闲时节,组织了几次大规模的军事演习,以教授燕人步兵战术。燕王见燕国军事在剧辛的指导下,有条不紊地开展,觉得剧辛还是有些办法的。


  (https://www.2kshu.com/shu/38820/49652052.html)


1秒记住爱看书屋:www.2k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k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