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屋 > 哪有什么康乾盛世 > 第479章 过年

第479章 过年


元月初一。

    今年的新年较之往年倒是难得热闹不少,就连百官文武的脸上也都带着笑容。

    不光是皇帝今年给他们额外放假了,还有初战北伐就大获全胜,接连拿下江北、山东、河南三省之地。

    年前直隶的细作又传回消息,北京城里的满清朝廷似乎已经在准备退守辽东关外。

    满清一跑,那基本就是天命在汉了!

    什么刘之协、张正谟,全是秋后的蚂蚱,只待大汉夺取了北京城,此后再一-派军扫平就行。

    今年过年的流程,还是跟往年大差不差,都是皇帝先在宫中等着文武百官过来拜年,之后皇帝赐下过年宴席,君臣同殿共饮唱祝,欢庆新年。

    新年宫宴吃过,除了部分过年轮值的官员,剩下的大臣们该回家回家,聂宇也退回后宫陪伴后妃儿女。

    晚些时候,又带上后妃儿女们去拜见太上皇,一家人再吃个新年晚饭。

    今年放假不再是往年的就一天,而是加到了三天长假。

    三天长假不仅南方在过年,北方前线军镇也是送去了皇帝的慰问圣旨,还有许多的酒肉赏赐。

    大汉军纪严明,军中不许饮酒,但过年期间破例,可以适当少饮。

    毕竟,过年了军队都不能回家,总得给他们一些放松消遣,也能维持军心士气。

    三天假期过得挺快,大汉各地方官府虽然都留有值班人员,但还是免不了闹出来不少琐碎杂事。

    其它地方先不说,就说现在的大汉京师南京城,就因为有商贩违规跑到公共场所燃放鞭炮爆竹,结果引发小规模失火,差点烧到临近的坊市。

    好在这片坊市负责的保火甲(消防队)反应及时,没有让火势变大,只是烧坏了一块木坊牌。

    应天府尹对此也在意料之中,依律对违规商贩进行罚钱,而后关入牢狱先关三天。

    大汉迁都南京后,就已经恢复了应天府尹的官职。

    南京好歹也是六朝古都,政治地位重要,又是前明的开国都城与后来的陪都,所以应天府尹必须恢复,以此加强南京对南方各省的统治地位。

    三天假期过去,大汉的各地方大事没有,小事不断,多是因为商贩百姓不遵守规定,随意燃放烟花爆竹,导致的小规模火灾。

    倒是给地方上的保火甲,还有值班的衙役们都累的够呛,偏偏还都“屡教不改”。

    没办法,过年了嘛!

    老百姓忙活一年到头,难得高兴几天,可不得好好庆贺欢度。官府可以规劝,总不能真的严罚严判。

    《大汉律》里对此的罚钱条例,都是论文来罚,只能让百姓觉得肉疼可惜,但绝对不会真的损害百姓。

    就连比较严重的抓人,也更像是拘留,了不起关个三五天,还不能上刑或者不给饭吃。

    如此仁慈的结果,就是百姓乱放鞭炮的行为“屡教不改”,甚至还有商铺提前交了罚款,再跑去大街上放爆竹庆贺,顺带也是在揽客做生意。

    假期终于结束,官府重新上班了。

    地方上干活的官吏都回来了,类似情况才总算稍微好了点。

    “陛下,有关过年间百姓多有违规燃放爆竹,引起地方上火灾频发。地方官府皆以为这是朝廷律例处罚太轻,违规者轻则只罚钱10文,重则也只罚钱30文,拘押3天。”

    先开口的是刑部尚书戴毅,因为律法判定有三司,但刑律的制定和修正都在刑部。

    聂宇正在翻阅对方递上的奏本,里面整理的都是地方官府的看法意见,确实不少都认为是朝廷处罚太轻了,才让百姓有些“肆无忌惮”了。

    聂宇合上奏本,笑道:“处罚太轻,那就太轻了吧!朕本来定下此例,就不是以罚钱拘押为目的。此例虽在《大汉律》中,但并非严法,只是一条规矩,能让百姓知晓这么做不对,那就好了。”

    “难得过年了,谁能不想着热闹热闹?真要出了问题,再追究出问题的责任,也自有律法可判。至于地方管理的麻烦,这确实是朕的疏漏,留下值班的官吏还是太少了,而且值班官吏又是过年值守,总会有所懈怠。”

    说到这里,聂宇略一思量过后,说道:“便传朕的旨意,往后年节值守官员,年后可申请补假,同时年节值守官员,得三倍俸禄。”

    几句话的改动,基本就是在效仿后世的过年加班了。

    又给补假,还给加班费,要是还有不舒服,不肯干活,那就干脆别做官了,回家该干嘛干嘛去。

    这也是如今大汉刚打完了北伐战争,财政虽然还是有些紧巴巴,但包括山东、河南,甚至部分山西在内,它们的生产和联系都会逐渐恢复。

    南北经济也会在接下来几年内,逐步的恢复到战前水平。还会因为开海贸易的发展,再加上工业化的初步阶段,经济复苏的速度还会变得更快。

    经济复苏了,大汉国库就有了余钱。

    国家有钱了,不仅能支撑军备发展,同样也能支撑得起庞大的行政成本。

    “遵旨!”

    刘骏、戴毅齐声拱手应道。

    对于皇帝的决策,内阁并不觉得奇怪。

    因为内阁也觉得改动刑律没有意义,如何处理好地方事务,那是地方官府的职责。

    事事都来麻烦朝廷做大方向的改动,那特么还要地方官府干什么?

    而且,改的还是关乎百姓切身利益的刑律,这让内阁产生了警觉。

    他们虽然都是内阁重臣,大汉朝廷的顶端权利组成,但他们的出身也普遍很低。

    说好听点叫寒门,难听点有些连寒门都算不上,只能算咬牙读得起书的富农。

    为什么这些地方官府会开口提改动刑律?

    这里面或许有些是真想解决问题,但内阁也不是傻子,透过事件看本质,总觉得这背后可能有着大地主豪族在暗中影响。

    便如同之前的乡约问题,也是大地主在试图跟朝廷争夺在基层里的话语权。

    顾景忽而开口说道:“陛下,还有一事,此事……有些敏感。”

    “敏感?什么事?”聂宇批复过刚刚的奏章,随口问道。

    顾景回答:“是关于福建南安,郑氏祖荫的逾制祭祀问题……”

    (本章完)


  (https://www.2kshu.com/shu/90776/1284141.html)


1秒记住爱看书屋:www.2k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k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