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 朝觐(四)
推荐阅读:盘龙:开局抢夺至高神信物 LOL:我职业打其他游戏不行? 吞噬星空之支取天赋 重生印度当警察 斗罗,我的分身固拉多 人在大竹峰,开局休妻田灵儿! 吞噬星空从酿酒宗师开始 聊天群:开局获得赛亚人血脉 金铲铲求生,只有我有海克斯强化 斗破:我只是一个炼药师
紫禁城,文渊阁。
“阁老,那新华使臣已从礼部返回会同馆。”一名锦衣卫千总跪在地上,低声禀报道。
“嗯,知道了。”大明少师、中极殿大学士温体仁靠坐在软榻上,挥了挥手,随即睁开了眼睛,坐了起来。
“来人。”思虑半响,他轻声唤来一名书吏,“去将大司徒(即户部尚书)请来。”
“是,阁老。”那名书吏立即快步朝厅堂外奔去。
“呵,新洲华夏……”温体仁嘴角露出一丝嘲笑的神情。
经过一番激烈的博弈,他所提名的吏部尚书人选最终还是通过了廷推,并得到崇祯帝的认可,他的亲信谢升也如愿坐到了大冢宰的位置,从而进一步巩固了“温党”的政治势力。
可是,还没高兴两天,从礼部传来一个让他很是不快的消息。
迫于内阁次辅吴宗达的压力,那个被他嫌弃和排斥的新华使团却获准礼部的接见,并且还排上了陛见的日程。
按理说,外藩使臣朝觐参拜不过是一种礼仪上的行为,并不怎么会影响大明的朝政国事,而且这点“琐碎小事”更不会让他这个当朝首辅投以关注。
可是,不知为何,温体仁却对这个新华外藩感到一丝莫名的厌憎。
因为,它竟然与“西法党”有关系!
众所周知,前任首辅周廷儒虽然不是“西法党”人,但他却是“西法党”的潜在支持者。
正是在他的全力支持下,登莱巡抚孙元化才得以在登州编练火器部队,督造火炮,并不顾众多反对意见,征募大量佛郎机人充入军中,督办军中的西法操练事宜。
却没想到,吴桥兵变,孔有德、李九成等人聚兵数万祸乱山东,并且一举袭破登莱,夺取了大量火炮和军器,引起整个北方震动。
温体仁在扳倒周廷儒的过程中,就曾利用登莱叛乱的事件,对其极尽抹黑,斥责“西法”误国殃民。
当然,仅凭这一点来说,那个新华外藩似乎还没有跟“西法党”有所关联,尚不至于入得了温体仁的眼。
但问题是,这个新华外藩跟东江镇的一帮军头关系甚密,不论是老东江系沈世奎势力,还是“外来户”黄龙势力,居然关系都“处”得不错。
而新华人除了跟东江镇搞粮食、皮毛贸易外,还帮着黄龙所部编练了一支小规模的火器部队,所用之术赫然就是“西法”操演模式。
更不消说,黄龙此人乃是原蓟辽总督孙承宗推举就任东江镇总兵的,而孙承宗虽曾为帝师,但却跟周廷儒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所以,在温体仁的心底,黄龙亦为“周党余孽”,是在政治清除之列的。
不过,这厮运气足够好,在登莱叛乱中,各军皆败之际,他居然弄了一个登莱大捷,摧毁了叛军几乎所有的水师舟船,断绝了叛军的退路,让朝廷上下士气为之一震。
崇祯帝也是龙颜大悦,下发明旨,对黄龙大加褒奖,又是恩荫子弟,又是升官赏银,好不风光。
于此,温体仁在短时间内也不好朝这么一个有功之臣下手。
小人物而已,不足为虑。
待寻到机会,顺手抹去就是。
作为当朝首辅,政务自是极为繁复,转念间便把这些小事抛之脑后,不再予以关注。
可不曾想,那新华获准进京朝觐后,他们的使者不知怎么跟一帮钦天监的技术官员熟稔起来,整日里讨论天文、历法、算学以及诸多奇巧之物。
据那使者说,他们新华以“科技”、“工贸”立国,且尤重器物,倡明理,究其根,喜好奇技淫巧之事。
他们所说诸多事务,俨然与“西法党”人的倡议有相似之处,顿时引来了温体仁的目光。
《尚书》有云,爱人者,兼其屋上之乌。
那么,恨人者,自然也兼其屋上之乌。
温体仁虽然没有明示给予新华使团冷遇,但心思通透的官员们还是从首辅大人的言行中感受到对这个外藩小邦的厌憎,遂将新华人给晾了起来。
只要陛下不闻不问,那么就让新华人老老实实地侯在会同馆里吧。
朝堂中有那么多的事务亟待处理,将一个不知名的外藩朝觐之事疏忽忘记了,那也属正常。
然而,不知道新华人通过什么渠道,居然打通了内阁次辅吴宗达的关系渠道,将此次入贡朝觐的事给宣之于朝堂,并责令礼部立即安排新华使者陛见的日程。
礼部右侍郎蔡晟睿第一时间便将此事报与首辅大人知晓。
温体仁心头顿时感到一阵不快。
这位吴阁老倒是很热心呀!
“阁老,唤我前来,可有急务?”户部尚书倪元璐收到召唤后,很快便来到文渊阁面见首辅大人。
“山西数月旱灾,已蔓延二十余府县,灾民更是数以百万计。”温体仁未做太多寒暄,直接开口说道:“故而,我已请示陛下,从府库调拨十万两白银,发往山西赈济灾情。”
“阁老,户部没银子呀……”倪元璐立时苦着脸说道。
“夏税方才入库,如何就没银子?”
“阁老,七月建奴入寇宣府,破边寨堡垒十余座,京师震动。为此,兵部调各镇兵马往援,以遏建奴兵势,而我户部已调拨十五万两白银与军中所用。除此之外,辽东诸镇夏饷也要予以拨付,还有……”
“户部可有其他暂为挪用之资?”温体仁打断了他的叫苦。
“阁老,委实没有可挪之资了……”
“数日前,你们户部是不是要调拨一批钱粮给东江镇?”
“是,阁老。东江镇发来急报,言及建奴隐有大举南侵之意,急需朝廷拨付一批器械粮饷,以抗建奴入寇。吴阁老将陛下朱批后的奏疏传至我户部,要求立即调拨东江镇所需粮饷和物资。”
“你们户部准备调拨多少粮饷与东江镇?”
“白银八万六千两,粮三万二千石。”
“先将这些物资和银两全数调往山西。”
“阁老……”倪元璐愕然。
“无需再论!”温体仁断然说道:“山西大饥已愈九月,早已是饿殍遍地,枯骨一片。若是不加以赈济,恐为贼军所惑,继而群汹而起,一发不可收拾。”
“阁老,可是东江镇……”
“无关紧要之地,且缓一缓。”温体仁摇头说道:“告诉他们,再忍一忍,待秋税征收后,加之此前的欠饷和粮食物资一起拨付给他们。”
“阁老,这怕是……要贻误军机呀!”
“边角之地,畏战之辈,何来军机贻误?”温体仁不屑地说道:“汝玉(倪元璐字)回衙门后,立即着手办理,我稍后便向陛下奏知此事。”
“……”倪元璐表情甚是纠结,但在首辅大人的逼视下,艰难地点了点头。
——
(本章完)
(https://www.2kshu.com/shu/90524/1284344.html)
1秒记住爱看书屋:www.2k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k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