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7章 绥和二年
绥和二年,
天生异象。
天空中的荧惑忽然暗淡下去,透露出不祥的气息。
群臣于是又开始上奏,希望皇帝能够感悟上天降下的警示,匡正自己的德行,弥补过失。
而收到这些骚扰文件的皇帝刘骜,却没将此事放在心上。
他跟赵氏姐妹说,“朕登基至今,已经有二十五年了。”
“年年都有灾祸,时时皆有异像。”
“可朕不还活得很好吗?”
“去年,朕顺从他们的要求,过继了定陶王为太子,他们怎么还不满意!”
“这群臣子,总喜欢抓着一些天地自然的景象不放,然后用它来指责朕有问题!”
赵氏姐妹便用唇舌安慰起了失落的丈夫。
这让皇帝情念大动。
他从怀中取出一个小盒,又从中拿出一枚药丸吃下。
随后——
一粒金丹吞入腹,
始知我命不由天!
身体很快燥热起来的皇帝,拥抱着这对娇妻美妾,在宫室中白日宣吟起来。
何博看到这一幕,再次发出感慨来:
“唉!”
“磕药都磕的一代不如一代!”
“以前的皇帝磕药,为的是求长生。”
“现在的皇帝磕药,却是为了跟妃子们玩耍!”
“看来刘骜的确是要爽死了!”
而随着上帝的话音落下,
正在跟真爱们缠绵的皇帝,也忽觉脊背一刺,胯下一凉,雄风不再。
但看着美人们期待的目光,
皇帝也没有多去思考,这样的情况意味着什么。
他只是又吃了两颗药,等其发挥作用后,再次与美人拥抱在了一起。
服侍皇帝的宦官检查了下空了的药盒,便吩咐其他人道:
“去叫那些方士再多炼几批神丹!”
“这是陛下日日要用的,可不能停了它!”
但收到命令的方士也有话说:
“这等虎狼之药,五日一颗,已经很伤身体了。”
“陛下却拿它当饭吃,这可真是了不得!”
“看来,我得想办法收拾行囊财物,早早的跑路!”
不然的话,
哪天皇帝爽死了,
他这大好头颅,注定是要被砍去做陪葬品的!
闻着炼丹室中弥漫的“阳气”,方士下定了决心。
而当这位主治“元气不足、肾水匮乏”的方士离开后不久,
皇帝果然因为过度疲劳而生了疾病。
他躺在床上,联想到自己的年纪,还有大汉先祖们的平均寿命,忽然惶恐起来。
他询问医者,“我的情况怎么样?”
医者摇了摇头,告诉他问题不小,医治起来并不容易。
皇帝便生了怒气,呵斥他的无能,转而找人过来,“去训诫丞相!”
他想起之前上报的奇异天象,还有着随之而来的疾病,
为了安心和祈福,
决定按照之前的传统,献祭一个丞相给上天。
丞相翟方进遭遇了实打实的“祸从天降”,根本无力抗争,只能在旨意下达后不久,于家中自尽。
“这下朕感觉舒服多了!”
自觉人祭有效的皇帝恢复了健康,看着面前美丽的赵氏姐妹,得意的笑道,“朕一定会长命百岁,让你们能够享受终身的富贵!”
至于那个太子?
呵,
他连自己亲生的都不管了,
哪里还有精力去注意他?
且让他久久的待在那个位子上吧!
后者也露出高兴的笑容。
没多久,
双方又厮混在了一起。
于是,
负责为皇帝诊治的医者也开始了跑路。
他们说:“虽然没有扁鹊那样的医术,但却可以拥有扁鹊那样的身法!”
“我们没有能耐阻止天子损耗自己身体,便只能想办法保全自己了!”
磕药纵欲,
腰子已经废了,
距离爽死还有多远呢?
可惜,
皇帝对自己的身体一点都不了解。
他仍旧在磕药,仍旧在驰骋。
毕竟他有两个真爱,
要是不多多埋头努力,
又怎么可以满足他们呢?
秉持着这样的想法,
才宣布自己痊愈没多久的皇帝,就在走下赵合德床榻之时,忽然眼前一黑,口吐白沫,抽搐的晕了过去。
宫人们发出尖锐的叫声,
赵合德更是慌张的扑到皇帝身上喊叫着,“你怎么回事?”
“你不是说自己绝对不会死在我前面的吗?”
然后她又朝着宫人喊道,“快叫太医,叫太医啊!”
几个没有跑路成功的太医便被宫人提溜了过来。
他们颤颤巍巍的为皇帝把了脉,最后说,“不行了。”
“阳气已经尽了。”
“只能准备一些事情了。”
旁边的太后王政君气得红了眼睛,扬言道:
“都是那两个妖女的错!”
“一旦天子崩逝,”
“我要让她们为天子陪葬!”
当皇帝忽然倒下的消息传到耳中时,
王太后就赶了过来,并且迅速下令,将赵合德这个直接当事人扣押在了一处宫殿之中。
赵飞燕作为皇后,到底还要给她几分颜面,但如今也被许多人盯着,举止不能自由。
倒在榻上,恢复了些许神志,但口不能言的皇帝听到了母亲这段话,忽得生出了力气。
他抓住医者的手,艰难的说,“不,不死……”
“朕要活着!”
“皇后、昭仪,她们……她们不能!”
王太后只在旁边抹泪,“你都这样了,还要护着那两个妖妇女!”
“你这是被她们迷惑了心智啊!”
“我早就应该杀了她们,让你恢复清醒!”
“不,不!”
皇帝挣扎的更加厉害了。
他的脸上浮现出诡异的潮红,身体抽动着,企图爬起来,请求母亲在自己死后,不要伤害自己的真爱们。
结果才勉强挺了挺上半身,
皇帝便又重重倒下。
“飞燕,合德……”
他的手摊开,嘴角带着些许的艳红,眼睛瞪大,就这样不放心的死去了。
旁边的史官提笔就此记下:
“大汉第九任天子,纵欲而亡。”
老年丧子的太后崩溃的哭泣了起来。
等她好不容易止住了泪水,便要履行自己先前的诺言。
“去抓了赵合德!”
“她害死了皇帝!”
被携带刀剑白绫的宫人找上门时,
赵合德拍着胸脯大喊:
“我对待天子,就像对待婴儿一样轻柔!”
“我怎么可能害死他!”
“而且帷帐里面的私事,我怎么可能说给你们听呢!”
“你们什么都不知道,竟然诬陷皇帝是因我而死的!”
“这不公平!”
“陛下,陛下!”
“你才咽气,你的身体还没有冷下去,就有人来欺负我了!”
“刘骜!你这个没用的男人!你不是说了要宠爱我一辈子的吗?!”
她哭喊的厉害,一向娇媚可人的嗓音变得嘶哑凄厉,充斥着行至末路的癫狂。
而当宫人拿着白绫上前,想要送她上路时,
赵合德便直接吐出一口鲜血,倒在地上,满是不甘的死去了。
这对缠绵了一生的鸳鸯,
倒还真实现他们过去“不能同生,但愿同死”的誓言。
当然,
不出意外的话,
他们在阴间也能继续在一起。
反正刘奭早就放出话去,表达了自己“棒打鸳鸯”的决心。
但赵飞燕还活着。
她身为皇后,大汉的国母,
没有直接问题的话,是很难被处置的。
皇帝的确死在了她妹妹赵合德身上,可这关赵飞燕什么事?
所以,
她仍旧理直气壮的活着,企图占有“太后”的权位。
毕竟新帝刘欣还没有二十岁,又是个文雅的人,肯定是需要“母亲”辅佐的。
奈何,
她的竞争对手实在是太多了。
对她抱有仇恨的太皇太后王政君、
正摩拳擦掌,打算帮助孙儿治理天下的傅氏,
都不是赵飞燕能够对抗的。
面对着这两位元帝后宫老人的步步紧逼,
原本信心十足,打算垂帘听政的赵飞燕很快就萎靡了起来。
她在困境前意识到:
天底下的人,
除了那个刚死不久,正在发烂发臭的先帝刘骜之外,
再没有谁会对着她掏心掏肺的付出和顺从。
于是赵飞燕胆怯的对那两位老妇人说道:
“我愿意隐居在行宫里面,安静的保有富贵,不再干预朝政。”
可王政君还不愿意放过她。
好在王莽及时的找到姑母,劝说她道:
“大汉还没有处死无罪皇后的例子。”
“何况新帝继位,必然会重用自己的母族,姑母不应该在失势的赵飞燕身上浪费精力。”
王太后采纳了这位素来聪颖有能力的侄儿的建议,转身去同傅氏争斗起来。
如今,
她已经失去了丈夫、失去了儿子,
名义上的孙儿,有着自己亲生且强势的祖母辅佐,对她根本没有任何需求。
除了王氏,
她还拥有什么呢?
王政君绝对不允许傅氏利用新帝的权柄,扶持自己的家族,从而夺走王氏的地位!
就此,
前朝后宫,
又迎来了一场新的风雨。
新的皇帝,带来了新的外戚。
而傅氏在被皇帝尊为“恭王太后”后,那毫不掩饰的对权势的渴求,对自己家族的提拔,
以及皇帝按照自己意愿,扶持起来的母族丁氏,
也不知道会为朝局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
“但只要不像先帝那样放纵外戚,并且沉迷女色就好了。”
下朝的孔光,仍旧在同自己的弟子交谈。
虽然宫廷里面的人,对先帝的死因保持着沉默,
但天下终究没有不透风的墙,而先帝的荒唐作风,也称得上众人皆知。
为他炼丹的方士,还有为他治疗的医者们,
在跑路之前,也不介意透点口风,告诉别人自己腿脚如此灵活的缘由。
是以,
知道先帝真“爽死了”的孔光,对沉迷女色这件事,的确是有了较为强烈的应激反应。
本就坚持儒家礼法道德的褒成侯,只希望年轻的新帝,能够听从劝谏,吸取经验,不要走上先帝的老路。
好在,
就刘欣入京以后的表现看来,
这位新帝性格柔和,与人友善,而且并不同女子过于亲近。
这让孔光生出了额外的期待。
也许对方会听取臣子正义的劝谏,指引大汉返回正确的轨道呢?
虽然比不上中山王刘兴年长,还需要太后的辅佐……
可在大汉朝,
外戚辅政,本就是一向传统。
孔光反对的,不过是放纵外戚,让他们变成王氏那样的毒瘤罢了。
“只是可怜了你!”
孔光想到失去先帝这个血亲的外甥后,地位迅速动摇起来的王氏,便对着面前的王莽唏嘘起来。
“扶立新帝,以至于傅、丁两家兴盛起来,你的叔父兄弟,应该对你颇有怨言吧?”
孔光是知道王莽最终选择了支持刘欣的。
因为他将赵合德劝说先帝的话,对着孔光也说了一遍,并将这位礼法的当世代表,说的哑口无言。
毕竟哪怕过继的儿子,也是礼法上的真儿子。
其上供的祭品,总比兄弟给的要好。
而孔光先前支持中山王时,列举的商朝旧例中,
也的确存在弟弟一继位,就把死鬼老哥扔到宗庙角落里吃灰的情况。
但孔光还是忍不住关切的说,“我听闻傅太后为人刚暴,强于权谋。”
“如果定陶王继位,她一定会抬举自己的亲族,影响到王氏的地位。”
这样一来,
王氏岂能对支持刘欣的王莽没有怨言?
可王莽摆出一副决然坚定的样子说,“我遵从礼法,为国家尽忠,怎么能把家族的利益,放在天下的前面呢?”
“只要大汉的社稷得到延续和昌盛,我的家族又算得了什么呢!”
孔光于是非常感动,认为王莽是个能像周公伊尹那样,辅佐新帝的贤德之臣。
“现在皇帝秉持谦和端正,又有你这样壮年有为的臣子辅佐,想来天下很快就可以安定了!”
王莽闻言,只是露出一个淡然的微笑。
等回到家里,
王莽才抚摸着胡须,思索起新的朝局来——
王氏,
固然是他立足之基,
但王氏的奢侈放纵,已经是天下人所知晓的事情。
这自然不会带来好名声。
而年近四十,
通过施舍钱财,运用权势,笼络了一批又一批的士子文人,为自己传播声望的王莽,已然羽翼丰满。
他不再需要依附王氏,
而后者低到入土的声望,只会给正被人吹捧为“罕见完人”的王莽拖后腿。
所以,
王莽需要王氏受到打压。
一方面,降低王氏带给自己的负面影响;
另一方面,则是利用这样的事情,来彰显自己的“出淤泥而不染”,还有那“大义灭亲”的完美德行。
反正有长寿的太后王政君在,
王氏即便有所沦落,也不会低贱到哪里去。
“而且傅氏的富贵,又会持续多久呢?”
王莽眯着眼睛,想起傅太后的作风,并不觉得她可以一直压制自己的孙儿。
雏鸟总有飞出巢穴的一天,
何况登基为帝,有了鱼龙之变的刘欣?
王莽可早就听说了,
那位才进化为皇帝不久的定陶王,表面上对自己的祖母十分恭敬,可对祖母选定的,同样出身傅氏的妻子,并不亲近。
如今后者成了皇后,
也没有得到皇帝的重视和亲爱。
王莽觉得,这必然是因刘欣心思深沉所致。
虽然他在羽翼未满,而且有“孝道”压制时,不得不顺从祖母的意思。
可不愿意同傅皇后同居一室这一点,已经显露出了他的心志,并不像面上那般柔弱!
如今他是皇帝了,
“皇帝”可不需要一味的遵从礼法。
哪怕他不说,
也会有自觉的臣子站出来,替皇帝解忧!
王莽已经打听到了——
做了皇帝的刘欣,开始提拔起自己做太子时的舍人董贤,时常召见他于私下议事。
想来,
这位就是皇帝选择的,用来传达自己心意的“传声筒”吧!
到那个时候,
出身外戚,跟王太皇太后亲近,却“不容私情”,并且在清流士人中具有优良名声的王莽,绝对会得到皇帝的重视,用来跟傅氏这些新外戚抗争。
“哼!”
“一切都如我所料!”
“人性不过如此!”
昏暗的室内,
王莽难得的流露出一丝心中情绪来。
他的目光中,透露出对权势的无比渴求,还有对未来的期待。
就像他那位老师,期待着大汉的好转一样,
王莽也期待着新帝挥动自己的衣袖,搅动起朝堂的云雨,让他这条潜伏太久的鱼蛇,可以趁着激荡的风云,真正的翱翔起来。
(本章完)
(https://www.2kshu.com/shu/93256/1284148.html)
1秒记住爱看书屋:www.2k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k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