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屋 > 激情年代:开局成为七级工程师 > 第96章 不愧是起义的城市

第96章 不愧是起义的城市


打的一拳出,免得~~。

    能解放中国,打退很多国家的人,是不可能去给人当小弟的。

    了解历史的都知道,是因为苏联第一书记换人,态度不一样。

    在一九五五年的时候就出现了要求苏联从大连旅顺撤军的事情。

    苏联撤军倒是答应的很快,也撤的快。但是撤军是有前提的,就是他们在旅顺投入的设备和设施不好带走,得卖给我们。

    设备和设施都是一些落后的东西,卖给中国的价格却不低。国内是以债务的形式购买的,基本上就是花了一大笔钱才送他们走的。

    而在今年,也就是这一九五六年,两国关系已经开始出现问题。

    工厂援建进度拖延,技术资料提供不再积极,很多项目搁浅。

    国内肯定是要未雨绸缪的,考虑一些事情的时候就要往坏的地方想。

    所以目前的局势是部队供应优先,一汽在生产的卡车是如此。明年第二机械工业部会把某型号的边三轮实试制任务交给昌城的洪都机械厂,生产出来后也是部队优先。

    在历史上,南京那边的汽车厂是先派人学习了某款苏联轻卡的制造技术。然后会在几个月后申请开发轻型卡车的试制,而那时候解放卡车刚好制造出来,在进行生产。

    研发一辆汽车的生产,对于这个时代的中国,不是一件小事情。因为南京申请的不是简单仿造,是跟一汽那样,需要弄自己的配套生产的。

    单纯的仿造就是买一堆零件看看能不能按照样子造出来,研发是看看这些零件我们能不能能搞出来,然后再按照款式去组装起来。

    南京那边要研发轻卡汽车,人力和财力投入是不小的。要投入多少,如何去投入,要多少部门和企业去配合。都是工业部要考虑的事情,像这种大投入的,哪怕是国内需要的产品,也不是头脑一热拍板就是了的。

    生产汽车基本上都属于重点项目,这样的项目从申请到审批,能半年批下来就已经算快的了。

    要知道苏联援建的项目,要想开工都差不多要审批三个月以上。这审批是综合考虑的问题,不是张嘴我要如何,我要怎么样的。

    江成在昌城的那种忽悠法,在真正的大项目上是行不同的。

    江成能在昌城造车,他的情况跟其他地方单位造车不一样。第一是自身有造车技术,会造车。

    第二,压根没从国家的战略角度出发,也就是国家目前需要什么车他不管,他只是想着在昌城造一些送货的车就可以了。

    第三,江成造车没有组建配套部门,按照道理,他就算能从一汽厂采购到一些汽车零部件,最多也就是试制出来几辆成。要量产的话,还是得申报到工业部这边来,当地工业局审批不了这样大的项目。

    可是,昌城那边不需要工业部审批建设汽车制造厂。因为他们那边只要建设一个组装厂就可以了,投入建设一个大点的厂房钱,当地地方部门就可以直接拍板了。

    因为那边搞出了一个产业链,有十几家工厂在配合一起生产,而不是像一起这样的一体化。

    真要算起来,别看一汽现在有几万职工。可真要跟昌城那边比,人家十几个厂的职工加一起也不分伯仲。

    关键是昌城那边要弄汽车制造产业链,按照道理也是组建不起来的。因为那边根本没有汽车制造相关的厂。

    没有汽车轮胎,没有专门生产汽车发动机的,没有汽车配件厂,汽车灯具等等。就比如橡胶厂,那边的橡胶厂都是今年刚建设完,只是生产雨衣雨鞋的。柴油机厂是生产拖拉机和船上的柴油发动机的。

    反正看上去每个厂好像能跟汽车沾点边,但没有一家生产的生品是跟汽车有关的。

    可就因为有人在指导方向,搞了一个技术比拼,硬生生的快形成了一条汽车零部件生产链了。

    南京的工业水平比昌城强,但他们做不到像昌城那样。因为他们缺少一个有技术有本事,还会煽动人心的人。让南京那边的制造厂去找一家橡胶厂,就算人家配合又有什么用,人家如何去造轮胎。

    不要技术就能造轮胎,还进口轮胎干嘛,直接进口大量橡胶就可以。

    四九城,工业部。

    “不愧是起义的地方,这化零为整的本事厉害呀,这车子造的也漂亮。”

    “李佬,车子是造的漂亮,但惹的事端也不小呀。”

    老赵笑着回应道,李佬说的没错,昌城不愧是起义的地方,一人高声呐喊,四路八方响应,管它干的过干不过,冲的完了。

    然后问题出现了,工业部是军工兵工和地方工业都管理的,只不过军工和兵工会受军方监督。

    昌城那边造车,工业部其实没出什么力。当地工业局还为了撇开责任,怕上面工业部说项目没审批就去造汽车,直接拉了地方分管的领导去坐镇。

    也就是说昌城那边造汽车,是地方领导主导的,不是工业部下发的任务。那么生产任务也被地方领导在分配。

    听说那边在搞什么汽车票,昌城那边部队单位都闹起来了,竟然不是优先给部队使用。

    现在李佬和老赵他们面前就有昌城那边造出卡车的报纸和图片,图片是一辆卡车的后车厢上站满了人,驾驶室里也坐了司机和一个人。

    图片肯定是为了拍照进行摆拍的,但看着一辆车上能装那么多人。难怪部队的人会心动,打仗的话,后方兵力运输,还有物质配送,怎么可能不想要卡车。

    “老赵呀,听说这报纸上的汽车照片,是没有汽车玻璃的,有没有这一回事。”

    “是有这样一回事,苏联那边的第一书记换人后,我们这边采购东西多了一些审批手续。汽车玻璃是一汽厂那边帮忙一同采购的,否则单独采购十几块玻璃更慢了。不过玻璃到了一汽厂后,因为联系车皮运输的时候,又耽搁了几天。现在玻璃应该已经到昌城那边了。”

    老赵解释道,他也询问了这事的,查看了从苏联那边到货的订单,也就耽误了几天发货。就算不耽搁,从昌城那边发报的时间来看,也是来不及安装汽车玻璃的。

    李佬点了点头,没觉得这事情有什么太大问题,突然想起了什么~。

    “你不是安排了军工和兵工人在那边的嘛,就算有地方单位领导插手,部队那边怎么会要不到车。”李佬询问道,昌城那边肯定是没开始生产第二批汽车的。但第二批车的使用指标是可以提前安排出来的。

    听到李佬这样问,老赵也有些尴尬。人是安排进去了,可提议搞汽车票的是江成。

    这搞汽车票,是因为江成也知道生产汽车,这车子生产出来他们也没什么自主权。不是他们想卖谁就卖谁的,而且真那样的话,机械配件厂的门槛可能都要踢烂来,会有很多单位上门走关系求着买车。

    这搞一个汽车票,让地方领导去分配,他们就没什么烦恼了。

    但江成这样做,可不是为了什么公平分配,让领导做主。而是想把麻烦甩出去,怕人求上门,可目的不是那么简单。

    根据那边的书记汇报,江成的思想觉悟有偏差。有些话就不好说了,起码不是偏差到往自己口袋里放,就是想给厂里弄点福利。

    有汽车票的只是有了购买资格,这车子什么时候造出来,可能造的好好的,突然有一个零部件缺货,让你等等。

    那么问题来了,机械配件厂造车的速度,造车过程中会不会出现突然情况。不是机械配件厂说的算的,而是购买者,就看你知不知趣了。

    比如林业局弄到了一辆汽车票,你林业局是一个管理单位没错,但你管理木业呀。给机械配件厂赞助点桌椅板凳怎么了,天冷的话弄点木炭来难道就很难嘛。

    制衣厂的,就算厂里的布料是有数的。但裁剪下来的边角料支援一下兄弟单位怎么了,听说月经带就是制衣厂生产的,机械配件厂的女职工虽然少,但不可以弄点给男职工的家里人用呀。

    反正江成的思想不纯粹,康书记虽然是从兵工厂调过去的,但也拿他没办法。跟他上纲上线嘛,就怕打击到他的积极性,甩手不干了。

    老赵慢慢的跟李佬说了那边的情况,听的李佬都笑了,最后给这事定性了,就是那小子滑头滑脑的。

    (本章完)


  (https://www.2kshu.com/shu/94522/1284532.html)


1秒记住爱看书屋:www.2k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kshu.com