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屋 > 黄金家族,从西域开始崛起 > 第405章 帝王训:仁政非慈,强权为基

第405章 帝王训:仁政非慈,强权为基


第403章  帝王训:仁政非慈,强权为基

    大明城外围,李骁带著金刀沿著工地外围的戈壁缓慢骑行。

    远处的工地上,奴隶们如同蝼蚁般忙碌,监工的皮鞭声隐约传来。

    金刀皱了皱眉,忍不住问道:「父王,那些奴隶都是战败的俘虏?也就是咱们的敌人!」

    「本应该对咱们恨之入骨,是如何管的他们老实干活?」

    李骁勒住马,目光投向工地,沉声道:「管理奴隶,靠的是铁律。」

    「除了监工,这里还驻扎著五千人的军队,一旦有奴隶暴乱,格杀勿论。」

    「你看那边……」

    他指向工地边缘的壕沟与瞭望塔:「奴隶们被分区域封闭管理,每个区域之间用土墙隔开,不能随意走动。」

    「还实行连坐制度,一人逃跑,同队的人全部处刑,同区域的奴隶都要受罚。」

    金刀顺著李骁的手指看去,果然看到工地被划分成一个个方格,每个方格外都有手持长矛的士兵巡逻。

    「那他们要是私下反抗怎么办?」金刀又问。

    「靠分化。」

    李骁解释道:「我们会从奴隶里挑出小部族出身的人做基层监工,给他们一点小小的权力。」

    「这些人一旦有了权力,欲望就会膨胀,为了保住这点好处,会比咱们的监工更卖力地盯著其他奴隶。」

    他顿了顿,补充道:「这些『合作者』能得到更好的食物和住宿,偶尔还会有一些卖不出去的老女奴送来此地,激励这些奴隶更大的干活劲头。」

    「而这,就是这些异族监工们所追求的『特权』。」

    「他们的合作,是维持营地运转的关键。」

    「还有告密人。」

    钱大户骑著马跟在身后,轻声的补充道:「我们会在战俘里培养『眼线』,建立告密通道。」

    「不管是普通奴隶还是合作监工,他们的言行都会被监视。」

    「只要有逃跑计划、反抗情绪,甚至消极怠工,都会被立刻汇报上来。」

    金刀听得瞪大了眼睛,这些东西都是他之前从未接触过的,感觉很是新奇。

    这时他看到远处的土墙边挂著一排干枯的尸骨,风吹过,尸骨发出「咯吱」的声响,他心中一紧:「父王,那些是……」

    「是不听话的奴隶。」

    李骁语气平静:「对不服从管理、试图逃跑或反抗的,直接处决,还要挂在显眼的地方杀鸡儆猴。」

    「只有让他们害怕,才能乖乖干活。」

    众人继续前行,来到一处砖窑附近,奴隶们正扛著沉重的青砖往城墙方向搬运,每个人的脸上都满是疲惫。

    「他们每天要干多少活?」金刀问道。

    「有严格的劳动定额。」

    钱大户回答:「每个奴隶每天必须从砖厂搬运两千块砖去工地。」

    「工匠需要砌三尺高、一丈长的墙或者烧一千块砖。」

    「要是质量不好,比如砖没烧透、墙砌歪了,轻则被皮鞭抽打,重则直接处死。」

    「口粮也和工作量挂钩,不劳动者不得食。」钱大户继续道。

    遵照李骁的吩咐,将建造城墙和管理奴隶的这些弯弯绕绕,都讲给小王爷听。

    「完成定额的能多吃一口,超额的能分到豆饼;没完成的,只能吃草,甚至饿肚子。」

    「豆饼?那不是给马吃的吗?」金刀惊讶地问。

    就是豆子榨油之后剩下的豆渣,这可是好东西啊。

    很多百姓都靠著豆渣来补充营养呢,更是牛马最喜欢吃的食物,能增强体魄。

    每当大战爆发的时候,秦国士兵们都会给战马喂食豆渣甚至是豆子、主粮。

    金刀不明白,豆渣这种好东西,竟然会分给奴隶吃?

    钱大户苦笑一声:「回小王爷,不给不行啊。」

    「若是没有豆渣的话,这些奴隶会很快大量累死的。」

    「而且豆饼已是奴隶能吃到的最好东西了,只有偶尔能吃到一点,他们平时主要吃麸糠、草叶,还有蟋蟀。」

    「草叶和蟋蟀?」

    金刀彻底愣住了:「草怎么能给人吃?蟋蟀又怎么来的?」

    「草是戈壁上随处可见的,和麸糠一起煮在粥里,好歹也能让肚子吃个水饱。」钱大户解释道。

    「蟋蟀是专门饲养的,产量高、繁殖快,一个月就能收获一批。」

    「战俘里有个天竺矮黑人在老家经常吃不上饭,给贵族种地得来的粮食全部上缴,全村都要靠吃蟋蟀活下去。」

    「属下让这个天竺人带著一批奴隶养蟋蟀,没想到真让他养成了。」

    「虽然不够吃,但蚊子再小也是肉,奴隶们抢著要。」

    一旁的李老扁也是轻轻摇头,补充道:「在这种地方,别说蟋蟀了,老鼠、蛆虫都是好东西。」

    「那些天竺矮黑人,甚至主动要牛粪吃,说那是神圣的,能消灾治病。」

    「咱就想不明白了,那玩意咋吃啊?恶不恶心?」  

    李老扁看来,这次西征带回来的这群天竺矮黑人,简直和其他人类完全是两个物种。

    说起吃牛粪的事情,钱三户也不嫌恶心了,摇头说道:「若不是担心爆发瘟疫,我都想让这些矮黑人用牛粪养蛆虫给其他奴隶吃了。」

    在钱三户的眼中,这些奴隶统统都是消耗品,平均也就两年的寿命。

    根本用不著在意他们的身体健康和未来,反正是注定走不出这里的。

    可惜,蛆虫那玩意虽然蛋白质含量很高,可一旦爆发了瘟疫,有可能会蔓延至其他地方,不值得。

    所以,钱三户只能加强对工地的封锁,绝不能让这些奴隶跑出去。

    听著钱三户的述说,金刀的脸色很是难看,他从小在龙城长大,虽听过大人们说战争残酷,却从未见过这样的场景。

    可他毕竟是李骁与萧燕燕的儿子,体内流淌著铁血血脉,很快便强迫自己冷静下来,眼神也渐渐坚定。

    李骁将金刀的反应看在眼里,心中暗自点头。

    这孩子没有被眼前的残酷吓退,反而能快速收敛情绪,这份心性,已远超同龄之人。

    「金刀,你如今看到的,只是这乱世中最寻常的一角。」

    「父王今日带你来,不是要让你害怕,而是要让你明白,权力从来都不是靠锦衣玉食堆出来的,是靠白骨垒、血汗浇出来的。」

    「你将来要继承的,不是一座安逸的龙城,是一个正在崛起的帝国,是千万人用命换来的疆域。」

    他抬手,指向远处仍在忙碌的奴隶,声音里带著一丝不易察觉的沉重:「你看那些奴隶,他们为何会沦为阶下囚?」

    「因为他们的部族弱,他们的君王无能,所以只能任人宰割。」

    「这世间的道理从来简单,你若不强,将来秦国的百姓,就会变成今日的奴隶;秦国的城池,就会变成他人的战利品。」

    金刀抿紧嘴唇,握著缰绳的手又紧了几分,眼中的坚定更甚。

    「未来咱们进了中原,或许会有一批人在你身边大谈孔孟之道。」

    「告诉你什么是『仁政』、『爱民』,这些话有几分道理,但不全都有道理。」

    「你可以用它,但不能信它。」

    李骁继续说道,语气冷冰:「你要记住,仁政是给治下百姓的,不是给敌人的;爱民是护自己人的命,不是让自己人任人欺负。」

    「否则,宋国就是前车之鉴。」

    「当年父王在河西堡起兵,若心慈手软,早就成了他人刀下亡魂,哪有今日的秦国?」

    「你若将来对敌人讲仁慈,就是对秦国百姓的残忍。」

    他顿了顿,看向金刀的眼睛,一字一句道:「还有,你要学会看透人性。」

    「方才钱大户说的『分化奴隶』,不是父王教他的阴狠,是乱世生存的法则。」

    「人皆有欲望,或图一口饱饭,或图一点权力,或图一个女人。」

    「你能看透这些欲望,就能用它来聚拢人心,也能用来瓦解敌人。」

    「但你更要记住,自己不能被欲望吞噬,权力是工具,不是目的;财富是保障,不是枷锁。」

    「父王,那……咱们修建大明城,用这么多奴隶的命,算……算仁政吗?」金刀犹豫了一下问道。

    李骁没有丝毫犹豫说道:「他们是不服王化的异族,是敌人,不是我们大秦的百姓,不配享有我大秦的仁政,只配承受我大秦的铁拳。」

    李骁的目光投向远方的大明城轮廓,缓缓道:「大明城建成后,会成为秦国的新都,能护百万百姓安居,能让秦国的基业传得更久。」

    「今日这些奴隶的命,是为了将来更多秦人的命,这不是残忍,是取舍。」

    「身为君主,最难的不是杀伐,也是取舍。」

    「知道该舍什么,该取什么,该为谁舍,该为谁取。」

    「你若将来做不到这点,就守不住这天下。」

    他抬手拍了拍金刀的肩膀,力度不轻不重,带著父亲的期许:「永远不要相信『太平』会从天而降。」

    「这天下,是打出来的,是守出来的,今日咱们压著奴隶建城,明日就要带著士兵打仗,后天还要想著怎么让百姓吃饱穿暖。」

    「一刻都不能松懈,你若将来贪图安逸,就算有再好的基业,也会被人抢走。」

    「儿子记住了。」

    金刀抬起头,眼神清澈却带著远超年龄的沉稳:「儿子不会让父王失望,不会让秦国百姓失望。」

    李骁看著儿子的模样,心中涌起一股欣慰。

    他知道,这些话金刀今日未必能完全懂,但只要记在心里,将来经历得多了,自然会慢慢明白。

    这比在学堂里读十本、百本兵书都有用。

    下一步,李骁还会带他去真正的战场,感受那份残酷与血腥。

    与战场的惨烈相比,就算是这十万奴隶全死了又能算什么?

    煞气重,影响大明城的气运?

    他抬头看向大明城的方向,喃喃自语说道:「历史上,哪一座王朝的帝都修建,没有埋葬千万条人命?」

    「区区煞气,将来王朝的龙脉,自会将其镇压湮灭。」

    钱大户在一旁附和:「大王所言极是。」  

    「等大明城建成,成为秦国帝都,这里的血腥气,都会被龙脉滋养的国运所覆盖,只余下繁华。」

    三日巡视结束,队伍离开大明城,直接向东行进五百里,前往庭州。

    这里是大漠州的治所,也是唐朝北庭都护府的旧址,更是秦国的商贸重镇,很多工坊在这里拔地而起。

    一路之上,成片的农田在阳光下铺展开来,庄家长势喜人。

    未来,这里将会成为秦国的统治核心。

    然而这个决定背后,隐藏著深远的政治考量。

    李骁不禁想起北魏旧事:当年孝文帝将都城从平城迁往洛阳,导致北方鲜卑贵族的政治地位一落千丈,最终酿成震动天下的六镇之乱。

    今日的秦国,与当年的北魏确有几分相似。

    金州草原是秦国铁骑的摇篮,子民骁勇善战,是李骁起家的根基所在。

    而南部的大漠州,则是广袤的农耕区,堪称秦国的粮仓。

    若将都城从龙城迁往大明府,难免会让金州将士心生芥蒂,担心失去往日的地位。

    这些草原上的子民是李骁的基本盘,绝不能让他们感到被抛弃。

    所以,在迁都的同时,必须要保证金州的政治地位不下降。

    于是,李骁打算将金州和大漠州合二为一,统称为直隶,乃天下州省之首。

    如此,既能保持草原铁骑的战斗力,又能依托大漠州的粮草供给,形成军政互补的格局。

    只要直隶稳固,秦国便可稳坐江山。

    抵达庭州后,李骁仔细巡视了当地的农耕情况,检查了庭州官府的各项政务。

    离开庭州,队伍向南进入西州,这里曾是高昌回鹘王国的地界,如今经过秦国多年的移民,汉民数量早已远超回鹘人。

    走在西州境内,无论是店铺招牌还是百姓服饰,都与汉地无异,连原本说回鹘语的老人,也能用磕磕绊绊的汉话与人交流。

    「父王,这里的回鹘人,和汉人没区别了?」金刀好奇地问。

    李骁解释:「咱们秦国不分族群,只要愿意说汉话、穿汉服、遵守秦法,就是秦民,时间久了,自然就融合在一起了。」

    在西州,李骁除了检查耕种,还特意前往白石山与硫磺沟两座矿区。

    白石山盛产硝石,硫磺沟则产出硫磺,这两处是秦国火药原材料的主要产地,战略意义重大。

    远远望去,矿区被高墙与壕沟包围,岗哨林立,巡逻的士兵手持弓弩,戒备森严,根本看不到矿区内部的景象。

    「父王,这里的防守怎么比大明城还严?」金刀问道。

    李骁语气凝重:「火药是咱们秦国的利器,绝不能泄露出去。」

    和大明城一样,这两座矿区用的都是奴隶挖矿,但更加严格。

    进了矿区的奴隶,就别想活著出来。

    外面说的『刑满释放』,其实就是让他们『解脱』了。

    这种事情在后世都屡见不鲜,更何况是在封建时代了。

    根本没有人权的概念。

    西州的巡视结束后,队伍终于抵达高昌城。

    此时,宋国使团已在高昌城等候了五日。

    李骁在巡抚府的议事厅接见了他们,周伯温与吴焕一进大厅,便感受到一股强大的气场。

    李骁身著玄色龙纹常服,端坐在主位上,虎目锐利,不怒自威。

    两人心中暗自发虚,毕竟眼前这位,是把金国打得惨败的秦国之王,绝非宋国龙椅上那位被权臣扶持上位的『官家』可比。

    但身为宋国使臣,他们不能失了体面,连忙整理衣冠,上前躬身行礼:「宋国礼部尚书周伯温、兵部侍郎吴焕,见过秦王陛下。」

    李骁神情平淡,微微点头:「两位使臣免礼,坐。」

    在他旁边坐著的正是宋国公主赵玥,见到故国之人,早已按捺不住激动。

    起身对著周伯温与吴焕行了一礼,声音带著哽咽:「周大人、吴大人,不知我父王母妃身体如何?临安城一切还好吗?」

    周伯温连忙回应:「公主放心,王爷与王妃身体康健,临安城也一切安好。」

    「临来之前,王爷和王妃还托下官给公主带来了家书和礼物,更是高兴于公主为秦王诞下麟儿。」

    说著,便掏出一封信件交给了旁边的侍女,赵玥打开之后,泪流满面,更加想念父母。

    但是身为赵家的公主,和亲来了万里之外的北疆,这一辈子恐怕都没机会再回宋国了。

    留下赵玥在一旁独自流泪,李骁和两人谈起了正事。

    「此次我们前来,一是为老王爷祭拜,二是有要事与大王商议。」

    李骁闻言,淡淡说道:「祖父早已下葬,陵寝偏远,不必特意去打扰他老人家。」

    「你们若有心,在此地设个香案,上香聊表心意便可,有什么要事,直接说吧。」

    周伯温与吴焕对视一眼,吴焕率先开口,语气恳切。

    「大王,金国这两年对我宋国百般欺压,不仅索要巨额岁币,还时常袭扰我边境州县,杀害我大宋子民。」

    「我大宋君臣皆愿与秦国联手,再次北伐金国,共讨此贼。」

    两人都是韩侂胄一派的主战派,事关他们本身的利益,说起金国的恶行,言辞间满是愤慨。

    然而,李骁听完,脸上却毫无表情,缓缓说道:「两位使臣的心意,本王明白了。」

    「但秦国刚刚结束西征,士兵疲惫,粮草消耗巨大,短时间内不会再与金国开战,需要休养生息。」

    「至于联盟北伐之事,还是等将来再说吧。」

    周伯温与吴焕闻言,脸色无奈,但心中也没有失望,早就知道这不是简单能完成的任务。

    两国交战,需要的是实际的利益,可不是他们空口白牙一张嘴。

    吴焕深吸一口气,语气依旧恭敬却多了几分恳切:「大王的考量,臣等明白。」

    「只是臣斗胆进言,若秦国愿出兵,我大宋可提供三十万石粮草、五万匹绢布,还可与秦国交易更多的茶叶和丝绸……」

    他知道,空谈「共讨金国」毫无意义,只有抛出实际的好处,才能让李骁动心。

    毕竟金国不敢招惹强大的秦国,只会对宋国可著劲的欺负。

    周伯温也连忙补充:「不仅如此,若北伐成功,金国故地的划分,我大宋也愿以秦国为主。」

    「燕云、河东之地,皆可归秦国所有;我大宋只求收回河南、山东故地,恢复当年疆域便可。」

    这仅仅是第一轮谈判而已,实际上韩侂胄给他们的条件更宽泛,就连山东都能舍弃。

    只求收回河南便可,毕竟开封旧都对宋国意义非凡。

    而之所以敢放弃这么大片的领土,韩侂胄也是有赌的成分。

    他对秦国的国策也早有耳闻,那是对士绅贵族相当不友好。

    而中原乃是士绅的大本营,尤其是女真人为了让士绅们配合统治,放开了很多权力。

    士绅们在女真人这里吃的满嘴流油,秦国人来了之后连口汤都不给喝了,甚至把锅都给砸了。

    肯定不愿意。

    所以,韩侂胄赌的就是秦国在中原的统治长久不了,最后还是需要宋国北上收拾残局。

    当然,真正的地盘划分,还是以双方大军实际占领为主。

    听著两人的条件,李骁还是没有立刻回应,只是淡淡道:「两位使臣提出的条件,本王知道了。」

    「但秦国休养生息的打算,短期内不会改变,这些条件,容本王与大臣们商议后,再给你们答复。」

    周伯温与吴焕对视一眼,心中了然。

    李骁没有直接拒绝条件,便是还有商议的余地。

    他们也不再多说,当下躬身应道:「多谢秦王,臣等在高昌城静候佳音。」

    他们打算通过赵玥再吹吹枕边风,或许能让李骁更快下定决心。

    (本章完)


  (https://www.2kshu.com/shu/93534/1284225.html)


1秒记住爱看书屋:www.2k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k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