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一章 冬夜里的暖光
入冬后,徽州的气温骤降,老巷里的游客渐渐少了,书店却依然暖意融融。窗外寒风呼啸,卷起地上的落叶,屋内炉火正旺,橘红色的火苗跳跃着,将整个书店映照得格外温暖。林晚星和顾言舟坐在靠窗的书桌旁,整理着新收集来的旧书,苏念桂则在一旁教几个孩子制作简易书笺,空气中弥漫着墨香、纸张的草木香和淡淡的煤火味。
“晚星姐,你看这本书,里面夹着一张旧电影票。”顾言舟从一本泛黄的《乱世佳人》里抽出一张薄薄的纸片,票面上的字迹已经有些模糊,但依然能辨认出影院名称和日期——三十年前的冬天,徽州电影院,《庐山恋》。
林晚星接过电影票,指尖抚过上面的折痕,笑着说:“没想到还有意外收获!这张电影票背后,说不定也藏着一段浪漫的故事。就像沈爷爷和苏小姐的素笺一样,每一件旧物,都承载着时光的秘密和人们的情感。”
苏念桂走过来,看着电影票,眼里满是感慨:“是啊,旧物之所以珍贵,就是因为它们见证了一段段时光,记录了一个个故事。我母亲当年也有一张电影票,是和我父亲在上海看的《一江春水向东流》,她一直珍藏着,直到去世。”
正在这时,店门口传来一阵急促的敲门声,伴随着哗啦啦的雨声。林晚星起身开门,一股寒气扑面而来,门口站着一位浑身湿透的年轻女孩,头发贴在脸颊上,身上的羽绒服也被雨水打湿,冻得瑟瑟发抖。
“请问……这里可以避避雨吗?”女孩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眼神里满是窘迫。
林晚星连忙侧身让她进屋,递上一条干净的毛巾:“快进来擦擦,外面雨这么大,你怎么一个人在这里?”
女孩接过毛巾,擦干脸上的雨水,轻声说:“我是来老巷找一位老朋友的,没想到遇到了暴雨,手机也没电了,找不到地方避雨。看到你们书店还亮着灯,就冒昧敲门了。”
顾言舟给女孩倒了一杯热水:“先喝杯热水暖暖身子,雨一时半会儿停不了,你别急,等雨小了我们再帮你联系朋友。”
女孩接过热水,双手捧着杯子,感受着掌心的温度,情绪渐渐稳定下来。她环顾着书店里的陈设,目光落在墙上挂着的素笺和沈砚之、苏婉卿的照片上,眼里闪过一丝好奇:“这些书笺真漂亮,背后是不是有什么感人的故事?”
苏念桂笑着拉过一把椅子,让女孩坐下:“是啊,这些书笺是一位老先生和一位小姐六十多年前留下的,他们之间有一个约定,可惜当年因为种种原因没能实现,直到最近,我们才帮他们了却了心愿。”她慢慢讲述着沈砚之和苏婉卿的故事,从桂树下的相遇,到素笺上的约定,再到六十多年后的重逢,每一个细节都讲得格外温柔。
女孩听得入了迷,眼眶渐渐泛红:“太感人了!原来真的有人会用一生守护一个约定,这样的感情太珍贵了。”她自我介绍道,“我叫林晓月,是徽州大学文物修复专业的学生,一直对传统手艺和旧物背后的故事很感兴趣。没想到在这里遇到了这么棒的书笺制作手艺,还有这么动人的故事。”
“文物修复专业?那太巧了!”林晚星眼睛一亮,“我们书店里有很多老旧的古籍和素笺,正需要专业的人帮忙修复和保养。你要是感兴趣,以后可以常来店里实习,我们也能跟着你学学文物修复的知识。”
林晓月激动地连连点头:“真的吗?太好了!我一直想找一个能接触到实际文物的实习机会,只是一直没找到合适的。”她看着苏念桂,“苏奶奶,您能教我制作澄心堂纸和书笺吗?我对这种传统手艺特别着迷。”
苏念桂笑着答应:“当然可以!我正想找一个传承人,把母亲的手艺好好传下去。你是学文物修复的,对传统工艺有一定的了解,学起来肯定很快。”
接下来的几天,雨一直没停,林晓月便留在了书店里。白天,她跟着苏念桂学习制作书笺,从选料、蒸煮、捶打、抄纸,到研墨、题字,每一道工序都学得格外认真。苏念桂也毫无保留地将秘籍里的知识传授给她,还教她如何辨别纸张的年代、如何修复破损的素笺。
“晓月,你看这张素笺,边缘有些破损,我们可以用相同材质的纸浆进行修补。”苏念桂拿出一张破损的素笺,耐心地示范,“先将破损处清理干净,然后调制少量纸浆,用小刷子轻轻涂抹在破损处,让新的纤维和旧的纤维融合在一起,等晾干后,再进行砑光处理,就能恢复原样了。”
林晓月仔细观察着苏念桂的动作,然后小心翼翼地尝试着修补。“苏奶奶,这样可以吗?”她拿着修补好的素笺,轻声问道。
苏念桂接过素笺,对着阳光仔细看了看,满意地点点头:“很好!修补得很自然,几乎看不出痕迹。你很有天赋,只要好好学,一定能成为优秀的手艺人和文物修复师。”
晚上,雨停了,林晓月并没有立刻离开,而是决定留在书店里,跟着苏念桂继续学习。她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帮书店修复了几本破损严重的古籍和素笺。其中有一本清代的诗集,书页已经泛黄发脆,边缘还有多处破损,林晓月用特制的浆糊和相同材质的纸张,一点点进行修补,还做了防潮、防虫处理。
“太厉害了!”顾言舟看着修复一新的诗集,忍不住赞叹,“晓月,你这手艺真专业,这本书原本都快散架了,现在看起来就像新的一样。”
林晓月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这都是我们专业的基础操作,其实古籍修复和书笺制作有很多相通之处,都需要耐心、细心和匠心。”她看着修复好的诗集,“每一本旧书、每一张旧笺,都是时光的见证,我们有责任让它们好好保存下去,让后人也能感受到其中的文化和情感。”
日子一天天过去,林晓月的书笺制作手艺越来越熟练,还创新了几种新的样式,比如在纸浆中加入花瓣、树叶,制作出带有自然纹理和香气的书笺,很受顾客欢迎。苏念桂看着她的进步,心里满是欣慰,她知道,母亲的手艺终于有了合适的传承人。
冬至那天,老巷里飘起了雪花,书店里却格外热闹。林晚星和顾言舟煮了一锅热腾腾的汤圆,苏念桂和林晓月则在制作冬至主题的书笺,上面画着梅花、雪人,题着“冬至安康”的字样。
“来,吃汤圆了!”林晚星端着一碗汤圆,递给林晓月,“冬至吃汤圆,寓意着团团圆圆。”
林晓月接过汤圆,心里暖暖的:“谢谢晚星姐。这个冬天,能遇到你们,能学到这么多珍贵的手艺,真是我最大的收获。”她看着窗外的雪花,“以前我总觉得传统手艺离我们很远,现在才发现,它们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去传承,就能让它们一直延续下去。”
苏念桂喝了一口汤圆汤,轻声说:“传统手艺就像这冬夜里的暖光,虽然微弱,却能照亮人心。只要有人愿意学、愿意传,它们就不会消失。”
顾言舟看着围坐在炉火旁的三人,心里忽然涌起一股暖流。这个冬天,因为林晓月的到来,书店里多了很多欢声笑语;因为传统手艺的传承,老巷的故事也多了新的篇章。他知道,老巷书店的温暖,不仅来自炉火,更来自人与人之间的真诚相待,来自对传统的敬畏与传承。
雪花越下越大,覆盖了老巷的青石板路,也覆盖了巷口的桂花树。书店里的灯光依然明亮,炉火依然温暖,墨香、桂香、汤圆的甜香交织在一起,构成了冬夜里最动人的画面。而那些传承的手艺和情感,就像这暖光,无论窗外多么寒冷,都能照亮岁月,温暖人心。
(https://www.2kshu.com/shu/85656/49121743.html)
1秒记住爱看书屋:www.2k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k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