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刺董在即,路遇蔡文姬
推荐阅读:大唐:从太子李承乾到诸天圣皇! 同时穿越从尊者大帝开始 DC:我,假面骑士才不是邪术师 县令起步,我在仙朝当天官 傲世琼霄 四合院,傻柱:我这辈子父母双全 迢迢仙凡路 猎魔人:基里曼大师拒绝女术士 柯南之死神盯上我 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高考结束后,领地各项事务继续按计划推进。
季秋的工作也回到了正轨上。
在兼顾各项基本工作的同时,密切关注出云岛的情况。
嗯,他目前主要有两项基本工作。
第一项基础工作,是每日往返现代与龙气三国世界,运送两界物资。
随着两界交易规模不断扩大,他每日需要运送的货物也与日俱增。
不过他的随身空间体积,也随着他的实力增长而不断扩大。
总体来说,两者呈现出一个平衡状态,所以这项工作需要的时间倒是没有太大变化,基本就是每日一个时辰。
季秋也曾利用空闲的时候,一天工作十几个时辰,往两界各自运输了大量物资,这样就可以腾出接下来半个多月的时间。
但这也就是极限了。
一方面,两个世界生产物资都是需要时间的。
即便是季秋提高了运力,却也没有那么多资源给他运输。
另一方面,季秋始终很小心的控制着龙气三国世界的基础物资数量。
将数量控制在满足势力所需一个月内。
这是为了保证整个势力,始终处于他的控制之内。
小心使得万年船。
虽然到了今天,他对麾下势力的控制力已经非常强大,远远超过龙气三国世界其他诸侯的控制力。
但他还是坚持这么做。
因为他不允许发生任何意外。
当然,这么做也会产生一个缺点。
就是季秋会成为整个势力的最大弱点。
一旦有一天,他被突然带走的话,那他这个势力,最多坚持一个月,就会轰然倒塌。
不过那又怎么样?
季秋从来不是一个特别高尚的人,他有善心,但却不会让善心凌驾于自己之上。
如果他的事业成功了,但却不是成果在他手上,那将毫无意义!
第二项基础工作,便是每日前往关陇地区和出云岛,运送那些被招募的关陇百姓过来。
如今季秋控制区域内的百姓搬迁工作,已经基本完成了。
北海郡内,目前已经拥有五百万常驻人口。
而这里除了一座北海新城外,还有六座刚建好的百万级城池。
能够容纳的总人口是九百万!
所以需要大量人口来填充城池。
与此同时,关陇地区的百姓则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董卓在放弃洛阳,迁都长安后,就彻底放飞自我了。
如果说洛阳时期的董卓,还有着些许雄心壮志,想着平定天下,建万世之功的话。
那迁都长安的董卓,就彻底躺平了。
此时他已经完全不想什么兴复汉室,平定天下了。
一心只想着享乐。
这种情况下,他是根本不在乎百姓死活了。
不仅不约束自己的部曲,甚至还带头以虐待百姓为乐。
简直不当人。
关陇百姓生活在董卓的统治下,也就只比地狱好上那么一点而已。
这种情况下,季秋本着人道主义关怀精神来招募百姓,简直是仁义无双。
每日都有大量百姓投奔过来。
而这项工作,同样要每日耽搁他一个时辰的时间。
两项基本工作以外,就是出云岛这项重点工作了。
这是他今年的重点工作,一定要在今年之内,将出云岛彻底解决掉!
不过相比两项基础工作,这项重点工作反而是最省心的。
在对荀攸充分放权后,荀攸将出云岛的各项事务处理的井井有条。
在出云妖族各部中挑拨离间,分化瓦解,让他们战火烧的越来越猛。
配合情报部和宣传部发动的底层动员计划,已经在出云岛北方建立起了一个根据地。
最重要的是,直到今日,居然都没有任何出云妖族,发现他的存在。
简直恐怖!
有了荀攸负责具体事务,季秋最多就是打打下手,听听汇报而已。
清闲日子总是过得飞快。
转眼时间已经来到五月份。
此时季秋收到长安城中,吕布送来的消息。
说王允已经第三次跟他密谈,商议刺董之事,他实在是拖不下去了。
如果再不应允的话,只怕会引来王允的怀疑,破坏季秋的计划。
早在去年年底之前,王允就开始策划刺董之事了。
他手上已经没了貂蝉,但作为太原王氏的家主,手中自然不缺美女。
于是便以另外一位美女施展美人计,试图让董卓与吕布反目。
只不过历史是有必然组成的,也是有偶然组成的。
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被随意替代。
貂蝉便是其中之一。
这位貂蝉的替补者,在这方面的能力显然是及不上原版貂蝉。
不仅无法迷惑已经被季秋控制的吕布,甚至都无法迷惑董卓。
让董卓在发现吕布与这位侍女私会后,竟是毫不犹豫的就将她赏赐给了吕布。
嗯,吕布会去私会这个侍女,也不是因为这个侍女的诱惑力很强。
完全是因为季秋的命令。
因为季秋要掌握关陇局势,就必须掌握王允刺杀董卓的进度。
所以不能让王允对吕布失望,必须让吕布主动去配合王允的计划。
连环计的第一步就险些走不下去了。
王允当时就有点绷不住了,险些想要直接逃出长安城去。
要不是后来吕布主动去靠拢王允,估计王允就放弃刺董了。
因为有了吕布的支持,王允才能重整旗鼓,继续推动刺董计划。
不过吕布在给了王允初期的支持后,就开始若即若离起来。
这自然又是因为季秋的要求,要尽量拖延时间,以便让他能有时间,将关陇地区的百姓都运到北海郡来。
不过吕布并不能无限期的拖压下去。
总是要给王允一个答复的。
可一可二,不可再三再四。
王允已经是第三次同吕布密谋商议了,这充分体现了吕布在他心中的地位。
如果吕布再不回复的话,只怕王允就真的要弃他而去了。
“也罢,既然王允如此迫不及待,那就答应他吧。
反正关陇地区的百姓也运的差不多了,这时候刺董虽然不是很合适,但也可以接受了。
只是刺董事关重大,甚至会影响天下格局。
却是不能轻忽。
看来得亲自前往长安一趟了。”季秋心中暗道。
……
长安城。
城门处的铜钉门环还残留着朱砂痕迹,却被干涸的血迹晕染成暗褐色。
穿麻布衣的百姓攥着陶罐排队打水,每个人都将脖颈缩在衣领里,仿佛这样能躲避城楼上巡逻士兵的视线。
提水的绳索摩擦井壁发出吱呀声响,总有人听见后浑身一抖,把半罐水泼在青石板上,很快就被灰白的尘土吸干。
朱雀大街两侧的商铺虽未完全关闭,却不见往昔吆喝声。
绸缎庄的老板娘用木杠支着门板,露出半扇门缝。
但凡有马蹄声由远及近,她立刻“哐当”放下门板,木杠撞击声惊得街边野狗夹着尾巴逃窜。
布庄柜台积着薄灰,掌柜的捧着账本的手微微发抖,眼睛却总往街尾方向瞟。
那里是董卓军营的辕门,赭红色的旌旗在风中猎猎作响,如同随时要滴落的血。
巷口茶馆还冒着热气,茶客们却都压低声音说话,连茶碗碰撞声都格外克制。
突然有人失手打碎茶盏,清脆的碎裂声惊得所有人瞬间噤声,数十道惊恐的目光齐刷刷投向声源。
当发现只是个端错茶的小厮时,众人绷紧的肩膀才稍稍放松,却又不约而同摸了摸腰间。
那里别着的不再是玉佩香囊,而是用来换粮的碎银,谁都怕被乱兵瞧见。
暮色降临时,城头的梆子声敲得人心惶惶。卖炊饼的老汉用草席裹住没卖完的饼,佝偻着背往家跑,经过街角时被几个醉醺醺的士兵拦住。
粗粝的手掌扯开草席,沾满酒气的笑骂声里,金黄的炊饼滚落在地,很快被灰白的尘土覆盖。
老汉颤抖着想要捡起,却被皮靴狠狠踩住手背,围观的百姓慌忙别开脸,有人偷偷抹泪,却连抽泣声都不敢发出。
季秋踩着满地卷着灰边的槐叶踏入长安,晨雾里浮动的不是炊烟,而是未散尽的血腥气。
青石板缝间凝结着暗褐色污渍,街边酒肆的招旗被风扯得只剩半截,褪色的“酒”字在灰白墙面上投下残破的影子。
卖炊饼的老汉缩在角落里,听见马蹄声便浑身发抖,怀里的竹篮空得能听见回音。
朱雀大街本该车水马龙的市集,如今只剩几个流民在翻捡腐坏的菜根。
穿粗布襦裙的妇人攥着孩子的手疾步而过,襁褓中的婴孩啼哭到一半戛然而止。
她捂住了孩子的嘴,眼神里盛满惊弓之鸟的恐惧。
季秋望着城楼上斑驳的血痕,那些被董卓军卒砍下的头颅虽已移走,砖石缝隙里却仍渗着暗红,如同永远褪不去的诅咒。
“昔年十二重楼明月夜,今朝半城灰白半城劫。”
季秋轻叹一声,这不是他第一次来长安城,以往未运送关陇地区百姓,不说每日都来长安城,但十天半月总是要来一次的。
而每次到长安城中来,都会发现长安城变得比以往更加萧条了。
没办法,董卓真的是太给力了。
今天高兴了杀个大臣助兴,明天生气了杀个大臣解气,后天既不高兴也不生气,杀个大臣逗闷子。
而且他杀大臣从来不是只杀一个人,要杀就杀全家。
充分展现了人道主义关怀,让对方始终保持着整整齐齐!
这种情况下,整座长安城都生活在白色恐怖中。
大臣们朝不保夕,百姓们同样是朝不保夕。
长安城在怎么可能不破败呢?
“自古上下同欲者胜,如今整座长安城的人,都在盼着董卓去死,他又怎么可能不死呢?”季秋再次轻叹道。
此时他已经意识到吕布那句拖不下去了是什么意思。
就如今长安城中的情况来看,便是没有吕布,怕也会有别人来诛杀董卓。
他已是天怒人怨,人神共愤,必死无疑了!
“也罢,既然是民心如此,那自然不能强行阻止,便顺应民意吧!
只是在诛董之前,得先去做些事情。”季秋心中暗道。
随后便向一个方向走去,但才留了两步,却又停下了脚步。
然后目光落在不远处粥铺中正在向流民施粥的少女身上。
鹅黄襦裙上绣着的并蒂莲鲜活明艳,靛青绸带束着盈盈一握的腰肢。
青丝精心绾成凌云髻,斜插一支缀着珍珠的白玉簪,随着步伐轻轻晃动。
她眉眼生得极清,眼尾微微上挑,此刻却凝着悲悯,樱唇微抿,两颊因忙碌染上自然的红晕。
腕间新换的翡翠镯子温润通透,那是父亲昨日特意命人送来的,似在无声鼓励她的善举。
铜锅下的柴火噼啪作响,蔡文姬执起鎏金木勺搅动米粥,浓稠的白雾漫上她弯弯的睫毛。
“莫挤,都有。”
她声音清越如清泉击石,舀起一碗粥时,粥液裹着零星菜叶,顺着勺沿拉出细长的丝线。
最先上前的老妪腿脚不便,佝偻着背几乎要贴到木案,她立刻起身,绕过案几将粥碗送到她嘴边:“慢慢喝,烫。”
老妪枯槁的手指颤抖着,浑浊的泪水滴在她绣着花纹的裙裾上,蔡文姬却只是温柔地笑,轻轻拍了拍老人的手。
几个孩童扒着木案边缘,冻得通红的鼻尖几乎要碰到碗沿。
她解下身上的织锦披风铺在地上,让孩子们席地而坐,又从袖中掏出油纸包着的糖块,掰碎放进他们的粥碗里。
突然,急促的马蹄声由远及近,孩子们齐刷刷瑟缩成一团,粥碗在颤抖的手中摇晃。
她则挺直脊背将孩子们护在身后,木勺握得指节发白。
待看清是父亲派来护送的家丁,她紧绷的肩膀才松弛下来,笑着安抚道:“别怕,接着吃。”
转身继续舀起带着温度的米粥,将世家千金的善意,连同背后家族的力量,一同化作慰藉乱世的温暖。
“这是……蔡文姬?”季秋看着那张与蔡昭姬极为相似的面孔,和近乎如出一辙的清雅气质,不由心中暗道。
那这还真是巧了。
他原本就要去蔡邕府上拜访,却没想到竟在路上碰到了蔡文姬。
真是有缘啊!
(本章完)
(https://www.2kshu.com/shu/92286/1284451.html)
1秒记住爱看书屋:www.2k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k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