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屋 > 风起北美1625 > 第427章 步兵战术的颠覆

第427章 步兵战术的颠覆


“砰!”

    1640年5月18日,清晨,东平县始兴城东郊,新华军工的枪弹试验场还笼罩在暮春的晨雾中,一声清脆的枪声蓦的响起,立时将附近树林中的鸟群惊飞,扑腾着翅膀飞向湛蓝的天空。

    一名陆军部总装备司的上尉军官放下了火枪,望着前方标靶处,等待观测员发出是否命中的信号。

    “上靶了!?”这名上尉军官看见观测员举起了一面表示中靶的绿色信号旗,满脸的震惊,“他不会瞎报吧?”

    那处标靶距离他射击的位置足足有两百米,若是普通燧发枪的话,射出的弹丸根本不知道会飞向何处,更遑论准确命中标靶。

    “这位长官说笑了!”枪械总工程师魏应坤先是看了一眼旁边那位默不作声的高级军官,随即陪着笑说道:“前些时日,我们军工厂试枪员曾在三百多米开外准确射中标靶。呃,即使距离再远些,放到四五百米外,运气足够好也能命中目标。”

    “是吗?”那名上尉军官脸上露出几分犹疑之色,转头看了看自己的同伴,又望向他们的上官。

    “那就试试三百米的标靶。”陆军部副部长、总装备司负责人郑立辉从试验台上抓起一支火枪,准备要亲自验枪。

    “郑部长,我来帮你装填弹药。”一名军工厂的试枪员殷勤地走过来。

    “嗯,有劳了。”郑立辉微微一笑,将火枪递了过去。

    那试枪员接过火枪后,将其倒置于地上,从身上的挂袋里掏出定装火药包,用牙齿撕开纸质火药包尾部,小心地倒入枪管,轻拍枪身确保火药完全落入膛室,然后又从挂袋里摸出一枚锥形铅弹,弹底朝下放入枪口,从腰侧抽出通条轻轻将弹丸推至膛底。

    他连续两次平稳推动,听到枪膛里传来一声轻微的“咔”声,表示弹丸到位,接着将击锤扳至半待击状态,最后向药池倒入少量引火药,关闭药池盖。

    “郑部长,装填完毕,可以随时击发了。”他恭敬地将火枪双手递了过去。

    “你一分钟可以完成几次射击动作?”郑立辉接过火枪,和声问道。

    “回郑部长……”那试枪员眉头一挑,颇为自豪地说道:“我一分钟至少可以完成四次装填射击。”

    “嗯,不错,不错。”郑立辉将击锤扳至全待击状态,然后枪托低肩,准备瞄准射击,“若是该型号火枪投入现役,装备部队,说不定还要请你到军中指导士兵们如何快速的装填射击。”

    “为军方效力,小人乐意之至!”那试枪员顿时眉开眼笑。

    “郑部长,可以射击了。”魏应坤看见三百外的观测员挥动了几下蓝色旗帜,小声地提醒道。

    “嗯。”郑立辉闻言,将火枪稳稳地举起,左眼紧闭,右眼微眯,瞄准三百米外那张立起来的标靶。

    虽然,标靶做得跟人体大小差不多的规格,但在三百米远的距离上,看起来仅相当于指甲盖大小,能否凭目视击中目标,那必须经过相当长的时间训练。

    或者,得有很大的运气。

    “砰!”

    瞄了许久,郑立辉终于扣动扳机,随着枪托猛地一震,枪口冒出一股白烟,弹丸以肉眼不可见的速度飞向远方。

    “呵,没中靶。”远处的观测员举起了射击脱靶的红色旗帜,郑立辉自嘲地笑了笑。

    “部长,或许这枪的射程没这么远。”一名中尉军官上前宽慰道。

    “……”魏应坤闻言,顿时急了,就要上前分辨,但见到郑立辉似乎还在为方才射击脱靶而感到几分遗憾时,脚步便生生止住了,嘴里想要说的话也咽了回去。

    “这枪的射程不止三百米。”郑立辉摇摇头说道:“我们来的时候,人家给我们的技术参数显示,该枪的有效射程在五百米左右,最大杀伤距离超过七百到八百米。”

    “部长,线膛枪的射程超过滑膛枪是毋庸置疑的,但这种火枪的射程当不至于如此夸张吧?”那名上尉军官惊讶地看着手中的火枪。

    数年前,新华军工也曾做了几种线膛枪,射程一般在三百到四百米,射击精度也远远超过目前新华军所装备的滑膛枪。

    不过,由于线膛枪在装填上较为困难,而且制造成本较高,并未在军中列装,只是作为军工技术的储备,继续加以优化和改善。

    一周前,新华军工发函过来,说是最新研制的线膛枪有重大突破,并制造出几支可用的成品枪,让总装备司过来验收。

    同时,新华军工还将该型号火枪的技术参数资料一并发来,以便军方验核时心中有个底。

    初时,装备司的军官收到军工部门送来的技术资料,都带着非常审视而挑剔的态度。

    而且,对于该枪能打出六七百米远的距离,也报以深深地怀疑。

    他们一度认为,新华军工方面是不是工作出现疏忽,将最远射程错误地标注为有效射程了。

    要知道,600-700米的火力射程,几乎达到了陆战75轻型火炮的距离了。

    这么远的射程,别说敌军的步兵阵列无法进抵我新华陆军面前,恐怕就连对方的骑兵在这种远程打击下,也难以发起短促冲击。

    要是我新华陆军大规模列装这种超远射程的火枪,那必然可以在敌方无法威胁的情况,轻松打崩对方的军阵。

    谁再跟我们新华军列阵而战,那就是纯粹的活靶子。

    我可以轻松的收割你的性命,而你手中的武器却根本够不着我!

    目前,新华陆军所装备的燧发枪除了造价便宜外,还有就是装填迅速,可以做到平均每分钟两到三发,部分优秀的士兵甚至可以达到每分钟发射五次,比这个时期的欧洲同行要快30%。

    因为,新华陆军普遍采用纸质定装弹,即将火枪一次发射所需的火药、铅弹放置在一张油纸上,然后将油纸卷成纸筒,用线绳绑紧两端,使火药和铅弹被纸筒包裹,这样一发纸质定装弹就制作好了。

    在使用时,士兵只需要取出一枚纸制定装弹,然后用牙齿在纸制定装弹的尾部撕开一个缺口,将火药从缺口处倒入枪管内,然后再将剩下的纸筒以及纸筒内包裹的铅弹一起塞入枪口内,最后抽出通条将其推入枪管底部即可。

    和火绳枪比起来,这样简化的步骤使燧发枪的射速提高了一倍,这使士兵能够打出足够密集的弹雨,即使面对小规模的骑兵冲锋也不再是软弱无力的了。

    而根据新华军工搞出的这款新型火枪性能来看,简直就是逆天的设计。

    不仅射程远,而且精度高,更有滑膛枪的装填速度,可以说是对现有陆军装备的火枪具有压倒性的优势。

    “这种火枪的之所以如此性能卓著,关键就是它所使用的弹丸。”郑立辉抬手示意那名试枪员掏出一颗铅弹。

    “你们看……”他伸手捏着那颗弹丸,展示给两名属下,“这枚弹丸整体呈流线型,口径略小于枪管,可以轻松滑入,它的底部中空,里面嵌着一个小木塞。”

    “而这个设计就是最为关键之所在,火药引燃发射时,火药会推动木塞,使弹体膨胀,紧贴枪管内的膛线旋转。如此,既保持了装填的便捷性,又获得了线膛枪的精度和射程。”

    “郑部长说得太对了!”魏应坤由衷的赞道:“我们新华军工正是在莫部长和郑部长的提点下,只用了不到三个月时间,便设计和生产出这三支线膛枪和相应的弹丸。”

    “经过数轮的测试,基本上符合两位部长所提出的各项要求,而且枪械使用过程中,也未发生太多的故障。谁能想到,仅仅对弹丸做了这么一个小小的改动,便将这款火枪的射程提高了三百多米,而且射击精度也相当的高,完全可以当做战场狙击所用。”

    “是呀,这枚弹丸略小于枪管口径的设计,在装填过程中就不再需要士兵用锤子把弹丸敲进去了。”郑立辉笑着说道:“嗯,这些弹丸也可以按照现有纸质定装弹那般进行生产组装,装填效率或许还可以稍稍提高一点。”

    “好的,郑部长,我们新华军工会按照你的指示,也将这款枪弹进行定装化。”魏应坤连忙点头应道。

    “呃……”那名上尉军官犹豫了一下,看向郑立辉。

    “有什么就说什么,身为军人要干脆爽利一点。”郑立辉不满的说道:“我们今天过来,就是验证这款火枪是否可行,未来是否要列装部队。”

    “有问题,就赶紧说出来,人家能直接给你答案的,自是不会藏着掖着。要是一时解决不了的,那就下去重新进行设计和优化。”

    “是,郑部长!”那名上尉军官向他敬了一个军礼,然后转头看向魏应坤。

    “请问魏总工,这款火枪的穿透力如何?”

    “经过测试,这款火枪可以在15米的距离内,连续击穿两块厚度为15毫米的松木板,而且两块木板间隔50厘米。”魏应坤回答道:“即使在一百米距离的地方,也可以轻松穿透15毫米厚的木板。”

    “那铁板呢?”那名上尉追问道。

    “铁板?”魏应坤顿了一下,笑着说道:“这位长官应该问的是击穿盔甲的效果吧。”

    “没错。”

    “我们针对铁甲的防护也做过测试,在一百米内,可穿透4毫米厚度的轻型胸甲。”

    “若是重型铠甲呢?”那名上尉看了一眼自己的长官,继续发问:“比如,清军巴牙喇那种,他们一般会身披三层铠甲,锁子甲、棉甲、铁札甲复合套在身上,这款火枪可能破其甲胄?”

    “我这里没有清军巴牙喇铠甲厚度的数据,但我认为,这款火枪拥有更高的动能,在百米内,理论上应该可以穿透他们的三层甲胄,尤其是外层铁甲较薄的部分,如胫甲、臂甲及面甲等。”

    “若是两百到三百米的中远距离呢?”

    “应该还能造成一定的致命伤害。”魏应坤想了想,给出了一个不太确定的回答:“呃,即使弹丸在飞行过程中动能稍有衰减,可能会被中层棉甲或里层的锁甲缓冲,但巨大的冲击力,也会对清军巴牙喇形成较为严重的伤害。”

    “我们需要现场验证一下。”

    “当然可以。”魏应坤挥了挥手,示意一名枪械工程师去准备道具。

    片刻,三十米外就立起了一块厚度约20毫米的松木板。

    那名上尉军官举枪便射,木板应声而穿,木板上留下一个清晰的弹孔。

    “这要是打在人身上的话……”

    “若是没卡在骨头上的话,应该会直接穿透!”魏应坤低声说道:“要不要再试试更远距离的穿透力?”

    “试一试!”那名上尉军官点头应道:“最好再找几块骑兵的胸甲来试试。”

    “其实吧,就算这款火枪的破甲能力稍弱一点,也是无妨的。”郑立辉任由几个属下继续测试,他将魏应坤召到近前,温和地说道:“大不了,将人放近点再打,作为军人要有无畏的牺牲精神,哪能一味回避短兵交战呢?”

    “郑部长说得是。”魏应坤点头附和道:“再说了,敌军之中身披重甲的士兵毕竟只是少数,在我军各型火炮的轰击下,也未必能如愿欺近阵前。而且,重甲步兵的行动极其迟缓,待他们抵近冲阵时,施以密集火力攒射,总会将其击杀在跟前。”

    “这款火枪的造价是多少?”

    “根据我们试制的这三支火枪测算,每支造价在……30-35块银元。”魏应坤脸色微赧地说道:“呃,这个造价确实有些高了点,是目前军队制式火枪的四到五倍之多。”

    “不过,若是工厂大规模的批量生产,再对相关工艺进行一番改进,这款火枪的造价成本应该会压缩一半左右。”

    说到最后,他希冀地看着郑立辉:“那个……,郑部长,你们军方什么时候能确定采购?”

    “呵呵,我们今日只是验了验枪,哪能立时就做出决定?”郑立辉轻笑几声,然后将目光又转移到试验台上的火枪,“你方才只是说了这款枪械的诸多性能和优点,那么你再给我说说,它有哪些缺点,或者不足之处?”

    “呃……”魏应坤迟疑了一下,然后低声说道:“要说这款枪械的不足之处呢,还是有几个。从弹药角度来看,这种锥形弹丸底部填充的软木材料容易受环境影响,在潮湿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受潮现象,影响射击性能。”

    “从枪械本身来看,由于仍然是采用的前装式设计,在俯卧或紧急情况下,装填弹药的动作受限,操作不便。”

    “还有一点,便是火枪的通病了,在长时间连续射击后,枪管容易出现发热、积垢等问题,会降低射击精度,甚至可能导致枪械故障。”

    “那可靠性呢?”郑立辉微微点了点头。

    不过些许瑕疵,倒也能接受。

    “目前而言,基本上在连续射击20-30发弹丸后,不会出现……,呃,不会发生太大的故障。”

    “还能进一步优化和改善吗?”郑立辉问道:“我们希望士兵所装备的每一支火枪在战斗中尽可能不会发生故障,要不然,这会让许多士兵无谓的牺牲。”

    “嗯……”魏应坤郑重地点了点头,“我们新华军工接下来会继续对该款火枪进行优化和改善,并在最短时间内拿出更为优秀,也更为可靠的火枪。”

    “很好!”郑立辉说道:“我代表陆军部,可以向你们新华军工承诺,只要这款枪械能进一步完善和优化,我们一定会下达采购计划。”

    “嗯,第一批数量不少于三千支,若是在实战过程中经过充分证明其卓越性能后,我们未来十到十五年里就将以该型号火枪为我新华陆军制式装备。”

——

    “郑部长,我们未来一年里真的要装备那种新型火枪吗?”在返回陆军部的途中,上尉轻声问道。

    “你们觉得这种新型火枪各方面性能如何?”郑立辉反问道。

    “全面领先现我陆军目前使用的35-A型火枪。”

    “那你们觉得,我新华陆军若是装备了这种新型火枪,对西班牙人,乃至世界其他国家的军队具有压倒性优势吗?”

    “可能会吧。”

    “呵呵……”郑立辉笑了笑,“我可以大胆的预言,我们新华陆军装备了这种新型火枪,将极大程度上改变目前的线列步兵战术(实际上,米涅步枪的出现并没有彻底颠覆排队枪毙战术)。”

    “嗯?”众人愕然。

    “是的,这可能是一种军事上颠覆。就像火枪最终会淘汰弓箭,这种新型线膛火枪或许也将淘汰滑膛枪。”

——

    (本章完)


  (https://www.2kshu.com/shu/90524/1284199.html)


1秒记住爱看书屋:www.2k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k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