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3章 两院有效候选
推荐阅读:异维囚笼 斗罗:极致冰光,开局神级双武魂 这个Bug太棒了! 穿越七零做外贸 别打扰邪术师搞科研 人在知否:执掌天下 精灵:开局格斗馆主,被娜姿缠上 第四天灾就没有正常的 从升级建筑开始长生 这个忍者会开基因锁
第482章 两院有效候选
京郊影视基地的巨大摄影棚内,人造阳光模拟著2070年某个黄昏的质感,冰冷的光线透过精心搭建的「I0I公司休眠区」高窗,在地面拉出长长的影子。
这里是《头号玩家》主角林远潜入「绿洲」的关键现实场景,充满了未来科技与冷酷资本交织的气息。
道具组长老王正小心翼翼地给洛珞绑上最新叠代的感应带与传感器。
金属贴片在皮肤上带来细微的凉意,线路繁杂却排列得一丝不苟。
洛珞闭著眼,身体微微前倾,配合著老王的工作,但他的沉默比往日更甚,像一块深不见底的寒潭。
老王能感觉到指尖下肌肉的紧绷,那不是角色的状态,而是某种沉重的东西正压在他的肩头。
棚内平日开工前的喧闹低语消失了,只剩下设备启动的嗡鸣和工作人员刻意放轻的脚步声。
「洛导,您看这个松紧度————」
老王试探著问,声音不自觉压低了几分。
「紧一点,贴合真实使用状态。」
洛珞睁开眼,声音平静,听不出波澜,但那目光穿透了老王,似乎落在更遥远的地方。
他不仅是在为角色「林远」揣摩潜入绿洲的感受,更像是在通过这冰冷的设备,触摸一个尚未成型的未来。
拍摄在一种异样的「高效」中推进。
《原始码》死亡列车的惊险追逐戏份刚告一段落,场景迅速切换到了「绿洲」缔造者—洛博士的工作室。
洛博士年轻的回忆片段拍摄完,又迅速的开启了《战斗天使》的剧情拍摄,一直到如今都进行到了I0I公司内的大决战。
镜头对准了他。
洛珞的眼神瞬间变得苍老、睿智,深处却藏著难以言喻的孤独与矛盾。
他开始录制那段向所有玩家发出的「终极彩蛋挑战」独白:「我创造绿洲,是因为我在现实世界找不到归属————它成了每个失落灵魂的避风港————但现在,它变得比现实更重要————这不对————找到彩蛋的人,将继承我的股份,掌控绿洲————但记住,真正的胜利,是活在现实————」
他的声音低沉而富有磁性,每一个停顿都饱含情感。
监视器前围观的几位核心成员下意识地屏住了呼吸,感觉空气都凝重了几分。
棚顶巨大的关卡投下的光影,此刻也显得格外压抑。
谷院士去世的消息,在六月下旬的那个深夜,如同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涟漪迅速波及了整个片场。
谷院士门生遍布天下,论起师承,陈守仁只是其中年纪最小的一个,也是谷院士的关门弟子,但已经是水木数学的正教授,更是国内偏微分方程领域新一代的骨干力量。
至于早些年的弟子学生那更是成就不凡,单是院士便有足足九人之多,何等的辉煌。
包括洛珞在内的几十名数学、物理等领域的专家学者一同出席了谷院士的追悼会,这样的大新闻即便他们都是娱乐圈的人,也不可能完全没有听说。
尽管洛珞在参加完仪式后,依然强撑著完成了后续那天的拍摄,甚至第二天清晨就准时出现在片场,专业素养无可挑剔。
他甚至没有多提一句,工作态度依旧,只是周身散发出的那种沉郁的低气压,让整个《头号玩家》剧组都弥漫开一种小心翼翼的氛围。
他不怒,却自威。
往日拍戏间隙,洛珞可能会和主演们讨论剧本细节,或者和特效团队开个轻松的玩笑。
那几天他更多的是独自坐在导演椅上,沉默地看著监视器回放,或是走到巨大的落地窗边,望著棚外灰蒙蒙的天空出神。
没有人敢在这个时候犯错。
布景师反复检查《闪灵》眺望酒店走廊墙纸的每一寸暗纹是否与原作一致,生怕有一丝瑕疵触怒了此刻如同休眠火山般的导演;负责《回到未来》德罗宁时光车的道具师,把仪表盘擦了又擦,灯光调了又调,确保每一个按钮的反馈都完美无缺;连场务推轨道车都轻手轻脚,仿佛怕惊扰了什么。
连一向活跃的飙车手肖恩的扮演者唐纳德,在休息时说话都自觉地压低了声音。
监制宋慧更是化身了协调大师,将一切可能的摩擦消弭于无形,确保整个庞大机器的运转顺滑得没有一丝杂音。
大家并非真的「害怕」洛珞会发火一事实上,他对工作的要求一如既往的严格而清晰,从未因个人情绪而迁怒或苛责任何人。
但正是这种在悲痛下依然保持的、近乎冷酷的理性和专注,形成了一种无声的、强大的压力场。
每个人都心照不宣地希望做到最好,希望能用自己极致的专业和努力,去分担一点点那无形的沉重,哪怕只是微不足道的一点点。
他们敬畏著这位年轻导演的坚韧。
事实上,对于洛珞来说他跟谷院士接触的时间零零散散加在一起也不过月余,而且大部分时候还都是在探讨学术,远没有跟老师陈教授在一起的时间长。
众人只当这是洛珞的赤子之心,搞学术的嘛,心比较直,尤其是看重传承关系,他们也可以理解。
殊不知,其中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也不知道是不是当初《国家使命》的角色影响,让谷院士一见到他就感到十分亲切,甚至当时还开出了要收个关门弟子的玩笑,差点抢了陈教授的位置。
而对于他来说也是一样,角色的牵扯玄之又玄,甚至比血脉都更紧上三分,以至于他的伤感丝毫不亚于陈教授等人。
不过逝者已矣,悲伤的心情也随著时间逐渐平复,一切慢慢回到了原本的样子,《头号玩家》片场的拍摄也依旧在继续。
而另一边两院学部的增选后续仍旧没有结果,院士推荐原本是个十分珍惜的名额,能有一个就是许多学者求之不得的结果了,但洛珞这边两院的推荐居然都上了两位数,其中不少还是他在夸父工程上的下属,这牌面简直到头了。
这样的特殊情况,别说他们决断不了,即便报上去,一时半会也没有结果。
难题,被层层上交。
很快,一份由科学院周副院长和工程院李副院长共同签发的特殊文件摆上了两院主席团联席会议的桌面。
两院联合专项组第一次会议。
会议室里,深红色的丝绒窗帘垂落,隔绝了外界的喧器。
空气沉滞得仿佛能拧出水来,只有翻动纸张的沙沙声偶尔响起。
——
椭圆会议桌旁坐著二十余位两院主席团成员,材料组连夜整理的洛珞成就清单在每人面前摊开,左侧贴蓝色标签的是理论突破,右侧贴红色标签的是工程应用,密密麻麻的条目几乎铺满整张A3纸。
「建国以来最特殊的案例。」
主持会议的科学院周副院长用雷射笔划过清单:「按章程,两院院士可以互跨学部,但从未有人同时在两院当选。」
周副院长率先打破沉默,声音平稳却带著千钧之力,他指了指面前摊开的《
院士增选工作实施细则》:「但洛珞同志的贡献,大家也是清楚的,横跨最纯粹的基础理论物理数学前沿,到最宏大的国家战略工程实践,我就不再赘述了。」
「他的理论成果是后续所有工程突破的基石,而他的工程实践,又是对其理论最辉煌、最无可辩驳的验证和延伸,强行拆分,无异于削足适履,是对他整体学术生命和贡献的割裂。」
「周老所言极是。」
工程院的李副院长接口,眉宇间同样凝重:「我们面临的,不是他够不够格」的问题一无论是基础理论的开创性,还是战略工程的颠覆性成就,每一项单独拎出来都远超任何一院院士的门槛,我们争的,也不是把他抢到哪个院更有面子。」
他微微摇头:「现在真正的难题是:如何用一个存在了数十年的、相对固化的框架,去容纳和承认这样一个————打破了常规认知的、几乎无法被单一领域定义的学术存在?二十八岁,同时当选两院?这在世界范围内都无先例可循。」
「舆论会怎么看?会不会被解读为对院士崇高称号的轻率?会不会反而给他本人带来不必要的巨大压力和非议?」
他抛出的问题,尖锐地刺破了表面的学术争论,直指核心的体制困境与现实顾虑。
会议室内陷入更深的寂静。
窗外的光线在深色地毯上投下长长的影子。
一位满头银发、面容清癯的科学院老院士缓缓摘下眼镜,用绒布擦拭著:「成就本身,光芒万丈,无可置疑,但规矩————是堤坝,堤坝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秩序和敬畏,我们若开此先河,未来若有成就稍逊但同样横跨领域者效仿,又当如何裁定?评审标准是否会因此动摇?」
他的担忧代表了相当一部分守成者的心声,稳定与秩序,同样是学术共同体赖以生存的基石。
另一位工程院的老院士,手指轻轻敲击著桌面,目光锐利:「我理解老秦的顾虑,但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洛珞,他不是稍逊者」,他是百年难遇的异数」!我们现在的章程,是建立在过去经验上的,谁能预料到今天会出现一个在理论和工程两座巅峰都刻下自己名字的年轻人?承认现实,完善规则,总比用旧框框去限制一个可能引领新时代的人要好!」
他语气转沉:「至于压力?我们这些人,当年顶著土包子」、技术落后」的压力搞两弹一星」时,压力小吗?难道因为怕非议,就把他该得的荣誉打折?这对他公平吗?对科学本身公平吗?」
争论在长桌两侧蔓延开来。
支持破格者,认为这是顺应时代、尊重事实的必然选择;主张慎重者,强调制度的严肃性和可能引发的连锁反应。
二十八岁的年龄和两院院士的至高荣誉叠加在一起,产生的化学反应让最德高望重者也感到棘手。
僵持不下之际,角落里一个试探性的声音响起:「谷院士————」
会议室内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都想起了那位刚刚陨落的数学物理界泰斗,洛珞的师祖。
「谷老弥留之际,是否————动用了他的特别推荐名额?」
提问的是科学院一位资深委员,语气带著小心翼翼的探究。
谷老的意见,分量重逾千钧,他若推荐洛珞,无论科学院还是工程院,都将慎重考虑他老人家的临终遗愿。
此话一出,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会议记录员。
记录员快速翻阅著刚收到的最后一批确认文件,指尖停在一份标注著「谷院士指定」的函件上,脸色变得有些微妙。
「谷老————」
记录员的声音带著难以置信的停顿:「他的特别推荐名额————指定授予对象为————陈守仁教授。」
「陈守仁?」
有人下意识重复,那是谷院士的关门弟子,洛珞的授业恩师,同样功勋卓著,但论及开创性和国际影响力,显然洛珞的光芒更为耀眼。
一阵压抑的沉默后,质疑如同水底的暗流涌起。
「谷老————没给洛珞?」
一位工程院代表皱著眉:「这是否意味著————连谷老也认为,洛珞锋芒太露,此刻登顶两院,反会招致无谓的风刀霜剑?木秀于林啊————谷老这是在用最后的清醒,为爱徒————不,是为爱徒孙,挡一道可能的风雨?」
这推测带著现实的考量,也透出一丝「理所当然」的理解。
毕竟,洛珞太年轻了,年轻得让规矩显得格外沉重。
「我不同意这个看法!」
反驳的声音随即响起,打破了短暂的沉寂。
发言的是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的郑院士,一位以逻辑严谨和直率著称的女院士。
「我们要是这么认为那就是看低了谷老,谷老是何等人物?他看到的岂止是眼前的风雨?他深谙学术界的规则,更了解洛珞的价值!他不需要用这区区一票来为洛珞护航」。」
「谷老没投这一票,恰恰是投下了一张更大、更重的信任票!这是他对洛珞绝对的信任,也是对我们现行评价体系能否真正唯才是举」的最后一次无声拷问!」
「至于他把这唯一、珍贵的终身推荐名额给了陈守仁教授?那是谷老认为陈教授有这个能力当选科学院院士,跟洛教授的评选何干?!」
她目光锐利地扫过孙院士,然后环视全场。
「郑院士说得极是!」
工程院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的钱院士立刻接口道,他是「盘古堆」项目的早期顾问之一,对洛珞的工程贡献有切身体会。
会议持续了整整一个下午,茶水续了又凉。
最终,主持会议的主席团执行主席合上面前的笔记本,目光扫过全场每一张深思熟虑的脸。
「洛珞同志的学术成就和工程贡献,是国家和民族的宝贵财富,其分量和意义,毋庸置疑。其年龄与成就的匹配度,以及横跨两大学部的特殊性,的确对现有章程构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鉴于情况的极端特殊性和历史意义,我提议:将洛珞同志同时列为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和工程院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的有效候选人,进入后续评审程序!」
「同时,成立由两院主席团成员及部分资深院士组成的特别审议小组,全程跟踪评估,并在最终投票表决前,就此特殊案例向全体院士提交一份详尽的背景说明与审议报告,供全体院士依据章程、结合实情,做出最终的历史性抉择!」
一锤定音。
跟其他人的评选不同,洛珞的学部评审与选举注定就是走个流程,以他如今的成就,在评审上绝对不可能有大量的反对票出现。
真正限制他的只是规则,如今这项规则已经被打破,洛珞正式成为了两院的有效候选人,在8月下旬公式。
也就意味著————他两院院士当选之路已经扫平了九成。
也正是因为这个流程的重要性,两院才研究了如此之久专项小组成立,名单上汇聚了十数位两院最具威望和洞察力的名字。
一份需要穷尽智慧与担当去撰写的「背景说明」的担子,沉甸甸地压了下来。
走出会议室的老院士们,脸上并无轻松。
他们知道,围绕这个名字的风暴,才刚刚开始。
这不仅是对一个年轻天才的评判,更是对这套运行了数十年的荣誉体系自身韧性与智慧的一次大考。
(https://www.2kshu.com/shu/94400/1284146.html)
1秒记住爱看书屋:www.2k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k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