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8章 利字当头!这才是硬道理!
推荐阅读:宝可梦:开局一座精灵牧场 开局退婚女帝,我选魔道小黑莲 踹掉前夫后,我和他弟破镜重圆了 四合院:从少年到首富 盘龙之规则超脱 大秦:始皇竟要培养我当女帝 魔尊狂妃:逆天布阵师 20世纪巫师生存指南 长生修仙:从福修开始 四合院:给我逆天悟性却不给知识
“看来,诸位是无话可说了。”
老朱沉声开口,殿内瞬间死寂。
“一群短视之徒!”老朱猛地一拍龙椅,声如洪钟,殿内瞬间鸦雀无声。
他盯着詹徽道:“詹徽,你说岭北不可耕种?去年徐达在和林附近开垦的屯田,亩产青稞三石,你可知晓?今年春播,军户又拓荒两千亩,秋收后足够驻军用度。你坐在京师的暖阁里,怎知岭北不能种粮?”
詹徽脸色一白,像是被寒霜打了的叶子,先前的理直气壮瞬间褪去,只剩下慌乱。
他忙不迭低下头,视线死死钉在脚下的金砖上,声音也矮了三分,带着明显的底气不足:“臣……臣不知详情,只是……只是听闻其地苦寒,多有不便,故而……故而有此一说。”
那语气里的迟疑与闪躲,明摆着是承认了自己不过是道听途说,并未深究过岭北的实际情形。
先前搬出账册、引述旧例的笃定,此刻全化作了吞吞吐吐的辩解,连带着那身绯色官袍都显得有些撑不起场面。
“你不知的事多了!”老朱冷哼一声,转向任亨泰,“任亨泰,你说岭北于百姓无益?那漠北的蒙古人,难道就该永远茹毛饮血?朕派文臣儒生去,便是要教他们识汉字、懂礼仪,让他们知道大明的教化。你身圣人子弟,不想着‘柔远能迩’,反倒劝朕弃地,是何居心?”
任亨泰额头瞬间渗出细密的汗珠,顺着鬓角往下滑,连精心打理的胡须都沾了湿气。
他身子微微发颤,声音也失了先前引经据典时的从容,带着几分掩饰不住的慌乱:“臣……臣只是忧心国库,怕……怕耗费过巨,累及百姓,绝非……绝非有意阻挠陛下大计。”
这话听着恳切,却透着明显的心虚——谁都听得出,这不过是他被戳破真实心思后的托词。
先前那套“经义治国”的论调早已站不住脚,此刻只能搬出“忧国忧民”的幌子,可那发颤的声音和额上的冷汗,早已将他的窘迫暴露无遗。
“忧心国库?”老朱霍然起身,目光如刀,“你们真正忧心的,是岭北没有你们的士地,没有你们的商铺,赚不到银子,对吧?”
“尔等只知守着自家的田宅,算计着如何兼并土地、垄断商路,却不知岭北若丢,蒙古铁骑不出十年便会兵临城下!到那时,你们的商铺、良田,难道能挡得住刀枪?”
一番话掷地有声,詹徽、任亨泰等人面如死灰,再也不敢辩驳。
可仍有不识趣的御史出列,此人年纪轻轻,却摆出一副老成持重的模样,拱手道:“陛下息怒,臣以为詹、任二大人虽言辞过激,却也有几分道理。岭北距京师万里之遥,戈壁荒漠阻隔,驿站传递消息至少需半月,若有部落叛乱,或是蒙古残余势力反扑,关内援军鞭长莫及,届时恐成大祸,还望陛下三思。”
“救援不及?”一个清朗的声音从旁传来,打断了御史的话。众人转头看去,却是朱高炽,脸上不见丝毫慌乱。
他上前一步,朗声道:“诸位大人怕是忘了,徐允恭将军带去的,不仅有五千铁骑,更有贯通南北的商路规划。商队往来于岭北与关内之间,白日行商,夜晚宿营,沿途的风吹草动都逃不过他们的眼睛,这便是流动的哨所;榷场里汉商与蒙古牧民交易,三教九流汇聚,部落里的动静、首领的心思,自有好事者传来,这便是无形的眼线。”
“蒙古部落若有异动,无论是聚众议事还是囤积粮草,不出三日,消息便能传到岭北总兵府,比驿站快了何止十倍?”
“再说防务,”朱高炽语气愈发笃定,“徐将军早已定下章程,会在克鲁伦河、鄂尔浑河沿岸筑城十座,每城驻兵千人,城外挖掘壕沟,城内囤积粮草,十城之间相距不过百里,可通过烽燧传讯,互为犄角。”
“便是蒙古人真敢来犯,一座城至少能坚守十日,十城互为呼应,拖到关内援军抵达绰绰有余。当年咱大明能将蒙古鞑子赶出中原,靠的便是以战养战、以城固防,如今不过是依循旧法,诸位大人又何必过虑?”
他顿了顿,目光锐利地扫过文臣队列,声音里带着几分不容置疑的笃定:“至于诸位大人担心的‘无利可图’,更是杞人忧天。岭北的战马,比之辽东的更健壮,将来通过商路运到中原,兵部采买便能省下三成差价;草原的狐裘、羊皮,运到江南能卖出十倍价钱。江南的丝绸、茶叶,经岭北转卖到西域,利润更是翻番。到那时,榷场的商税、沿途的关税,会像活水一样源源不断流入国库,不仅足够养兵、赈灾,更能让诸位大人老家的商铺多赚几倍利润——你们在苏州的绸缎庄、杭州的茶叶铺,将来都能通过这条商路把生意做到漠北去,这难道不是利?”
“只是这利,不是靠兼并百亩良田、压榨佃户得来的,是靠打通商路、互通有无赚来的,”他加重语气,目光在几位江南出身的官员脸上停留片刻,“需要些时日铺垫,需要些魄力开拓,不知诸位愿不愿等?愿不愿让子孙后代享这份长远的红利?”
光靠什么家国大义之名,想要说服这些士绅缙绅,那是没有用的。
他们心里的算盘打得比谁都精,江山社稷的安危远不如自家田产的增减来得实在,圣人教诲的道理也抵不过白银入库的声响。
所以朱高炽干脆不绕弯子,直接点出了建设岭北的利益所在——商路打通后,关税能充盈国库,他们的商铺能赚得盆满钵满,子孙后代都能靠着这条商路吃红利。他太清楚这群人的脾性了,什么“经义”、“安危”都可能被当作耳旁风,唯独“利”字能让他们竖起耳朵。
只要让他们看到实实在在的好处,看到这笔投资能换来成倍的回报,就不信他们还能板着脸反对。
毕竟,士绅缙绅的贪婪,从来都写在明面上,只要有足够的利益引诱,再顽固的反对也会松动。
这话精准地戳中了要害。
不少官员脸上掠过一丝动摇,先前紧锁的眉头渐渐舒展——他们不怕等三五年,怕的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若岭北真能像胖殿下说的那样,成为连接中原与西域的商路枢纽,自家的商铺、货栈确实能跟着分一杯羹,这可比守着祖上传下的几亩地要划算得多。
有人悄悄瞥向詹徽、任亨泰,眼神里少了几分附和,多了几分权衡,显然已在心里盘算起这笔账来。
“炽儿所言,便是朕的心意。经营岭北,非为一时之利,而为万世安稳。徐允恭即日启程,文臣从速筛选,谁再阻挠,休怪朕不讲情面!”
老朱见状,趁热打铁道:“朕意已决!徐允恭即日率部赴岭北,文臣从吏部筛选,凡愿往者,官升一级,禄加一倍!谁敢阻挠,便是与朕为敌,与大明为敌!”
圣旨一下,再无人敢置喙。
朱高炽站在殿中,迎着众人复杂的目光,心中了然——岭北之事,终究是定了。
而这场朝堂之争,不仅守住了大明的北疆屏障,更撕开了士绅集团固守的“农耕至上”的枷锁,为大明打开了一条更广阔的路。
(https://www.2kshu.com/shu/39230/49358416.html)
1秒记住爱看书屋:www.2k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k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